辰北娘一推胡妮,
“快,出去把老大找回来。”
家里出了事,婆婆能用到自己,胡妮很高兴。
爬起来,就往外走。
“他爹,这看咋办?”
辰北娘赶紧往后院找老头子。
“慌啥?”
阎奇山听了老婆的话。
沉默了一下。
抽一口烟袋,皱起眉。
“新娘子来了!”
院子里有孩子喊起来。
接着就是马叫的声音,大人孩子的说笑声。
阎家是前后两片院子。
此时前院传来的声音,听地辰北娘脸都白了。
她这一辈子,当过妇女主任,干过贫协会,也上过几年学,识得一些字。
在村里是有脸面的女人。
谁家婆媳不和、夫妻打架,她常被请了上门去调解。
一辈子,最好个脸面。
现在,老二这亲事要是办差了,她这一辈子的脸都该丢尽了。
“多大个事,你就这样……”
阎奇山一磕烟袋,说了几句话。
辰北娘一听,立马笑了。
“老头子,真有你的。”
辰北娘笑着往外走。
“胡妮叫回老大,我就让他去县上。”
辰北娘一边往前院走,一边想着,老头子这个办法可真好。
婚事今天就办。
她就对大家说,辰北在县上买东西呢。
然后她派老大去县上。
等到晌午时,让老大打电话回家来,就说,部队上有紧急任务,辰北回部队了。
这堂也就不用拜了。
辰北为了国家大事,不顾个人婚事。
这样的高风亮节,村里哪个人还敢说闲话。
只有夸赞的份。
辰北娘满脸笑容地去前院招待村人。
到了时间,阎家老大果然从县上打来电话。
一听新郎回部队了,村里人都议论开了。
“大侄子这不回来,婚礼怎么办呢?”
堂屋里,村长、阎家族里几个主事的男人,坐在一起商量。
“没有新郎官,这多不吉利啊!”
一个年轻些的,才说了这句话,就被喝斥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大侄子这是为了国家。国家是什么?那可是比天还大。个人的婚事算个什么呢?”
村长就是村长,说出的话很有道理。
“要么就先把新媳妇留下来,在家当闺女养着。等到大侄子回来,再办婚礼就是。”
族长发话了。
所有人都点头。
“还是族长有办法,这法子好。”
阎奇山磕掉烟袋灰,站了起来。
“老少爷们既然来了,就先办几桌席,等老二回来,到时候再大办。”
“这样也好,办一桌就行,今年收成不好,不能破费。”
大家点头。
脸上都有些凝重。
小麦收成不好,这秋庄稼种到地里,就没见下过一滴雨。太旱了,这几天,村前的河都干得只剩一个河床了。
看样子,秋收是没什么收成了。
小麦没收,这秋庄稼再没收,这人能不能挺过年去,都没人知道。
“好,就照大家的想法办吧!”
阎奇山点头。
就办一桌,招待一下部队的来人、还有村长和族里长者。
村里人的礼不能收。
遇到这灾年,谁家都没钱。
他不能在这时候收人家的礼,虽然村里谁家有事,他老阎家都没随了份子钱。
可这时候,他不能收。也待不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