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教育(1 / 1)乱弹枇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道心想这三个学生有点意思,这问题问得,摇摇头道:“我认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在管理上应该砍掉高层的手脚、中层的屁股、基层的头脑,这就是我的答案。”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足以写一篇论文,但郑道的回答竟如此简单,陈振宇认定郑道不懂,便嘲讽道:“不知道就明说,扯什么脑袋屁股。”

郑道露出看白痴的眼光:“我来解释一下吧,高层最重要的是确保公司的战略和目标是对的,保证企业的发展节奏合理,确保资源配置是最优的,所以要砍掉手脚,不让他们做具体事务,主要负责战略思考;中层主要任务是负责分目标的制定、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下级的活动,以及评价组织活动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日标的措施等,他们承上启下,就要跑上跑下,因此中层干部最忌讳慵懒,上下逃避责任,滋生官僚主义,就要砍掉屁股,不让他们坐下来;而基层最需要做的是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规定的划和程序,协调基层员工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就要放弃各种胡思乱想,团结一致往前冲,所以要砍掉脑袋。”

三个男生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郑道用一句极为简单的话,将公司组织结构带来的难题,以及解决办法说得如此清晰和透彻。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家伙怎么可能是石艺的,他到底是什么人啊?

林樱嘴角微微翘了起来,这家伙挺厉害的,把三个笨蛋说得哑口无言了。

郑道见三个男生不说话,毫不客气地教育道:“商学院不管是本科,还是MBA,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出来普遍眼高手低。学了一堆成功案例,就以为自己很牛逼,等到真上手的时候,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要说管公司,给商学院学生一个餐厅,半年时间能有10%不破产都算好的。中国商学院教学问题很大,老师没有实践经验,没做过企业,基本上都是照本宣课;其次,讲案例都是讲成功案例,张三怎么成功、李四怎么成功,实际上很多企业的成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是不能复制的。所以,商学院学生出来后特别喜欢套模板,不能落到实处。商学院的学生很多以进MBB和四大为荣。拿麦肯锡来说,里面的员工不是北清复交,就是外国知名大学,但他们在中国做成功的项目你能找出几个来?失败的例子倒是一把一把的。原因就在于死搬国外的经验,不按中国实情,不按企业实情来……”

所谓MBB,就是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和贝恩咨询,这是全球最顶尖的三家管理咨询公司。四大不是四大咨询公司,而是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业务。这些咨询管理企业中麦肯锡无疑是最强的,也是名气最大的。

对很多工商管理出身的学生来说,MBB和四大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工作岗位,尤其麦肯锡,可以说是他们心中的殿堂。

三个男生自然不例外,他们见郑道不但贬商学院,连麦肯锡都贬,觉得郑道太狂,忍不住反驳道:“你说麦肯锡在中国失败的例子一把一把的,有本事你说几个来听听。”

郑道有个朋友曾经花了将近一千万请麦肯锡作咨询,来了一堆北大清华毕业的小屁孩,对行业一窍不通,只知道套模板,结果做出来的方案连基本的商业逻辑都不通。朋友要求他们重做方案,没想到他们直接说,服务时间已经到了。气得朋友跳脚,见人就说麦肯锡是骗子。

郑道还真知道不少麦肯锡的破事:“我随便举几个,北平王府井是北平有名的百货大楼,影响非常大。1997年,王府井花了请麦肯锡帮助设计百货业大连锁经营方案。几个月后,麦肯锡的方案出台,他们建议王府井百货大楼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体制,吸引外籍管理人员进入王府井任职;并与安达信公司一起,将美国JDA软件系统引入王府井。但JDA软件系统引入不久,王府井方面就发现它根本不适合王府井,严重水土不服,只能重新换系统,而根据麦肯锡建议引入的外籍管理人员也不久后也辞职。

实达集团的事你们应该知道吧,1998年实达集团与麦肯锡签署协议,请麦肯锡对实达现有营销及销售体系作出评价,并针对集团的硬件产业,设计一个面向对世纪、向国际化公司运行机制靠拢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麦肯锡做套方案,将实达原来分散或重复设置的营销和销售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共享。结果他们搞出来的方案根本不切实际,不但无法落地,而且给公司管理和干部心态上都带来了严重,导致实达巨亏一个亿。

再举个例子,乐百氏不陌生吧,1998年乐百氏请麦肯锡做战略蓝皮书。麦肯锡在理论方面做得很漂亮,但对市场判断缺乏严密论证。在给乐百氏的战略建议中,麦肯锡武断的要求乐百氏只能往非碳酸饮料市场发展,导致了乐百式对手娃哈哈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突破。另外,在麦肯锡过于理想化的战术指导下,乐百式的茶饮料也没有做起来。这个时候,又为乐百氏支招,建议乐百氏走合资之路,并力主与法国达能合资为宜,原因是达能向来只注入资本,不参与经营。就在今年年初,乐百氏被达能收购,我他么简直怀疑麦肯锡收了达能的黑钱,不然怎么能这么坑乐百氏呢?”

郑道顿了顿,继续教育道:“你们有研究麦肯锡失败的案例吗?学习企业管理不应该只学别人如何成功,更应该分析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只有多学习别人如何失败,从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同样的问题。中为老板曲正非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个企业只有死过三次才能叫真正的成功,烧不死的鸟叫凤凰。你们是学工商管理的,如果你们不懂这个道理,如果不能将心态放下来,那将来你们进入企业,是会吃大亏的。”

其实不只郑道,很多企业家都对商学院教育都不太认同。牛风就经常批MBA,说他们口才一流,执行力末流,讲起理念来头头是道,但需要他们发挥价值,比如企业应该加强管理的地方,这些MBA却往往无从下手。

三个男生被说得满脸通红,他们想反驳,可以他们那点可怜的眼光见识,又怎么可能可能反驳得了。半晌,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才道:“你,我承认不如你,但你把我们商学院教育说得如此不堪,那你觉得我们要提高水平的话,应该看些什么书?”

“理论很重要,但实践更重要。如果说看书的话,我建议你们好好看看这本书。”郑道从林樱手中拿过《毛选》,把封面亮给他们看。

“这不就是一本政治书嘛,开什么玩笑?”眼镜男直皱眉。

“在我看来,要说管理,德鲁克这些人给太祖提鞋道都不配。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被敌人围追堵截,不垮不散,而且越打越强,这是什么样的管理?哪个企业家能将队伍带到这种程度?德鲁克他们教的都是术,教的都是具体手段,而这本书传的却是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书里有篇文章叫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面有句话讲得特别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这句话放到做生意上,也是至理名言。做企业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搞清楚谁是我们的客户,谁是我们的对手。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的却极少。

《毛选》是教我们看如何世界,如何分析各种规律的。道是什么?道就是规律。只要我们掌握了世界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做生意其实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推崇太祖,向太祖学习的根本原因,比如曲正非、史玉柱、牛风等人都是如此。”

郑道把《毛选》还给林樱:“你一直在读《毛选》,但离真正读懂这本书还差得很远。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把这本书读懂读透了,那就没人能欺负你了。”

三个男生不知道该说什么,呆呆地望着郑道。他们实在想不明白,郑道不过二十来岁,见识眼光怎么会达到这种程度?

林樱紧紧握着《毛选》,那句“如果有一天你真正把这本书读懂读透了,就没有人能欺负你了”在脑海里轰鸣。她不由心想,读懂读透就没人能欺负我了,是真的吗?那什么是读懂读透了呢?郑道,你这么帮我,是因为我读《毛选》吗?

过道另一边坐着一位四十多岁中年男子,款式看上去比较普通,但面料相当出色,没有上万块拿不下来,显然是个颇有身价的老板。他的身边坐着一位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孩,穿着一声OL装,看上去像是秘书。

郑道和三个商学院男生的对话,他一直都听在耳里。开始只是觉得好玩,但越听越心惊,郑道的眼光和见识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作为企业管理者,他非常清楚郑道说的很多东西都是管理中的至理,没有多年从事管理,根本说不出来。

中年男子目光闪动,轻声道:“这个年轻人了不得,是管理高手。”

旁边的秘书有些惊讶:“高手?他有那么厉害吗?”

中年男人重重点了点头:“有。”

就在这时,眼镜男开口了:“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郑道淡淡地道:“不是说过嘛,我是石艺的学生。”

三个男生自然不信,心想你骗鬼啊,你讲的很多东西,我们老师都不一定能说出来,你要是石艺的学生,那我们这些商科的学生岂不是都得去跳楼?

不过别人不愿意说,他们也没法强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家伙不是一般人,不是他们能招惹的。他们不是SM爱好者,不会找虐,咳嗽两声,从包里摸书的摸书,拿水喝的拿水喝,看窗外的看窗外,总之,他们是不敢再往下聊了。

林樱虽然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读懂《毛选》,但郑道教训三个男生,帮她出了口恶气却是真的,伸出手指轻轻捅了捅郑道的胳膊,轻声道:“谢谢。”

郑道心想这事跟你没关系,他们侮辱石艺,要不是不教教训训他们,我愧为石艺人。他正要开口说话,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这位先生是企业管理高手,不知道怎么称呼?”他转过头,还看清对方的面目,一张名片就递了过来:“鄙人周国光,这是我的名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