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在习惯中慢慢稳定下来。
雏鸟在离巢后,也许会突然惊觉,羽翼渐满。
大城市与小县城,都不过是房子和人组成的。就算这么说,却并不能这样简单概括。
室友多是本地人。那些她们所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小秋来说,却有很多初次。很多东西也许知道,却没有亲身体验的经历。
她也就像从前那样,跟的慢一点,观察别人的做法,然后学着适应。
另一方面,关于日常吃饭消费的问题,又和县城有些出入了。没有哪一项开销特别大,但是零零总总,总让人觉得手头有点紧。
不过大学生的兼职,不太挑剔,机会总还是有。
她找了份家教的工作,去补初中生的语文。
是个单亲家庭。母亲和儿子。
第一次上门,家长亲自来接,熟悉路线。神态恣意的女人开着辆车,超短发,棒球帽,运动服。不过身材曲线明显,不至于认错性别。
她看见小秋,打开副驾驶的门,招呼她进来。随手灭了烟:“我先开会窗通风。要冷了你就说。”
小秋应下来,又道谢。
“不用客气。”女人说。车速不快,她指了几个关键建筑物,开始闲聊起来,“我姓廖,叫我廖姨,廖阿姨都行。”又再聊了聊,问问是哪里人,学习日常如何等,“这儿离你们学校不太远,就是交通不太方便。要坐公交就要转车,还要再走一段路。”
与女人的轿车和光鲜的外表不搭,她下车的地方是个老小区。
白色墙砖的缝隙间,夹杂着冲刷不去的堆累。爬藤植物已经顺着攀到几乎墙沿的一半。这样的生机,并不能掩饰任何衰败迹象。
这让小秋忍不住生出一种错觉。她还在那座小县里。也许是熟悉,又或者,一种无端的宿命感。
小区的栋数和单元牌,有些掉落,有些模糊。那对母子住的地方很深,这也是女人决定亲自去接人的原因之一。她说;“这地方,来过两三次的人也不容易记清。我先带你进去一趟。下次来要记不住,你再给我打电话。”
小秋轻应。
“我儿子比较安静。”女人说,“之前给他找过一个老师。性格挺活泛的,想着互补,带带他。可惜效果不太好,他嫌老师太吵。”
“……”小秋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屋子里,布置得很独特。或者说,里面的元素很独特。
墙面整体是淡黄的,只有一面被粉刷成了深蓝。一辆山地自行车挂在墙面上,点缀着几块奖牌,照片。一眼望去,还能看见各类运动器材,绳索,头盔等等,还有些小秋并不确定的东西。
女人没多解释,只敲了敲其中一扇房门:“梁芾,开门。新找的老师到了。”
“等一会儿,我在换衣服。”变声期的少年声音带着点沙哑。
女人邀请小秋在客厅坐一会,略讲了些情况:“我比较忙,在家时间少。老师说他语文作业总乱写,我就想着,要不找个老师辅导。就之前和你说的那个,也是朋友推荐的,说是资历才学都不错。找来上了一个多月的课,但是效果不太好。”
小秋默默听着。
“老师的意思,是他文学底子不错。但是……性格傲了点。”她想要继续说,不过那边把门打开了。
小秋跟着女人进去。
房间里郁郁葱葱地摆满了植物。浓密的绿色一瞬占满了人眼。
梁芾伏身浇了些水,才把手里的壶放置起来。
小秋来时准备了些,不过等看到他的作业和卷子,她觉得自己的方案也许需要重新来过。她欲言又止地看着梁芾:“你不喜欢语文吗?”
梁芾神情平淡,随手转着笔:“还好吧。”
字迹潦草,答案简短。在阅读理解的部分,通常只有关键词。作文只写了半页稿纸。
仿佛可以体会到主人的不耐烦。
这确实并不是能力问题。
小秋感到有点棘手。她看着自己整理的教学草案,最终放到一边。她问:“你叫梁芾?”
“嗯。栋梁的梁,米芾的芾。”他回应,“老师,现在开始上课?”
小秋沉默了一下:“在上课之前,我还是想更了解一下你的想法。”
没有那么多好说的。桌上放了一份数学的满分卷子。
她想起了“傲”的评价,措辞问:“你不喜欢语文的作业和考试模式?”
不是因为讨厌才不去做好。反而因为过于在意,而对现有的标准嗤之以鼻。
梁芾看了她一眼:“一般吧。”
小秋还想再问问清楚,然而梁芾却把笔一撂,靠倒在椅背:“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关于科目,关于作业,关于试卷。确实不喜欢语文这种东西。但最核心的,是不重要。”
那一瞬间,小秋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梁芾半垂着眼,神态无谓:“一个人有他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妈觉得我语文成绩差,找老师,也可以。她觉得安心就行。但学成什么样,是我自己的事。”
接着,他直直看向小秋:“老师知道,为什么上一个老师水平这么好,我还要换新的吗?”
小秋停顿,然后回答:“如果你真的不需要,我会向阿姨请辞的。没必要多花这一份没有价值的钱。”
他十指插在一起,搁上桌面:“钱不重要,但是时间是。”他露出第一个微笑,利落地站起身,“感谢理解。那么,我现在送您出去?”
小秋没有反对,静静地收拾完东西,跟着梁芾离开。
他刚上初二,个子似乎只在一米六左右。维持着比小秋前大约半步的距离,领着她出门。
只这么一会功夫,那位母亲就不见了。
梁芾说:“她现在应该是去见朋友了。”
小秋说:“那我发短信给她解释吧。”
梁芾没有拒绝。
走出楼梯口,小秋还是没忍住提问:“你如果不需要补课,为什么不直接和阿姨说明呢?”
“说过了啊。”梁芾单手插着口袋。很难用女人口中“安静”来形容。他只是孤傲,自我,懒于应付,喜欢独处,“找第一个老师的时候,我就说过不用。她觉得是那个老师水平不行。换了两个,直到上次那个,教学是公认地好,她又觉得只是不合适,非要问我想要什么样的,她去找。”
少年忍不住嗤笑:“她说什么样的都能找到。我就想找个好打发的。最好能帮我骗她,说我在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