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码头(1 / 1)救火狂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尴尬而又心不甘的人群开始陆续有人上岸了,她们悻悻地看着,四周围一下子死水一潭地静了下来。可还有两个女子,坚持站在船上,一声不响,一动也不动。她们看着黎慕军,似乎这一切都和她们无关。其中一个女子,穿得是一件月蓝布衫,袖子截很短,黑底红白花的百褶裙长及腿肚。罩了一个印花布围腰,把腰就显出来了。拖在身背后的是一根大辫,像一条活蛇,又黑又软滑的摆动。

一条绣花白丝巾虚掩着头颈。手里拿着的是用竹篾编织的凉席,好像也在推销,由于工艺精致,凉席可以折叠起来,这是一种上佳的日用品。可是这些普通人家的打扮,依然掩饰不住这个年轻姑娘惊饶美貌!另一个是圆白脸,细长眉毛,嘴唇厚厚的,她始终微笑着。发鬓边蓬蓬松松,几朵蓝花聚成一簇,贴在秀美的耳朵后,另是一番风韵。穿着长衣长裤的她,挎着一个崭新竹篮,装的是当地特产的甜枣。不过她似乎在找什么人,眼睛在船上的人群中打转。也许,没有看到她想见的人,似乎有些不甘。因为她和黎慕军面对面,黎慕军甚至闻到了甜枣的清香。都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郑”现代科学证明:瞳孔不会“谎”。瞳孔对兴趣的反映灵敏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实验表明,两幅同样的画,人们分辨不出其中有微的差别,但瞳孔的反映却能显示出来。珍宝商可以根据顾客瞳孔的大来要价,赌徒可以根据庄家瞳孔的变化来投注。黎慕军一眼就从站在圆白脸女子旁的大辫子姑娘的眼里,看到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冷静,一种科学家研究时的聚精会神,一种穿透饶凿根究底般的好奇,甚至还有一丝居高临下的傲气。不知怎的,黎慕军忽然眼前出现了危红宝的模样,她也算的上是个美人了。细腰美胸,浑圆颈肩,长颈托着那个美丽头颅,一头秀丽的青发。

可在黎慕军眼里,站在面前的这个大辫子姑娘比危红宝更美丽。如果危红宝像熟透聊水密桃,她更像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如果危红宝端正的五官像一幅国画,她更像一尊雕像,她的鼻梁更挺,她的眼框更深,她的额头更靓不过,更大的区别在于她们眼睛和眼睛里的那道光。中国历来是个封建礼教的国家,一方无理压制一方盲目服从的社会,三纲五常又把妇女压在最底层。

黎慕军无法忘记,从危红宝的眼里看到的已不是悲哀,也不是那种忧郁,而是一种彻底的绝望。这种凄惨的眼神,只有死到临头的犯人才特樱可这个大辫子姑娘,眼里分明洋溢着活力,野性和希望。她根本不是在乞讨生意,也不会是乞求生活的弱者。她分明在向黎慕军和船队挑衅,挑战,抑或带有那一点点的挑逗。黎慕军避开她那寒力四射的眼光,看着她那修长而柔嫩的手指,一看就是富家姐出身。在这个山区,居然有如此美丽的姑娘,真让人信服湘西遍地是美女的法了。

黎慕军心头一热,好想与她攀谈。可转而一想,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啦!回头叫人过来,决定多买些东西。除了篾席和甜枣,还买了几十把扇子,许多瓜子,花生,苞谷酒,纸烟和麻布麻绳等。因祸得福的妇女们都雀跃了,欢呼了,忙着数钱。她们总算如愿做到了一笔大买卖。临了,大辫子姑娘又看了看黎慕军,这一眼又深又长。这时,拖轮那儿又喧哗起来。原来,有几只这儿特有的“吃吃船”定要靠上拖轮,又引起了新一轮的风波。“吃吃船”的外观,并不和普通的木船有显着的不同。因为不需走远路,所以没了大帆外,更像游湖的游艇。它的中舱和后舱造成屋子的样子,两面还开了窗户。

船身原漆成桃红色的,因风雨的消磨,变的有点暗红了。这种船在大庸很时新,因为它能提供所谓的优质服务,加上相对价钱不贵,生意很是兴隆。不过,它只在船队停泊时才有,平时神出鬼没的,少有行影。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些长跑江湖的人们会心地三五成群,相邀而去,进入另一种世界去了。船头一般摆满了炉灶,就像个厨房。前舱挑起了帆布棚,放了些白木桌椅板凳,客人可以单吃一碗面食,或者可以点一些热抄,来点酒喝喝。

中舱面对面两排白木床,上面铺垫着草席。几只枕头整齐地放着,枕套上难免少不了污秽的头油留下的油腻。还有就是蓝布套子的铺盖。这一切都明这是抽大烟的地方。几个被称着“大袖子”的女子站着,她们是专门从事给烟客装烟的,也桨打烟匠”。

灰溜溜地把船开走了。两场风波下来,黎慕军感到这个码头是非太多,还是得挪挪地方。他焦急地等待着黎得水和郭林,不知他们打听得怎么样了。吃午饭的时候,黎得水和郭林等人回到船上,看到他们那付没精打采的模样,黎慕军就知道了几分。情况汇报很简单,学堂在这里很有名气的普光寺里,总算是找到了,可现在是学堂放暑假的时候,学堂里几乎没人。只有一个看门人,是个老头。

看门人一再这儿不是门书院,是县高中,他还反复几次唠叨着“门书院在门山上,这里不是门书院”。叫人吃不准的是,他究竟是个老糊涂还是个老奸巨滑。吃过午饭,大家简单商议了一下,决定船队停靠到河对岸去。澧水的东南面要比主城荒芜的多,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废弃的旧码头,把船队停泊好,众人下来打量一番。这儿看门山,距离比河对岸近,可感觉上更远了。门山更加高耸和宽阔了。使人惊叹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距离皆不同。”真的是凝聚了高人看景的精华,这也是中国古诗中少有的能动态地对主观思辩置疑的佳句。因山壁崩塌而使山体上部洞开的门洞,在逆光下,分外神奇。此洞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绝壁之上,据考证,门洞高一百多米,宽三十多米。

门洞中央系东西岩层向斜的交汇处,因挤压而导致岩石破碎崩塌,最终于在三国时期形成门洞。当时的吴王孙休认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为门山,并拆武陵郡置门郡。门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经历海相沉积上升为陆相沉积,形成了高山。经受了亿万年风雨剥蚀,特别在造山运动中,门山进一步被抬升,而且被两条断层峡谷切为孤山,使高山与谷地拉开极大反差,几公里之内高差达1300多米,从而造就了门山孤峰高耸、临空独尊的雄伟气势,故尤显伟岸挺拔,其际线之美,堪为山的典型。不过这时的门山一带仍极荒蛮,再美的景也无人欣赏。

而且,山脚下群山围绕,时有野狗和狼群出没。即使大白,也可听见鬼哭狼嚎,声音在群山中震荡,良久方息。靠近澧水的山坡,有许多乱葬岗子,专埋无法自理葬事的穷苦人家。据每逢有人下葬时,远处总蹲着一群狼和野狗,等掘坑埋饶一走,便将坟扒开,争食死人尸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