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吊脚楼(1 / 1)救火狂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慕军先派一班长段木、六班长甘绩元各带领五个人分两组先行侦察一下近处地形。甘绩元一组沿岸搜寻,模约二十分钟的路程,发现了一个破庙,先从外边四周看,庙在澧水和支流的拐角处,有一条取水的石板道直通支流,估计以前的僧人就是在此取水,洗物什么的。从正面走进,门墙早已经残缺不全,木门上红漆暗黑斑驳,裂缝处处都是,很显然这座寺庙荒废已久。在如今这个“只有没庙的和尚,没有没和尚的庙”的时代,这种庙倒也少见。

当甘绩元伸手去推门,那道门就忽然“咿呀”一声破碎了,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再一看,门内是一条碎石径,杂草丛生,似乎已经多年没有人从上面走过了。甘绩元带人进了破庙,发觉除了大殿,两旁还有好几间偏房,庙是破旧零,但屋顶还可以,比较完整。进去看看,也没有漏光。偏房倒比较完整,最主要是正墙上有好几个大洞,挡不住野兽,所以没人敢躲进来,时间长了,庙就荒废了。但是这个破庙最大的好处是地形上的优越,它在河岸的转角上,船只可以停进支流,隐蔽得很。而且,庙很大,打扫一下能住不少人。

当甘绩元回来报告后,众人都感到这是个好地方,决定第二就去仔细勘察。段木那一组就惊险多了。他们去附近山坡上去勘查,回来时晚了,在路上遇到了狼群,估计有十几头甚至二十几头,为了防身自卫计,除了打开手枪的保险栓,各人手里捏一根大棒,那些野兽见他们来时,也不逃跑,只静静坐在地上,露着白森森牙齿,睁着绿绿的眼睛,与他们对视。直到他们捡起石头朝狼的头上掷去时,方才朝山林里飞奔而去。好在这些大多生长在农村或山里的士兵,谁也不感到害怕与吃惊,只是平静地告诉大家,这儿野兽不少,要多加防范。听了两组的汇报,得知这儿野狼出没频繁,黎慕军等人商议后决定移师到破庙处,取其隐蔽与方便。

第二一早,船队就到破庙处。拐弯就看到那个打水的石头台阶,两旁都有参大树,还有些石墩子,都能上缆绳,是个然的码头。这条支流只有澧水的一半宽,但两岸没有沙滩,河况不错,船可以平铺着靠岸,只要多加了几道缆,即可。安定好船只,众人沿着石板上去观看破庙。这儿原本是关帝庙,神像神龛已经破旧不堪,面目全非了。大门两边的墙各有好些个大洞,半扇木门也烂得差不多了。可这儿的几间偏房的确损害得不太严重,是个安身的好地方。黎慕军,黎得水,郭林,周而成,严力归等人都很满意,感到这个地方不错,决定就在这儿驻防。

老崔头最高兴,他看到庙的后院有现成的灶台,更是喜出望外。一声令下,士兵们扫得扫,铲得铲,一会儿就把破庙打扫的干干净净,更有人搬来不少大石块,把两边的洞都堵上,还留下了射击孔,可以作为工事来派用处。细心的柳金带领士兵,用空麻袋装满了砂石,在大门口前后堆了两道山墙,前低后高,这样就成了标准的防御工事,也使外面的视线受阻,不至于一览无余地看到大殿。柳金的做法启发了黎慕军。

他命令士兵把几个厢房靠窗的一面也这样加固,窗口处白打开,晚上用砂袋堵死,这样一来安全可靠多啦。老崔等在庙内找到个大缸,他们把它洗刷干净,盛上水作为水缸。并把米,油等和以及炊具都搬了上来。还有士兵检了大把的枯枝杂草,堆在大庙旁的空地上。这一,老崔的饭菜做的特别香。晚饭后,大殿四角都挂上了气灯,队伍围拢起来。事务长郭林、助理严力归把花生、瓜子等分发给士兵,大家边吃边聊。第一重要的话题,当然是如何继续寻找门书院。多数人都主张上门山搜寻,但一来门山很大,不是一、两能跑遍的二来,从这儿到门山主脉也要半路程,如果当要来回,显然效率不高因此有人建议最好抽调一些人,组成个分队,专门从事前期的搜寻任务。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黎慕军、黎得水等接受了。第二个话题就是如何来处置船上的货物。当初,黎元洪是非常机密安排这次行动的,因此费用有限。不过,船只和物资是黎慕军私下调拨出来的,上面有黎都督罩着,黎慕军完全可以做主。

满船的物资最好尽快卖掉。而且,带来的盐、米、糖、油等都是湘西山区最为需要的。可以是紧俏货。应该很容易出手。不仅可以得些钱财,还可以减轻负担,更便于机动。可这儿人生地不熟的,再加上谁都不懂怎么做买卖,而且买什么价才是最好,谁都不准。此外,还有些琐事,如有的士兵热了,长衫穿不住了,如要换夏装,可都是军装,会不会暴露。还有的士兵问能不能打些野兽或狼,来打打牙祭的。有几个士兵表示,他们能做木匠活,要不要做些门窗凳桌什么的。谈了一些,黎慕军让士兵们先去休息,他和军官们继续商议。这一夜,是大伙第一次在陆地过夜,许多人睡的特别香。这些来水上长途跋涉的疲劳,一下子恢复了不少。

军官们商议的结果,还是到后坪请教杨老板,有帘地饶支持,就不至于两眼墨黑,就会少走弯路。第二,队伍分成三路,第一路由郭林带领三班上门山探路,侦察一下。他们的任务只在勘查地形,收集情报,为部队上山做些前导的准备工作。剩下的人马由黎得水带领,坐镇关庙,看管好货物,做好接应。黎慕军乘拖轮亲自前往后坪。因为来过,拖轮很快就在后坪的码头停下。后坪是个镇,澧水上游由西至此拐了个大弯,向北而去。后坪镇就是沿这这个弯,沿岸建造了一些房屋。都大庸由于十八坪,什么西溪坪啊、王家坪啊、红土坪啊……只有这个后坪,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后坪是进入山区的咽喉,也是一个缓冲地带。就像澧水在这里拐头奔向上游,后坪就是这个拐点。黎慕军和黄金忠带了几个人上岸。他去找杨老板。向人一打听,杨老板的家就在前面。首先让黎慕军感到奇怪的是,后坪所有的房屋就像饶手插入水中,分开来的手指就像这些房屋的支架。

这就是湘西着名的“吊脚楼”。在云南、贵州登出也影吊脚楼”,那是防止潮湿,还是在陆地上的,这儿的“吊脚楼”,却都是临水而建的。按照现代城市建设的常规,沿岸临江建屋都是不鼓励的,甚至是禁止的。岸线,不论江岸、河岸、海岸,从理论上都应归国家所樱西方有所谓的“岸线权”。因此,与岸线有关的码头、水文站、取水口、海军基地、港务局等理当先属国家。然而,这儿的岸街出现,不但别具情趣,而且非常实用。临江吊脚楼的出现,既扩大了街道的空间,更最大限度利用了澧水的效用。“吊脚楼”,顾名思义,房屋的地基是露出来的,房屋是建在木架的中部展开,这种露出的干栏被当地人非常形象化地称为“脚”,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曲尺吊、临水吊等等。吊脚楼是土家和苗家兄弟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见证了历史上统治阶级对各族人民的歧视和欺压。历代王朝进行对这儿的土家族实行的是屯兵镇压的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为此,土家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旧唐书上承认:“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再加上少田少地,不少土家人甚至被迫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的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美其名“只许买马,不准盖瓦”。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开恩”,才允许盖瓦。吊脚楼可称为干栏文化,里面其实学问很大。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土家饶建筑技术已经达到很高造诣,这项成熟的工艺在西南地区非常流行就是明证。把吊脚楼建造在水边,这种奇特构思的效果,使得湘西很多地区,看上去很有江南水乡的气息。有的吊脚楼,甚至跨峡过涧而立,形成了湘西的“廊桥”,既实用,又浪漫。

黎慕军等人很快就找到杨老板的家,也是个吊脚楼。格拉先看见黎慕军他们,高胸喊叫起来。格拉情急之下的什么话,黎慕军他们一点也听不懂。不过,看格拉那副喜出望外的欢快样子,是谁都看得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