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文章前的话:
这篇小说的灵感,是来自《明朝那些事儿》,对,笔者是当年明月的粉丝。
戚继光是大明名将,抗倭英雄,历史书上会记载他训练的戚家军,鸳鸯阵,修长城。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明》却提到戚继光是个怕老婆的男子。
在外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回家惨变耙耳朵。
这样的人设反转很萌。
查了史料,关于这位戚夫人的记载寥寥。
即使是戚继光儿子们编写的《戚少保年谱耆编》,有关她的记录在新河之战后戛然而止。
历史上,夫妻二人刚成婚时,戚家贫寒,她把一条鱼分成三段,早餐午餐上了鱼头鱼尾,戚继光以为是夫人把肉多的鱼身子吃了,没想到晚餐上了鱼身子,戚继光十分感动。
王氏卖掉自己的首饰,帮戚家置办宴席,帮弟弟戚继美娶媳妇。
嘉靖三十六年,舟山城,倭寇汪直大军压境,很多人都离开舟山以免受池鱼之殃,戚继光也让她走,她不走,要陪着他,她说如果城破,就殉夫而亡。
嘉靖四十年,倭寇偷袭新河,戚夫人用了空城计,守护了住满了戚家军家眷的新河县城,稳定了戚家军的军心。
她陪着他,从寂寂无名的四品官,到官封一品的封疆大吏,太子少保,位极人臣,无限荣光。
晚年,她却与戚继光决绝离婚,独自回了娘家。
这样贤惠、贞烈、有勇有谋的女子,却被冠上悍妇的名号,汪道昆在给戚继光的墓志铭评价她,“一品鸷而张”。
笔者查阅众多资料,如《戚少保年谱耆编》、《明史·戚继光传》、《蓬莱县志》、《明史·胡宗宪》、《万历野获编》、《金云翅传》、《山东烟台青岛莱阳莱西名门望族:双山张氏六百年》等文,一些记载互有冲突,笔者根据逻辑选最优而用之,一些戏剧化与历史有出入的地方会在备注里标注以免误导,若本文哪里仍有历史问题,请联系笔者修改。
本文根据戚继光的生平时间线,推写这个女子的故事。
嘉靖朝,是个精彩的时代。
罢朝二十四年沉迷修道成仙的皇帝、第一才子杨慎、他的妻子才女黄娥、贪官严嵩、清官海瑞、主持“万历中兴”大胆改革的张居正、含冤而死的东南总督胡宗宪、是艺术家也是军事家的幕僚徐渭、抗倭女将瓦氏夫人、海贼王五峰船主汪直、东南名妓王翠翘在本文中都会一一登场。
戚继光是英雄,但世上没有完美之人,在那个年代,将军可纳妾三人,官场礼尚往来是合乎理法风俗的。
在那个时代,嫉妒是女子的德行低劣。
在我们的时代,嫉妒是女子的忠贞不二。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写作时,与之共情,几度落泪。
明清时代是对中国女性压迫最重的时代,裹脚束缚身体、礼教束缚思想,这时女子们的坚持与抗争显得尤为可贵。越黑暗的时候,越能看得到星光。
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来一起寻找那个女子,揣测她的喜怒哀伤,为她著书正名。
---------------------------------------------------------------------------------------
ps:本文大约20万字,这是笔者第一部小说,希望大家支持~
--------------------------------------------------------------------------------------------
锲子:辇而归王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丁亥。蓬莱城。
已是戌时时分,该是华灯初上的时刻,戚府慕松院却是暗得透彻。
王瑛不吃不喝地躺在榻上已经好几天了。
仆人在旁边守候,只怕出了意外。
不知过了多久,黑暗里,王瑛轻声道,“剑心,把我所有红衣都散去邻里贫户吧。”
剑心犹豫了一下,“夫人,您…..最喜欢红色啊。”
那厢静默一阵,声音沙哑地说,“红色太艳,平白扎人眼,惹人恨。这人生就是这样,锋芒毕露,反而自己才被世事弄的千疮百孔……况且,”
王瑛拿起原先给安国准备的弱冠礼服,黑暗中只能勉强看清轮廓,无声掉下眼泪,“红色是喜庆的颜色,我的人生,再没有值得庆祝的事。”
又安静了一会儿,“收拾些细软,走吧,好累,回京城,回家,我们回家吧。”
子时,月光如冷霜,整个蓬莱城如镀了一层白光,城里静悄悄地,月朗风清,如同往常一个宁静的北方边关之夜。
轻轻推开门,剑心走来为王瑛披上白色的狐毛披风,呼吸间散出白色温热的气息。
王家家仆练武多年,训练有素,一行人来来回回从侧门装卸行李,竟只听见走路时长衫被风吹的扑朔声。
就连众马都似乎感受到了今天不一样的严肃氛围,喷了几下鼻,乖顺地等候差遣。
家仆们安静地将全部行李装上马车。
王瑛再抬头看看戚府,两行清泪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滚烫了冰凉的脸颊。低声喃喃道:
“我十里红妆嫁来戚家的时候,大概是蓬莱城最风光的新娘吧。”
如今疼自己如珠如宝的父亲去世,海誓山盟的丈夫变心,志同道合的好友被诬陷。亲情,爱情,信仰,全都被没有了。
南倭北虏已平,绩效新书,练兵纪实已经编好,也算完成父亲的心愿。
剑心剑灵已经泪流满面,“主子,我们会一直陪着你。”
泪痕被凛冽的风吹干在脸上,王瑛低声道,“走吧。”
王瑛在剑灵的搀扶下上了马车,剑心把靠垫靠上让她躺好,给王瑛手里塞了手炉,焚了一炉檀香,然后静静侧坐在王瑛身边。
马车慢慢走了起来,一路只有车轮的辘辘声。
她轻轻睁开眼睛,“剑心,《商山早行》,那首诗怎么念的?”
剑心抬头看了她一眼,忍住哭腔,念道: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马车缓缓的驶向城门,到了城门口,剑灵亮了手牌,城门打开。
就着月光,一行人徐徐向南行去。
鸡鸣时分,戚继光起身练武,见慕松院没有亮灯,叫萧六来问是怎么回事,萧六面露不忍,说道,“主子,您自己去看吧。”
戚继光皱眉,这女人又在闹什么。
推开门,院子里竟清清冷冷一个人都没有,只有早晨的清风吹的竹子发出刷刷的声响。
心里有些不好的想法,但立马烟消云散,他不耐地喊了一声,“剑心?”
没有回应。
难道全部走了?不可能的,王家是世家,即使王瑛再娇纵任性,也不会发生这种失礼的事。
蹙眉大步流星地走到堂屋,推开门。
主屋里,像是从未住人,家具还在,床褥,妆粉却消失了。床上是折叠整齐的诰命夫人七翟冠与霞帔,衣服上只有一张笔墨似乎还未干的宣纸,拿起一看,竟然是和离书。
他皱眉阅读,略过那些繁文缛节和银钱交接,读到最后一句,一时怔忡。
“一纸和离,今生情断,权当此情错付如东流水,生生不复相见。”
萧六低声道,“小的去打听了,夫人子时就已出城向西去了。此时大约已经到了济南了。要不要小人去追?”
戚继光摆手,疲惫道:“罢了。”
萧六称是,然后退下,关门看时只见戚继光站在床边望着那张和离书静静发呆。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四十年前,之前在舟山岑港时,他和她约定,愿意生生世世结为夫妻。
而今,她却只愿生生不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