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狼子野心(1 / 1)居易长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太师府中房门紧闭,不见丫鬟小厮,惟有单雄一人守在刘琏的书房门前,书房中时不时地传来窃窃私语之声。

“父亲,这是密函。”说罢刘琏便从锦衣之中取出递给刘基。

刘基轻启,只见从中抽出一张黄麻质地般的纸,上面以朱笔赫然写道“谋反”二字。刘基大惊失色地望向刘琏“当真?”

刘琏屏气点了点头。

“真是狼子野心。”刘基啐了一口说道。“此事不宜声张,仍需从长计议。”刘基沉默半刻,将密函放在烛火下,顷刻间化为灰烬。

“是,孩儿已派人继续跟踪查访。不过,此事绝非如此简单。如果不出孩儿所料,亦是与韩国公脱不了干系。”刘琏眼色坚定地说道。“谋反之心,早已有之。不过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不错,起兵谋反绝非易事。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草率起兵,拿全族之人的性命为赌注。想来这胡惟庸谋反之心,早已有之。”

“全族?那岂不连······”刘琏神色大变,惊梀道。“若东窗事发,岂不会赔上欣儿的命。”

“唉······什么欣儿。如今她可是韩国公之子李琪的夫人,和你已毫无瓜葛。不要张口闭口的欣儿这样叫。况且,你已有妻室,你且注意你好自己的身份,莫要欺悔卢氏”刘基语气中夹杂着些许怒意。

“孩儿与她不过是名义上的夫妻罢了。原本孩儿应该······奈何······父亲和胡党水火不容。葬送了我的······”刘琏叹息道。

“放肆!自古以来,男子娶妻,女子嫁人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我与他二人之间亲如手足,为父也断然不会让娶胡府之中任何一女子。”刘基拍案而起。

卢氏乃城中富绅之女,家中不曾有做官之人,皆是良民。因此,民间纷纷钦羡卢氏能嫁与太师之子,都说她是百世修得的福分。卢氏自幼便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先贤所著之作皆能说出其中的是非道理。性情温柔又潇洒且善解人意,不曾认为自己嫁与刘琏是在高攀太师府。不过可惜的是,未和刘琏行有周公之礼。

“为何?父亲为何如此狠心,不顾及孩儿的感受。”

“罢了·······也许以后你便会明白为父的苦心。”刘基又坐回原位。“此话暂且不谈。关于胡党集团谋反一事待调查清楚后在禀报皇上。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孩儿,明白。”

韩国公府中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母亲。”只听一稚童般的声音从远处飘来,这时一穿戴整齐,头顶两小发髻,手中拿着风车的孩童从跑向园阁,后面紧跟着一群丫鬟小厮“哎呀,小公子,你慢点跑啊!小心摔倒了。”

此时,胡兰欣正在园阁中缝制手帕,听到孩童声音,便放下手中针线,起身走下台阶,蹲伏在地伸手抱住那孩童,“旭儿,找母亲何事啊?可是想母亲了吗?”

“自然是。母亲你看。”那孩童推开胡兰欣摇晃着手中的风车,撅起小嘴对着风车吹道。

“风车?旭儿在哪寻的呀!”

“回母亲,是鸳鸯姐姐用木头做的。”

鸳鸯乃胡兰欣的贴身丫鬟。

“母亲看看,真好看啊!旭儿高兴吗?”

“高兴。鸳鸯姐姐还做了好多小玩意儿给旭儿玩呢。母亲随我去看看。”说罢那孩童便拉着胡兰欣的手往自己屋中走去。

鸳鸯从内屋中捧来一木质箱子,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纸片人、布老虎、弹弓、泥哨、悬丝木偶······

“这么多的小玩意儿。”胡兰欣伸手拿起悬丝木偶,仔细地打量着。

“母亲,母亲。你快看!”那孩童从箱中拿起泥哨吹道,发出嘀嘀的声响。

胡兰欣见状,提起悬丝木偶,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好似蝴蝶优雅起舞,“旭儿,你看。”

此时的韩国公府到处都萦绕着孩童银铃般的笑声,他笑得无忧无虑,笑得天真烂漫。仿佛,他的笑可以治愈这世间一切不美好的事物。

“少爷回来了。”府中一小厮见到李琪说道。

“嗯,何处的笑声?从不远处便能听得到。”李琪问道。

“回少爷,是少夫人,在小公子的房中玩耍呢。”

李琪疾步穿过水榭,离笑声越来越近,向旭儿屋里走去。

“旭儿。”李琪喊道。

“父亲,旭儿在这儿呢,和母亲在一起,你快来。”那孩童听到后喊道。

只见李琪跨入门槛走近说道:“隔在远处便听见你们的笑声了。怎么,有何喜事?”

“哪有什么喜事,不过是嬉戏打闹罢了。”胡兰欣说道。

“父亲,你看。这些都是是鸳鸯姐姐给旭儿做的。”那孩童指向木箱子。

“这么多好玩意儿。”李琪从中拿出一拨浪鼓,晃动着发出阵阵响声。

那孩童便伸手抓住李琪的衣袖,一齐跟着晃动。胡兰欣在一旁安静地看着,眼中充满着爱意。

自从成亲以来,胡兰欣便没有再见到刘琏。但关于刘琏境况,她总是第一时间知晓。

自那日后,李琪亦是对自己横刀夺爱怀有愧疚之心,其实也不能怪他,毕竟那是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身不由己的事情时有发生。刘琏会从李琪口中得知胡兰欣的境况,胡兰欣亦是会得知刘琏的境况。但胡兰欣始终是避着刘琏,李琪曾多次设宴使他二人重聚,但胡兰欣总是以各种牵强的理由拒绝。正是因为李琪是个正人君子,胡兰欣尝试者接纳他,但始终两人之间存在某种隔阂,并无男女之情,最多也就是友人之间的情谊。人前人后相敬如宾,不曾有过半点男女之情的逾越。

谁也没想到,刘琏和胡兰欣之间的姻缘线会就此剪短,而剪短这条线的正是这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难以违背的婚姻制度。这样的悲剧又岂止他们!

月华皎洁,晚风乍起,蛙鸣蝉叫,此时朱棣一人在庭院中饮酒,他坐在由汉白玉制成的石凳上,手中端着一杯绿蚁酒,细细品腻。面前点缀着青瓷的石桌上正放着煮沸的绿蚁酒,酒气氤氲,淡淡清香仿佛即可便能入睡,不知天水之界。

“殿下。”暗影从暮色中走来,附在朱棣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

“此事可当真。”朱棣放下酒杯说道。“难怪急着把我赶回封地,原来是另有所图。”

“殿下,那接下来怎么办。”

“暂且不予理会,自会有人出头,替我们摆平。到时候坐收渔翁之利便可。”朱棣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是。”暗影消失于暮色之中。

“看来,要加紧步伐了,嗬嗬。”嘴角扯出神秘的弧度。

此时东宫里,吕妃娘娘因今日御花园中一事,甚是不快。眉头紧锁,伏案而坐,手掌撑着额头,众人亦是不敢作语,仿佛顷刻间便会爆发洪水海啸,将其淹没。

“参生。”吕妃娘娘神色大变,似有大喜之状突然喊道。“你去翰林院,去请方学士,就说太孙温习功课时,遇一处难解,故请方学士来指点一番。”

只见一小太监领命后,急忙向翰林院跑去。

方孝孺,正在翰林院中温习古书,且桌案上堆满了史书典籍,不见人身,被茫茫书海所遮住,虽不见人,却亦能闻诵读之声。参生先是与侍童作揖以表礼节后,便由侍童前去通报。

于是,方孝孺一路随参生到东宫。

“拜见吕妃娘娘。”

“学士快快请起,无须多礼。”吕妃娘娘上前双手扶道。

“娘娘,不知太孙何处不解。若有不解之处,大可去请教臣的老师宋濂,宋大夫,缘何请臣呢?臣毕竟学识有限。”方孝孺落座说道。

“方学士谦虚了。其实是本宫有要事找你。”吕妃娘娘示意左右离开,门外只留霓裳一人把门,其余众人皆退避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