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马车同行(1 / 1)拾贰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甚好!孟先生初到熵国,想必要见识下熵国的风土人情,不知可有什么计划?如若没有,朕来安排。”

盟约已定,吕冬冕有些喜不自禁,这可是有利于熵国国力的大事,看孟祥文的眼神,自然也变顺眼了许多。

“孟某此来主要是见识各地风土人情,顺便完成儒家圣主所托之事,未有详细计划,便听从吕皇安排了。

不过,孟某对大熵圣子极感兴趣,欲与之多加亲热,不知吕皇可否派圣子陪同?”

言谈之间,孟祥文已多次看向了李子舟,倒是把李子舟看得毛骨悚然,这大叔,不会有什么特殊爱好吧。

“这……”

如果是别人,吕冬冕自无不允,但明面上是圣子,实则为他转世老子,若是李子舟不乐意,他还真不好勉强。

“孟先生有此雅兴,本座自无不允。”

吕氏皇族掌握六家九流,但不包含儒家,虽说有神义壁在手,但与儒家的人多加接触,也不失为了解儒家神义的好方法。

其次,熵国地处极北,对十二洲的腹地中原,所获取的信息有限,也正好可以通过这孟祥文探听一二,毕竟儒家之强,跟熵国不同。

熵国以国为主,国内修神流派,以兵、名、法三治天下,其他流派辅之。

但儒家却是以流派统治四大盟国,国主之上,更有儒家圣主,而每一个国家,都要比现在的熵国更加强大。

若论对神灵的信奉、虔诚,儒家国度比熵国更甚,故也有种说法,儒家是因为心诚,所以才能一统四国之地。

疑惑的目光从孟祥文移到旁边的孟浪之,如果说以上都是李子舟极感兴趣的部分,但都可以能过其他的方法去获取,那这个孩童,才是李子舟真正想陪同孟祥文游历的原因。

一个跟他年龄相仿,最多大不了两岁的孩童,跟着孟祥文穿州过国,就算有着一品圣人的修为作安全保障,但用意着实令人疑惑。

难道这个孩童对儒家的意义,也等同于自己于熵国,是圣子般的存在?

也只有到这种地位,才能让一位一品圣人带在身边,目的只是为了游历四方,增长见闻吧?

……

“帝都合计有一皇、四王、七侯、百豪,一百一十一座神院,目前我已去过六座,不知先生除了吕氏神院,还对哪座神院感兴趣?”

在豪华的车架里,李子舟跟孟氏叔侄介绍道,而同行的除了白堂,白雪和吕阑珊都已回宫。

吕阑珊作为公主,在这种场景不太适合直接陪同,而白雪的妖精身份,也是如此。

“初来宝地,其实我对哪座神院都感兴趣,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圣子座下。”

孟祥文看着窗外的景色,笑意连连,却冷不丁地突然说道。

“哦?”李子舟也来了精神,“不知孟先生为何会对我感兴趣。”

“听闻圣子座下,现已迈入六家七流的通神之道?”

“是。”

“听闻圣子座下悟道之地,必有人因此也一起悟道晋品,而且数量不少。”

“是。”

此事现在帝都热议,热搜第一,就算是初来帝都,也能听闻不少。

“听闻圣子座下对六家的神义重新定义,更能直指神义核心精要?”

这第三问,孟祥文终于回过头来,眼眸里精光四射,与此同时,孟浪之也同时看了过来,这两叔侄,对此问题十分上心。

“重新定义说不上,直指核心也未见得。”

李子舟淡然道:“这只是我对六家通神之道的基本见解,我所理解的基础神义而已。”

“既是如此,那孟某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圣子座下应允。”

说到这里,孟祥文突然拱手,孟浪之隐藏有种不祥的预感,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孟先生请说。”

“我希望对子座下在迈入儒家的通神之道时,能让浪之在一旁见证,这样,也能让他聆听圣子对儒家神义的理解,助他领悟!”

孟祥文拱手行礼,态度诚恳,倒是让李子舟不好拒绝,但一旁的孟浪之,却是突然急了起来,“文叔,你何至如此?”

话里带着些许的气急败坏,哪怕是跟李子舟这个外人在同车厢里,竟也有些忍不住情绪了。

孟祥文此举,不知深意,但孟浪之却深觉,他被看低了。

在他亲爱的文叔眼里,竟已不如熵国圣子般优秀,甚至说得不好听些,是需执师礼以求问的身份。

其次,便是以他的天纵之资,哪怕在儒家学子里,也是排名前三的存在,但就算是此等天资,在文叔的眼里,也甚少获得赞许。

但现在,孟祥文竟是对一个极北小国的所谓圣子,表示了认同?

竟认为他绝对可以踏入儒家神道?

并且认为他在踏入儒家神道后,便能重新定义神道基础,更给到孟浪之领悟?

这是何等的可笑?

还拱礼以求?

孟浪之心气甚高,若非现在是在熵土,坐在对面的,是熵国的圣子,他早就要跟孟祥文干上一架了。

虽然干不过,但儒家心气,不因不可力敌而心怯!

“这……自无问题。”

孟祥文无视孟浪之的抗议,李子舟沉吟片刻,终还是答应了下来,然后,便是有些期冀地看了回去。

既是如此,那你还不快把儒家神义说出来?

孟祥文先是愣了片刻,然后便呵呵地笑了起来,“圣子座下莫急,自不是现在,待得吕皇找人交接,儒家神义自会献上。”

难道,这熵国圣子还打算在知道神义的时候,当场就悟道通神,迈入儒家神道?

孟祥文微微摇头,神义之艰涩难悟,岂是片刻便能悟通?

哪个神义,不是苦思冥想,而后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顿悟而出?

想多了,竟会在大熵圣子眼神下,产生如此怪异的想法,当真可笑,是因为茶堂里的‘神话’听多了吗?

就算这圣子真是当场领悟了六家神义,也自是建立在熵国先人的多年积累,而非一日之功,但儒家神义,他们可无任何积累。

“对了,恕孟祥文大不敬地问一句,圣子可知,熵始皇吕春秋,葬于何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