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也可以称之为活在朝堂上的老狐狸,自然不会被朱由校的三言两语给骗住。
比如英国公张惟贤当即蹙眉道:“皇上,不是刘阁老,还有我等不信,实在是女真人并无进攻辽东的能力和动机。
微臣等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依据正是上月里熊将军送来的奏报,以及我大明驻守在辽东的几十万大军!”
与之前者的原因,朱由校还能勉强接受,对于张惟贤所说的后者原因,朱由校竟忍不住冷笑道:“战场瞬息万变,英国公又不是不知道。
与此,我大明于辽东之军,其之总体战力几何,诸位爱卿难道就一点也不知道?”
这一句话说出来,殿中竟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说到底,还是众臣认为朱由校得到的情报,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也确实,单凭杨涟送来的辽东奏书,只能看清辽东的情形复杂,不能说明建州女真有进攻的趋势。
到是那位掩藏在建州之地的“顾命大臣”,言之凿凿,可越是这样,越难取信殿中人。
究其根本,还是缘于臣子和新皇之间的不信任。
看着下方几人的模样,就算预见并知晓了女真的下一步动作,朱由校也因这朝中的不顺畅,而变得气结。
正在此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打乱了殿内氛围。
来传言不是别人,正是尚在任上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
但见王安额头满是汗水,进来后向刘一燝等人默默拱了拱手,且悄悄给了几人一个眼色。继而来到朱由校身边,躬下身子,俯在耳边,道:“皇爷,军部八百里加急奏报,前日清晨始矣,建州女真所部有异动。更详细的奏报,今夜会传来!”
王安即使没有参与朱由校所聚朝臣的议事,但也不难猜出皇帝召集众臣所谓何事,索性懒得遮掩,大大方方的把辽东情形给讲了出来。
与此同时,一张密奏的小纸条也摆在了朱由校面前的案几之上。
上面正书写着几个略显皱小的殷红血字,显得匆急而又刺眼。
“女真有异,恐将攻辽。”
朱由校用右手将之慢慢铺平,然后大大方方的摆在了众臣面前,以使站在前面的首辅刘一燝等人能够看得清。
“这……不会有误吧?”新晋阁臣,也是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王岩微微抿嘴,出言问道。
他这一问,如同烈火之上浇油,朱由校尚未发话,王安的眉头就狠狠地一瞪。
“怎么,户部尚书是认为咱家欺瞒皇上,还是以为前线将士全是瞎子。
咱家想要告诉户部尚书,前线的各项奏报,都是将士们拿命拼来的,这事端不得假。”
微一停顿,王安再也没有看向王岩,而是向朱由校躬身道:“奴婢请皇上早做准备,奴婢怀疑,女真人恐将在我大明皇权交替之际,以攻辽东。
前次的使团,或是其刺探虚实之手段。”
后面一句,王安毫不意外的表达了他对于皇帝放走女真使者的不满。
毕竟,在辽东的问题之上,王安暂时可以说是强烈的主战派。
王岩被王安这一番质问吓得全身是汗,但见前方的内阁首辅刘一燝等人亦是脸色阴沉,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嘴巴动了动,向上躬身后,即退回了原位。
“诸位爱卿如何看?”似是没有注意到下方的争论,朱由校的语气越发精简道。
刘一燝等人默默垂下头,似在斟酌着什么。
直到此时,王安才发现殿中的诡异。看来他来的还真是时候,之前一刻,皇帝或与这七位内阁重臣,还有主管军事的四位臣子,发生过激烈的辩论。
莫不是,皇帝先一步就得到了消息?
锦衣卫?
还是其他?
王安眯了眯眼,在向朱由校交代完事后,他就默默的站在了一侧。
时下的内阁共计为七人,因内阁和司礼监的特殊关系,多是与王安相熟者,也相信王安与大是大非上的话语。当然,要除过礼部尚书王岩这么一个脑袋不正常者。
站立许久的另一人,吏部尚书周嘉谟转过头来,看了前方的刘一燝一眼,再低头向朱由校道:“辽东之变无异议,微臣附议皇上于辽东布局,早做应对之事。”
“微臣亦附议!”
短短片刻之内,刚才还激烈争辩,有不同政见的数位内阁重臣纷纷同意。内阁首辅刘一燝亦是认同,至此,内阁算是全票通过了关于辽东全力防备女真之事。
直到此刻,王安才明白,自己的猜测恐是真的。
皇帝果然是先一步得到消息,至于说先前殿内发生了什么,他还是有些好奇的,只有等事毕再问问了。
朱由校面不改色,既无半点责怪,亦无半点获得胜利的欣喜,而是在沉默过后,再次开口,只是这次的语气明显比前面更为稳重了许多,又多了几分热血。
“那依诸位爱卿之看法,辽东之局当如何破解?
于此事上,朕只有一个要求,辽东寸土不可失!
还有,若是那熊廷弼守不住,那朕就亲自上!”
但凭皇帝之前告知的情报,还有王安之言语,谁能保证辽东完全守得住,以使女真人丝毫不敢冒进?
没有人能保证!
可皇帝这坚决的态度,又让刘一燝等人暗觉棘手。难道要趁着此时,未战先言败,告诉皇帝,辽东之地,我大明可能守不住?
最终还是许久未曾出言的刘一燝出列,选择绕开皇帝“御驾亲征”这个话题,转而叙述他对辽东之事上的看法。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刘一燝的这种决定是聪明的,成功转移了矛盾的主次。殊不知,却也正中朱由校的下怀。
“皇上,谈到辽东对敌之计,微臣有四策。
其一,令辽东军民迅速准备应战,防备女真偷袭。
其二,向各州府调集粮草,以便早做应对。
其三,熊将军或于守卫辽东有其能力,但微臣依然建议可调兵部侍郎袁应泰前往辅助。
其四,调集辽东周围军士,早做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