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北程酱园(1 / 1)元宁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三和王长贵的事情就这么结了,在魏县没闹什么大动静,反倒是在陈县被传扬开了。有说王长贵心黑的,就有为王长贵打抱不平说是泥腿子陷害的,徐玉阁听了管家的汇报对那王长贵又加了几分厌恶,开始着手打压王家这是后话。现在村里提高了警惕,将作坊和人员看管的更紧了。元真早就想到了这种事迟早会发生的,只是没想到会关系到哥哥们的安危。

元双站在家门口叉着腰面朝南面心里不忿,“真是个小人,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无法无天了。姑娘我咽不下这口气,非让你这辈子不敢再起这念头不可。”

程玉看着气的跟雨天的青蛙一样鼓鼓的侄女好笑,“你怎么给他个教训?王家在陈县也是有名的富户,酱园子也开了有三代人了,根基牢着呢。”

元双指着院子里忙的娘亲宋氏,“这有什么难得,他家不是靠着那酱园子过活嘛。咱也弄个酱园子,不肖我说,咱娘那茶饭的手艺要是做酱菜也是不弱的。”

这话让元真想起前世家里有个干了十来年的保姆阿姨,回家前爸爸妈妈给了一笔钱支持她做点小生意,保姆阿姨拿了钱回到老家做的就是酱菜生意,元真没事时还和哥哥嫂子去阿姨家玩过段时间,知道这酱菜生意是很多讲究的,做的好了利润也很可观,要不再给家里弄个酱菜坊?

说话间看到马二赶着马车从县城回来了,原来冯春娘和胡先生过完年就想把冯老太太和冯春带去了县城生活的,冯春要念书,冯老太太过去照顾一家人,闲了还能帮冯春娘照看摊子。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房子,还要奶俩还需要在村里住上一段时间。最近魏县在余县令的治理下非常有起色,别的虽然还看不出来,但是治安真的是好了很多。闲不住的冯春娘就想着在摊子上再搭卖点什么,让马二带话回来让大家给出个主意。

这是好事,摊位上的东西少,虽说清闲可不太赚钱的,还是要多开拓一些产品比较好。郭氏向来伶俐,陪着刘氏去了趟县城在市场里逛了一圈把这事给订下来了。就卖热汤面,面条也不要冯春娘现擀,就用程家的面条,只是不用那烘干了的挂面,每天早上让马二带上半筐子湿面来就行。面里要用的鸡蛋、青菜什么的都先从村里人家或者郭村买,村里现在家家都用剩下来的豆料喂家禽和大牲口,长势很是喜人。

说干就干,先搬了家里不用的桌椅条凳摆上,弄了两个炉子烧火,胡先生给写了招牌这汤面摊位就营业了。用料实在,上面的速度又快,吃不起那肉汤面的就转来吃这素汤面了,好歹面里有个荷包蛋呢。元真小声嘀咕着可以将冯大娘那做成个专卖店,程泽裕是谁啊?一点就灵的主。在元真的图纸下,在程泽裕的操持下,虽然就是个大点的摊位,但经过蒋木匠的巧手制作的摊位和冯春娘的干净会收拾,在加上陈娘子的造势,很快魏县都知道市场里有个北程专卖了。

这段时间挂面作坊的生意还不错,虽然一级的挂面卖的少,可是二级和不用包装的三级挂面卖的还不错。几家大户,像合庆府的柳家、南齐府的万家、陈县的徐家、旗县的孟家都来拉了不少货回去卖。虽然宝膏暂时不熬了,可家里依旧挺热闹的。

过了寒食节,难得空闲了些,元双和元真搬了桌凳坐在太阳地里算挂面作坊的费用。粮食生意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进原材料时帐目也不整齐。不过这可难不倒元真,她连算盘都不用,没一会就给算好了,元双拿了小毛笔认真的把数目往账本上抄。宋氏带着程玉坐在旁边做夏衣,看两个闺女这么能干嘴角一直带着笑意。

“看着挺热闹,这到现在都没赚上个本钱来。”元双扔了毛笔无力的把脑袋歪到了妹妹肩膀上。

宋氏停了手中的针线,伸头看了下账本。这挂面作坊别说跟宝膏、梨膏的利润比了,就连腐皮的利润都比不了。占得流动资金大不说,还占着人力,可这开都开了,不能半途而废,再想想办法吧!

程泽裕从东厢房出来,看了这情况给侄女们打气,“在等待些时日,农忙时做馒头和饼子费时费力的,肯定会有人觉得挂面方便采买一些备用的。”

也只能这样了,一个物品的兴起也是要时间的。元真转头拿了程玉做的夏衣往身上比划,“姑姑也跟着娘学了几年的针线了,老闷在家里做这些日常衣服成不了大气。”

“呦呦,你这心大的,说说怎么让你姑姑成大气?”宋氏撇了眼小女儿又继续忙活手中的针线活了。

元真给姐姐使了个眼色,“奶奶不是说带姑姑去府城的绣坊开眼的吗?一来看看城里头时兴些什么,二来也能看看娘和姑姑跟那些大城市的绣娘子是否真的有差距。”

“天天闷在家里照着那旧花样没有创新,去开开眼界是个好事。”元双得了妹妹的眼色,单手支着脑袋看着姑姑帮腔。

“要是真的想去,那就准备一下过两天就动身。带点好吃的给郭鸿,家里有你舅舅送来的蘑菇、木耳什么的,送给柳家的许掌柜尝个鲜。”刘氏从外面回来,放下柳条筐子听了孙女的话表示同意。

“真的能去?咱家还在孝期呢。”程玉有些期盼又有些担忧的望着刘氏。

“能去,怎么不能去?有你大嫂子带着,你表哥和你三哥跟着,就说去走个远房亲戚,你们娘几个去逛两天。姑娘家也就这几年的好时光,能去的时候就赶紧去。”宋氏拿了葫芦瓢舀水给刘氏用,刘氏就边洗手边说了安排。

年后做了二批宝膏,除去本钱和工钱,五房又分了不少银子。刘氏给宋氏拿了五两银子让她零用,又从程玉给她收着的私房钱里拿了二十两银子给她,嘱咐她看见想买的就买不要心疼钱。宋氏收拾了几人的换洗衣服第二天一大早就坐着跟马二家换用的骡车在刘辉和程泽裕的保护下去了合庆府。郭氏没去,杨贵家的刚怀了二胎在家休养,灶上少了个人她要盯着没空去。

一大清早的就赶路,元真没睡足趴在姑姑的怀里睡回笼觉。大道两旁的田地里好多人在忙碌,遇到认识的都跟宋氏和程泽裕打招呼。出了魏县那破旧不堪还塌了一大块的西城门,行了没多远看到了秦班头带着衙役在那正修路,程泽裕一看忙停了骡车上去打招呼。

宋氏带着孩子们在车里等着,程玉看了两眼悄声问,“怎么让衙役们来修路了?这该找点零工做的。”

元真看着衙役里也有十来位穿着平民衣服的汉子忙碌着,“大概是没有那么多钱才这么做的吧!”

程泽裕简单的说了两句就回来了,跳上了骡车继续赶路。行了有一里地了后知后觉,“我说大人怎么没派人去云山里指点果木苗稼技术,原来在忙着修路呢。”

刘辉赶着骡车不紧不慢的,“这儿是官道,也是驿站所在,把这儿修好了面子上能过去。”

程泽裕没接话,转头看了看后方那破破烂烂的驿站跟大嫂和侄女们说起了笑话。不多会就把程玉和元双逗得直喊肚子疼,宋氏也连问这笑话都是哪儿听来的。

走了好几个时辰,一直到下晌才看见合庆府的城门楼子,比魏县的城门那是强多了。虽然城门不高也不大,但是来往的人不少,不过见过大场面的元真觉得还是不咋地的。

进城要检查,大人孩子都要下车,娘几个就手牵着手站在了骡车旁边。前方的人群有点攒动,从城门洞里鱼贯出来了一个十几辆马车的队伍,前后均有骑着高头大马佩戴着武器的兵士护卫。一看就是贵人出行,百姓们纷纷的往旁边闪躲议论纷纷。那些人也是训练有素,并没有扰民,反而很迅速的驾着马车离去了。

程玉看着远去的车队羡慕的很,“嫂子,马车上的遮挡帘子绣的真精致,那是江南的绣工吧。”

宋氏点了点头,正好轮到程家检查也就没说什么。进了城住在了靠近东市的一间客栈里,价钱不便宜但是环境好也安全。要了一个套间和一个单间,都是上房。掌柜的看这家子穿的虽然普通但是干净利索,又不吝啬钱财忙让小二把骡车牵到后院卸了喂上细料,亲自把人带进了二楼的上房。

要了热水梳洗,拿了自家和郭家给郭鸿准备的包裹去了合庆府的府学。被宋氏牵着的元真打量道路两旁,大康朝的店铺正门并不在主要的街道上,是在稍微狭窄的非主要街道上,很多有店铺的街道也不允许车辆直接进入,只允许步行,相当于前世的步行街。各家店铺的门口也都划分好了清洁的区域,就连招牌也不允许多占用道路面积的,总体来说规划的还算合理。

给郭鸿送了包裹又约了他放学出来一起吃晚饭就离开了,剩下抱着两个大包裹的郭木头站在府学侧门那里傻愣了一会。还是回到东市附近,早饥肠辘辘的程家人找了个小饭馆要了几个菜吃饭,接着就在附近溜达起来了。

刘辉陪着宋氏娘几个进了一家绣坊,走在最后的程泽裕却偷偷离开了。他怀里揣着厚厚一沓子的首饰设计稿和一幅画,要先去把这事给办了。娘几个进了那绣坊眼睛都直了,刘辉紧跟在娘几个身边看护着,谁也没注意到开溜了的程泽裕。

宋氏和程玉看绣品看绣线看布料,元真也跟着仔细看,到底是府城,东西要比魏县精巧的多。宋氏不是小气人,得了婆婆的嘱咐,又是真心疼爱小姑子的,买了不少绣线和全套的绣针。离开绣坊时元真和元双看上了几朵纱堆的头花要买,宋氏想着来一趟合庆府总要给村里人带点什么也就掏钱买了,小姐俩抱着头花盒子笑的贼兮兮的。

有想做酱园子的心,小姐俩又前面带路跑进了不远处的一家酱菜坊,惹得宋氏拉着程玉和刘辉忙跟了上去。这家看着应该是合庆府顶有名的酱菜坊了,看着三大间门面挺气派的,可进去了实在不怎么样。乱七八糟的坛子里装了各种酱菜,基本上是一个颜色,黑乎乎的一看就知道酱油放多了。

活计拿了筷子从坛子里取了点据说是他家的招牌酱菜给宋氏几个人品尝。用芝麻油拌的咸萝卜干子把元真吃的差点吐出来了,真咸,最后挑了个还凑活的黄瓜酱菜买了一斤。出了酱菜坊,元真看着手里的小罐子恶作剧的想着晚上吃饭时把这菜送给郭家舅舅吃,看看他会是个什么表情。又逛了家酱菜坊,几乎跟前面那家一样,没特色还都咸的齁人。

宋氏看着元真苦巴巴的小脸笑了,“酱菜也叫咸菜,不咸,菜就过不了夏,不咸,冬天也不够吃。盐可是金贵的东西,人家给你多放盐你还嫌弃。”

元真回味了一下刚才的味道实在不能认同亲娘的说法,娘几个又逛了会程玉才发现程泽裕不见了,正说要找三哥,程泽裕从旁边的小巷子里钻了出来。

眼看着太阳下山了,娘几个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先回了客栈,又出来去跟郭鸿约好的地方吃晚饭。去的饭馆比之前的好多了,宋氏点了不少好菜,有鸡有鱼有肉的,还要了两大份汤面,让大家敞开了吃。元双悄悄的对元真说这顿好饭菜都是占了郭家舅舅的光,程玉听见了捂着嘴巴笑个不停。

到底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看着挺多的菜,仨小子吃了个精光,面条吃完了还又要了五个馒头。吃到后来娘几个都傻坐着看他们仨人吃,终于吃到仨人打着饱嗝不好意思的笑了。付了钱送了郭鸿回书院去,娘几个就回客栈歇着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伙计来给点了灯,白色轻纱做的灯罩绣着四喜图案,宋氏坐在桌子边跟小叔子说话,“你现在是秀才了,后面还要考举人和进士。家里如今有几样营生日子不难过,到是本朝科举看中文武双全,你成绩好,若是会点马术或武术就更好了,哪怕不能锦上添花也能强身健体。”

这话正说到了程泽裕的心坎里,忙将想跟表哥学箭术的想法说了。宋氏夸他有心,可家里只有牛是练习不了马术的,要不拿钱去买匹马回家?程泽裕和刘辉还是少年心性,听大嫂说带了钱准备买马哪有不同意的,忙点头说买马买马,喜滋滋的回了隔壁两人的房间兴奋的半夜都没睡。

梳洗后套间里的娘几个搬了桌子去把门给堵了个结实,程玉带着元双睡在了外间,宋氏带着元真睡在了里间。元真躺床上闭着眼想三叔吃晚饭前偷偷跟她说的话,这一趟还不错,那幅画卖了二十两,首饰稿居然卖了六十两。

原来那银楼的东家看到程泽裕隔这么久终于来了很是惊喜,照着这后生给的首饰稿做出来的首饰非常受欢迎,又因为夏家倒台时他去收了个好工匠过来,生意好上了几倍。他有心拉住程泽裕多给一些设计稿,这次的稿件价格定的就比往日要高一些,最后给了六十两银子又贴心的给换成了金锭子和十两碎银,亲自送出了银楼的大门,一再嘱咐小先生有好画稿在继续送来云云。

一夜无话,庄户人家不睡懒觉,大清早娘几个就起床了,谁知道刘辉和程泽裕起的更早,今天要去柳家的铺子里拜见许掌柜,拿上家里带来的土产下楼吃了早饭,就往柳家铺子去了。

柳家的铺子是真气派,五间的宽大的门面房比周遭的店铺敞亮不少,后面还有个挺大的院子。出来进去的人络绎不绝的,程泽裕拿了自己写的名帖给了个看着老道的伙计,还没说话正巧碰到许掌柜从院里送客人出来。

许梿年看到程家人忙热情的往里面请,刘辉和程玉把家里带来的两个里面装着干木耳和干山菌的包裹交给了小伙计。宋氏含笑解释这是家里带来的干货,不值什么,请许掌柜尝尝。东西不值钱,但这是心意。许梿年忙给宋氏道谢,又说自己就爱吃山货,让小伙计把包裹都送到自己的屋里去。

说了些家长里短,程泽裕将想买匹马的事跟许掌柜说了。许梿年因着自己少东家看重程泽裕,自己也觉得程家人家风好,可交,这种小事肯定要帮忙,喊过店里最末的掌柜让他带着程家人去牛马市找行头。程家自然感激不尽,辞了许梿年跟着这姓吕的掌柜往牛马市去了。

元真原以为牛马市里定是遍地的牛屎马粪的,不料里面还挺干净的。各家的牛马也是由主人牵着立的整齐不说,还都带着水草放在成排的石槽里方便客人验看时吃料。吕掌柜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个子不高却很是利索,进去找到了柳家惯用的行头嘀咕了几句,那范行头拍着胸脯说这事包他身上了。

柳家的招牌好用,吕掌柜脸面大,这范行头也给力,不到半个时辰程家用二十一两买下了匹精神抖擞的三岁马,这还是看柳家的面子给的优惠价。双方签了白契在牛马市里做了登记,又去合庆府衙门换了红契,范行头嘱咐程泽裕,这红契带回魏县县衙还要再登记一次,不要心疼换红契的钱,要以防后患,程泽裕忙感谢了他。

从合庆府衙门出来太阳也到正南了,宋氏又拿了三两银子出来让程泽裕和刘辉请吕掌柜、范行头和那姓钱的卖家一块去饭馆里吃饭,自己则领着小姑子和女儿在附近吃些零食。程泽裕知道这是大嫂想让自家跟外面多认识几个人,也不推辞接了钱领着人往饭馆去了。

娘几个又在附近溜达了一圈,尝了糯米糕,吃了桂花糖,才找了个干净的卖汤面摊子要了几碗羊肉面吃。宋氏素来吃的不多,把自己碗里的面条夹了一筷子给程玉又给两个女儿几片羊肉。付了钱刚离开摊子,元双和元真又要去逛香料铺子,娘几个又往那处去逛了好一会,买了些魏县城里没有的香料,这个是郭氏交代的,她说这些香料做菜好吃。

爷们喝酒时间长,娘几个也不等程泽裕和刘辉了,主要也是逛累了先回了客栈。刚进门掌柜的就因买了马给道喜,宋氏也含笑应对了。元真仔细瞧着嘴角就带上了笑,想当初她刚穿过来的时候娘亲除了认识的人说话,稍微不熟悉的人见了都往后缩,如今在陌生场合下和陌生人说些场面话了。

娘几个刚将这两日买的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打包好,程泽裕和刘辉就回来了。两个少年看来喝了不少酒,刘辉的脸红扑扑的,程泽裕到面不改色还兴奋的去客栈的马厩里看了新买的马,又给掌柜的五十文钱托他照顾好马匹才回自己房里歇着。

第二天一早程家在客栈里吃了早饭结了几天的费用,在掌柜和伙计的热情相送下驾着旁边栓了马的骡车离开了,出了合庆府的东城门一路向东南方向的魏县去了。路上都没怎么歇息,没到午饭就看到魏县城门了,不过也看到了城西那被烧的黑乎乎一大片的驿站。

坐在车辕上的程泽裕先是愣愣的看了看那还留有救火痕迹的乌黑一片,突然猛拍了下大腿又哈哈的笑了两声。原本说回来时去看看冯春娘的,把在合庆府给她家买的礼物送去也被程泽裕给拦了,连说自己回家有急事,娘几个被他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只好随了他。

一路急赶慢赶的到底是到家门口了,程泽裕进门就奔自己屋里去了。留下刘辉自己把马牵进后院,又提了半袋子家里的精饲料放骡车上赶去了马家换牛车回来。

宋氏和程玉抱着大包小包进了房间,将自己家的东西先锁进了柜子里,把给村里各家的礼物找出来分好,又把给郭里长和郭大海家的也单独拿出来。不一会村里就有人知道家里添了大牲口来给贺喜了,宋氏和程玉拆了一包桂花糖给大伙甜甜嘴。

给挂面作坊帮忙的村里后生们也高兴,连说程家的日子过得好了就是村里日子过得好,程老爹知道这马是大儿媳妇为了小儿子往后的进士考试要过骑马射箭那关用大房的钱买的,心里特别高兴孩子们能团结互爱,喜滋滋的摸着短胡跟几位老爹说以后村里用大牲口又方便了。

送走了大伙,又给各家送礼物去,直忙到晚饭的时候程泽裕才有空说话,“爹,之前双丫头说咱家可以做个酱园子我还觉得不太行。可今天从县里回来我觉得不光能做酱园子,咱家过年做的那些点心都能四季做了。”

程老爹给程睿夹了块合庆府买回来的酱肘子让他放开吃,“你又知道什么了?家里熬着宝膏梨膏,还有挂面作坊又要烧炭,都忙不过来了。”

程泽裕看了眼紧闭的大门说服自己的亲爹,“县令大人想把咱魏县变成东西南北的一处要塞你老人家也知道,要塞的特产肯定有很多过路人要捎带的。这样咱家做的酱菜不用靠几个大客户也能零卖不少。”

程老爹看着甩开腮帮子嚼着喷香酱肘子的大孙子满眼的舔犊之情,根本不想搭理小儿子,“你之前跟县父母大人不是说要变成要塞先管好治安在修路还要疏通河道的嘛?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会怎么这么猴急了?”

“哎呦爹,我跟你说不清楚,也不能明说。反正我现在就是要弄酱园子,大嫂子茶饭的手艺好,做点卤肉酱菜什么的每天让马二哥带去给冯嫂子就能挣钱了。”程泽裕想讲什么又咽了回去,最后把饭碗往桌子上一放站了起来强烈坚持自己的意见。

“跟你爹好好说话,你侄子侄女都看着呢。”刘氏拍了下程泽裕的后背把他又拉坐回了板凳上。

郭氏向来信服小叔子,又听说能赚钱,忙给大嫂子使眼色。接到妯娌信号的宋氏没马上就劝说公婆,慢悠悠的起身给公公添了碗鸡蛋汤送过去,又让瞪大了眼睛紧盯着桌上局势的大女儿回屋去拿之前写好的酱园子计划书。

元双跑的比兔子都快拿来了二页纸递给了爷爷,宋氏等公爹看了纸以后才开始慢条斯理的讲事实摆道理,“爹和三弟都不要着急,要说这做酱菜也没什么难的,几个妇人就能干了。我们都明白爹的心思,是担心家里太招眼了,可往年穷的时候不是还有人看我们不顺眼嘛,凡事都是有好有坏的。”

程老爹一口气喝了半碗的蛋汤,放下碗声音闷闷的,“你们当我不想多干点什么让家里和村里更富裕点?往年孩子们想吃口鸡蛋都难,鸡蛋是要留着换盐的。我这是担心家里村里防不过来,让恶人伤了孩子们。”说完摸着程睿的头重重的叹了口气。

元真一看势头不对忙故意问,“村里是过得好了,爷爷不是说还要拉把别村吗?宝膏和梨膏是节气东西,就靠这两样实在没办法拉山里那些一顿饭都吃的艰难的人。”

刘氏看着二孙女晶晶亮的眼睛,“那做酱园子就能拉山里人了?你说给我听听。”

元真掰着手指细算,“做个猪肉香菇酱,这香菇哪里来?猪肉哪来来?做个木耳鸡肉酱,这木耳哪里来?鸡肉哪里来?做个什锦野山菌酱,这野山菌哪里来?做些酸辣的萝卜白菜,就我们村人收种的萝卜白菜能够吗?还不是要跟附近村里人买。”

一家人听元真巴拉巴拉的说完都觉得有理,也没人好奇她是怎么知道这些大人都不知道的酱类,到是程泽裕怕露馅,忙补了一句还是真丫头记性好,那游记上的各种酱料我说一次她就记住了。程老爹看着一家子期盼的眼神,又有大乖孙程睿拉着自己的袖子直嚷要吃肉酱,最后总算是同意弄个酱菜园子,还是五房配股来做。

第二天程家就开始忙碌了,说是忙碌其实也就是宋氏带着一帮孩子干活,其他人都有事忙呢。先列出了原料单子,拿着问了杨老爹和程老爹,又去镇上请教了郭大海,能买的全买上,把郭家杂货铺里的豆油、芝麻油、酱油、盐、糖给搬了个空,郭大海叉着腰看着娘几个往马车上搬东西,嘴上骂骂咧咧的埋怨,心里可高兴着呢。

马二带着程泽裕和宋氏又去了魏县,先去县衙把马匹的手续办了,又拐去了市场在冯春娘的指点下把其他的原料买了,这些也就是暂时做实验用的,往后开业了大多数的原料都会从山里收购的。

托前世保姆阿姨的福,元真脑子里还真有几个做酱菜的方子,反正已经让程泽裕过了明路了,干脆全写了出来。元双看着一个方子上写着素油、酱油、盐、糖、黄瓜片、熟黄豆各类的材料时,直说这么多金贵东西,肯定会好吃的。姐俩想起怀孕的杨贵媳妇前几天四处找酸东西吃,又添了酸黄瓜、酸豆角、酸白菜、酸萝卜、酸姜牙,元真又想出个红油豇豆,干脆红油系列在整几个。

材料都买回来了就要抓紧干,刘氏去腐皮作坊帮郭氏顶班,郭氏回来系了个大围裙和宋氏妯娌俩就在后院开始忙乎了。先熬的香菇猪肉酱,里面配了姜块、葱段、黄豆几样,猪肉和香菇都切丁,用素油爆炒后添上用花椒、八角、香果、甘草这些煮过滤干净的大料水,又加了些好酱油进去小火慢熬,没一会就满院子飘香了,直把前院东厢房里做挂面的几个后生馋的不行。

熬了有半个时辰,正好赶上男娃子们放学回来,程家又是进村的东边第一户,各个都不回家了,全围在灶房门口问婶子做什么好吃的。宋氏告诉他们,过一会等肉酱熬好了煮了面条拌了吃,郭氏嘀咕往年也熬过这肉酱没见这么香的,到底这下了本钱味道就是不一样。元真看见二婶拿着筷子翻看小铜锅里的各种大料闷头笑了两声,这些大料种类远远超过二婶当初给娘亲说的那几种了。不过,还是不够齐全,比前世还是差了一些。

按照程家和村里人的说法,今天这肉酱绝了,鲜香的不行,拌了面条至少能吃下两大碗,可元真觉得有点咸了,不过也不能要求二婶把盐量再放少了,不加防腐剂的东西放不了多久。天要热了,咸一点能放的住。程泽裕在家人没注意的时候偷偷的给了元真一个大拇指,元真对着三叔皮笑肉不笑了一下。

元双和元真给家里的酱菜订了四个系列,分门别类的几十种,可眼下真做不出来,想着往后可以当新品推出,就先把几种酱类的先做出来。郭氏到底还要忙腐皮作坊,这熬酱的事情又落到了宋氏娘几个身上,宋氏茶饭手艺比郭氏更好些,只是平时节约贯了不舍得放材料,经过熬制了梨膏和宝膏的经验,又知道这酱菜是要卖的,自然十分上心。有程泽裕和刘辉两个后生帮忙搅锅,又有挂面作坊的几个后生休息时过来帮忙也能忙的开了。

算了成本,如果用白瓷瓶装,这一斤香菇猪肉酱批发价格就要到四十文,价格太高了。不能这么干,元真招手把三叔叫过来让他去少买一些能装一斤重的小瓦罐回来,降低成本这白瓷瓶就不用了,用小的敞口瓦罐会便宜些。还有那猪肉和鸡肉,不能从铺子里零买,后面用的多了可以自己家买猪和鸡回来杀,不光便宜,大油、骨头、内脏什么的都能留下。程泽裕聚精会神的听二侄女讲生意经,大侄女又说舅姥爷家在山里,他家就帮着收菌菇类的山货,里长爷爷家近可帮着收些大蒜、姜这类的,让两家都赚点零花钱,把程泽裕听得是不停的点头。

程家第一批熬的四种酱除了给冯春娘的北程专卖摊位上摆了几瓶,又给陈娘子送了每样一瓶,其他的让程泽裕带着刘辉驾着马车送给了几家大客户家里尝鲜。冯春娘开了一瓶子给来吃汤面的人碗里挖了一小勺子,立马就有人喜欢上了,不过五十文的零售价格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了,这价钱能买好几斤肥猪肉了,加点素的包顿饺子够全家吃的了。

元双和元真听了这话到没气馁,本来这个刚做出来成本就高,等到秋天天气凉了,各种原材料也收上来了,家里敢放手大批量的进货,成本就能降低不少。这四种酱就是为了打响名气的,后面有适合普通百姓的酱菜推出呢,只是还没到时候,不慌也别急。

小姐俩的另一个杀手锏就是酸辣系列,天马上热了影响食欲,就对准你的食欲下手了。酸辣系列也分了两种,一种是前世韩式泡菜的那种,一种是前世四川泡菜的那种。一个酱料丰富,一个口味清爽。没有前世的各种辣椒不要紧,多放点茱萸和扶留就成了,反正这儿的人口味不重,稍放点料就觉得不得了了。不过,这样更好,省了不少买大料的成本费。

程家和村里各家都忙忙碌碌的,就连郭里长和郭大海家也跟着忙,山里的刘庆丰家帮姐姐家里收山货也是忙的不亦乐乎。忙好啊!不忙哪里来的钱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