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三位老板你选谁?(求订阅)(1 / 1)山中白云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顾秋风旁征博引,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五位师兄师姐对其愈发敬佩了,吴刚把三国演义放到一边,殷切地问道:“秋风学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请你务必回答。”

顾秋风微笑道:“请讲。”

“如果你是一个谋士,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你打算投奔谁?”吴刚笑着问道。

闻听此言,其他四位师兄师姐竖起耳朵,准备聆听一番“高论”。

顾秋风则是愣了愣,随即就笑了起来。

记得前世上大学时,文学院的几位教授为了保证自己开的公共选修课的人气,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这类问题往往脑洞大开,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知识水平都是极大的挑战。

吴刚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

乍一看,难么?

貌似不难。

然而要想条分缕析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

昔日知识水平有限,顾秋风没去“投奔”三位老板中的任何一人,只是空老于林泉之下,做了一个山野闲人。

但是现在嘛,他自然也是有点济世之情的。

“当然是投奔曹老板喽!”

“为什么?”五位师兄师姐面露疑惑之色。

顾秋风想了想,说道:“投奔曹老板的原因我留到最后再说,现在我就说说本谋士为啥不去投奔刘备和孙权。”

五位师兄师姐已正襟危坐,一副认真听课的模样。

吴刚还非常夸张地冲了一杯咖啡送了过来。

顾秋风将咖啡接过来放到面前,开始了侃侃而谈,“三国演义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君的形象,从桃园三结义起,他就抱着“上报果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因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泯的普遍爱戴,当他被吕布打败,匹马逃难时,但到处,村民闻刘豫州,皆跪进粗食,后来曹操大举南下,新野城竟有数十万百姓相随,虽然情势万分危急,他也不肯暂弃百姓,他爱民,也爱才,待士以诚信宽厚,肝胆相照,第三十六回,罗贯中还通过徐庶母亲之口说刘备是仲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屈身下士,恭已待人,仁声素着,世间的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但是”

一听这两个字,五位师兄师姐便知道,转折来了!

“第五十七回,庞统在孙权处碰壁,径直往荆州来见刘备,刘备久闻庞统大名,便让人请他进来相见,结果,刘备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不悦,直接把他打发到耒阳县当县令去了,这还不算,因为庞统在耒阳县荒废公事,刘备又命张飞和孙乾率兵来捉他问罪,万万没想到,庞统小露了一手,让张飞大惊失色,立即辞别庞统回荆州见刘备,具说庞统之才,刘备这时候才说什么“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张飞又呈上鲁肃的推荐信,刘备看完,正逢诸葛亮巡视荆南四郡归来,又把庞统夸了一通,刘备便来了一出降阶请罪的戏码,还说:“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于是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虽然最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个笑话,他用人也是要看颜值的,当初在卧龙岗上,诸葛亮一出场的形象就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试想,如果诸葛亮是以一个山野村夫的形象登场,刘备哪能看得上他?”

顿了顿,顾秋风又道,“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投奔谁谁倒霉,每一回辛辛苦苦积攒的力量转手就被曹操打的支离破碎,这里面固然有时势使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用人方略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这就是你不去“投奔”刘备的原因?”吴刚笑道。

“对。”顾秋风点了点头。

郑宗绪问道:“那你为啥不去“投奔”孙权呢?”

顾秋风想喝口咖啡再接着说下去,可是想了想觉得这样做不太好,便舔了舔干涸的嘴唇,道:“魏蜀吴三国,吴国的憋病其实是最严重的,所谓“张文朱武陆忠顾厚”,张、朱、陆、顾四姓,长期操纵了吴国的军正大券,比如吴郡陆氏,一门前后就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南朝的门阀制度是怎么来的?它的雏形就是孙吴时代江南的这些世家大族,这也就造成了,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如果我去“投奔”孙权,像丞相、尚书、三公、大将军这类显赫的职位,根本就轮不到我头上,我还过去干嘛嘞?孙吴的体至内部,混的还不错的外来人,恐怕就数诸葛亮他大哥诸葛瑾一个人了。”

非要类比的话,在孙吴做官,其实跟战国时代的楚国做官差不多。

战国时代,各果经过变法后,虽然也起用平民做官,如申不害、蔺相如都出身低微,不过普遍的情况仍然是由宗室、同姓或者大族担任要职,齐国是诸田,楚国是屈、景、昭三族。

以楚国为例,令尹、左尹、右尹、左徒、右徒、上柱国、大司马、左司马、右司马这类职位,非芈姓公族不得担任,外来的士人,哪怕再有才能,一生能混到的最高职位不过县尹,爵位充其量也就下大夫而已。

试想,有才能、欲垂功名于史册的士人,谁稀罕一个小小县尹的职位?

“小机灵鬼”张仪为啥在楚国混不下去?

一是他一介布衣之士,由于被楚国令尹的门客污蔑窃玉,拘起来吊打了几百下,“臭”名远扬,没有人敢拼着得罪令尹的风险,给予他一个职位。

二是即便待在楚国,他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再说了,孙权拔擢的那几个士人,哪一个有好下场?”

回想完毕,顾秋风暗暗嘀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