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伐这下是纳了闷,理解不了其中意味,赫然发问:“陛下,右丞相,你们为何会在此?”
赵天慈玩趣地瞟了少年一眼,继而目光落到秦略身上,辗转迂回,最终又将目光落回到一头花白头发和胡子的君臣身上。
赵天慈指着秦略给秦伐说道:“连我刚刚都差点被闷在鼓里呢,你要真想知道为什么,问你这好爷爷去。”
秦略这才笑呵呵地解释了前后因果。
其实不止是秦伐,的确如赵天慈所说,朝堂之上的这两个老狐狸,都是藏得够深,一个比一个稳重,一个比一个能装,而且还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下朝后,赵天慈原本打算回皇宫一个人静一静,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御敌对策,结果却是被君臣劝说地来到了这条街上。
赵天慈当时不肯,还疑惑呢,但是君臣却一脸笑呵呵对他说道:“陛下,秦略那老家伙昨晚找过我一趟,我们已经共同商议出解决边关危机的办法。”
赵天慈疑惑问道:“朝中秦略不是已经言明了,让秦伐镇守北方玉溪关吗?”
君臣扑哧一笑,略有嘲讽的意思吐言道:“陛下,秦略那老家伙在朝中一番言语都是做给那些臣子看的。否则陛下您真以为,秦伐一个初出茅庐的臭小子,能镇住我北辽北方的那两头恶狼?”
“这么说……”赵天慈暗自思量,的确啊!秦伐确实见多识广,文武双全,但这以往还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呢,就这么拉去放在边关的确冒失。
当时他也是听秦略那一本正经的言辞,才信了糟老头子的鬼话,现在想想,的确很有问题。
赵天慈当即有些嗔怒,呵斥道:“秦略为什么要骗我?”
君臣惭愧低头,知道赵天慈这也是在朝自己发怒呢,毕竟这事是他和秦略共同筹划的,他没有提前将此事告知赵天慈,已经犯了欺君之罪。
白发老人小声试探言道:“陛下息怒,臣等并不是故意在朝堂之上欺瞒陛下,实在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虽然陛下平日里不说,但想必心中也清楚,我北辽的朝堂上,有内鬼。要是不把戏做足,怎么骗过那些人?”
“这样啊!”赵天慈认真看了看这个白发老人一眼,他说的不错。
的确,北辽的朝堂上有内鬼,别国的细作。
这事赵天慈也是在前不久才知晓的,他秘密派人暗中查这些可疑人等,但至今都没有下落。
见赵天慈心中的怒火消了不少,君臣继续边走边言道:“这次边关告急,关乎我北辽生死存亡。所以我们的一切军情和战略,绝不能泄露半点。昨夜秦略来到臣下府中,就商讨过此事。朝堂上有内鬼,如果我们不在朝堂上大做旗鼓地部署军机,一定会引起他的怀疑,继而,他的眼睛对我们肯定盯的死死的,到时候我们难有动作。”
“好了,这些朕自有定夺,说说你们的计划吧!”听了君臣的一番劝解,赵天慈心情好了许多,也更多了几分谨慎。
同时,他也欣喜,还好君臣和秦略这两个老狐狸都在自己手下谋事,若是这两人单有一人成了别国的细作,北辽才是真的危矣。
君臣这才一路跟赵天慈讲起了他与秦略商讨了大半晚上的计划。
这次计划有三个人,除了君臣秦略,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秦幕。
就是要秦幕在朝堂上先和君臣争锋相对,放松朝中内鬼的警惕心,让他以为这两家还和原来一样,一见面就掐架。
殊不知,这两家有仇怨是实,可君臣秦略二人,虽然互相看不顺眼,经常对对方嗅之以鼻。
但是在国难危急当头,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
此两人,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北辽的江山社稷。
首先第一招就是瞒天过海。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为了放松细作的警惕,这才有了今日朝上君臣与秦幕顶撞的一幕。
当二人顶得不可开交时,再让秦略出面,以死谏秦伐为将镇守北方玉溪关收场。
这其实都是为了掩人耳目。
真正的计划乃是让秦伐三日之内找机会独自一人离开玉水川,往南方他一直向往的沧澜郡赶去。
然后再在三日后派一队人马假装是秦伐,驾车洋装往北边赶去的样子。
届时秦略会向赵天慈请一道密旨,亲自去往西边大散关跟交给秦枭,让他不动声色地离开大散关,往北方玉溪关赶赴。
最后一环至关重要,也是最凶险的一步,那就是在秦枭离开大散关的这段时间,要跟旷离周旋求和,装出一副秦枭仍然在大散关的假象。
这一点最为重要,也最为凶险,秦略决定亲自为之。
最后君臣说完了其中曲折,让赵天慈换了一身朴素衣服来到他名下的这条无人街巷,并且让秦略带着秦伐也一同赶往此地,一起论事。
酒馆内,四人到二楼静坐着,秦略慢悠悠地跟秦伐说明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半大少年这才转了转眼珠:“原来如此。”
直到此时,秦伐才知道自己肚子里面装的那点墨水,根本不足以与他爷爷秦略和头发花白的君臣相提并论。
自己差他们,太远了。
看到秦伐眼睛稍有暗淡的光泽,赵天慈觉得他应该是受了打击,笑道:“小小年纪别这么多愁善感,君臣和你爷爷这两个老狐狸,都是世上百年罕见的旷世奇才。连朕都被蒙在鼓里呢,更何况你?”
秦伐恭敬回道:“陛下说的是。”
聊完了正事,接着君臣从酒馆地下亲自提出来两坛佳酿,与三人分食。
酒桌上,赵天慈和两个老头子痛饮许久,眼前变得稍有些昏沉,便不再多喝,看着喝酒喝到满脸通红的秦伐,不禁想起了自己年少的时候。
也许是有些微熏醉酒,赵天慈望着秦伐感慨劝道:“秦伐,你果真要去南方的沧澜郡?那里现在可谓是群魔乱舞,很危险的。”
秦伐好像喝醉了,不顾君臣礼仪,笑着豪壮答道:“我秦家世世代代都是英雄豪杰辈出,在我这一代,自当不能辱没了家门名望。我爷爷十七岁时,便踏出故土,走访诸国求学,二十岁时,便已经学得大成,上山修行,二十五岁时,就跟随先帝身先士卒,筹谋画策,时至今日。我叔父秦枭,三岁熟读剑谱,四岁开始习武,七岁学剑,十岁便已经能跟那些一般的山门修士掰掰手腕,十五岁时,一人一剑便可横着周游诸国,十七岁入军旅,像我这般大的时候,他早已经经历大小战事近百场,无一败绩。到了我辈,已是不才,二十有余,在国之危难之间居然不能破敌万千,运筹帷幄,已无脸面见先祖,若不在出去历练历练,我都有愧于我的姓氏。”
两个老头子也被秦伐的豪言壮志所震惊,这仅仅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少年竟都有的鸿鹄之志,实在匪夷所思。
君臣刚开始还以为这是秦略教给秦伐面见赵天慈的说辞,但是看到秦略竟然也连连皱眉,半天不能回神。
君臣这就断定,此子绝对有大智慧,大抱负。
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不禁想,若秦伐能活到像他这般大的年纪,想必是比现在他和秦略二人加起来的智慧都高,想到这,他不禁额头渗出一层冷汗。
别人家的孙子如此大志,再联想自己不争气的那孙子孙女,君臣是连连叹气。
人和人,比不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