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到来让顾清阳安心不少。
她被困在顾府,与北尘见面的机会极少,有明月传递消息方便很多。
顾清阳在顾府没有人管她,就连顾老夫人也多是派人问候一声,也不曾见她。
顾府中人慢慢的也察觉出来了。
这大小姐怕是也只能这么待着,等到嫁人的年纪,夫人随便选个人就嫁了,身家性命都系在夫人身上。
这顾府啊,夫人才是天,大小姐就是一只蚂蚁,夫人要踩死她都是动动脚的事。
正在阁楼看书的蚂蚁顾清阳确实感觉到了危险。
上午顾清舞来找她,说是要高家老夫人近日身子不适,要顾清阳一起去探望。
这高家老夫人是顾清舞的外祖母,叫她一起去看,这是嫌她外祖母死的太晚?
她不知这母女两打的什么鬼主意,但肯定不是好事。
明月显然也意识到了,“郡......小姐,你说夫人是想干嘛,总不能是叫您一起去赏花喝茶聊天吧”
君小姐?
芍药不知自家小姐何时换了个姓?
明月是小姐吩咐留下来的,说以后和她一样伺候。
和她一样,那就是这灵犀阁的大丫鬟。
芍药不解,但她相信顾清阳,什么都没问,依照顾清阳的吩咐收拾好了明月的住处。
她总觉得这个明月跟小姐之间很熟悉,她跟小姐说话明显随意很多。
“管她要干什么呢,总不能明目张胆要我的命吧”顾清阳道。
芍药还是有点担心,小姐每次和二小姐一块就会有事发生。
“小姐还是小心一些,尤其是高公子”芍药道。
想到前几日湖心亭的事,顾清阳大概是能猜到那母女两打的什么主意了。
“这次明月也一起跟着我”明月的本事顾清阳是知道的,要是高林有什么不对的举动,保管让他在体验一次扒皮抽筋的痛。
次日一早,顾府的影壁处就停着两辆马车。
高如兰带着顾清舞已经坐上了第一辆马车
顾清舞正在数落顾清阳不知礼数,“娘,这顾清阳真是没把您放眼里,跟她说了时辰,偏还来的比您晚”
高如兰撩开车帘子望了一眼天边已经升起的太阳,晴空万里,是个好天气。
“也是娘没当好这个家,回头派两个婆子去教教她规矩吧”
高如兰不甚在意,反正马上也看不见那丫头了,教规矩,她那大嫂可比自己厉害多了,保管能教的顾清阳服服帖帖。
不出片刻,顾清阳就带着明月芍药出现在影壁。
高如兰只看了顾清阳一眼道,“上车吧”便放下了车帘。
顾清阳耸耸肩,不是她来迟了,是顾清舞压根没告诉她时辰。
高家与顾家同在外城,相距不远,马车拐过几个胡同就到了。
下了马车便有早得了消息的小厮迎进府。
高家与顾家不同,高家世代为官,也算家学渊源,宅子也布置的十分考究,一草一木都似是精心修剪过。
小厮将一行人引进前院,自有丫鬟婆子等在那将人领着去后院。
走了大概有一炷香的功夫,才进的后院的花厅。
一个穿着菊纹上裳,如意裙,梳着妇人头的人迎了上来。
人未到,声先闻。
“妹妹来啦,还以为要晚些时候呢,娘正盼着呢”听着很是热情。
走近了,顾清阳才看清这人的样子。
尖长的下巴,薄薄的嘴唇,一双细长的眼睛,说话时眼尾上扬。正是高林的母亲,郑氏。
这一看就是不好相处的。
难怪高如兰给她选中这门亲事。
郑氏是哪家的来着?
还没等顾清阳想起来,就听到有人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清阳,前些年一直病着,就在府中未走动,如今病好了,就带她出来见见人”说话的是高如兰。
郑氏一听是顾清阳,也走近了几步,打量着顾清阳,眼神上下一扫,极为不客气。
顾清阳也不恼,大大方方的任人打量,脸上还挂着柔和的笑容。
给人看两下又不会少块肉,前世小郡主练就的厚脸皮,任你左看又看,我自岿然不动。
郑氏见顾清阳也没那么不堪,不过配她儿子也是高攀了,跟顾清阳说话都端着倨傲的架子。
“女儿家还是待在闺房绣花学规矩比较好,不然这名声传出去那是不好听的,嫁人也连累男方家名声的”
这话说的顾清阳都要吐血了。
意思是她要是嫁进高家,还会连累高林的名声?
高林那名声还有她连累的余地?
顾清阳扯出一个你自己的体会的笑容,“舅母说的也是,女人还是规矩点好,不然怕是也会传出刻薄的名声”
“你......”郑氏哪里听不出这话是在说她,气的指着顾清阳又一时想不到要回什么。
高如兰拉着郑氏,瞪了顾清阳一眼,“大嫂别生气,清阳病才好,还没来得及教规矩,说话难免不过脑子,也是心直口快”
心直口快?
意思是顾清阳说性情直爽,有话直说?
那岂不是承认她刻薄!
顾清阳都听笑了,高如兰这是生怕郑氏不喜欢她,怕挡了她嫁进来的路吧!
高如兰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忙补救道,“大嫂大人有大量,可别跟一个孩子计较,母亲想必还等着呢,咱们过去吧”
郑氏想着也不能在这么多丫鬟婆子面前拿顾清阳怎么样,等她日后进了门,自己有的是法子好好教教她规矩,到时候还怕顾清阳不听话。
“自然是不能计较的,跟个得了疯病才好的人计较,倒显得我小气”说完还嫌弃的看了顾清阳一眼。
郑氏平息了胸中的火,才领着人又往高老太太那里去。
高老太太有两子一女。
高老太爷年近六旬,任督察员副都御史,掌监察百官,弹劾大事,监审大案之权,虽是副职,却也是极为重要的位置。
只可惜两个儿子孙子都不争气,大儿子不喜官场,整日与一群无所事事的文人喝酒逛花楼,二儿子也就是高林的父亲,虽在朝中任职,却年近四十,还在翰林院混着。
孙子就高林一个,别说功名了,能把四书五经认全就不错了。
高老夫人也不对儿孙抱希望了,倒是对高如兰这个女儿很是看重,她觉得要是高如兰是男孩,高家就有人支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