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去了一趟南边,总算见到了董卓了。
一任并州刺史,两任并州刺史见到了。
他召集周围部将,送董卓离营。
董卓这十年也算官运亨通了,凉州人,凭借其骁勇善战,军功崛起的。
他当过郎中,被外放为广武令,继为蜀郡北部都尉,又被迁为西域戊己校尉,这已是执掌一方的高级将职了,因为犯了过错被免职。很快就又被征拜为并州刺史,继为河东太守。
镇压黄巾之战,为东中郎将,崭露头角。
也算是威震一方的名将了。
卢植被撸掉之后,算是推了董卓顶替去。
只是却没料到他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猛将却在广宗城前折戟沉沙。
董卓现在是个待罪之人,刘应同为一军主将,最后只将他送出营门。
说句真心话,他对现在的董卓没什么感想。
只是贾诩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收拢军心的机会,于是刘应一脸遗憾懊悔,在凉州军和北河五校面前送送董卓。
大家也都听说了,同样也是刘应他替卢植仗义执言的。
真是个难得的好将领啊,年纪还那么小。
不过已经是值得大家死心塌地信赖和跟随的。
汉威侯之名,名动天下。
军中一干将校司马随从,也送送董卓。
两任中郎将相继被撸掉,让大家心里难免有点想法。
卢植和董卓他们做了什么,什么都没干啊,大家不都一路北的吗,心里清楚。
别问,问就是阉贼从中作梗。
皇帝一定是对的,错的一定是下面。
何况以宦官们的尿性,不管是不是背锅,至少卢植的事情他们脱不了关系。
刘应付的钱可都是铁证。
一时间将士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
将士在外面出生入死的,不管是多大的功劳、多惨烈的战斗、多惨重的牺牲……可是最后不还是比不过宦官一张嘴。
这就离谱了。
董卓来时雄心万丈,想通过讨平张角使自己飞黄腾达。
须知,张角这样的“巨贼”两汉之未见,若能讨平之,朝廷论功行赏,少说也会拜为将军,封个侯,既得美名,又扶摇而,两全其美。
汉威侯年纪轻轻就能够建立不世功勋,他觉得自己也可以。
正好并州军在北线,打的是钜鹿,自己于是接替卢植,对峙广宗。
并州凉州,天下精骑所在,他也是当个几年并州刺史的,越是如此越是明白鲜卑到底有多么难打。
直到有一天,就听说了刘应直扑弹汗山,打破鲜卑的消息。
他还斩杀了单于!
这就太震撼了!
天下间竟然有这等人物,后来还接替了自己担任并州刺史。
以前一直觉得对方只是运气好罢了,心里不服。
黄巾之乱,两人又几乎同时出动。
可是对方的部下在冀州屡次告捷了,刘应南下,又有南阳大捷,再度名震天下。
董卓有过几次小胜,但是就显得寒碜无比了。
本来以为这是最后的机会,能够最后较量一番了。
一个南边一个北边,一个凉州军一个并州军。
可是和黄巾对峙那么久,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
然而刘应,据说他回去自己封地逍遥快活了,他的监军在冀州各地到处敲诈勒索……
又感觉受到了羞辱,对方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让自己先动手,看吧,果然没辙了。
可是刘应可是被他们众多名将称为用兵如神!
他都还没出手!
董卓想看看他有什么办法的,比自己到底强在哪里。
可是没过多久,自己反成了待罪之人,这前后的落差不小。
不过董卓久经战场,出生入死,心理素质不错,倒还承受得住。
尤其他也知道皇帝的性格。
何况卢植不也是没事了,被调职而已。
董卓至少从表面看来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可最后还是向刘应低头了。
他听说汉威侯可以把卢植捞了,让他到时候顺带也捞一下自己。
他隐约明白了在汉威侯面前自己真的一无是处。
刘应听着这种话就很无语。
当我救生员还是什么了。
你是真不知道我怎么救卢植的吗,我散财童子吗?
但是刘应还是答应了,尤其在这么多将士面前。
掏钱是不可能掏钱的,这波应该能够白嫖,绝对不亏。
因为董卓他也确实在后来活的好好的。
刘应就顺手书给董卓求情了。
也不管别人怎么想的,一个个怎么脑补出来这么多了。
迪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