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王中磊这一副热情满满的模样,陈子平纵使想推辞,也不知道从何开口。
无奈之下,也只得示意柳盼儿收了下来。
“大不了等过段时间自己发展起来之后,再好好提携他一番!”
看着陈子平收下了自己的好意,王中磊顿时喜笑眉开。
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又急忙说道:
“对了子平,我记得你病了这么长的时间,个月的廪粮可还没领是吧?”
“你现在既然来了县城,正好去县学把你积累的那份廪粮给领取了吧,也算是能解一时燃煤之急。”
陈子平听到王中磊的提醒,才忽然回忆起来自己在县学里确实还有大半个月的钱粮没有领取呢!
按照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学子们只要能通过童生时期的三重考试大关,就算是成为了秀才。
而秀才其实是民间的俗称,真正官方正式的称呼应该叫做是生员。
明朝洪武年间就已规定下来,县学生员仅有二十人之数,是国家出资供养的人才种子。
因为即是学生,又有员额限制,所以才被叫做生员。
这二十名生员是经过层层考试选拔进县学的,他们可以享受不服兵役、徭役的特权,还不受笞刑之类的刑讯逼供。
因为这群人吃的是国家供养的皇粮,所以也叫做廪膳生员,省称廪生。
陈子平因为读书很有天赋,年纪轻轻就考取了功名,自然被挑选成了廪生。
他每个月都可以在县学里领取六斗粮米,还有酱醋油盐之类的生活补贴。
有了这些食物供养生活,生员们便可专心读书,不必为维持生计而发愁。
而像王中磊这样的学生虽然也是生员,但却领不了米。
因为他其实并不是靠自己真正的本事考的生员身份。
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要求进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朝廷就又在廪生的名额之外再设置增广生员的名号,取“额外增取第二批学生”的意思。
而那些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一看,似乎有机可乘啊?
因此为了给自己的后代子孙增加晋身的资历。
这群富人们便拿出一大笔钱捐献给县学,
在二等的增广生员之外再添加了更多的一批生员名额。
这群三等生员因为是附于诸生之末,所以就被称为附学生员。
这种靠捐献获得生员资格的学子,虽然也能在县学内听课学,但却领取不到廪粮。
简单来说,就是挂着生员名头的富家子弟罢了。
在一所小小的县学里头,同样也是个小社会的缩影。
不同的学子之间因为身份地位、家庭条件、品位喜好等等的差异。
往往会分成很多个不同的派系小团体。
像陈子平这么年轻就靠实际本事考出秀才功名来的,在县学里也不多见。
自然会引起不少人内心的嫉妒。
特别是廪粮生员的名额,朝廷限定死了只有二十个。
陈子平被学师评选成了廪生,那就把原本排在末尾那人给挤下去了。
本来每个月能拿到钱粮补助的,现在被你给抢走了,这就是结下了仇怨!
那名老生自然是有空没空、明里暗里地都在抹黑陈子平。
而陈子平前身因为出身平凡、家境不富。
所以也没有闲钱和那群学子们一起去踏青游玩、去烟花之地。
没有钱去社交、去和别人拉近关系,
慢慢地也就被县学里的其他学生给排斥出了小团体。
唯独只有这王中磊和另外一名学子,因为仰慕陈子平的学问和为人,所以才主动和陈子平交好。
久而久之,三人便成了至交好友。
陈子平被王中磊提醒后,也想起了这件事。
反正朝廷发的粮食,不拿白不拿。
陈子平便和好友分手告别,前往县学领取廪粮。
等到了县学之后,陈子平又同样被县学讲师仔细询问了一番近况。
毕竟像陈子平前身那样好学进的学生,绝对是老师们心目中的三好学生。
许久不见,嘘寒问暖一番也是理所应当。
陈子平应对完之后,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的有些担心讲师会突然让他背诵些四书五经,考校一下他的学问呢。
他哪里懂那些玩意儿!
幸好在得知陈子平病体初愈,才刚刚有所好转之后,
讲师便立即让陈子平去领取钱粮,然后尽快回家休息,过多一段时间再回来进学。
殊不知这恰好合了陈子平的意!
等过多一段时间后,他的领地就已经建设起来了。
到时候时事混乱、事务繁多起来,来不来县学读书还不是一个借口的事?
正所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陈子平一旦起飞,迟早这天下都是他的!
且拭目以待!
ps:晚还有章节!感谢大家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