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三章 诚意(1 / 1)忆枕中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蔡分界线洪水以北的邓邑,也就是邓荒未离郑前的封地。

此时的邓邑已经成为了郑军的临时驻扎地。

郑军屯驻在邓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蔡国,事实上当郑忽在太行遭遇抢婚之时,郑国的宣战国书,就已经送到蔡侯手中。

之后郑庄公命令原繁和泄驾领车三百前去攻打蔡国。

与其说是攻打蔡国,不如说是吸引蔡国上下的注意力更为准确。

原繁号称领车六百,欲与蔡侯会猎于陉山。

这种口气可以说是相当的目中无人。

要知道蔡国也不过有车六百,原繁如此夸大郑军实力,会让蔡国上下以为郑国欲一战灭蔡。

这么裸的挑衅,轻视,休说是蔡侯,就是蔡国群臣也会心生愤怒。

而原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蔡军不愤怒进而倾巢而出,怎么给柏、沈、息等国进攻蔡国的机会。

原繁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和蔡军硬刚。

蔡国弱于郑国不假,但蔡国士卒也是常年在战争中摸爬滚打的,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尤其是当激怒这些人的时候,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郑国三百乘面对可能会倾巢而出又充斥着愤怒的蔡军,和他们硬碰硬,这样的傻事,原繁这老狐狸怎么可能做的出来。

原繁真实的目的从来都是拖住蔡军主力,只等蔡军回师自救,他再率军痛打落水狗。

临来之前,他就已经为蔡军的精锐选好了一处绝佳的埋骨地,那就是洪水。

这一战如果不能让蔡国元气大伤,那就是他原繁的失职。

自从郑忽被驱逐之后郑国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呢。

一国储君竟然被人给驱逐了,这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在这其中原繁等随同郑庄公和郑忽前往鲁国的诸卿受到的舆论压力尤大,主辱臣死,去一趟鲁国就把自己未来效忠的主君给搞没了,这还了得,如果说着这还不是无能,那什么算是无能?

国人才不会管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们只知道储君离国,社稷动辄有倾覆之危,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都是原繁等人的锅。

储君被驱逐,他们这些人却完好无损的回到了郑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原繁不止一次的听到国人议论,讽刺他们这些人无能。

对此,原繁要是还能用平常心对待,那就真是见了鬼了。

所以,原繁一直视此战为雪耻之战。

“明日以相持为功,无论蔡军如何挑衅,击鼓,三军概不出战,如蔡军攻我,许败不许胜,诱其绕陉山而走,便是有功!”邓邑城守府正堂之上,原繁正在布置明天的战斗计划。

“唯!”一干将领轰然应道。

“若蔡军回师,二三子切莫放过,吾要让蔡军埋骨在这洪水之中!”原繁发狠道。

“唯!”众人再次应道。

明天郑军和蔡军正面对峙,柏、沈二国加上临近的一些小国攻打蔡国的都城上蔡,息国则负责攻打蔡国南部的领土。

郑庄公早已经和这些国家约定好了,上蔡的珍宝重器谁抢到是谁的,蔡国的领土谁先占据归谁,郑国只负责消灭蔡国的主力。

这些与蔡国临近的国家,原本还有些犹豫,当听到郑军要消灭蔡军主力,仅剩的一点犹豫立马消失殆尽。

他们这些和蔡国临近的国家,很多平时都要仰蔡国的鼻息,现在不仅有报仇的机会,还没有秋后算账之忧,这样的好事哪找去?

至于礼法之类的,鲁、郑、齐这样的大国都能在收到宋华督的贿赂之后,对华督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视而不见,他们这些远离中原,经常被中原人瞧不起的国家更没什么心理压力。

当然了,这些国家肯定不会轻信郑庄公的一面之词,他们会事先撒探子在上蔡周围,若是蔡军真的倾巢而出,这些国家才会按原计划行事。

如其不然,没人会愿意吃不到肉还惹一身骚。

此时,确实有很多君主士大夫依旧固守宗周时的规矩,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要不然也轮不到齐桓公来尊王攘夷。

要知道尊王,不仅尊的是周王,周王只是周礼的一个物化代表,齐桓公尊周王的目的其实是希望挽救已经崩坏的社会秩序,例如灭国不绝祭祀等。

拿此时来说,灭人国家谁还管你祭祀不祭祀的,郑国灭虢、郐、胡等国,也没管过人家祭祀不祭祀之类的,后来的晋国几乎将周围的小国全给吞并了,也没见他给别的国家留下社稷祭祀,霍国伯爵国,敢自己给自己晋爵为公。

春秋初期的乱象,其实已经隐隐有战国时期的影子了,只不过后来随着春秋五霸的崛起,拼命的维护宗周时期的秩序,才让周礼崩坏的速度变的慢了那么一些。

总体而言,春秋初期其实并没有后世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什么春秋时期没有兼并战争,齐桓公称霸一口气灭掉了三十余国,这才是真实的春秋时期。

不义战争、灭人国家,在春秋时期都是常态。

孟子所谓的春秋无义战,这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所以来说,此时守规则的人很多,不守规则的人也很多,但很少有人会对失败者守规则。

国家之间之所以会互守规则,那是因为两方的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博弈,就是所谓的非零和博弈,即两方处于反复博弈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守规则的基础,不然,一强一弱,想要双方都守规则,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在后世的社会文明如此发达的情况下,美帝都仗着国力到处霸凌,更逞论现在。

而此时,蔡国就是柏、沈、息等国眼中的失败者。

打失败者的秋风,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就在原繁在邓邑布置任务的时候,郑忽在陉庭也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曲沃使者狐突。

“臣曲沃使狐突见过世子!”陉庭城守府正堂,狐突率先向郑忽行礼道。

“曲沃使不必多礼!”郑忽回礼道。

“不知曲沃使至我陉庭所为何事?”郑忽微微一笑,揣着明白装糊涂。

“臣奉寡君之命,携书一封,呈于世子,望世子亲览!”狐突恭恭敬敬的将书简奉上。

郑忽接过书简,拍开印封,在狐突的注视下看了起来。

盏茶功夫,郑忽已经将书信读完。

书信中所书的东西和郑忽所猜的大体不差,唯一让郑忽感到诧异的是,为了拉拢他,曲沃方面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按照曲沃方面的意思,若是郑忽愿意帮助他们统一晋国,曲沃方面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他回国,即便与鲁宋等大国开战也在所不惜。

退一万步来讲,若是最终依旧在郑庄公活着的时候无法助郑忽回国,曲沃武公允诺愿与郑忽共治晋国。

整篇简书可以说是诚意满满,没什么过分吹捧的词汇,估计是想让郑忽感受到曲沃方面的巨大诚意。

若是郑忽没有窃晋的计划,这个条件对郑忽的诱惑力可以说是无限大的。

不过,既然郑忽准备窃晋了,这些条件对郑忽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未来晋国都是他的,要曲沃还有何用?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说的,不仅不能说,郑忽还要适当的答应曲沃的条件。

不然,曲沃怎么能放心的进攻翼城,两方不撕逼内耗,郑忽怎么能从中渔利?

表示同意其实也是个技术活,比如现在郑忽所面临的情况,立马同意,曲沃方面肯定多少会有些疑虑,欲拒还迎才是正道。

“汝君之意,忽已知之矣,烦请曲沃使为我言之,贤君厚爱,忽感激无已,然忽闻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忽德薄智怨之所集,遂为宋蔡所逼,弃国于不顾,愧对先君社稷,幸蒙翼君不弃,赐以土地人民,以作生养,忽身所以得全者,翼君之惠也,贤君爱幸之德,忽不敢忘,然忽不敢背翼君之德而归曲沃,望君知之!”

郑忽一番话说的自己都快被感动了,不知道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但问题是狐突却听出了郑忽的言外之意。

狐突从郑忽话里听出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你们开出的条件确实很诱人,哥也很想答应,但是翼君对哥有恩,哥不能恩将仇报啊,所以哥只能忍痛拒绝你们了,如果未来有机会,咱们再合作。

这不是狐突想的多,而是郑忽的暗示很明显,郑忽称小子侯为翼君,而不是晋侯,这个称呼很耐人寻味。

再有郑忽若是准备和小子侯一路走到黑,根本就不会见他。

这两点足以证明郑忽是可以被拉拢的。

搞明白了这些,狐突对郑忽就更上心了,如果能把郑忽拉到曲沃的阵营里面去,那他绝对是大功一件。

“不然,臣闻水之就下而人之就上,翼君率夺晋国,堕唐叔之业,寡君不忍见先君辛劳之功毁于一旦,故兴义师讨之,以兴晋国,今晋民扶老携幼皆往归之,晋之政必在曲沃矣,世子诚能助寡君而一晋,寡君必不敢忘世子大德!”狐突也开始忽悠起郑忽来。

问题是,其实从一开始郑忽就在忽悠他。

让被忽悠的人以为他在忽悠别人,郑忽真实越来越有老狐狸的风范了。

“曲沃使之意,吾知之矣,然诗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曲沃使勿复言!”郑忽道貌岸然的回绝道。

狐突见状,也不敢再多说,他和郑忽也谈不上多熟,生怕再多说会引得郑忽不快,那就弄巧成拙了。

只要郑忽对曲沃不反感,来日方长,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是狐突心里的想法。

“曲沃使既来,忽当为曲沃使接风洗尘!”

郑忽见狐突不在规劝,便迅速转移话题。

“世子厚爱,臣谨谢之!”这么好给郑忽拉近关系的机会,狐突自然不会放过。

他还想着要“感化”郑忽呢!

“善!”郑忽高兴的冲狐突笑了笑。

1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