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清查固本(1 / 1)越景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衙里哪些人是他的帮手死党,先生最清楚。同时,你的才干足以胜任邑令一职。所以,本宫此番前来,就是想请先生出山,治理期思。”太子表明来意。

莫棵非常意外,他沉默了会儿道:“殿下厚赏,下官不胜感激!只是,也官久遁于山野,才识荒废,恐怕难以堪当大任。”

“先生早年可不是轻言退怯之人。”夫差道。

“年轻气盛嘛,总以为能达济天下,殊不知天地之间,人不过是微小轻绵的絮花,轻轻一吹,就飘走了。”莫棵苦笑。

“当年先生遭遇陷害,仍不忘勤勉公事。如今机会就摆在面前,却要推而辞之,他日回想,先生不后悔吗?”夫差道。

“会吧。”茶煮开了,莫棵给太子沏了一杯,“殿下箴箴之言,下官切身感受到殿下的诚意。说实话,下官推辞并非故意摆谱抬驾,实在是十多年不经仕事,不敢确定是否能处理诸多要事。”

夫差望着莫棵朴实的面容,微微一笑,“先生真是实话实说。”

“不过,下官愿意献上及贡同伙的名单,为殿下清铲奸佞助一臂之力。”莫棵笑着说。紧接着,他取来笔墨,将一将名字写在黄麻布上,呈给太子。

二人接着谈论了会儿茶道,夫差见时辰不早,便起身准备返城。

莫棵恭敬送别。

夫差挽着缰绳,刚往前走几步,莫棵突然追上来,“太子殿下,下官愿意跟随您左右。”

夫差回首望着他,“会骑马吗?”

“会。”

“那就跟上。”说完,夫差一抖缰绳,羽影飞快地向前急驰。

符格虽然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觉太子亲自来访,一定是了不得的大好事,遂急忙将自己的马让给莫棵,催促道:“殿下的马快,你赶紧跟上。”

“谢了,兄弟。”莫棵急忙跨上马背,可是他多年未曾骑马,差点儿摔落到地上,紧拽着缰绳围转几圈后,总算控制住马儿,这才骑着去追太子。

夫差写了一道谕令,命叔雍持着到官衙宣读。这一步对于能否平稳处理及贡的党羽至关重要,叔雍不敢大意,去的路上,将可能发生的状况逐一过了个遍,想好应对之策。很快,官衙到了。及贡到任之后,每日卯时,官员们必集于大衙,逐一禀报昨日事,当众奖勤惩怠,并安排当日事项,在诸官吏的印象中勤勉刻苦,从不懈怠,但今日不知为何,将近辰时,仍未见他来衙。这比正常时间整整迟了一个时辰,官员们暗自揣度邑令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及贡未到衙,且没有管事仆从前来递话,官员们只能耐着性子等候。

“太子殿下帐前侍卫叔雍将军到!”

官员们闻声纷纷侧目,叔雍持谕令大踏步向他们走来。“雍将军,不知太子殿下欲传何谕令?”

“诸位大人且稍等片刻。”叔雍很客气,环视了一番问道:“所有主事官都到齐了吗?”

“邑令及贡大人尚未到衙。”

“大人平常早就来衙,今日不知为何迟迟未到?”

“前几日我听见邑令大人咳了几声,会不会身体抱恙而致卧病在床?将军要不遣人去府院瞧瞧?”

官员们接二连三地说着。

叔雍微笑着道:“诸位大人宽心,及贡大人并非身子不适,之所以没有到衙,是因为太子殿下有要务需要大人前去处理。”

“原来是这样,难怪没来衙里。”官员们恍然大悟。

“前不久,姑苏邑令濮央旧疾复发,大王允准他留府将养。王欲择一贤臣暂代邑令,处理王城大小事务。细观朝中官吏时,想起太子殿下举荐、百姓交口称颂的期思邑令及贡,遂下王旨调任姑苏。特使昨日午后抵达期思军营,恰逢及贡大人前来犒军,特使宣读完王旨后,即刻催促大人赶赴姑苏。及贡大人临出发前,向太子殿下请求,他说在期思这么多年,能有一番作为,离不出诸位同僚竭尽全力分担,此次赴任王城,重担在肩,恐孤身一人难以担负,故而提请殿下允准将期思共事多年的同僚调几位一同赴姑苏。殿下通情达理,王城势力繁杂,及贡大人确实需要得力助手,故而同意他推选的精干官员,由军士一并护送到姑苏。”叔雍扬了扬手上的谕令,“这就是太子殿下向大王举荐的名单,一会儿念到名字的大人,请站到中间。”

“原来及贡大人高升了啊!”

“姑苏乃国之都城,及贡大人平生之学,正好能致用矣。”

“是啊!是啊!真是件大好事。”

官员们啧啧称赞。

“哪位是溥粤大人?”叔雍打开谕令。

“我是。”溥粤站到了中间。

“巫同、界禾、伯毫、与信、榆杳、赢因六位大人,请站到清粤大人旁边。”叔雍恭敬地道。

六位陆续走到溥粤处。

叔雍将太子的谕令呈给溥粤,“大人,请细观。”

溥粤接过谕令,从头到尾细细查看了一遍,乐呵呵地道:“雍将军言重了,太子殿下亲笔,千真万确!”

其他六位听罢亦面露喜色。

大家纷纷恭贺溥粤等人高迁高就。

“七位大人,车驾已经备妥。时间急迫,末将这就护送大人们去姑苏。”

“雍将军亲自护送?”溥粤简直受宠若惊。

“太子殿下特意吩咐,诸位大人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学之士,此行路途遥远,万一有山匪危及诸大人,就会耽误了国事。太子对诸位寄予厚望,所以,为大局计,本将会全程陪同大人们。”叔雍微笑解释。

“还是太子殿下想得周到。”溥粤清楚太子此举亦是为了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但不管他的意图是什么,能在姑苏任职,仕途可比在期思宽坦多了。

“七位大人请。”叔雍十分恭敬。

“雍将军请。”

叔雍上马,而七位官员每人一驾马车,面带笑容地启程。七驾马车缓缓驶过城门,驶向了延向远方的驿道。走前队伍前头的叔雍,听着车辙转动的声音,脸上浮起嘲讽的冷笑:这群不知死活的贪吏,死到临头,还幻想着高官厚禄!

马车驶出三、四里,经过低矮的梅山,山顶建了一座凉亭,亭内站了二人。其中一人平静地道:“太子殿下,咱们该动身了。”

“本宫真想看看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面容。”夫差目光紧盯着着七辆马车远去的方向。

“天下贪者大多一般嘴脸。”莫棵苦笑道。

夫差与莫棵抵达期思官衙,差役见太子到来,急忙入内禀报。往常这事交由邑令接待,眼下邑令及七个主事大人皆远赴他任,该由何人接待太子殿下呢,有的说官微职小担不起,有的说口钝心愚不敢言,忙乱了一通,才找到负责官文往来的书吏来迎接太子。他与莫棵打了个照面,顿时大吃一惊,碍于太子在场,强抑心中疑惑。

“你去将衙里的主事都叫出来。”夫差吩咐道。

“农、银、刑、礼、户、商、医六位主事奉殿下之命已经赴任姑苏,目前留在衙内的只有籍户主司、七部管事及下员。”书吏回答道。

“哦,那就把籍户主司和其余人等叫来吧。”夫差命令道。

“是。”书吏走到门口,唤过值守的役从,“去,将东陌主司及各司管事请到大衙,太子殿下有事吩咐。”

“是。”役从急匆匆去传令。

过了一会儿,管事们陆续赶来,籍户主司东陌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他管着辖下所有的籍户,每天就是将各个庄邑呈上来的人员增减数量加加减减,核对数目。所管的衙门一没油水,二不显绩,平时冷冷清清,惟有盘核赋税时,才稍稍忙碌。东陌为人正直,懒得应付衙中复杂混乱的往来,因而这无人问津的籍户司,于他而言,也算是乐得清闲。近十多年一直处于期思官场边缘,同僚们的起起落落,屡见不鲜,使得他早就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希望。现如今的他,只想安安心心处理负责的籍户事宜。至于其他的,静观便可。

东陌依惯例,低首躬身站在最后,旁边的役从连忙提醒,他现在诸司中职位最大,依律排到最前面。“哦哦。”东陌这才反应过来其他主司都已经随邑令及贡大人南下姑苏,各部管事职位比他小,遂慢悠悠地踱到前面,依旧垂首低眉,默不作声。

“东陌大人,别来无恙?”突然,一声熟悉平和的问候飘入他的耳朵。

原本心如止水的东陌,听到这一唤声,好比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将他激得心潮澎湃!东陌刚一抬头,就与一双灼热激动的目光打了个照面。“莫......莫棵大人?”东陌又惊又喜,结结巴巴地喊着:“您......您回来了?”

“是啊,蒙太子殿下举荐,才得以归。”莫棵微笑着说。

“好好!太好了!”东陌紧紧拽着他的衣袖,激动地热泪盈眶。

管事们有的是近十年及贡新提拔的下属,有的因为时间久远、记忆模糊,基本上无人能识得莫棵,所以都静静地观望着。

“二位大人既是旧识,今后公务处理便是十分默契。”太子望着他们久别重逢的场面,亦很高兴,打趣道:“闲话暂且少叙,往后一块儿共事,有的是时间,现在把要紧事先办了。”

“殿下说得是,下官高兴得老糊涂了。”东陌悄悄拭去眼角的老泪。

“诸位,本宫引见一下,这位就是新到任的期思邑令莫棵大人。”太子介绍道。

“见过莫棵大人。”

“诸位请起,本官今日新接邑令一职,往后诸事还得仰仗诸位。”莫棵拱手作揖。

“属下等恭聆邑令大人吩咐。”

“前任邑令及贡大人奉命赴王城,与此同时,七部主司亦随同南下。本官不才,蒙太子殿下提携,出任邑令一职。期思邑缺了主司,衙务必将堆积如山,殿下顾虑于此,特意从延陵调来农、刑、礼、商四位主司,会同诸位处理衙务。”莫棵望着东陌说道,“除了请调来的四位主司,东陌大人擅于核算征调,就由你出任银税主司一职,如何?”

“但凭邑令大人差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