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泰的话语本身,其实也包含了相当重要的线索,只不过在当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众人根本想不到这一层罢了。
至于校园内那些所谓的有人消失的怪谈传言,只是事件本身对执行者们的干扰,并不意味着有很多学生死在了校外。如果如秀娜一般死在校外的人有很多,而事件本身又不给他们任何线索的话,这基本上就等于故意要让所有人死。
这一系列事件的存在,很显然并非是以单纯的杀戮为目的的,否则又何必给他们这么多线索?直接让鬼魂杀死他们便可以了。
秀娜当年遭遇的事情,和这次戴渺遭遇的事情,几乎如出一辙。
当时她拼命地狂奔逃命,在大门口附近遭到了鬼魂的袭击,在即将迈出大门那一刻身体被鬼爪贯穿。而她由于惯性,在迈出了两步之后跑到了大门的范围之外,而后向前扑倒在地。
与戴渺不同的是,她没有“回归现实”的条件。胸腔被鬼爪贯穿后,她几秒钟后便彻底死去。
都兰高中距离逃生最近的一个人,也终于没有逃脱死亡的魔爪。
她死在了校园范围之外,但终究是死了。
既然如此,她的鬼魂自然也在校园的范围之外。如果不理会有关秀娜的线索,直接根据电影的标题判断校园外安全便从大门逃出去的话,执行者们便会遭遇秀娜的追杀。
执行者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某种方法将秀娜的鬼魂引到校园范围之内,而后执行者们再逃出去。只有将秀娜这唯一一个死在校园外的鬼魂引回来,校园外才真正地成为了没有鬼魂的地方。也只有达成这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这个高中以外的地方没有鬼”才能成真。
袁不辰等人没有想到的是,事实上只要打电话联络,秀娜无论如何都会回到校园,唯一的区别只是在于,如果他们说的日期是正确的,秀娜不会突然杀人,只会在踏入校园的瞬间烟消云散,执行者们便可安全地走出校园。但如果说的日期是错误的,秀娜便会展露原本的厉鬼面目,对执行者们展开杀戮。当然,给秀娜打电话是前提。如果不打电话便离开校园范围,便等于是触了死亡开关,直接会导致秀娜对他们展开杀戮,并且这种杀戮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他们获取日期的方法是正确的,也就是在生物考试时偷看其他学生的试卷上的日期信息。但是,这个日期本身却不是真正的当年的校园异变生的日期。
学校内的师生在事件的第三天突然全部消失,但生物考试的时间却是第二天。也就是说,他们所应该告诉秀娜的日期,应该是看到的日期“1998年11月1日”之后的一天,也就是11号,而不是1号。
好在戴渺终究是活了下来。
在整个事件当中,“谨言慎行”是基础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只有满足了“将异变日期打电话告诉秀娜”和“离开校园范围”全部满足后,他们才能顺利地解决这次的事件,活着回归现实世界。
没有立刻想到“离开校园范围便可逃生”这一点,反倒救了他们。
至于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原因,袁不辰和戴渺是由于受到了上一次咒信事件的影响,先入为主地保留着“事件场景也就是这所学校无法离开”的印象。林寒语是因为双重人格的影响造成了思维轻微混乱。其他人则是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这些,便是这次事件的真相。
林寒语将所有记得的细节和自己的分析全部写在了本子上,而后便陷入了沉思。
“袁不辰,他应该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吧?那么他,会不会也是这座城市的居民呢?如果还有下一次的恐怖事件的话,是不是还会见到他?说起来,当时有接近二十人进入那个世界,最终却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活下来,这是不是说明,我应该尝试着和他联系?”
戴渺的事,林寒语并不知道。她当时看到戴渺的心脏部位被穿透,认为她必死无疑,因此以为活下来的只有她和袁不辰两个人。
与此同时,袁不辰也是已经捋清了事件的全部真相与细节。他的头脑本就出众,再加上有着一定的经验,在分析事件时绝对不可能比林寒语差。
“戴姐,虽然你的身体已经复原了,不过还是好好休息休息吧。回归现实,我们也总算拥有了短暂的宁静。下一次事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开始,在此之前,我们就享受一下没有鬼魂侵扰的生活吧。”
袁不辰此刻的语气还是较为放松的,但内心却始终有着一个疑问。
他正坐在一家咖啡厅里,享受着这对普通人来说十分平凡的生活,通过手机和戴渺交谈。
他原本是打算回归现实后和戴渺一起吃个饭,然后再一起商议一下接下来的恐怖电影观看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陷阱进行分析,但是心中的那个疑问却如同一团乌云一般笼罩着他。因此,他才没有与戴渺再见面,而是独自一人来到了咖啡厅。
戴渺的心脏都碎了,怎么可能还活着?如果换作是我,只怕已经当场死亡了吧?可是她在当时,竟然还继续跑了两步,而后才跑到了校园的范围之外这里是现实,按照之前的事件完成后的情况来看,一旦事件结束回归现实,便不会再有鬼魂的威胁,那么戴姐也不可能是鬼。但是,怎么想都觉得不对
回忆着看到心脏位置破了一个血洞的戴渺睁开双眼的那一幕,袁不辰一阵后怕。
听到袁不辰的话,戴渺抿了抿嘴唇,而后有些犹豫地说道:“其实,你还是多少有些怀疑的,对吗?”
袁不辰的心中闪过一丝惊讶,但语气上却是毫无变化。
“你指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现实,而一旦回归了这里,就不会再有鬼魂,你就无法确定我是不是鬼,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