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觉得此举不妥,科举,主要考的就是儒学啊!请陛下三思而行。
文彦博还是压不住心里的不服,儒家经典已在科举考试扎根千年,新皇帝想减少就减少。
对于文坛领袖文彦博来说难以接受,大不了继续贬官吧。
文彦博决定用自己的仕途来劝谏赵煦。
“文彦博,朕阅览过你的文章,《朋党论》《本论》,朕觉得你确实老了。”
赵煦话音未落,文彦博被震撼住了一般。
想当初,文彦博也是一个革新的大臣,
庆历新政里全力支持范仲淹,遭受保守派一连串的打击也痴心不改。
这几年,他确实暮气沉沉。
文彦博是个极其聪明之人。
赵煦说他老了,他马就反省到了。
“陛下虽年少,却博学,老臣唐突了,请陛下恕罪!”
“帝国取仕,不是取文采飞扬之人,那只能做文人。”
“朕的江山社稷需要的是有用之人,酸儒百无一用。”
赵煦说完,沉静的看着面前这大宋四大文豪。
“陛下所言极是,老臣羞愧,领会错了陛下的原意,该当死罪。”
文彦博还没有头脑糊涂。
他知道赵煦说的意思了,严禁空谈,实干兴邦。
“陛下深谋远虑,不拘一格取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苏东坡躬身道。
“明白就好,但是要做起来就不一样了,还需要一个转圜的过程,朕不急”
“给你们多想几天,文彦博你那时发起新诗文之风,何曾到今日为儒学而拘泥?”
赵煦饶有兴趣的看着一头白发的文彦博。
在场的四大文豪,其他三个严格意义来说都属于文彦博的门生故吏。
“老臣,一时糊涂。”
看来是严重低估了新皇帝,文彦博感到有被赵煦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
小皇帝仿佛有一双看穿人所有心事的魔力目光。
“好了,朕不是看不起儒学,平时朕也翻一翻儒学经典。”
“那些东西用来空谈还行,用于治国,强国就勉为其难了。”
“朕不需要一群带有奴骨的人来管理天下,朕需要的实干!”
赵煦掷地有声,脸色肃穆起来。
“微臣等遵旨!”四大臣一起躬身喊道。
“文彦博!”
“老臣在。”
“朕封你为翰林院博士,知贡举,全面负责此次科举考试,擢升为二品。”
“老臣……谢陛下隆恩!”文彦博颤巍巍的跪下领旨。
“苏轼!”
“微臣在。”苏轼已经跪下领旨。
“朕封你为龙图阁直学士,黄门侍郎,协助文彦博筹备新科举,科举完毕后在朕身边听用。”
“微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东坡大喜过望,这就是官场的青云直。
苏轼有他的抱负,做大官就是实现抱负的唯一途径,著书立说太过虚幻。
“朕刚刚命司马光领衔反贪,希望你们师生两个廉洁奉公,家里少养一点歌姬。”
话音未落,文彦博和苏轼都脸红耳赤。
他们都喜欢美酒美色,家里歌姬无数。
这事,小皇帝也知道?
“微臣等谨遵圣命。”
“都退下吧。”赵煦挥挥手,大宋四大文豪一齐躬身告退。
……四大文豪走后,福宁宫里只有赵煦和李宪
赵煦看着躬身低头的李宪,这些日子李宪没少停歇,从提供反贪证据这事看起来,。
宪还是一个搞情报的天才,短短时间内就提供了那么多贪官的铁证。
“李宪。”
“小人在。”
“朕命你扩充探事司一事进展如何了?”
“回禀陛下,小人已经从禁军里面挑选了五百个人,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探事司的事。”
“以前这些人只知道舞枪弄棒,并不擅长侦缉刺探。”
赵煦点点头,“嗯”了一声。
李宪说的在理,事情也确实如此
前朝几个皇帝都不怎么注重情报方面,所以探事司才不足百人。
皇帝对大臣的控制非常宽松。
这一切以后都将改变,打定主意后,赵煦沉声道:
“探事司的办公衙门太小了,要扩充必须有你们自己的衙门。”
“这样,景福宫东边那一大片马军所在地就归你们,那些马军都虞候以下之人全部搬出宫城。”
宋朝皇廷从来对情报不够重视,探事司只是唯一的一个小情报机构。
赵煦要扩充情报机构,搜罗各种情报,以掌控整个朝廷。
李宪有干情报的潜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去干。
他有把柄抓在赵煦手里,不必担心他有什么膨胀。
要是有,赵煦随时可以要他小命。
眼下老皇帝的陵寝已经建好,入土为安就在明天
赵煦不需要自己送棺椁,文彦博司马光他们会去做。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