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考虑整个帝国的经济,农业来说。
现在基本靠的是江南产量区走大运河送来粮食。
大运河是生命线!
从熙宁元年之后大运河就没有彻底疏浚,运河的淤泥很多。
而那些管理漕运的都已经一反贪风暴中被砍头。
漕运,亟待疏浚。
商业,民间商业非常活跃,这也是大宋商业繁荣的原因。
不过官家的商业却很式微,很多贸易官家都没有插手,只是抽一点商税。
海外贸易基本被一些富商大户垄断,茶叶,瓷器,丝绸三大样源源不断通过海丝绸之路运往南洋和大食,波斯。
这其中市舶司能抽到的税微乎其微,因为很多大宗贸易都是悄然进行。
市舶司的人并不知情,有的市舶司长官还参与其中以获其利。
赵煦决定全面放开商业,维持民间经济活力的同时。
打造朝廷的生意,海大宗贸易,必须由朝廷来进行。
和番人贸易的利润是非常大的,远非国内抽农税可比。
赵煦把目光投向了临安府,咛波府,全州府,岭南府。
打算在这里设立优良海港码头,专职海外贸易。
由户部尚书吕化成牵头,带领其他愿意加入的富商共同出资建设。
出资的富商做海外贸易,可以免税五年。
那些富商到时必然抢着入股,免税五年可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
虽然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但是他对海外贸易,商业开发还有海外的情况了解不多……
此时的海外,拜占庭帝国非常强大,白衣大食,波斯帝国等国力也在巅峰状态。
十字军正准备东征——这些都是大量的商机啊。
发别国的战争财从来都是富国强兵的捷径,大宋岂可错失良机。
通过反贪抄家所得,现在赵煦有钱了,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原有的商业律法,赵煦亲自制定了二十条。
并且成立大宋商贸局,由户部尚书吕化成兼任贸易大臣。
官府每年从民间收购丝绸,茶叶,瓷器,再卖给海外商人。
新增加的二十条商业律法全部是为了官家贸易局,强势进入海外贸易市场而准备的。
与之配套的是同时进行的大宋水师成立。
海外贸易靠那些小型民船,商船是不行的。
赵煦要建立一支庞大的,有武装的海巨舰,抢先西方称霸海。
处理完这些,赵煦把商业律法二十条的圣旨搁在龙案之,用镇石压好。
顿觉有点疲倦,在宫女陪同下去寝宫休息。
——
新皇帝登基不到一个月,万象,除旧布新,焕然一新。
强势收回本在太皇太后手里的皇权,反贪风暴猛刮,并且规定此后官员再贪污就重典以对。
官场为之一振,民间为之一振。
官场那些想贪墨的官员紧急缩手,噤若寒蝉。
对皇帝颁布的律法不敢丝毫懈怠,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贯彻落实。
在赵煦授权下,探事司急剧扩充,人数达到五百人。
日夜不停的侦缉官员,捉到一个便重办一个。
这样高压之下,官场的萎靡之风一下子被扭转过来。
政事堂,六部,九寺,五监,京城各个衙门都仿佛打了鸡血一样。
快速的运转起来,行政效率猛然提高。
各项政令的实施如行云流水。
这一次反贪风暴得以快速展开,探事司功不可没。
这也是赵煦扩充探事司的初衷。
没有强大的情报机构,皇帝就是个聋子,瞎子。
有了强大的情报机构,官员想要欺下瞒就要困难多了,自顾不暇还来不及。
赵煦正在睡觉的时候,司马光的府高朋满座。
苏东坡刚来京城,并没有房子,住驿站未免寒碜。
住酒楼又担心奢侈,皇帝刚刚训斥他们私养歌姬,必须在风口浪尖里安分一些。
司马光是文彦博文坛好友。
三杯烧酒下肚,司马光举杯道:
“陛下虽幼,却很英明,本官觉得皇肯定要推行一系列的新政,先帝时弄的新政也许要卷土重来。”
文彦博抿了一口酒,叹气道:
“当年,老夫和范仲淹曾经大力推行过新政,那时候真的很热血。”
“现在看来却很幼稚,须知祖宗之法才是根本,新政,折腾尔!”
“文大人所言差矣!陛下年齿虽小,做事却有明君之风。”
“如果有谁要掣肘陛下,我苏轼第一个不答应。”
尚书令文彦博也在坐,他也是三朝元老,论外朝廷效力的资历还比苏轼还老。
苏轼已经六十六岁,行动已经有所不便,但是头脑仍然清晰。
仁宗朝就已经是吏部尚书,在英宗朝是宋英宗赵曙唯一一个贴心大臣。
而文彦博的仕途是受文彦博提携的,对文彦博是亦师亦友,相当尊敬。
司马光见状急忙道:
“文大人,当今圣岂是容易被人掣肘的?
“以本官看来,圣可比谁都深谙政治,帝王之术用的炉火纯青,我们在座的几位都被圣玩弄于股掌之间。”
“那就好,我准备致仕,回老家享几年清福,以后就不参加这样的聚会了。”
“今日之所以来也是要奉劝各位,要心悦臣服的效忠圣,我大宋方能崛起中兴。”
文彦博举杯,一饮而尽。
“文老,你就放心吧,谁要对圣有所不敬,我司马光第一个弹劾他。”
司马光起身搀扶文彦博坐好。
话音刚落,内侍省李宪拿着圣旨走了进来。
“司马大人,你这是要弹劾谁啊?”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