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欣然看着这一切,大宋不缺技术型人才。
沈括的科学能力非常杰出,罢免章淳而用沈括做工部尚书非常恰当。
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制造这样的野战炮,越多越好。
今年秋天,必须对整个辽国发动灭国之战。
赵煦起身,走到高台边,双手微微举起。
示意大臣和工匠停下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阳光炽热,赵煦满意的离开。
阁臣们依依不舍,这里可是禁地。
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有了国之重器,无论是变法还是幽云十六州,都会顺利解决。
王安石走路都轻飘飘的,天子的雄才大略只能用神来相比。
工匠们的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四十五天的努力奋斗终于换来巨大的收获。
皇帝已经下旨对工部进行扩大,再扩大,工匠扩充到三千人。
并且工部的开销可以不受约束,只要花在制造武器一事。
如果谁贪污,必然是会被探事司侦查出来,按照大宋新律法,虐杀之。
沈括是一个极其廉洁自律之人,甚至有苦行僧的风格。
他喜欢过这种寡淡如水的清苦生活。
这一点和海瑞很相似。
而和苏东坡,文彦博,王安石,张居正又有很大不同。
无论是文彦博苏轼还是王安石张居正两大变法大将,这四人都生活奢侈,家有良田,歌姬,美妾,。
当然,这一切都是赵煦默许的,因为宋朝的高官俸禄本来就高,。
拿王安石的俸禄来说,他一年有两万贯钱,相当于赵煦前世的六百五十万RMB。
俸禄仅仅只是一项,还有其他的各种合理收入,所以这四人过得起奢华的生活。
赵煦虽然肃贪,却不反对官员们过好日子,只要不违法,追求快乐是人之天性。
从火器营回来后,赵煦立马草诏。
封沈括为翰林院科学馆的博士,加封太子少保。
领工部尚书衔,接管兵部一些职能。
一时之间,沈括的权力超过了一些内阁成员,譬如文彦博和苏东坡。
沈括青云直的升官速度自然引起了朝廷内御史的注意。
这些御史开始是羡慕,后来是嫉妒,最后发展成恨。
鉴于皇帝对沈括的信任,一下子也没有抓住沈括生活中的把柄,这些御史暂时忍耐着,等候着机会的到来。
文彦博也患得患失。
自王安石,张居正,海瑞进京之后,他的地位在急剧的下降。
他感觉到深深的失败感。
手下跟他抱怨了沈括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后,他很快拿定主意,必须把这个沈括扳倒。
不然他这个三朝元老,就快要比不沈括这个一年前还是七品芝麻官的后生了。
——
集英殿。
赵煦查看户部的账册,如今的国库有存钱九千三百七十万贯,国库充足。
冗兵冗官冗费节省下来的有四千五百万贯。
因为变法而提高的收入,达到四千八百万贯。
这其中丈量土地所产生的收入非常丰厚。
这次仅仅只是北方,江南还没有丈量完毕。
可想而知以前朝廷对皇亲国戚是多么的放纵,是在用整个国家的前途去供养那些寄生虫。
如今的大宋不再为财而劳神,国库充盈,对西夏的输血也不多。
因为西夏的人口并不多,且流离失所不少,人口减少许多。
现在的主要支出除了官员的俸禄就是对辽的军费支出,达到每个月五百万贯。
辽国是个大国,人口近一千八百万,兵力过百万。
辽军的战斗力远超西夏,在和岳飞军团的对抗中并未落下风太多,某些方面甚至超出宋军。
毕竟宋军的百万大军都是赵煦登基以前的,战斗力弱鸡,凝聚力弱鸡,战斗技巧,信心都弱鸡。
能打的只有岳飞的一千岳家军,以及岳飞新训练出来的十万宋军。
戚继光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停了岁币以后,宋辽双方早就进入战争状态,辽国断了互市。
国内各种民生物质匮乏,丝绸,茶叶换马匹的马市也停止交易。
双方剑拔弩张已经超过半年,都明白关乎国际存亡的决战不可避免。
战争,打的就是钱。
后勤,所以赵煦登基后一连串的动作都是为了大幅度的增加财政收入。
打击皇亲国戚,勋贵士族,裁撤三冗,丈量土地。
除去西夏,一切都为了个辽国决战。
如今野战炮已经研制成功,按照赵煦的估计。
打辽国只要有一百门火炮就可以所向披靡,没有攻不下来的城。
而辽国为了对抗大宋,已经把都城从京迁移到了中京幽州。
威慑女真和高丽,同时大兴土木,增强中京的城防。
辽道宗耶律洪基来到中京后马调兵遣将去威胁高丽。
根据他得到的情报,高丽国王准备背叛大辽。
并且已经派使者去过一次开封见了大宋新皇帝。
这是他所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高丽国有兵力十五万,到时和宋朝决战。
高丽人从背后来一刀,辽国将会背后受敌。
辽国和高丽打过两次战争,都是因为大宋,两次都是辽国胜利。
迫使高丽停了对大宋的称臣纳贡,而改为对辽国的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耶律洪基把自己当作是辽国的中兴之主。
在他统治的十八年里,
通过战争威胁迫使宋仁宗增加岁币,并且把岁币的名称改为纳。
以前是馈赠的意思,而纳就是索取,把大宋当作听话的小弟。
大宋小皇帝登基后的一系列作为,让他目不暇接。
这个小皇帝还那么的年轻,强势,咄咄逼人,甚至还很会打仗。
灭了西夏之后,耶律洪基就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危机感迫使他更加的振作,以前的一些娱乐都被取消。
天天琢磨着征兵,征粮,以准备个大宋决战。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