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首战告捷(1 / 1)微笑的凯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等到半夜,鹊公子和小团子带着一身寒气赶回了牛家集。王爷下令牛家集五千精兵分成小股入京,一小拨一小拨赶往庆州城。七天后,化妆成灾民混入庆州城。

铁统领接到命令,有点莫名其妙,王爷怎么知道七天以后会有灾民呢?不过他来不及细想,连夜叫来弓校尉,和鹊公子,小团子一起商讨具体事宜。

而远在北方的北元国京城庆州城,尽管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城内的街面已经积了一尺多厚的雪褥,但仍然挡不住人们喜迎新年的热情。淳熙路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人潮涌动,熙熙攘攘。没办法,到了年关,总得出门买点年货不是?

玉王府的仆人们一边把门前的积雪扫了又扫,一边忍不住地抱怨,怎么雪还下个不停啊?还让不让人过新年了?幸亏海姑姑早早地把准备好的新年棉衣发下来,要不然今年冬天可得受了冻!

末末让人去庆州城外的庄子里的梅树林中,折了几支梅花,从盛开的梅花上扫取了两瓮干净的雪。喝着沾了梅花清香的雪化开煮的茶水,欣赏着傲雪的寒梅,别有一番诗情画意。许微微搭两个木炭盆,一边夹着切成片的鹿肉烤得滋滋冒油,一边听莫言讲腊祭围猎那日小王爷的英明神武,过着神仙般悠哉悠哉的日子。别说,自从有了这“兵法神女”的名号后,许微微的待遇提高了不是一两个档次。

通常情况下,玉王爷是在书房研读兵法的,大家也自得其乐。若是玉王爷在场,许微微依然噤若寒蝉。没办法,在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里,身份和地位就把你压的死死的!

一想到快过年了,许微微不由想起了小时候唱过的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吉星高照,恭喜发财!”

这北元国虽说没有这么繁琐的过年准备,但看末末和海姑姑忙碌的劲头,丝毫不减。许微微心里想着,不知道远在天边的父母,是不是也在忙着准备过年?是不是也在想念自己?

大雪一连下了七天,直到第八天上午,雪终于停了。

庆州城北部的幽州、朔州两地遭受雪灾最为严重,厚厚的积雪压垮了老百姓本来就不很结实的房屋,冻死冻伤的,流离失所的人不计其数。一时间,申请赈灾银两赈灾粮食的奏折摆满了庆和帝御书房的书案。

庆州城内又有传言,说庆和帝不还政于玉王爷,怕是惹了天怒,上天已经降下雪灾以示惩戒。先是真正的传国玉玺藏在玉王府,接着玉王府又出了“兵法神女”坐阵,现在又有雪灾警谕,庆州城的老百姓越来越觉得玉王爷冠礼之后,便是庆和帝还政之时。

庆和帝顾不上调查坊间传言的来路源,先召来户部尚书,下旨国库拨出五十万两白银用于灾后重建,两千万石粮食用于赈济灾民。结果大雪刚停,道路不很畅通,天黑路滑,这么多的粮草刚走到半路上就不翼而飞,负责运送这批粮草的户部侍郎吴应忠被害身亡。

这下坊间传言越演越烈,甚至有百姓联名上书,要求庆和帝还政于玉王爷。当朝杨阁老,宋学士也代表文臣递上奏折,借上古时期的鲁周公姬旦还政于周成王的典故,劝谏庆和帝效仿鲁周公,早日还政于玉云天。

庆和帝气得砸了两套宫中茶具,还没站稳身形,又有人报,庆州城外出现大批灾民。原来幽州、朔州两地灾民见朝廷赈灾无望,官府又毫无作为,只好收拾细软,拖家带口,一路乞讨到了庆州地界。这下幽州、朔州到庆州城路上的雪都被灾民踩平了,也算是一路畅通了。

这眼看大过年的,无数灾民纷纷涌向庆州城。而庆州城城东城西城南的瓮城里,都住满了前来请愿的灾民。庆和帝也一下子没了办法,叫来陈国公商议。庆和帝本来不到六十岁,以前常常觉得精神矍铄,经此打击之后,眼神之间忽然有了沉沉暮气。

“难道朕真的老了么?”庆和帝问了一句。

陈国公低着头不敢接话,这个时候怎么说怎么错。

最后庆和帝一面派人去追查赈灾钱粮的下落,另一面派人去安抚灾民,忙得焦头烂额。陈国公怕庆和帝熬坏了身子,献上计策,“这正是培养太子的好时机。既能帮助圣上安抚灾民,又能获得爱民如子的美誉,一箭双雕。”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太子坐着马车,带着他的门人,浩浩荡荡地去城东瓮城慰问灾民去了。太子久在宫中,自然不知这个时候的百姓对于他屈尊慰问不会感动,百姓想要的是能吃饱能穿暖。

玉王府收到消息,许微微嘿嘿一笑,“没想到这老皇帝还有这一手!王爷,你信我不?”

玉云天对于跟庆和帝首战告捷的局面,正心情愉悦,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于是紧接着,玉王府在城西瓮城搭起了帐篷,支起了大锅,开始为灾民施粥。下雪冷化雪更冷。这样寒冷的冬日里,灾民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杂粮粥,心里别提有多感激玉王府了。庆州城里夸奖玉王府忠孝仁义的话语一时间越传越远。

然后,珞亲王府小世子在城南瓮城学那玉王府搭起帐篷,支起大锅,也开始为灾民施粥。最后也赢得了宽厚爱民的好名声。

陈国公府陈二公子也想凑个热闹,不料被陈国公数落一番。

“你学那沽名钓誉的行径做什么?你知道施粥每天要费多少粮食多少木柴?粥熬得稠了,府里的粮食撑不过五日;粥熬得稀了,灾民吃不饱,好心办了坏事,反招恶名。若不然这么好的事情,那看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杨阁老,宋学士为什么不做?”

数落完了,还不解气,又骂道,“你那猪脑子想一想,敢跟太子争名声的人,那是什么人?玉王府玉王爷那是普通人吗?那是料定了圣上不能杀他也不敢杀他!珞亲王小世子施粥,那是给皇家挣脸面!你呢?说什么去凑热闹施粥,你想让我陈家阖府上下都被扣上造反的大罪吗?”

这一番话说下来,把个陈二陈毓如吓得面色发白,愣了半天。施个粥而已,怎么就扯上造反了呢?

听懂了的陈大公子陈懿如则眼眸动了动,拉着弟弟向父亲谢罪,退下了。

于是整个庆州城,包括庆和帝,都在熬熬煎煎中,迎来了新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