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剑阁关(1 / 1)执璃挽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秋后过了近一月云清之终于等来了兵部发来的三千石粮食,前来押送的是左司库身边的一位书令名叫冯奎。

“云令史这些物资都是从山南道调来的,左司库担心你没经过事,所以嘱咐我陪您一起将这些东西送去都护府。从今天开始我就听从云令史的指示了。”

“既如此那就辛苦冯书令了。”

云清之客套寒暄几句后清点了所有的物品然后封存入库,道:“左司库照拂之心在下感激不尽,冯书令与山南道的将士们一路辛苦,你们好好休息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我,我这就同纪都尉商量下护送的事情,咱们后日一早出发。”

“左司库经常夸你处事利落,既如此在下就去养精蓄锐,云令史辛苦了。”

冯奎辞了云清之回屋休憩,待到第三日一早车马均已齐备只待出发。山南道的将士们要即刻返回到驻地所以此次陪同护送的是巴陵折冲府的卫士,随行的卫士由钱多多带领,一行约莫百余人携骡马车队浩浩荡荡扬尘而去。

前往西羌需过剑阁关,剑阁关为大夏前往南境必经之处地理位置特殊,是以除折冲府一千五百名卫士外另有三千军士驻扎由耿钺将军共同管辖。

剑阁关位于两山之间,地势险峻,山路难行,易守难攻。云清之昂首看着两旁山形地势,忽见远处山体上有一处石壁,离地约莫有一丈之高,与旁边山石杂草交错不同,那石壁足有一扇立地屏风那么大,光滑如镜无杂草附着,好似一张铺在山壁之上的宣纸。

钱多多指着那块石壁叫道:“阿清你快看那是明帝手书的石壁。”

云清之疾速行到石壁前勒马停下,见石壁上刻着几行小字上书道: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石壁上的字似乎是以剑为笔刻划而成,字体隽秀飘逸又隐隐透着一股肃杀之气,虽已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但字迹仍旧清晰。

“我书读的不多,这里面有些字我不识得。以前和赵帅路过这里的时候他说明帝写的这首诗是追悼阵亡将士的。”

云清之将石壁上的诗读了一遍同身旁的钱多多说道:“当年明帝率军从此处出关平乱一举奠定了如今南境形势,但在那场平乱之中死伤近万人,明帝班师回朝路过此处思念及此便留下此诗追悼。”

“我在军中早有耳闻,当时南疆动乱明帝亲自率军御驾亲征,战场上拼搏厮杀力守前线从无退迹,当真令人钦佩!”

“是啊,明帝虽为女子一生功绩却不输历代君王。”云清之叹道:“若我早生个七八十年能一睹明帝风姿就好了。不如咱们下马致敬,一敬当年战死疆场的士兵们,二敬明帝昔年不顾安危御驾亲征保家卫国之心。”

众将士闻言皆赞好,纷纷下马齐齐对石壁恭恭敬敬作揖行礼。礼毕后,队伍继续蜿蜒前行,云清之回望那块石壁不知想到何事眼中闪过一丝哀戚。

剑阁关依剑山隘口而造,截道筑关,城墙箭楼立在两山之间,从远处乌蒙山脉望去遥似建在山中的阁楼,故名“剑阁”。云清之半月前就写信告知赵徵自己要路过剑阁关,是以还未入关就见赵徵携了一小队人马等在关口。

“赵帅!”钱多多远远瞧见赵徵极为兴奋。

赵徵见到云清之一行高兴道:“你瞧这不是没多久又见面了!”

云清之笑道:“山水有相逢嘛,赵大哥是在这里等我们吗?”

“对啊,快随我入关吧!”

赵徵领着云清之一行入了剑阁折冲府,卸下辎重后云清之嘱咐众人好好休息待明天再出发。待众人散去云清之急忙将赵徵拉到僻静角落里急道:“我信上嘱咐你的事情你准备了吗?”

赵徵成竹在胸道:“放心,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此事你没有告诉旁人吧?”

赵徵啧道:“我谁都没说,那信我已经焚了。”

云清之舒了口气,“多谢了。”

“你能否告诉我你这么做是为什么?”赵徵忧道:“你私自做这事若被兵部得知你是要被问罪的,军法处置可不是玩笑。”

云清之满不在乎:“大不了也就是个延误之罪,不碍事。”

赵徵急道:“你若当我是朋友你就该告诉我为什么?”

云清之思忖后扯了扯赵徵的衣袖附耳在他耳边轻言几句,赵徵闻言神色有变,低声道:“你可有证据?”

云清之摇摇头,道:“目前还只是猜测,但是我确信此事有蹊跷。所以你该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事太危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且宽心,若真如我所料那我也自有法子脱身,所以那些东西就拜托你了。”云清之言毕冲赵徵拱手施礼。

赵徵扶起云清之,道:“好,我在剑阁等你回来!”

“嗯!”

翌日,天色尚未明朗,在赵徵的陪同下云清之领着队伍与守城将士通了关文,携军士们与赵徵辞别浩浩荡荡朝乌蒙山前进。

入乌蒙山初时山路崎岖待绕过笔架山后便有栈道可走,栈道能容得了马车行驶,于众人来说道路平整不用跋山涉水那可是轻松多了。沿着古栈道从晨曦走到夕阳方到金牛谷,云清之见天色已晚便令众人原地宿营,将士们分工明确有搭帐篷的,有砍伐柴禾的也有挖灶煮饭的,待到月上山巅时众人已围着火堆用餐说笑。

钱多多咬了一口胡饼,嘟囔道:“都护府我还是第一次去,原来以为乌蒙山会是山路崎岖,今天才知道这里的路比盘龙岭倒要好走些!”

云清之折了一截枯枝丢在火堆中,说道:“早期南境与巴陵商贩互市往往需沿着山脉翻山越岭,后来梁朝武帝南征时在此修建了部分栈道,不久后厉帝继位,不仅对南境征伐无道还勒令献民工共计数十万开关凿道,前后共历时十年方有这通途,你瞧这金牛谷的路就是当年开山凿出来的。”

冯奎问道:“云令史这般清楚是去过南境么?”

云清之讪讪一笑,“儿时跟着商队贩货去过,前不久在兵部收拾过相关记载故而知晓些,卖弄了。诶?咱们这群人里有去过都护府的吗?”

众人纷纷摇头,钱多多道:“都护府历来是独立于咱们军府之外只属于陛下,若有要事都是直接上书兵部或者上呈陛下,况且军纪严明,咱们虽然离西羌近但是从未去过。”

“以前也没有护送过粮草军备去吗?”

方大犁道:“都护府的粮草都是南疆各国供奉,若有不足兵部也是派人从岭南、山南两道粮仓直接发送,并不经过咱们。”

冯奎接口道:“这次是因为云令史你奉命驻守协调军备所以兵部才让你去送,多半是因为云令史能干所以才如此器重,我来时左司库还夸奖了你一番,说你处事细致沉稳要我好好跟着你多学学呢。”

云清之得意道:“瞧吧,还是因为我咱们才能去西羌耍耍!等这次任务完成回到巴陵我请喝酒,不醉不归!”

“好!”众人欢声雷动笑闹声在山谷中回荡。

月过中天,众人多已入睡唯有几名卫士正在守夜,入夜后寒气袭人,守卫朝篝火中丢了几块木柴火势渐旺起来。云清之辗转难眠撩起帐篷帷幕遥望空中那半边残月,月过中天,子时已过,云清之红了眼眶,哑声道:“九月二十七了!”

建安,绵密的细雨已经下了一天,温暖的宫室里顾晏正临窗听雨,殿外的宫灯已亮,昏暗的微光照见院内的菊花开得正旺,细密的雨珠从花瓣上凝珠滴落,犹如泣泪。

温平取了件云纹织锦大氅给顾晏披上,道:“入秋后夜里寒凉,陛下当心身体。”

顾晏拢紧大氅,轻声道:“去文昌阁!别惊动旁人。”

重华宫为历代皇子受教之所,文昌阁则是重华宫中一处配殿。顾晏膝下仅有三子,均是襁褓幼童尚未开蒙,是以重华宫尚未启用。温平撑着油纸伞提着宫灯陪着顾晏沿着漫长的宫道来到重华宫东侧的文昌阁,点上烛火,文昌阁中的器物均被蒙上一层昏黄的光晕。室内两张桌案一东一西相对而设,一旁的书架上空空荡荡,整个室内几乎可以用空无一物来形容。

温平举着烛台,道:“这里尚未打扫恐污了陛下的衣衫,不如去主殿歇息。”

顾晏坐在东边的桌案旁指着另一张桌案说道:“小时候每次路过这里时他都坐在那里读书临字。”似是想到了什么顾晏勾起唇角,带着暖意续道:“最初他调皮的不得了,带着我爬假山掏鸟窝抓蛐蛐,教我用弹弓打麻雀,在太傅的身后贴乌龟,后来长大了,他却成了我们兄弟中最优秀的那个。温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奴家不知!”

“因为父皇给了他最好的一切!”顾晏的声音有些低哑,跳动的烛火在他眸中闪烁,“他所拥有的东西是那时的我只能遥遥仰望而无法企及的。”

“可陛下如今已富有四海是万民之主。”

顾晏嗤笑一声,轻叹道:“万民之主也不过是囚徒罢了!”站起身来环顾着空荡的四周,“朕终究是回不去了!”

屋外的雨声逐渐急促起来,一道紫电惊雷划破漆黑的夜空,疾风裹挟着骤雨吹得檐角风铃叮当作响。没有人会知道这一夜秋雨会吹落多少树叶,就像没有人会知道明天究竟会怎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