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31 李鸿章又要平叛(1 / 1)澹台洛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可是在大殿上,上面光绪皇帝,周围有同殿大臣,旁有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这事情还是不要闹得太大。

看清形式的李鸿章,自然当成了菩萨,对于翁同龢的话,全当做没听到。

反正翁同龢手中又没权没兵,最多不过是让两位太后罚自己一些薪俸,难道自己还缺这点钱。

至于两们太后会不会恼羞成怒对自己动手,呵呵,你们不要想太多好不,外有英法俄强逼,内有山东匪乱,广东张贼。

现在大清唯一能依靠的部队,也就是自己手中的淮军与待在威海的北洋水师,至于以前翁同龢口中的百万雄兵,是百万熊兵才对。

旗早已经变成了废物营,绿营才张睿的警察都比上了,这些烂泥一样的部队,能自守就已经不错了,难道还要主动出击。

别怪李鸿章不厚道的笑了,大清就这样的实力,真心是让有野心的人,趋机而上呀

。要不是有着以自己为代表的四大洋务派,大清这座烂房子,早就变成了谁都可以推一把的危房了。

现在自己手中还掌握着北洋,虽然实力上完全比不了张睿的黄埔,但至少表面上还可以让英法等欧洲强国知道,如果把自己给惹急了,还有那么一拼之力。

等翁同龢一唱二说三请辞闹过以后,大殿才开始了正常运作,至于被扶出去休息的翁同龢,或许他的离开,这个经常有着边际朝会,才能更有效率的运转吧。

为什么会想到效率这两个字呢,还不是周馥一起在耳边对自己说,黄埔的情报系统有多么的快,多么的及时,是多么的有效率。

放松不止李鸿章一人,其他人看到翁同龢被扶走,也是一脸的轻松,这个文人出声的军机大臣,实在是太会咬人的。

“各位爱卿,n立的事情你们都议议,总不能看着n就这样没了。”慈禧的声音从帘子后面传出来,让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大臣们,对把这口气给提了上来。

尼麻的,现在说n的事情,你想让我们去送死?

你想想北洋现在才多少军舰,四艘能不能打都是个问题的海帆级,再加上若干艘小船。

别的不说,就单单击沉巴雅号的长弓号,就可以把整个北洋的四艘东南西北打得找不着北。

不过大佬已经发话了,大家自然不能再沉默不说话,所以在大殿上的所有人,都把眼神集中到李鸿章的身上。

刘铭传是你的人,现在n从他的手上丢了,那自然也有你的责任,要怎么处理n的问题,自然也应该你来说话

一句句想起的,没有想起的脏话,都在李鸿章的心里过了一遍,最后按一人一句的,在心里往这些人的脸上贴。

当初是谁一心想争n巡抚的位置,那为什么现在一个个都不主动点,非要等自己发话呢?

”依微臣之见,只要北洋的四艘军舰出现在n,独立之事便无下文。”李鸿章说。

轰大殿里的气氛一下了就被点燃了,他们大部份都被李鸿章的话给乐到了,刚刚翁同龢要你了出兵的时候,你就百般推诿。

说什么海帆不如长弓,说什么铁甲舰未完工,军备不齐,现在居然主动请战,你这是把翁同龢当成傻子在玩吗?

想到这些的大臣们,脸上都挂着诡异的笑容,这李鸿章与翁同龢,真的跟传言一样,势同水火,为了反对而反对。

“肃静,肃静,大殿之上,岂容尔等喧哗。”司礼太监大声喊到。

“臣等知罪。”多么整齐的告罪声,跟排练过似的,好吧,其实知罪这个每天都要来上几次,大家都知道这个流程。

“李鸿章,你可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慈禧清冷的声音再次传出。

“回太后,我愿立军令状,我用项上人头担保,如收不回n,提头来见。”李鸿章也算是发狠了。

“提头什么的还是免了,既然李鸿章愿收回n,那n的事,就交给你去处理。”处在帘后的慈禧起身离开,不是她不愿意再听下去,而是她收到了更重要的事情,不得不先行离开。

慈禧的离开,自然也被众大臣看在眼里,松气的松气,庆幸的庆幸,反正只要慈禧坐在那里,众大臣部感觉自己的人头就要落地。

那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慈禧走了,大殿里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一些。

“皇上,我愿亲率四艘快舰,前往n平乱。”李鸿章出班,跪地。

“准”光绪抬手。

“皇上,臣有本要凑,还请皇上收回成命。”某言官,或者说清流出班,一脸大意凌然的样子。

光绪的手抬在半空中,放下不好,不放下也不好。

“准。”最后光绪还是把手放了下来,抬着很累的。

“臣闻李大人的幕僚周馥等人,曾多次与黄埔接触,其用意不明,之间在梅关战死的吴总兵,现如今已在黄埔身居要职,此时李大人要亲率北洋平叛n,这其他怕是另有隐情,如果这其中确有其实,怕是这n只是名义上收回,还请皇上明察。”那清流说完,就低头不说话,只看着自己的脚尖。

“皇上,臣亦有本在凑。”又一清流出班,与刚刚那清流站在一起。

“皇上,李大人已经将广西一省之地,秘密交于张贼管理,目前张睿利用李大人的淮军身份,大肆在广西作乱,弄得民不僚生,生灵涂炭。广西之地,已经是十户之九缟素,强抽民壮,视官府无物,还请皇上明察。”这人说完,也跟前面寻人一样,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皇上,臣有本要凑。”又一清流出了班,与前两人同齐,“李鸿章在与普鲁士购买军舰之时,捏造军舰性能,中饱私囊”

清流们一个接一个的出场,细数李鸿章的三十大罪壮。从最轻的中饱私囊,再到裂土封疆,就没有这些清流不敢说的。

要是不明事理的人听了,肯定会让人李鸿章是一个无恶不作之人,反正是什么脏水就往李鸿章的身上泼。

其实李鸿章在第二个清流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翁同龢真是好算计呀,主动退出大殿,让清流对自己攻歼,自己却至身事外。

巴拉巴拉,等所有的清流都说完了,那些在一边看热闹的大臣们有些傻眼,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李鸿章居然这么利害,这么的狂妄。

小到偷鸡摸狗,大到裂土封疆,不没有李鸿章不敢做的。

而李鸿章却是一副不关我事的模样,只是安静的跪趴在那里,任由那些清流,把自己的脏水,一盘盘的往自己身上泼。

光绪等清流们说完,心里也是握了个大草的模样,他还没有想到李鸿章居然能做这么多事情,如果李鸿章真如这些清流说的这样,那北京还安全吗?

“爱卿退下吧,李大人,你可在话说。”光绪挥退那些低头看脚的清流。

“回皇上,我无法可说,他们所说的罪名,我只让拥兵可能自保一罪,其余罪名,我是不会替他们担了。”李鸿章跪趴在地上,声音有些嗡嗡作响。

“好一个拥兵自保,李鸿章呀李鸿章,那就命你收处理n一事,退朝。”光绪面色难看,起身就走。

“恭送皇上。”众大臣跪拜。朝会结束后,大臣们都与自己相熟的结伴离去,被清流告了一堆歪状,按了一堆罪名的李鸿章,自然是被其他大臣敬而远知。

虽然他们知道这完全是清流在作怪,为翁同龢找回面子,好些罪名放在谁的身上,都是一样的适合好不?

你看看现在能上朝的重臣,哪一个不是拥兵自保,哪一个不是连横合纵。

跟张睿保持联系又怎么样,为自己找后路又怎样呀,吴长庆假死又怎样,对于某些人来说,脚踩两条船才能获得足够的利益。

他们其实还是很羡慕李鸿章的,先不管现在大清离不开李鸿章的淮军,就单单李鸿章时不时送出的黄埔的新玩意,都可以把这些大臣给眼红的要死,谁都知道这些东西是卖到欧洲去的,都是欧洲很贵重的东西。

李鸿章能拿到,说明他已经搭上了黄埔这条线,只要黄埔不倒,李鸿章就可以两头拿好处,这是多少人想都想不来的好日子。

不过这些东西再好,也要有命享用才可以。

李鸿章是有淮军在北京之侧,远有北洋在手。

大清离不开淮军的战力,也离不开北洋威慑四海的能力,所以李鸿章根本就不怕那些清流按的罪名。

裂土封疆怎么了,拥兵自保怎么了,难道大清还敢对李鸿章动手?

开玩笑吧,淮军只要一个冲锋,北京城就会变成一座孤城。

你说北京旗与绿营,别开玩笑了好不,连我大清都知道这两支部队是个怎样的状态,想要靠他们守信北京城,还不如逃跑来得更快一些。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平日里与李鸿章相熟的大臣,也只是对李鸿章点点头,表示问好过了,然后就低头猛走。

他们可不想被清流给盯上,李鸿章因为大清不敢动手,对清流按的罪名直接选择了无视。

但他们这些大臣不行呀,他们没有这样的实力,如果被清流盯上,呵呵,你是选择天牢呢,还是死牢呢。

不过有一人却也是一样的无视清流,那就是刚刚打完新疆的左宗堂。他在新疆的时候,可是杀得血流成河。

60000人打得只剩下20000,可想左宗堂是多么的在乎人命,即使不在乎人命了,那些清流自然也不敢招惹这位杀神。

“李大人,你那句老狗,真是骂得大快人心,其实我也早就想这么骂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你为我出了一口气,没说得,全聚楼,我请。”左宗堂的声音传出老远,把刚刚顺过气的翁同龢又给气了个半死

。不过现在可不是朝堂之上,翁同龢也只能把气给压在心里。

“还是算了吧,等我回来,我再请左大人。”李鸿章拱手谢过,脸上的愁容更甚。

“哪里话,这分明是一次武装游行,我想呀,只要北洋一倒,n就会俯首帖耳。”左宗堂拿上李鸿章就往外走。

“此话乍讲。”李鸿章可是文人出声,自然没有武人出身的左宗堂力气大,当即只能顺着他的力道往前走。

“还讲什么,张兴中那小子,就是在给你上眼药,让你小心一些,如果再把大清的土城割让出去,那下次他的铁甲舰,就不是光临n,而是直接北上天津。”左宗堂一边走一边说,只是说到后面的时候,声音小到只有两人能听到。

“原来如此,如果真的这样,那张兴中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应该知道这样对我是没有用的。”李鸿章问。

“怎么会没有用,没看到现在只有我还敢跟你走在一起吗?”左宗堂指指远处不时遍身这边的大臣们,语气里充满了讥讽,“当然你得势的时候,一个个跟条狗似的追在后面,现在你被清流盯上,一个个都忙于划清界线,真是连狗者不如。”

李鸿章即不点头,也不摇头,左宗堂可以乱说,那是因为在宗堂不在乎这些,他却不能乱说。

虽然他手里有着北洋与淮军,但在政治上,他还是须要盟友的。

虽然今天那些盟离得自己有些远,但总好过变成敌人强。

一路上李鸿章就听着左宗堂巴拉巴拉说个不停,肚子却已经开始唱空城计,早上几点就起来上朝,能吃什么东西。

就算是吃了东西,站了这一上午,也消化得差不多了。

等左宗堂拉着李鸿章来到全聚楼的时候,却发现旁边居然新开了一家餐馆。

“唉,这名字好熟悉呀。”李鸿章看着名牌,有些疑问,好像在哪里见过,或许是在哪里听过吧。

作者澹台洛舒说:喜欢的请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