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面对心心纯洁无瑕地双眼,又有些惭愧,自己是不是太过分了?
随即,她就坚决地把这个念头丢了出去,她若是让一步,还不被王杏儿给踩脚底下了?
小麦真的没见过王杏儿这样的人,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还敢叉着腰对别人指指点点?她哪里来的信心?
汪氏听串门的妇女说了这事,让尹二给他家送了好些吃食,猪头肉、蒸条子肉粉蒸肉等等。
秦氏故意恶心王秀才老婆,在村里把汪氏夸了又夸:“我新结的亲家,大气得很,人也巧,闺女也教得好。”
“这不是拿我挡枪吗?”小麦不高兴了。
尹二赶紧安慰媳妇:“嗨,别计较那些。我这几天就要走了,我给爹说过,我不在家,你就不用回去,随便她们怎么过。”
小麦假装担心的样子:“这行吗?”
“咋不行?爹爹都答应了。”
小麦松口气,她很不喜欢和王杏儿面对面,会背几首诗词,就端才女架子,真侮辱了“才女”这个词汇。
武术会试,是在文试之后举行,尹二正月初六就出发了,骑马要一个来月时间到京城,在那里熟悉一下环境,拿着师傅的名刺,拜访几位师傅的朋友,三月中,就入场考试了。
上次省城的考试,水平不高,没有对手,这次参加全国考试,肯定群英荟萃,竞争激烈。
崔宏将他最喜爱的一副铠甲,赠与尹二,小麦从空间商城,购买了一毫米厚的不锈钢料,让尹二用小钢锯成合适的外形,钻了孔,用牛皮绳穿起来,做成一副铠甲。
小麦还用别的不锈钢料,做成护颈、面甲等。
平时,面甲和护颈可以藏起来,但板甲必须不能离身,比武的时候,就在板甲上穿再穿铠甲,千万不可大意。
尹二个子高,身材欣长,不是那种膀大腰圆的肌肉男,穿上板甲,再罩铠甲,还看不出异样来。
尹二也很喜欢小麦这样絮絮叨叨地关心,结婚以后,小麦和他之间,就像有着一层隔膜,让他很是难受,却不知如何才能打破僵局。
现在,小麦这个模样,才是他理想的妻子。
小麦还从空间商城,购买了一个钢制头盔,虽然是古代兵器发烧友的作品,外形铸造时,有些变形,不是非常好看,但戴上的舒适度比崔宏赠送的好很多。
无他,材质不同而已。
崔宏赠送的是铸铁的,很重,韧性和硬度却一般,发烧友是用锰钢铸的,轻巧结实,里面还加了一些弹簧钢网和海绵衬垫,防护功能不知提高多少倍。
因为做了仿古处理,头盔看着锈迹斑斑,一点也不出色。
这最符合小麦的心思,看着平平常常,防护力极佳。
给尹二装了好几身衬衣,小麦强调再三,务必勤换洗,千万不可染上寄生虫。
尹二笑呵呵地,一个劲儿点头。
一切准备就绪,小麦陪着尹二,回了尹家,从岳丈家直接走人,老银肯定受不了。
王杏儿看到尹二微黑的蜜色皮肤,微微撇嘴,她只喜欢皮肤白皙的。
秦氏面色复杂地接受了尹二的叩头,老银却红了眼圈。
尹大躲出去了,不在家,尹三给哥哥保证:“二嫂若有什么事儿只管吩咐,我一定尽力帮她,你放心。”
尹二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如今,他和老银个子一样,只有一米七五的尹三,就比他低了一头。
崔宏送了尹二两个马弁,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卒,虽然一个胳膊有伤,一个脚趾被切掉,但都能骑马,临机应变的能力比一般人强得多。
三人的马匹,都是林引旺繁育,那匹四蹄雪白的,因为速度极快,被称作草上飞,给尹二骑乘,两个马弁所骑,都是红鬃马,虽不及草上飞的速度,但也是很不错的。
老马已经死了,它在世间的最后几年,留下了十六个后代,有八匹马品质优良,做了战马,其余几匹,就是做农活的驽马。
林引旺用草上飞繁育了几匹马,都低矮猥琐,他一气之下,答应崔宏把这匹马阉了。
现在,担负繁育的,是一匹枣红马,它虽不及草上飞速度快,但身高有优势,而且,性格也比较温和,是从林凤祥家挑来的。
不管林引旺调养马匹的经验如何丰富,但限于知识有限,他也用老马留下的子孙近亲繁殖。
小麦也不讲明,或许,会出现异类呢?
不说战马的事儿,尹二告别家人,带着两个卫兵离开家乡。
小麦不好立刻就回娘家,在尹家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小麦还在洗漱,心心就小心地从门帘缝隙里钻进来:“二嫂,心心想吃鱼了。”
小麦笑了一下:“让王大嫂做呀。”
心心很委屈?“王大嫂只会炖鱼,汤倒是挺好喝,可鱼肉一点滋味也没有,我想吃鱼肉。”
“鱼肉有刺呢。”
“我会吐刺,二嫂不用担心。”
小麦洗漱好了,去给公婆请安,然后,在吃早饭的时候,给王大嫂说了一句:“一会儿蒸条鱼。”
王大嫂小心翼翼地看了王杏儿一眼,见王杏儿眼观鼻鼻观心,面无表情,这才挤出笑容:“二奶奶想怎么蒸?”
“吃过饭,你去碱滩地拿两条鱼回来,杀好,清洗干净,沥去水分,我自会去教你怎么做。”
王大嫂连连点头。
碱滩地给这边送了几条鱼,都让她炖了,做得没滋没味的,她没少受训斥,可她是穷人家长大的,除了野菜窝头,哪里会做鱼和肉?
蒸大白馒头和包子,还是她给别人家帮忙时偷师学来的。
小麦并不准备做清蒸鱼,而是油泼鱼,将鱼腌渍后,在锅里蒸十分钟左右,出锅,在鱼身上放上蒜蓉、葱末、姜末、芝麻,用八成热的油,在辅料上细细淋一遍。
热油将调味料的香气,全都激发出来,配上腌渍到位的鱼肉,十分鲜美可口。
王大嫂见小麦做得如此简单,却香味扑鼻,很是惊讶,原来做饭并不难,只是这层窗户纸不捅破,她也不知道、
饭桌上,两条二斤多的鱼,被吃得一干二净。
若不是小麦特地赏了王大嫂一大块,她都没机会尝一尝做出的鱼肉什么滋味。
鲜美无比,滋味曼妙。
王大嫂在心里暗自将两位少奶奶比较了一下,高下立判。
王杏儿刚开始还绷着脸,想端个架子,看到一条鱼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只剩下鱼头和鱼刺,而那股诱人的香味,引得她口水直流,最后,也在鱼肚子最肥的地方,夹了一筷子。
实在太好吃了,她差点忘了吐刺,还好,心心悄悄拉了她的衣襟一下,提醒了,不然,被鱼刺卡喉,就太丢人了。
小麦在尹家住了三天,一天吃鱼,第二天吃水盆羊肉,第三天砂锅黄豆炖猪脚。
虽然都只一个主菜,配了两个凉拌的小菜,但每一个都滋味美妙,量大管饱,一家上下吃得喜笑颜开。
第四天清早,小槐就来接姐姐,说是县令的如夫人来访,一会儿就到,小麦回去,帮着汪氏接待客人。
秦氏在这样充分的理由面前,也不敢拒绝,只好放小麦走了。
钱县令娶了一位贵妾,这回,可是郭镇大财主的闺女,人识字,不只是会背诗,还能写,所以,每天和钱县令诗词唱和,好不快活,钱县令对她非常爱惜。
上官成的那个内侄女,早就被扔到了一边,不过,钱县令还用得着上官成,所以,又买了两个丫鬟伺候那位,倒不显得那么冷情。
郭氏来碱滩地,是想要种子。
她家原本见她美丽,花了好些功夫进行培养,希望能攀龙附凤,却没想到她运气不好,一直没能定下好亲事,耽误到了十六岁,实在等不下去了,听说了林引旺家有好种子,咬牙将她送给了钱县令。
郭氏好几次提到种子,钱县令却一推三二五,不好意思问林引旺要东西,郭氏只好亲自出马。
郭氏水平很高,不停地夸小麦明理知机,暗示钱县令对林引旺帮助很大,威胁利诱,各种招数频出。
小麦喜欢直来直去,腻烦她这么拐弯抹角,一直装着听不懂,就是不说帮忙的话。
若是说想要种子,小麦多少都会给一些,可她是在要帮助,谁知道这个帮助的坑有多深?万一自家给不起呢?
眼看着都要吃完饭了,郭氏很着急,暗骂小麦愚钝,厚着脸皮道:“听说,你家的棉花种子特别好,能不能给我家一些?”
小麦装着为难的样子:“棉花种子都是前一年提前培育的,偏偏我家今年留了很多空地,需要的量很大,恐怕挤不出多少来。”
再怎么,也不能自家不种,给你吧?你郭氏还没那么大的面子。
郭氏红着脸:“你能给多少?”
“大概三五十斤,能种个十几亩地。”
虽然不甚如意,但也好过没有,郭氏拉着小麦的手,笑意盈盈:“那就谢谢妹妹了!”
小麦特别腻烦这种肌肤相接,不动声色地抽出了手。
“听说妹妹家的高粱也非常好呢。”
小麦没接茬,没完没了了。
郭氏不明白小麦为何这么小气,她家不给了村民很多吗?她磨叽着不肯走,小麦也没办法,问了一句:“听说,你家和我家还是亲戚?”
郭氏吓了一跳:“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有个堂叔,就是靠令尊的面子,在县里的壮班做事。”
郭氏心思玲珑,估计小麦的病根在这里,也不磨叽了,告辞离去,回家就给老爹说了,郭员外让人一打听,吓了一跳,赶紧去了县里,过了两天,林全旺就被人抬着送回了林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