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司盐都尉、司盐监丞,并遣使监督盐官卖盐。魏明帝太和四年(230),还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资。蜀有盐府校尉、司盐校尉主管盐政,盐铁之利,岁入甚多,有裨国用。吴设司盐校尉、司盐都尉管理盐政,亦主专卖。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官府对食盐多行专卖,以敷军国之用。晋承魏制,仍实行食盐专卖。盐务隶于度支尚书,设司盐都尉、司盐监丞管理盐政,规定不得私自煮盐,犯者四岁刑。
赤脚行走在东海郡海边儿的晒盐场上,司马祗头戴斗笠,算是遮阳吧。所以说,这也就是司马祗是大晋的宗室藩王,要是换做了是旁人,非得进号子吃四年的牢饭不可。
不过,五代十国时期的盐法是真的严苛,私自煮盐贩卖食盐一斤一两都要被处死。像大晋如果贩卖私盐只判四年还是很轻的了。而在汉朝,私自煮盐贩卖食盐,是要在左脚大拇指上带铁戒指的。
这惩罚,一个比一个奇葩。
司马祗自己在封国东海国也仿照中央朝廷设立了盐务隶,归东海国大农统属,下设司盐都尉、司盐监丞管理盐政。
现在,司马祗不仅在东海郡海边儿开设了晒盐场,就连广陵郡的海边儿也开设了晒盐场,毕竟,司马祗的封国东海国可是有着两个沿海支郡的。
司马祗简直是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八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司马祗从地图上看过,东海国的北边儿是琅琊王司马睿的封国琅琊国,西南边儿是下邳王司马晃的封国下邳国和彭城王司马植的封国彭城国。然后,和两个弟弟淮南王司马允的封国淮南国和吴王司马晏的封国吴国隔江相望还有侄子楚隐王司马玮次子毗陵王司马仪的封国毗陵国相邻。
地理位置很是优越。但是,俗话说得好啊,司马祗对于土地的渴望是没有止境的。之前,司马祗已经以大本营徐州为根据地,把爪子和触手已经伸进了兖州,现在司马祗想要把爪子伸向北方,也就是青州和冀州,司马祗的封国东海国的支郡同时也是东海国的核心主郡东海郡相邻的城阳郡和长广郡,还有东海国西部的支郡济北郡和泰山郡又和青州的济南郡相邻,而济南郡又与冀州的乐陵郡相邻。
司马祗还想再吃掉四个郡,他的胃口和牙口儿都好的很。青州的城阳郡、长广郡还有冀州的乐陵郡都靠着海,这就意味着司马祗还可以再开设三个晒盐场。而且,城阳郡的郡治莒城可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五都(临淄,高唐、平陆、即墨、莒城)之一,也是燕国名将乐毅伐齐时期和即墨是齐国七十三座城池之中唯二两座没有被攻陷的城池。而剩下的青州的济南郡,身为后世天朝鲁省的行政中心,地理位置能差得了吗?不能吧,不用司马祗说,你们都能够明白。
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一旦司马祗吃掉了这四个郡,那么从地图上来看,司马祗的封国东海国就对整个青州进行了合围,真的要到了那个时候,整个青州就成了司马祗的禁脔。在以后的诸王内卷的战争之中,司马祗就可以以豫州、冀州、兖州三州为屏障,那时,青州和徐州两州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后花园儿一般的存在。
而这里唯一的不稳定因素就是齐王司马冏,众所众知,晋景帝司马师一脉的宗室藩王,也就是齐献王司马攸三个儿子的基本盘,都是在青州。
齐王司马冏由于是晋景帝司马师一脉的宗室藩王,又是先前因为威望极高被遣就国一事闹得沸沸洋洋的齐献王司马攸的儿子。当然了,朝廷一直对于晋景帝司马师一脉的宗室藩王们忌惮不已,百般提防。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只比司马祗小了一两岁的堂弟,以前就是一个闲散的宗室藩王,即使是和司马祗一样参与了诛杀杨骏的政变之后,也就是在去年元康元年的时候,才只不过是受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翊军校尉三个闲散官职而已。
而奇怪的是,等到十年后赵王司马伦篡位自立为帝之后,齐王司马冏居然首倡大义,首先起兵讨伐。
齐王司马冏诛讨贼党结束以后,便率领众属进入洛阳,把军队安顿在通章署,披甲之士几十万人,旌旗器械的盛大,震动了京都。
这个时候,齐国虽然是个大国,但是疆域不大,才五个县,现在齐国的人口撑死了三四十万,这十年的时间,齐王司马冏就算再怎么的积蓄力量,十年之后人口最多也就一百万,还是得和司马祗一样刮世族的地皮才行。
就算如此,齐国也不过六七万的军队,如果说是十丁抽其一或者是五丁抽其一,全民皆兵,倒是有可能凑出来十万以上的军队。
但是,前提是齐王司马冏得有和司马祗一样大的魄力敢去刮世族的地皮,不用想,齐王司马冏肯定是不敢。
那么,这几十万大军的来源就相当可疑了。
突然,一个信息突然涌现在了司马祗的脑海之中,那就是:齐王司马冏的父亲——自己的那位叔父齐献王司马攸担任过大司马、假节、青州都督。
如此一来,齐王司马冏仅凭一己之力就拉起数十万大军也就不难怀疑了,青州也是一个实力完全不输于徐州的实力雄厚的大军镇,军队数量保守估计,至少也有十万以上。
我说为什么,齐王司马冏也没有都督青州诸军事的权力但是后来在讨伐司马伦的时候能够拉出大军数十万,一想到齐王司马冏那威望极高的齐献王司马攸,司马祗便就想通了,估计应该是齐献王司马攸生前埋下的暗子,毕竟,时至今日,青州军之中基本上大部分全都是齐献王司马攸的旧部,再加上香火情和父辈余荫。
这样一来,就能够说通了,齐王司马冏为什么能够在毫无兵权的情况下能够拉出几十万大军。
当然了,还有后来司马伦采用孙秀建议,任命齐王司马冏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许昌诸军事。许昌城的那十万军队。
还真的是不简单。
这一波儿神操作,简直令司马祗叹为观止。
真流弊!!!这让司马祗直呼六六六!!!
六得飞起啊!!!简直这是!!!
大晋三地五都八大军镇的兵力部署差不多是这样的。三地是指关中(雍州、凉州还有秦州这三州)、荆州、还有扬州,之前都是由宗室嫡系,也就是司马祗的便宜老爹晋武帝司马炎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司马祗的三个兄弟:秦献王司马柬、楚隐王司马玮、还有淮南王司马允三人出镇的。三地的军队都在20w~25w之间。
但是,现在由于司马祗的兄弟秦献王司马柬和楚隐王司马玮先后逝世,三地之中,就只剩下了司马祗的弟弟淮南王司马允坐镇的扬州了。
五都就是指魏文帝曹丕设置的中都洛阳城、西都长安城、北都邺城、南都许昌城、还有有名无实,完全就看在它是老曹家的龙兴之地的东都谯城,谯城在五都之中,也就是挂一个名儿而已。
剩下的四都实力最弱,军队数量最少的南都许昌城也至少有十万以上的兵力。
首先,实力最强的自然就是大晋的心脏中枢——位于司州的中都洛阳城了,军队数量差不多在30w左右上下,不包括司州的军队;然后是位于雍州西都长安城,军队也有差不多在20w左右上下;再后是和中都洛阳城同样是位于司州的北都邺都,先前曹魏代汉之前的核心,大晋代魏之后,将邺城所在的魏郡、广平郡几个郡全部都从冀州划入司州,军队差不多有20w~30w左右上下;最后就是实力最弱的南都许昌城了,位于豫州,由于是三都之中距离中都洛阳城最近的军镇,虽然也承担着拱卫中都洛阳城的任务,但是为了防止南都许昌城对中都洛阳城构成威胁,所以军队数量最少,军队数量也仅仅只是有十万而已。
剩下的八大军镇就是:青州、徐州、兖州、冀州、豫州、并州、益州(包括梁州和宁州)、幽州。这八个军镇,每一个军镇的军队数量保守估计至少都在十万以上。
而剩下的广州、交州还有平州三个处在荒蛮之地的小军镇,军队数量都不到十万。
徐州的上任刺史是刘咸,因为党附于杨骏,在贾南风和司马祗叔嫂两人联手发动政变之后伏诛(这句话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慈禧皇太后联合小叔子恭亲王奕?共同铲除顾命八大臣?)。徐州的现任刺史是高诞,为曹魏元老五朝老臣太尉高柔的次子,生性放纵没有规矩,但果断刚烈超过常人。
司马祗和这位跟他一文一武相互搭班儿的徐州刺史高诞感觉还不错,他现在驻守在徐州的州治,同时也是彭城王司马植的封国彭城国的都城彭城。但是后来他与监徐州诸军事的石崇争酒互相侮辱,石崇被军司上奏弹劾。次年,高诞与石崇一并被免职。其后高诞曾担任雍州刺史,最后官至太仆。曾被上官巳等人所亲信任用。
现在的各州部的军事和政治的形式还是军政分离,也就是说,是军权归本州部都督掌管,政权归本州部的刺史掌管。文不涉武,武不干文,互不相干,互相制衡,相互牵制。不是以前汉魏时期的刺史加任将军还有持节领兵了,专心于民政,其实就是怕刺史军政大权一把抓,拥兵自重。
但是,后来,到了司马祗的便宜老哥傻子皇帝的晋惠帝司马衷在位的后期,各州部的军事和政治的形式渐渐的又回到了从前的军政合一,只不过,这一次,军政大权一把抓的人不是本州部的刺史了,而是本州部的都督,又被称之为州牧(有没有感觉很熟悉,来源于西汉成帝刘骜在位时期,意为代天子牧狩,但是废置无常,到了东汉灵帝刘宏在位时期,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于是改州部刺史为州牧。)
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晋帝国早已经是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了。
虽然说,司马祗有自信可以解决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毕竟未来的羯族老大石勒已经被司马祗给干死了),呃,亦或者是九王之乱,由于这个世界司马祗没有早夭,所以东海王就从司马越变成了司马祗,其实,从司马祗参与进来到诛杀杨骏的政变之中以后,司马祗应该就已经算作是这个世界历史上八王之乱或者是九王之乱的其中一员了。
只是不知道被司马祗挤掉王位,呃,不对,呸,明明是鸠占鹊巢的司马越,在这个历史上,还有没有机会参与到八王之乱或者是九王之乱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也就是以前的陇西王世子司马越、现在的高密王世子司马越、以及以后的高密王司马越。
不过,凡是都要留一手后手儿,这是司马祗做事儿的风格儿,前些日子,司马祗刚刚联系自己的舅族——庐江匮氏帮忙,让他们在庐江郡当地,还有长江以南帮助司马祗购买大量的土地,为以后五胡乱华到来,司马祗可以随时卷铺盖走人,做军(脚)事(底)性(板)的(儿)战(抹)略(油)转(儿)移(滑)和(儿)撤(了)退做准备。
当然,用于购买土地所产生的一切活动经费的消耗都由司马祗一力承担。
司马祗的舅族庐江匮氏只需要拿钱办事儿就可以了。
正好儿,七月份了,这个时候儿的司马祗最喜爱的水果儿没有之一的樱桃也已经成熟了,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