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科举开榜(求鲜花)(1 / 1)自旋粒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府。

告病在家的刘伯温,手里端着一本书看着。

儿子刘琏在后轻轻锤着背。

“父亲,这杨宪一死,不会牵连到您吧。”

墙倒众人推,如日中天,万人捧的杨宪。

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成了万人厌恶的恶贼。

“不妨事,这么长时间了,陛下也没有找我。

况且,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早就断了。

唉!”

嘴说着无事,刘伯温的叹气不断。

他觉得自己没教好这学生。

杨宪之才,是不可否认的,但性子走偏了。

这手段嘛,自然跟着偏了。

“咣当!”

听着门外敲锣的,一片热闹。

刘伯温转念问道,“是不是开榜了?”

其子刘琏抬头往外看了一眼。

“许是时间到了。”

“好,琏儿,咱们也出去看看。”

大明第一次科考,相比是热闹非凡。

“父亲,你现在还在病重呢。

再说了,陛下准您三天假。

若是出门让人瞧见了,是不是不太好。”

刘琏劝道。

只不过刘伯温摇摇头,“不妨事,走吧。

二十多年没科举过了,这么热闹,我一定得去。”

当儿子的自然拗不过当父亲的,只好下去备轿子。

前往开榜的地方。

开榜这天,不少客栈前甚是热闹。

因为这里住着科举的考生。

若是高中,就会有专人通知。

“咣当!”

街的一队队差役,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领头的一人拿着喜报的牌子,另一人则是敲锣,嘴里高喊着。

“嘉浙东刘老爷名列二甲第五!

恭喜恭喜,风光无限!”

口中的名称,已经从某某变成老爷。

因为高中的举人进士,若无意外,必定是要当官的。

路人听了,也是有荣共焉。

纷纷聚集到客栈之前,拱手道喜!

“恭喜啊,恭喜!”

客栈门口前站着一青年,穿着崭新的衣服,头戴着四方巾布。

昂首挺胸地站着,双手背在后面。

脸是三分笑容,配三分的得意,以及四分高傲。

身边的一伙计,手中拿着钱袋。

笑着向着面前的人群抛撒着钱银。

原来是高中后,抛洒银子的惯例。

下轿后的刘伯温看到这一幕,脸多出几分怀念。

“琏儿啊,爹当年中举那会儿,可比这人要神气!

这一抛撒,就是三十两银子,那楼都快挤塌了!”

旁边扶着他的刘琏,只是一笑。

今天是个欢喜的日子。

鲤鱼跃龙门,人生境遇,从此大不同。

“大明首届恩科举仕录取榜!”

墙火红的纸张,写着三甲的士子名单。

一甲最为尊贵,二甲次之,三甲末位。

每甲是十二人,榜共计三十六人。

两排人挤得紧紧的,纷纷在面看着,有没有自己名字。

找到自己,手指着名单,脸狂喜,口中高喊着。

“我中了!”

“我中了!”

一旁的人也是立刻回道,“同喜,同喜。”

以后这人可就是官老爷了。

他日在朝堂做了官,这成绩依然有它的作用。

当年二甲的官员,就算职位稍高一点。

碰到了当年一甲的官员,也不能拿大。

“父亲,要不回去吧。”

刘琏见热闹已经见识完,就想着尽早回去。

但已经说晚了。

“啊,殿下!”

刘伯温忽然在路旁,看到了一个拿糖葫芦的小姑娘。

她的身旁,站着一器宇轩昂的少年。

正是朱标。

“刘师不必多礼,在外面能省则省。”

朱标拦下了对方的行礼,因为东宫教过他,所以也是以老师相称。

当然,他这时也没有提对方现在病假,问一句病好了没。

“今日可真是热闹非凡啊。”

“是的,殿下,二十多年了。

这些学子很幸运,能够遇到首届恩科,学有所偿啊。”

“对了,咱们既然来了。

不如去国子监,给宋师道声喜。”

朱标的想法,正好和刘伯温不谋而合。

这位也想看看,头甲的文章写得如何。

“遵命。”

少顷,几人就来到国子监。

一甲的卷子,立刻被人拿了来。

刘伯温看的是津津有味,嘴里时不时冒出一个好字,妙字。

而主座的朱标,看的也是暗叹不已。

科举真可谓世界的究极内卷。

这些考生,无论在文章的写作,内容的填充。

甚至是在字体和卷面,都做到了几乎完美。

一份考卷,看去就像是艺术品。

“这哪里是看文章,这是在挑人。

一个个博闻强记、脑子好的年轻人被选出来,学什么都快。”

朱标曾经问过,那些中书省乃至六部的官员。

有一个算一个,耳边听过一遍的圣旨就忘不了。

这是臣工的基本操作。

这朝堂之中,不一定都是适合做官的人。

但每一个人,绝对都是百里挑一的聪明人。

“劳烦帮我取来各士子的信息。”

“刘大人,各士子的籍贯信息都按律封存了,这。”

闻言后的朱标,也想看看这些士子的地域分布。

是不是后世的那几个高考大省。

“没事,就说我说的,去拿吧!”

那官员一看是太子,也就取来了。

这一看,可是不得了。

“有意思。”

朱标是饶有兴趣,不时地冷笑几声。

“这,这。”

而旁边的刘伯温则是吓得不轻。

随后赶来的宋濂闻言,也被吓得眼睛瞪大,差点摔倒在地。

“老夫命休矣!”

开榜的地方。

热闹声,逐渐变成了吵闹声。

有学子高呼着。

“这三十六进士,全是南方人!

北方的,一个都没有!”

有些名落孙山的学子“恍然大悟”,转悲为怒。

“我说怎么没我名字,原来都被南方人占据了!”

更有甚者,怒喊着。

“朝廷这是举仕不公,不公啊!”

“丑闻啊,大明的第一丑闻!”

最后,什么话都出来了。

“考官无道,恩科寡恩!”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