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书堂就是宫里太监读书的地方,聪敏伶俐的小太监在内书堂进学,学成后派拨到司礼监的六科廊写字,经升入文书房再提升为秉笔以至各司掌印太监。内书堂的教育很讲究,教习多是翰林院编修、检讨、修撰等有学问的人担任,其中不乏名士,如陆深、钱溥、倪谦、焦竑等人,都曾担任过内书堂教习。
不少人因此进入权力中枢的内阁,但也有不少人因所教育的人员为太监,深以为耻,并不尽心授读,唐顺之之前听说要选两人去内书堂教学,自然也不肯去。
“内书堂的教育很严格,”唐顺之回忆道:“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和节令可停学放假,其余无论寒暑,均须入学读书。每日学习,只要背不出来书,轻者用特制的木尺打手掌,重者罚跪,再重者要面向孔子牌位直立弯腰,双手扳着两脚,受罚时间以一柱香燃完为准,往往不到半柱香,就有可能头晕目眩甚至昏倒在地。”
“这样重的处罚,”唐顺之道:“但他们甘之如饴,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进到内书堂读书,是他们能够获得批红权的重要条件。”陈惇道:“只有内书堂出身的人,才能进入十二监任职,其中读得最好的,可以进入司礼监。”
唐顺之点了点头:“只要是见识过司礼监掌印太监风光的公公们,心里都会生出无穷无尽的野心来。”
“太监啊,身体的残缺造成了心理的扭曲,也造成了他们睚眦必报、阴狠狡黠的性格。”陈惇就道:“特别是,当他们还有了野心,又有了合适的时机,那就必然要乱政,要祸国殃民。王振、汪直和刘瑾不就是这么铸造的吗?”
唐顺之想了一下,道:“你亲眼见过他们乱政,祸国殃民了吗?你从没有见过,必是听人所说。而世人所说的,不一定是真的。”
陈惇惊讶道:“市井评书和戏曲里都是这么说的,说他们是本朝首恶。敢问先生,他们真的像说书的说的那样,罪大恶极吗?”
唐顺之慢慢道:“自今上即位,阖宫肃然,没有一个公公敢窃取主上威权。当然是圣天子的缘故,但凡主上英睿,又何须公公们为他把持权柄呢?”
“至于王振、汪直、刘瑾,确实身死名裂了,有他们的过错,但是掌千秋史笔的,毕竟是外头的臣子。”唐顺之道。
陈惇点了点头:“那宫廷里面,这三个人又是什么形象呢?”
“王振,他原是个教书的,英宗对他事多倚赖,自然碍了宫里宫外的眼。但是英宗十七八岁还没批过一份折子,国家大事都是由三杨说了算,要是没有王振,主上的权柄早都被架空了。至于土木堡之变,原是英庙自己执意要去的,不是王振的挑唆,而且王振曾经私下对亲近的人说过,他可能一去不回了,后来果然应他的话。这就是为什么英宗复辟后对他还是念念不忘,为他立庙祭祀的缘故。”
陈惇听得恍然:“这和书里说的,果然不一样。那想必汪直、刘瑾也有不为人知的事了?”
唐顺之沉吟道:“汪直,他是个有意思的人。杨继宗说他亏体辱亲,他不以为意一笑置之,后来还对宪宗说杨继宗的好话。他巡游时还喜欢为民伸冤,以至于后来有人冒充他时,竟然接到了几十份老百姓的状子。他督军作战,仗打得也好,因此受了许多妒忌,但他都不以为意。”
唐顺之微笑道:“对他卑躬屈膝的人,他能说到一处对他不假辞色的人,他也高高兴兴地,从来没有怪罪过。像是一个天真的赤子,他看透了世事,只求让自己的心快活。”
乖乖,陈惇是真的瞠目结舌了,他听到的是真的吗?
“后来呢?”尚薇听得入了神,她想知道这个人的命运。
“后来朝臣参他,宪宗把他送到南京去了。这样,他活得更自在、也更高兴了。平平安安地,一直到孝宗即位了,还赏赐他呢。”
不知道为什么,陈惇也觉得很快活。他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一个新天地,是被后来人掩埋起来、却又被重新挖掘到的新天地。
“那还有一个,刘瑾呢?”陈惇道。
这回唐顺之不太想开口了,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刘瑾,是这三人中最执拗的,所以下场也最不好。”
说着叹了口气,道:“刘瑾,只是伸手摸了不该摸的东西。他想学王安石,给咱大明朝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
“顶顶糕,香酥藕夹,裁松饼,徽墨酥”刘婆提着食盒恰是时候的走了进来:“今儿青果巷子里,开了一家荆楚风味的小吃,老婆子买了点,看看先生和哥儿喜不喜欢吃。”
尚薇已经拿起一块饼子大啖起来,陈惇也迷迷瞪瞪地,食不知味地吃了起来,只因刚才一番对话实在是太过逆反了他的思维,直到复习尚书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这件事。
唐顺之看了他几眼,终于道:“你是个难得的聪敏颖悟之人,但也有一个缺点。”等到陈惇茫然地对上他的眼睛时,他道:“你的心容易被外物所动。要知道,世事都不能尽善,抱憾守缺才能活得通透。”
陈惇“啊”了一声,唐顺之却已然开讲了新课,他心里仿佛体悟出一丝奇妙的感觉来。
三字经里开篇的第一个字是人,等你自以为学会了这个字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真正地明白。这就是为什么,挑选一个好老师教导你,是那么重要的原因。
陈惇发现唐顺之不仅精通经义,甚至在天文地理、兵法数算上,也有身后的造诣。他有许多著作,比如六编,辑有文编64卷,是集取由周迄宋之文,分体编列,其中选录了大量唐宋文章。兵编赠给了谭纶,还有史纂左编、两汉解疑,这都是解答史书中的疑惑的,但最搞笑的就是稗编,里头居然有历代相术总览,让陈惇差点误以为唐顺之是个江湖骗子,专门给人摸骨算命呢。
唐顺之有一天没事干还给陈惇出了道数学题,已知黄经余弧,求其赤经余弧和赤纬度数,即用球面几何法由已知的弧长求另一弧长,这个东西就是弧矢割圆术,在大统历上给出的这些系数被称作上廉、下廉、益从方等等,是把弧、弦、矢作为一定的长度来考虑它们之间的变换,陈惇按他的方法费了老鼻子劲儿,因为和现代意义上的三角函数中关于角度和线段之间进行的变换是截然不同的。
日子到七月里,难耐的苦夏就来了,屋子里热地跟个蒸笼似的,唐顺之顺理成章地减轻了课业,陈惇就能带着薇儿去吴淞江里捉鱼了。说起来薇儿摸鱼的本事是高过陈惇的,她用筛子和网巾自己做出个简易的鱼篓出来,溜下水去不一会儿就能摸一条大鱼回来。
陈惇看着尚薇鱼篓里那条湿漉漉嘴巴还一张一合喘气的鱼,这鱼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头大肉厚的,身体像个炮仗筒子,他研究了半天,干脆就把它叫做“炮仗鱼”,惹得刘婆也改口叫了这个名字,中午就烹煮了,让四个人都尝了个鲜。
等到七夕的时候,陈惇就发现,仿佛这个节日在苏州是个大节,市面比往日热闹几倍,刘婆采买了大量的东西,一边张罗一边道:“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还有半个月前早早订好的巧芽。这几样东西都是每年要采买的。”
刘婆看着尚薇无事可做,就从竹筐里掏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瓷碗来,指给她看:“这个叫种生,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巧芽就跟这个差不多,只是要提前七天泡上,长出豆芽来好做做巧芽面。”
尚薇拿过“种生”仔细看了看,只见碗里面有平平实实大半碗土,上面长了一寸左右的嫩芽来,估计就是五谷发出来的芽,细细嫩嫩的,用红绳子系了三圈,看起来可喜的很。
“姐儿,晚上去不去街市?”刘婆道:“哥儿也去看看,今儿长洲有一晚上的夜市,里头热闹地很呐。”
夜市果然如刘婆所说,张灯结彩,欢闹非常。一条长街上,不仅有卖巧果的,还有面塑、剪纸、彩绣,一溜全是牛郎织女。还有扎好的纸灯,人人手上都提着各样的彩灯,流光溢彩。
“这也是纸灯吗?”尚薇好奇地指着一个玩具,用手掌托了托,不由惊讶道:“还挺沉呐,真是纸做的吗?”
那摊主就哈哈道:“这是蜡铸成的水上浮,你拿的那个是蜘蛛的,还有作成秃鹰、鸳鸯等动物形状的。看你喜欢哪个?”
刘婆在后头念叨起来:“这模样都怪里怪气的,不好看。”说着就频频指着一对童男女,示意陈惇买下来:“哥儿你看这个,这两个娃娃多好看。”
那摊主就道:“这是婴儿水上浮,这又和普通的水上浮不一样了,称为化生,有鹣鲽之瑞,宜子之祥。”
“是了,是了!”刘婆就等着摊主这句话,顿时道:“哥儿赶快买下来,让织女娘娘保佑你,赶快娶一个贤妻,再生个大胖小子!”
薇儿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别的不要,就要这一对化生,陈惇只好掏了钱,让刘婆和薇儿乐呵了一路。
谁知刘婆还没有完,有指着前方的桂树道:“哥儿,你也在月老树上挂个牌子呗,咱们长洲这棵树,求姻缘灵验着呢!”
陈惇的手里不由分说就被塞了个牌子,他将自己的名字写上,却又突发奇想写了一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刚刚挂上一截枝丫,却被身后忽然涌来的人群挤开了:“哎呀这怎么还有男人呢,快走快走,不知道女人要拜月啊!”
陈惇被挤了一个趔趄,回头一看也吓了一跳,一群女人围住了桂树,设案拜起月亮来。案子上陈列瓜果梨桃,也有如小胭脂盒、镜、彩梳、绒花、脂粉等,既供织女使用,也供她们自用。烛台上插上香烛,并用最好的檀香点燃。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等到月亮高升起来的时候,围坐在大桂树边上的女人都欢腾起来了,要么拜月,要么斗巧。人群中用幕离遮面的陆近真也被姆傅拉着稀里糊涂地拜了一通,起身方回过神来,不由好笑道:“这拜月,拜的到底是嫦娥还是织女啊?”
姆傅也被问糊涂了,只好道:“谁灵拜谁呗。女郎,赶快求个好姻缘罢!”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陆近真微微一笑:“我们做女子的,一生最有福气之事,就是能有一个真心的郎君。直到老了,成了白发翁媪,两个人也仍是欢欢喜喜厮守不离。”
她这样说着,头上忽然跌落下来一样东西,正砸在她的发髻上,让她不由得“哎呦”痛呼了一声。
然而等她捡起这圆圆的小木牌,看到上面的字,却不由得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