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笑着比出三根手指头:“红巾军学我们,最后会出现三条道路,两个结局。”
“三条道路分别是,一、成为我们先锋队。”
“二、通过权力分封,将这些产业创造的利益,分配给权力分封者。”
“形成一个权力与利益结合的怪胎。”
“其结果,就是权力压榨百姓利益,他们鼓噪的,百姓对元庭的仇恨情绪,会被他们施加在百姓身的沉重压榨痛苦取代。”
“百姓仇视他们,甚至会超过仇视元庭。”
“最终被百姓抛弃。”
“三、他们的顶层权力者,心向百姓,不愿将这种利益,通过权力分封,分封给跟随他的人。”
“可这种行为,死的会更快,这样的顶层,一定没有完全认识到,权力分封者的贪得无厌,多么的令人发指。”
“最终,他会被自己的追随者推翻,红巾军势力,轰然倒塌!”
“第二种,虽然能坚持的长久一些,但也免不了覆灭的结局。”
众人不由笑了。
从陈恪的话中不难判断,似乎学了他们聚财之法。
想要活,就只能成为先锋队!
“陈队长,为何?”宋濂隐约感觉触摸到了什么。
可始终戳不破遮住眼睛的那层薄雾。
其他人也差不多,纷纷看向陈恪。
陈恪更深入的解释道:“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任何一种社会财富运行的基础,都需要有适应的权力制度设计相匹配。”
“而权力的不同构建设计,也会反作用财富运行的基本规则。”
“我们常说的‘权利’这个词,就把我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权!
利!
有时候,陈恪真的对老祖宗佩服的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两个字的结合。
就已经阐述清楚,天下运行,最基本、最核心的道理。
“大家对权力分封者的贪婪无度,都是了解的。”
“那么,当我们这种大工业化生产模式,被他们学会了,他们是会因为,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就良心发现,多让利一点百姓呢?”
“还是更加苛刻的压榨呢?”
早期的工业萌芽,以及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萌芽。
没有一套有效的体系营运。
必定是残、血腥的。
尤其是在权力分封这种营运体系中,其残性会成倍增加。
陈恪对此很清楚,所以他才会极力消灭权力分封。
所有人都瞬间明白了。
宋濂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完全明白了。
权力分封者,制度本身就是在分封利益。
只要这个分封的规则存在,权力分封者的贪鄙,绝不会因为赚的更多了,就愿意多分给百姓一些。
权力分封者,即便压榨出最后一枚铜钱,也不能满足其贪鄙。
有良心的权力分封者即便有,那也绝对是少数人!
可这少数人,根本左右不了局势的。
就如陈恪所说,即便是权力者,若是阻止。
结局也定是被追随者背叛!
若是同流合污。
百姓能受得了吗?
他在这里这段时间,可不是光看的。
养鸡、酿酒这些,他都亲自参与了。
虽然挣得多,物质生活肯定会因此而极大丰富、得到极大满足。
但他却感受到,这种大工业化模式,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工具的那种痛苦。
这种痛苦,好过小农经济,那种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饿殍遍地,生命没有保障。
但就劳动的痛苦而言。
其实是比小农经济更甚的!
小农经济是一种,男耕女织,有农忙、农闲之分的田园诗歌。
唯一不足,就是生命没有保障。
先锋队生产模式可以创造巨大的产出价值,庞大的产出,使人人的生存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可却彻底摧毁了这种田园诗歌!
这样痛苦中,若是再被权力分封者,不顾一切的压榨。
百姓会有什么反应?
这都不需要去说了。
众人都沉默了,宋濂想到的。
他们全程参与,自然也想到了。
某刻,刘伯温抬头,坚定说道:“我现在明白队长,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反对权力分封了。”
“虽然我们的理念,所产生的痛苦,会远超田园诗歌的小农经济。”
“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我们先锋队的理念。”
“人活着,无论财富多寡,那一天不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烦恼痛苦中。”
“同样是痛苦,先锋队理念能彻底解决生存保障的问题,从物质,彻底终结兴亡百姓皆苦的悖论。”
“我认为,单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先锋队理念!”
沈万三也笑着,坚定点头,补充道:“何况,这种劳动痛苦,并非不可解决。”
“只要我们能做到,最大程度消除,甚至铲除权力分封,并且合理的安排劳作时间,劳作强度,我看这痛苦,未必就真的会超过小农经济的痛苦。”
常遇春闷声说道:“我不懂你们这些大道理。”
“但我就懂一个,真正的劳动百姓,并不怕吃苦,并不怕劳动的痛苦。”
“就你们这些娇生惯养的人,才会觉得,劳动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
“真正的劳动百姓,最怕的是付出没有回报。”
“付出了,一年到头,婆娘孩子,吃不一顿饱饭,穿不一件蔽体取暖的衣服。”
“只要我们先锋队真能坚定不移的,解决这些问题,劳动百姓根本不怕你们羞答答,扭扭捏捏所说的痛苦!”
“如果我们先锋队真能做到,我可以肯定,将来劳动百姓会在你们羞答答所说的劳动痛苦中,迸发出百倍、千倍,不知疲倦,昂扬的力量!”
“那时,天下将遍地都是,不知疲倦,带着笑容,在疲倦中,昂扬挥洒力量、汗水的劳动百姓!”
宋濂、刘伯温等人听了常遇春这番话。
愣怔一下。
相互对视一眼。
哈哈……
随即,他们不约而同爽朗大笑。
常遇春的批评,不可谓不重!
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分明就是骂他们虚伪!
可大家没有不高兴!
这个粗人几句话。
是这天下,最大的实话!
道出的是,千百年来,劳动百姓一直都存在的需求!
付出、回报的公平正义性!
这个粗人,本身就是一个起来反抗的劳动百姓。
他犀利的话。
点醒了他们!
“说得好!”刘伯温、宋濂相继笑着大赞。
‘天下将遍地都是,不知疲倦,带着笑容,在疲倦中,昂扬挥洒力量、汗水的劳动百姓!’
他们虽相信,百姓的确不怕痛苦劳动。
可他们对常遇春这话,多少有一丝怀疑。
真能如此?
当然,他们都是,强烈迫切的,希望看到这一幕出现。
ps:新书求收藏鲜花月票评价票评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