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组会(1 / 1)雪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准备好了吗?”

“把工牌都戴上,整理一下着装,穿戴整齐,当然也不需要太拘束。”

“小易,论文打印好了吗?”

“好了段主任,照您的要求,打印了十份。”

“嗯不错。”

“这次还是在长春宫偏殿的大会议室开会,和荣宝斋那边约好是下午3点,时间马上到了,咱们先去吧。”

段青波抬手看了下腕上的表,点点头。

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方。

耿超和庞和蔼两个老鸟,立马舔狗似的亦步亦趋。

毕竟是特展筹备总结会,书画组和摹画组都需要参与,平时即便有什么不对付的小矛盾,也都会尽量放下。

接着就是易云。

他可是段青波唯一点名要求参会的年轻修复师。

还有就是从新进的实习生,和入宫一年之久的修复师里,特地挑选出的与会人员,其中就包括了刘柳柳和杜小竹。

“这就是易云师兄吗?”

“听说已经参与一级文物的修复了呢,还上了热搜和抖音头条,那个视频你们看了吧?”

“可不是,你没看到他那双手吗?”

“又白又细,手指也特长,肯定很灵活呢……”

最后面,几名有幸被选上的女实习生们,叽叽喳喳地私语。

看向前面。

那充满安全感的背影,不禁让她们感到一股暖流,从身体里缓缓淌过。

咳、咳。

两名储秀宫新来的男老实人,咳嗽两声。

显然他们平日里好学惯了,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只能无奈地撇过头,装聋作哑。

会议室内。

宽敞的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已经坐上了早到的人。

易云看了一圈。

会议室很大,能够容纳上百人不止。

前方的宣讲台,不仅有扩音器、电子大屏幕与投影仪,供大佬们装逼用。

周边还布置了旁听座位,供给临时与会的工作人员或者修复师们,以便烘托氛围。

开会时,座位的位置也是非常讲究。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上下两头的位置,自然是视野最好的地方,一般是为写会议记录或是会上讲课的人准备。

方便观察到所有人,听清楚讲话的内容。

左右两边中间的位置,一般是两个阵营资历最老,职位最高的大佬,或者东道主所坐。

其他人则各自分别按照职位、特长排位次。

实习生这样的小虾米,是没有选择权的。

他们只能被选择。

易云也是被选择的。

他被选择坐到最下头,那个视野最好的位置。

坐在对面最中间的,是荣宝斋派的修复代表范曾。

范曾正戴着一副眼镜,端着茶杯,他只吃面前的无核红提,别的水果一根也没动过。

旁边坐着的,是摹画组资格最老的摹画师汪贝霞。

64岁的老太太,左手腕处的翡翠玉镯让她贵气外漏。

跟在汪贝霞后面坐的,便是其最得意的女弟子宁薇薇。

年纪几近奔三的宁薇薇,仍旧浓妆淡抹,打扮时尚。

故宫饰品版纯银耳坠,白色的工装之下,搭配青花旗袍,只是那双平底板鞋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

另一边。

摹画组的组长侯建飞,还有他的指导弟子王安,随身而坐。

这是摹画组参会的人员。

“哈哈,都来的挺早嘛!”

人未至,声先至。

甫一进门,段青波就看到了几张老面孔。

没有多言。

段青波当仁不让,直接就坐在了老范的对面。

然后一把将那盘仅有的红提,移到自己面前。

范曾手里捏的牙签突然觉得不香了,悬停在半空中。

最终扎在了另一盘哈密瓜上。

“水果可不能只吃同一类哦,营养可不全。”

“老范,还是老毛病啊,你就喜欢吃红提。”段青波嘴角上扬。

张开口,自己塞进一只咀嚼了起来。

“没办法,天生的喜好,改不了咯!”范曾说道。

不过这句话在场几人听着,又似是觉得意有所指。

特别是段青波。

他可是人老成精般的存在。

一句话即便表达的是一种意思,也要当成三种意思听。

在段青波看来,范曾明显是剑指易云:

“我可是遵循修复理念与原则的老人,不像某些新人,随便就敢动手一级文物,简直毫无底线!”

汪贝霞出来打个哈哈,道:“段主任,还差2分钟到开会时间,小卫那边呢?怎么说?”

“咱们是要等等他……还是先开始?”

以汪贝霞在摹画组的资历,即便是身为组长的侯建飞也够不上格。

也只有她,敢跟段青波这样说话。

作为退休后返聘的汪贝霞,师承大先生冯忠莲。

其手下临摹过不少一级文物,如今有的摹画作品留在了故宫,有的作为馆藏藏品,留在了燕京市、京津冀周边等地的博物馆。

冯忠莲便是从荣宝斋出去,早年曾受吴中超老院长邀请入宫,独自完成国宝《清明上河图》的临摹作品。

如今,这幅清明图的摹画版,也变成了故宫的文物!

因为冯忠莲的这层关系,汪贝霞也与荣宝斋这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态度的天平,自然稍微是向着范曾一点。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同样对易云有所偏见。

刚入宫的实习生,即便有超群的修复技法,惊人的天赋,都得遵循装裱室的原则,这是不变的定理!

故宫博物院近两年招生门槛虽然提升到了研究生,但通过选拔入宫的希望并不太大。

相对于这些,汪贝霞更看重懂事、守规矩的年轻人。

你可以是白纸一张,甚至没有摸过文物,这些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懂事!

毕竟,汪贝霞文物修复与摹画这么多年,她见过了太多入宫后,凭借光鲜背景和学历的实习生。

把无知当成个性,把背景当成资本。

老辈人该守的原则、制度,在他们眼里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有些藐视!

在她看来,这不是个性,是无知,是狂妄!

所以,经过各科室大佬们商讨后。

文保科技部便定下了一条规矩:

无论是何等学历背景的实习生,必须严格遵循三年的学徒制度和各科室的修复准则!

“咱们可以先开始,小卫刚给我打过电话了,还在车上,一会就到了,可以先开会,不影响的。”段青波开口道。

会议谈论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围绕国庆特展的一系列准备。

先是由书画组代表耿超,谈了前几年的故宫书画系列大展。

比如与国家博物馆、省内考古所、古籍所合作的“和合共生”与“清宫往事”等展会。

这些往事,底下众人都知道。

前两次大展已经是老黄历了,自从上次国庆大展以后,故宫已经两年没有举办系列特展了。

所以,这次的“石渠宝笈展”,段青波格外重视。

其次就是谈对于技术的传承学习,装裱室人才的培养与接续问题。

在易云看来,并不出奇,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就非遗项目传承人来说,全国的非遗传承都陷入了断档问题,找不到年轻人。

原因很现实——没钱!

就像闻名全国的敦煌考古研究院,年年招不到学生。

这是学历门槛和学习难度的问题吗?

懂的都懂!

装裱室也不例外。

年轻一代传承人迟迟找不到,再这样下去也就是断档了……

本来这个话题也没什么,段青波特地加上了一节。

耿超面无表情地念着PPT,仍旧是老程序,看的范曾直打哈欠,虽然中途也有侯建飞上去替换演讲。

可除了那些有初次参会的实习生们有股子新鲜感。

老鸟们并不感冒。

突然,大屏幕上面变成了一则短视频!

像是被有心人专门截取放上去的:

“易云,你在做什么?”

“还不住手!这可是一级文物,仇英的传世名作……”

“嘶啦。”

“命纸揭……揭掉了!”

“第一层覆褙纸下来了。”

“这难道是干揭法中的徒手揭纸术式?”

“第二层了!”

“第二层覆褙纸揭下来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