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蔡瑜走后更显焦灼,踱步不止,问李儒道:“刘焉三子俱在雒阳,岂敢反我?”
李儒立于舆图前,眉头紧皱,听董卓相询,答道:“蔡子珪所言有些道理,相国不可不防。儒曾听闻,侍中董扶擅于谶纬之道,其曾有言曰‘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刘焉为刘姓宗室,自请益州牧,如今想来,岂是无野心之辈?自古欲成大事者,有几人惜子孙性命?”
“文优可有良策解之?”
李儒摇头苦笑道:“此事突然,儒一时无有对策,请相国恕罪。蔡子珪定然有策,相国可再问计于其。”
于是,董卓又召蔡瑜回来。
见到蔡瑜,董卓上前握住蔡瑜双手,说道:“我思来想去,子珪此虑甚是,不知子珪有良策否?”
蔡瑜不露声色将手扯出,与董卓一同走到舆图之前,指着巴郡,说道:“巴郡便是破局所在。”
“子珪细言之。”
“要出益州,唯有两处可行,其一为汉中郡,其二为巴郡。巴郡郡内鱼复县扼守益州东出要道,又毗邻益州治所雒县所在之广汉郡、北出咽喉汉中郡,相国且看,若刘焉欲出汉中,可攻其后军,扰其后方,若其欲东出,又可于巴郡阻之,瑜敢断言,若巴郡为相国所制,则此事可解。”
董卓看了许久,才轻舒一口气,说道:“子珪之计甚妙,只是不知巴郡如何才能为我所制?”
蔡瑜当即拜道:“瑜请命为相国据守巴郡,挟制刘焉,恳请相国授瑜巴郡太守之职。”
见董卓不言,蔡瑜又道:“相国待瑜甚厚,瑜不胜感激,然瑜在雒阳能为相国效力之处不多,深感不安,巴郡之地甚为紧要,非相国腹心之人不能为之,瑜自认能为相国行此事,斗胆自荐,望相国恕瑜之罪。”
董卓颇为犹豫,并非不信蔡瑜,只是身边可心之人不多,若让蔡瑜去巴郡,心中不舍。犹豫良久,见李儒对其颔首,董卓终于下定决心,又握住蔡瑜双手说道:“巴郡便托付给子珪了。”
蔡瑜心里一松,拜谢道:“瑜多谢相国信任,定不叫相国失望,只是,要去巴郡,瑜还有一事相请。”
董卓大手一挥:“子珪尽管说来。”
“大敌当前,瑜本不应有此请,只是,瑜若孤身赴任,恐为刘焉所害,瑜一人身死事小,万一误了相国大事,瑜之罪过百死难赎,特请相国令一部兵马随瑜同去巴郡,方可不负相国所托。”
“本是应当之事,子珪何须客气,我知子珪与并州张辽交好,不若便将此部兵马交付与你,如何?”
“瑜多谢相国。”
既已定计,董卓立即叫人拟定诏书,拜蔡瑜为巴郡太守,加授偏将军,封关内侯。
蔡瑜又是一番谢恩,方才告退,向城外军营而去。
“大事定矣!”一路上蔡瑜紧握双拳,强自按捺兴奋之情,出了城门,行至无人处,再也抑制不住喜意,大笑起来。
巴郡,是蔡瑜谋划之第一步,如今终于得手,心中快慰不足与外人道。
为了今日,蔡瑜不知在脑中反复演练了多少次,才针对董卓的性情定下了这“三板斧”之计。何谓“三板斧”?
第一斧,示之亲近:蔡瑜自入雒阳以来所有作为,皆为获取董卓信任,以待时机。献策、进言是为让董卓认为蔡瑜愿为其效力。深居简出,则是因为有什么比做个“孤臣”更能让上位者放心呢?况且,董卓多疑,定会派人监视。方才听董卓之言,果然不出所料,其对蔡瑜交好张辽一事了然于胸。
第二斧,无中生有:诸侯反董,董卓迁都,苦苦等待的时机已至,遂今日朝议之时,蔡瑜知董卓性情,故意不言,引董卓召见。见到董卓,蔡瑜于迁都之事上轻描淡写,夸其威势,令其畅快不已,紧接着就故弄玄虚扯出“刘焉威胁论”。刘焉会出兵吗?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刘焉有出兵的能力吗?有!有就够了!上位者高处不胜寒,本就容易多疑,更何况董卓这种凭借暴力上位之人。一旦董卓起疑,便不得不设法牵制刘焉,蔡瑜就能顺势提出“制巴郡”之策。
第三斧,毛遂自荐:蔡瑜自荐出任巴郡太守,若是平常之时,很难办到,但如今关东十三路联军来袭,这种时候董卓怎么可能将手下得力之人派去巴郡?蔡瑜又大表忠心,才令董卓同意此事。董卓令并州张辽部同行,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董卓看来,若不派兵,蔡瑜可能被刘焉所杀或软禁,若派兵,这等时候,凉州兵马是绝不能动的,吕布所辖并州兵马亦不能动,只有张辽所领千余名并州兵于董卓而言最无足轻重,正好能用。
以上种种,蔡瑜苦心经营数月,才有今朝功成,着实不易。
军营离雒阳不远,一会儿工夫就到。蔡瑜出示了诏令,便有士卒引蔡瑜前往张辽帐内。
“子珪,今日怎到军营来了?”张辽见蔡瑜前来,奇道。
数月来,两人交情笃厚,蔡瑜早已让张辽不要客气,直呼其字便可,此乃亲近之举,张辽自是欣然接受。
蔡瑜将诏令递给张辽,笑道:“瑜自荐为巴郡太守,奏请文远领并州一部兵马同行,便要辛苦文远随我走一遭了。”
看了诏令,张辽的表情有些耐人寻味,其非愚笨之人,对雒阳局势早已看得分明,只是其与所辖千余并州士卒犹如无根之萍,无处安身,只得随波逐流。与蔡瑜交往这些时日,张辽透过其言谈举止,敏锐的察觉到其志向非小,在张辽看来,蔡瑜有名声、有权位、有大志,又能礼贤下士,对自己更是颇为看重,日后说不得便是可栖身之人,心中自有揣摩。今日知晓蔡瑜自荐去往巴郡,又封了候,分明已成潜龙出渊之势,张辽思及蔡瑜往日言行,对自己的判断更为笃定,暗自下了决心,当即下拜,喝道:“末将张辽,愿随主公建功立业!”
蔡瑜对张辽的这番思虑全无所知,骤听张辽改口称呼主公,一时愣住了,接着便是喜出望外,连忙扶起张辽,说道:“好!好!好!有文远助我,定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