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贾琏见识扬州风貌,虽然是薛蟠先提出来的,薛蟠反倒不像贾琏那么肆意洒脱。
且不说他身有官职,现在还挂着钦差的名头,不好多在烟花之地流连出没。
单是有林如海、林黛玉在旁看着,薛蟠也不敢肆意妄为。
毕竟,他对林黛玉,还存着一些念想呢。
刚到扬州,初见林如海的时候,林如海言辞之间,颇有托孤之意,应该有把林黛玉托付给他的打算。
但是在林黛玉回到扬州之后,不知道他们父女二人之间,进行了怎样的交流,林如海便不再提及此事,像是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一样。
最终还是薛蟠忍耐不住,这一日正陪林如海说着闲话,忽然听到外边传来一阵嬉笑声,循着笑声看过去,见是林黛玉正在和紫娟、雪雁一起玩桌上冰壶。
薛蟠心中一动,笑着说道,“黛玉妹妹如今,比小侄初见她时,要活泼许多。”
林如海也笑着说道,“是啊!看来我前番送玉儿进京,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像她这样的女孩儿,如果你姑母尚在,有母亲教养,还能好些,你姑母离世后,只有我在,我平时又要忙于公务,没有多少时间陪她,以致她的性格,养得有些孤僻。
“进京之后,玉儿上有外祖母、舅母言传身教,下有众姐妹陪伴,听玉儿说,文龙你对她们姐妹,也颇为爱护,这个冰壶的游戏,就是文龙你想出来,让她们姐妹聊以打发时间的。
“如此,才让玉儿的脾性转变过来,玉儿还说,文龙还专门请了医道圣手,给她号脉诊治,并专门制作了丸药,帮她调理身体,这次玉儿收到我的信,急匆匆南下,奔波两千两,一路上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身体却支撑了下来,没有再添病灶,还是多亏了文龙你呀。”
薛蟠笑着说道,“这些都是小侄应该做的,能看到黛玉妹妹身体康健,笑口常开,小侄也甚为欣喜呢。”
林如海澹澹笑着,端起茶盏喝了口茶。
薛蟠定了定神,开口试探道,“小侄与黛玉妹妹虽然才几日不见,但是这次在扬州相见,感觉分外不同,在京城的时候,可能是有其他妹妹在一起比较,黛玉妹妹的身量并不凸显,这次单独相见,小侄才蓦然察觉,黛玉妹妹已然亭亭玉立了。”
林如海闻听此言,也感慨道,“是啊,我还记得玉儿襁褓中的模样,转眼之间,她都这么大了,去年我送她进京的时候,记得她的身高,才到我的腰肋,一年有余再见,她已经长到我的胸口,成了个大姑娘了。”
薛蟠问道,“小侄记得,黛玉妹妹是万靖三十年生人对吧。”
林如海点头说道,“正是!万靖三十年二月十二,我记得清清楚楚。”
薛蟠掰着手指头说道,“那现在黛玉妹妹已经十二岁,再过三年,就将及笄,该要谈婚论嫁了。”
林如海听薛蟠拐弯抹角,说到这里,才到了他的用意,沉声说道,“女儿终究是要出嫁的,我虽然舍不得,但是亲手把她送上花轿,已经是我此生唯一的念想了。”
薛蟠连忙说道,“姑丈的身体经过调理,如今已经大好,不仅能亲手送黛玉妹妹上花轿,将来还能看着她生儿育女,让姑丈颐养天年呢。”
林如海叹气道,“只是不知道,玉儿将来能许配个怎样的人,能不能与她锦瑟和谐,携手共老。”
薛蟠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干笑道,“姑丈看小侄如何?”
“你?”林如海斜着眼睛瞥了薛蟠一下,嗤笑道,“之前我倒是这样想过,文龙你出身略低,年纪又比玉儿大了五岁,诗词文章上的学问也差了些,但是除了这几点之外,其他倒和玉儿也还相配。
“我为玉儿招婿,最不看重的,就是出身;年纪也不是重点,至于诗词文章,在我看来,只是为官做人的点缀,有则更好无则也罢,关键还是有真本事,能做实事,文龙你在这一点上,是我认识的人里,做得最好的。
“我这次改革两淮盐政,也多赖文龙你的建议,才能取得现在的成效。
“但是,我前日与玉儿说了此事,她却告诉我,文龙你在京中,已经定过亲了,可有此事?”
薛蟠情急心切,抓耳挠腮道,“这个.....小侄确实与云妹妹定下了亲事,不过小侄当初,也曾在云妹妹和黛玉妹妹之间犹豫过。”
林如海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为林黛玉据理力争道,“哦?那我的玉儿,与史家姑娘相比,究竟差在哪里?才让文龙你选择了她,而没有选择玉儿呢?”
薛蟠先肯定道,“黛玉妹妹和云妹妹一样好,不论是谁,与小侄议亲,都是小侄高攀了。”
林如海见他不敢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冷笑一声,说道,“既然文龙你已经定了亲,那此事就不要多提了,玉儿的亲事,也不劳文龙你费心。”
薛蟠见他要彻底封死自己攻略林黛玉的可能,索性豁出去,起身撩开前襟,双膝跪地,向林如海诚恳说道,“小侄对黛玉妹妹同样有一片真心,恳请姑丈,能给小侄一个机会。”
林如海作色拍桉道,“我林家的女儿,没有与人做妾的道理!文龙,我是看重于你,但是你若意欲如此羞辱云儿,休怪老夫翻脸无情!”
薛蟠连忙分辨道,“小侄哪敢有此妄念?小侄是想娶黛玉妹妹为平妻。”
林如海嗤笑道,“文龙不要把商贾人家哄骗人的把戏,拿来戏耍与我,从古至今,即便是贵为帝王,也只有一位正妻,何来平妻之说?”
确实,从西周开始,华夏在法律上确定了婚姻关系中的一夫一妻制,之后的所有朝代,都是如此执行,不论王侯将相,都只能有一名正妻。
就连皇帝,也只能有一位皇后,其他的妃子,哪怕被封贵妃,实际上的身份,也只是妾室。
平妻之说,只是商贾在外经商,因为常年不在家,在外边纳的外室的一种称谓,并不为朝廷法度所接受。
只有唐代,因为在婚姻制度上作风开明,女性地位大增,自由度也远胜其他朝代,所以出现了一种“并嫡”的现象,也就是一个人同时有两位身份尊贵的夫人,并得到官府默认,却也不代表这种现象就符合朝廷法度。
刘汉承袭的明代律法中,也没有平妻的说法,民间所谓的平妻,不能回祖宅,不能入族谱,想要回家,只能向正妻执妾礼,想要入族谱,也只能以良妾的身份,包括子女也都是庶出的妾生子。
薛蟠想要用“平妻”之说,来征得林如海同意,让林黛玉下嫁,实乃痴心妄想。
薛蟠却还要争取一下,说道,“小侄所说‘平妻’,与姑丈所知平妻,大不相同,小侄情愿与黛玉妹妹所出子女,都随母姓,入林家族谱!”
林如海诧异道,“文龙此言何意?”
薛蟠诚恳真挚言道,“姑丈,小侄是真心喜爱黛玉妹妹,想要与她携手共度一生,并不在意名声,此番名为求娶,实则是入赘,甘愿让与黛玉妹妹的孩子,继承林家香火。
“当然,因为小侄在薛家,也是独子,也有承袭香火的使命,所以在薛家,也会娶一门亲,不能真的入赘林家。
“小侄知道此想,与常理不合,但是思来想去,也只能想出这么个办法,恳请姑丈成全。”
林如海说道,“文龙的意思,是在薛家那边,娶史家姑娘,延续薛家香火;在云儿这边,名为求娶,实为入赘,将来你和云儿所生子女,不随你姓薛,不入你薛家族谱,而是随云儿姓林,入我林家族谱?”
薛蟠说道,“正是如此!”
林如海说道,“此举,倒是能绕过‘有妻更娶’的律法限制,只是若是有人故意较真,以此攻讦与你,必会对你未来的仕途,造成重大影响。”
薛蟠说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小侄愿意丢官去职,只求能和黛玉妹妹双栖双飞,做一对神仙卷侣。”
林如海叹息道,“难为你竟然想出这么个主意。实话与你说了吧,我前日与云儿说到过她的亲事,她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却能看出来,她也是意属于你的,只是因为你已经定了亲事,才把这份心思掩藏了起来。
“我膝下只有云儿一个女儿,现在世上也只剩下她一个血脉至亲,此生仅剩的念想,就是帮她找一个如意郎君,能在离了我之后,照顾她一生。
“文龙,我与你相识虽然不长,但是对你也算了解,知道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云儿托付给你,我就算现在去了,也是放心的。
“从云儿口中听说你已经定亲,也嗟叹过,没能早一步给你们定亲。
“现在你为了云儿,想出这么一个主意,虽然仍有商榷之处,但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一个办法。
“其实,说什么平妻、并嫡、入赘,人心难测,现在说得好好的,日后如何,谁也预料不到;我若在世,还能对云儿有所庇护,我若去了,云儿已经在你瓠中,还不是任你施为?
“但是,对你,我至少还有些了解,知道你不是那种狠心绝情之人;若是把云儿许配给其他人,等我去了,对云儿的将来,就更无法把握了。
“两相比较,我也更是倾向于你提出的这个办法,只是此事重大,无法一言而决,况且想要成事,也得先征得史家人的认可,不然如果他们闹将起来,也会不可收拾。”
薛蟠连忙说道,“只要姑丈认可此事,小侄回京之后,立即去史府负荆请罪,无论如何,也会求得史府两位叔父的谅解的。”
林如海不置可否道,“此事到时候再说吧。”
但是他既然没有反对,显然已经心动,想让薛蟠先试一试,最后以能否征得史家人的认可,来决定此事成否,如此林如海便可进退两便。
能得到林如海这样一个态度,已经超出薛蟠的预期了,心满意足地从地上爬起来。
正揉着跪得发麻的双膝,林黛玉满脸笑意走过来,好奇问道,“父亲,哥哥,你们在说什么?”
他们二人方才所说之事,虽然林黛玉也是当事人,但是林如海和薛蟠,都没打算在这个时候,就把此事告诉与她。
毕竟此事最终如何,尚未有定论。
婚姻大事,事关林黛玉一生的幸福,不可轻忽。
万一薛蟠的主意,最终无法求得史鼐、史鼎兄弟二人的认可,那么他和林黛玉,就算再情投意合,也只能有缘无分。
林如海只要有一口气在,也绝不会让林黛玉为人妾室的。
就算他在林黛玉定亲之前先行辞世,林黛玉的婚姻大权转移到贾母、贾政的手上,他们也不会委屈了林黛玉。
这些烦心的事情,有林如海、薛蟠代为操劳,就足够了。
林黛玉,就应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薛蟠笑着回道,“我和姑丈在说圣上旨意的事情,算起来,旨意这几天应该能降下来了。”
林黛玉期盼道,“父亲真能升任京官么?”
薛蟠和林如海已经不止一次讨论圣上旨意的事情了,林黛玉也曾旁听过几回,知道他们的猜测中,有一个可能,是把林如海召入京中,进入中央机构。
林如海科举入仕之后,先是在翰林院选了庶吉士,后来又调任都察院,在永昭帝继位之后,被外派到两淮盐运使司衙门,做了从三品的两淮巡盐御史。
此番对两淮盐政进行改革,把两淮盐运使司衙门每年征收的盐税,从七八十万两,翻了一倍,提升到一百五十万两,因此得罪八大盐商,遭到刺杀,差点死在任上。
用“劳苦功高”来形容林如海这一任两淮巡盐御史,一点儿也不为过,升官是必然的。
可虑的是,不知永昭帝是想林如海继续在地方为官,还是会召入京中,另行重用。
若是把林如海继续留在地方的话,那么以林如海的履历,至少也得是正三品的按察使,从二品的布政使也有可能。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若是调入京中的话,选择就更多了,六部侍郎,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