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益都人坊(1 / 1)踏雾觅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是对世界变迁,外部压力的无力呻吟,饱含哀怨之意;

那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就有些乐观的精神了,不管是苦中作乐,还是寄往将来会更好;总有那么一丝迫不及待,改变现状的味道。

想来还是后一句好一些。

绵绵小雪正是合景

下雪了;

尽管只是小雪缠绵,还是让杨溢之夜不能寐;

回想去年,临近大年夜的那场大雪,能让一个营的伤兵死伤过半,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本来好好的杨百户,硬生生成了杨博士;因此被撤职;

好在大家都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他这个替罪羊的遭遇,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轻微惩罚;

如今刚刚成立军医院,正是升官发财的时候,可不要因此再栽一次跟头。

睡不着的杨溢之,便叫上张汉,冒着雪花,巡视医院。

胡兴安打着灯笼在前面,杨溢之在中间,张汉在后头;最后头还吊着个郭巨侠;

一行人一脚一脚,把蓬松的积雪踩得“格叽格叽”的响。

本来看着下雪,正好是围着红泥小火炉,趁夜给胡兴安和郭巨侠两人补习识字的好时候;

偏偏杨溢之非要喊着他出来巡夜;让张汉有些无奈。

本来这些事情由杨溢之主管,也是他自己揽下的活,可偏偏他能调动的人手抽不出身来,这样窘迫的境地,让张汉引以为戒;

并深刻的认识到,十三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最重要,要干什么事,都离不开能干成这个事的人。

对于自己将来要干的事,如若不亲自培养,将来肯定也是这个窘迫的境地。

近几天从市面书坊里买到的一些书籍,除四书五经外,《千金方》《本草纲目》《难经》《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一些医药类书籍也能轻易购买到;只是沈括的《梦溪笔谈》是张汉一直想买的,只是书坊里轻易是买不到的,想来只能找孟鲠想想办法了。

想到孟鲠,张汉心里总有些歉意;自己遇到一些事情总会去找他,莫名的对他有了很大的依赖感。

还记得上次去找他时,求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当时情景微妙。

他说张姓源于姬姓,是人祖黄帝的姓氏;自古以来张氏人才辈出,成为历史不可或缺的注脚;

今吾等生于乱世之秋,苟活于外族铁蹄之下;当为世人之悲哀。他仰天长叹,内心有无法言说之悲愤;良久才继续说:“《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有张姓先贤,便取名于此,可知是谁?”

这个张汉当然知道。

“横渠先生,张载。”

“嗯,不错!”孟鲠满意的点点头,不若你也取名于此,“自强。怎么样?张自强”

张汉听闻此言,念道:“张自强!张自强!”怎么念怎么不对味,咋感觉那么土呢!好像后世烂大街的名字。

忽然灵机一闪,道:“吾名汉,自以汉家儿自居;不如从汉朝先贤中找;记得汉家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您看怎么样?”

孟鲠有些惊讶,又有些迷惑;那叫:“张必诛?杀气有些太重了吧!”

张汉心知他是开玩笑,无奈求饶道:“孟兄莫要取笑了。”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你心中杀气过盛;以后凡事要记得;上天有好生之德,且“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远德”

“好,远德。”

“远德兄!莫要走丢了。”杨溢之已经进入营房内,仔细观察一番了;应有的热水,炉火都已备齐;兵士们盖得寝具,也都是杨溢之亲自采买发下的;毕竟李璮新得八十万贯财货,也能舍得这些芝麻绿豆般的财物。

张汉走进营房,只见杨溢之身穿棕色熊皮袄上,雪花融成水滴,在昏黄摇曳的灯火下一闪一亮;再看周围士卒羡慕的眼神,心知这次杨溢之收买人心的举动给他自己破坏了大半,只得强行劝慰道:

“白天某家亲自安排过一遍了,各营房吏目也都亲自查探过病情;今夜又是小雪,料想应是无碍。”

杨溢之也是察觉到周围眼神有些微妙,便应声退出了营房,心中暗叹一声,事无巨细,不用心不成啊!

张汉正欲了解海州诸事,便邀请他回营房小酌一杯;

“所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某房里虽没有绿蚁酒,但是还要问声院丞,能饮一杯无?”张汉亲自打着灯站在杨溢之旁,笑着问。

“哈哈,难道远德兄有雅兴;敢不从命。”

小小的桌子上,摆着四个小蝶;凉拌的藕,凉拌的萝卜;水煮的黄豆芽,水煮白菜;旁边火炉架子上,还座着一个瓮盆,里面是一只柴鸡;简简单单的一顿夜宵对于张汉来说可是花费不少。

尽管杨溢之现在已经看不上这些吃食,但是男人喝酒,向来不问什么菜的。

劣质的黑瓷碗里,盛着昏黄的酒液,不算浓重的酒香让张汉舌生津液;

他先举一杯,与杨溢之同饮;便开始了忆往事的前奏。

三杯下肚,正是谈兴正浓的时候。

“夏旗儿龟缩不出;对得起“下跪”的名字,怀远城指日可破。”

“孙诚已是千户,正在海州修整;二龙山已尽数迁至海州。”

“张无僧的微山寨,遭强盗侵袭,死伤过半;也已迁至海州。”

“相公近日欲回益都,李青山海州新设万户军。”

张汉把想知道的事情,问了个遍;才把醉醺醺的杨溢之送回营房;

翌日一早,张汉早早的带着胡兴安和郭巨侠来到益都城中。

三人匆匆的在街上喝过粥饭,打听了“人市”的方位;人市与牛羊市在同一市场内。

牛羊市场

十余丈宽的街面,两侧各有约两丈宽的茅棚

昨夜的小雪铺满了茅棚的顶部;早早起了炊烟的茅棚上积雪融化,滴滴答答的流着。

街面上戚戚冷冷的;地上的泥水混合畜生尿液,坑洼里骚气冲鼻;

有的茅棚里是空荡荡的,也有的里面,小羊三两只;直到市场里进去了约一半时,周围茅棚里开始有奴隶的出现;有老有少,亦有妇女。

茅棚被铁链锁着,里面的奴隶,蓬头垢面,浑身破烂不堪,裸露处或是伤口,或是青肿。

有甚者,是和猪羊锁在一起,或是有的趴在那里不动一动,可能已经死去,却无人理会。

这一圈走下来张汉看的眼角直跳,人间之惨状,莫过于此。

直到走近一个较长的茅棚边,看护的是位麻袍老汉。

他身上厚重的羊毛袄上洁白如雪,头戴一顶灰色羊毛毡帽,两侧的护耳下搭至肩,黑色的麻巾一圈一圈的裹住了嘴鼻。径直的围上来,满面微笑招呼着;

“贵人是要羊豚还是驱口?小店这里羊豚肥壮,不管是宰杀或是殖养都可;若是要驱口的话;”

他推开身后木板门,让张汉观看;在旁解说道:“都是南边新送来的驱口,老妇幼童居多;壮实一点的都给蒙古贵人送去附城了;便宜得很呢。”

张汉见他贩卖的人口,都在木板房里,心下有些释然;辛亏还有些人,不至于漠视生命。就要往里面观瞧一番;这时,手臂突然被人拉住。

胡兴安拉住张汉的手臂,待他回头,轻轻的摇首示意;张汉不明其意,只得带着两人继续前行;

“怎么了?”

“等下再看看,里面多得是插草自卖的;这里新送来的驱口,大多没有遭过太多罪,容易逃跑。”

听了胡兴安的这番解释,张汉心里不是滋味;心中暗骂:“真他娘的什么事啊!!”

一行人继续往里行走;不过数百步后,两侧茅棚不见了,只有一个一个身穿破烂衣物或者就是身披茅草的

的人,或依墙而座或躺在地上;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用茅草编成一圈的无顶草帽。

看着有人前来,仿佛饿狼般匍匐于地;或哀求,或叩首;嘴里都是求人买自己的话语;

在张汉看来,这里如同地狱般,直让想他掉头逃蹿。

苍茫阴冷的天空,寒风呼啸;冒着寒潮的秃鹫,挥舞着翅膀,凌冽的目光凝视着大地,如同死神般挑选着猎物。

益都坊市里炊烟寥寥,那些当代被称为“驱口”的凡人们,围着新来的主顾,期望能躲避死神射来的目光。

稳定了一下心绪

张汉有些手足无措的望着胡兴安;想让他出些主意。

胡兴安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大声呵斥;待到一会儿,周遭安静下来才示意张汉上前挑选。

他满眼望去,净是哀求的目光;但是心底明白,这些苦命人不是他现在能救得起的。只能挑选十岁以上,二十以下的男子,足足挑够二十人时,便不再挑选,望着还剩下近百人,只能闭眼不看。

倒是有位中年妇女,急忙跑回自己蹲着的墙角,拉拉扯扯的拽出两位十余岁的幼童,苦苦哀求;张汉不忍回绝,但是又不能带回去太多人口;只能让胡兴安带着挑选的二十余人出坊市;自己留下给付买人口的钱货。

望着那些贩卖自己儿女的父母,带着欣喜和绝望共存的表情;张汉此时觉得自己如同恶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