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自由与特权(1 / 1)疏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马修骑上马,他要去上班。

无论是铁匠铺还是酒坊,都不靠近农庄。为了运输和销售方便,它们都在普利茅斯。

父子俩是有分工的,马修负责管理。他老子则专门经营各种关系。

马修没上过学,但上过短期的“学校”,就像培训班那种。

一个自认学识不错的人,可以以教师的身份游走各地。以传授知识教人写字为生。有人愿意掏钱,那就停留下来,如果掏钱的源源不断,那就长期留下来。

如果被某些贵族看中,他说不定就会成为贵族家庭的聘用教师。薪水当然不低。再不济被某地执政官员聘用当个文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这个职业上限很高,出入宫廷都有可能。下限也很低,说不定还得去码头扛大包暂时维持一下生计。

至于去修道院,那也是要钱的,还拼命给你夹带私货。刘建从来就没考虑过。反而是这些流动“学者”更让他感兴趣。

因为这是他了解十六世纪的途径之一。

刘建学过英文,不过他只能并且必须装文盲。因为现代的很多英语词汇甚至语法在16世纪是不存在的。很多的意思是:大约50~90万。

莎士比亚时代,英语单词只有14万左右。现代则大约有60~100万。所以,这位文豪搁现代肯定属于半文盲。

甚至字母一模一样的同一个单词意思也完全不同。

比如“自由”和“特权”。

教师:“自由和特权是同义词。”

少年马修心中大骂,卧槽这是来骗钱的骗子吧?

教师:“特权就是自由。”

少年马修实在忍不住了:“自由怎么会是特权?”

教师笑道:“有了特权就有了自由,要有自由,前提是有特权,自由虽然不全是特权,但有特权必然拥有自由。少年,你明白了么?”

少年马修当然不明白,脑子里一团浆糊:“(╯‵□′)╯︵┻━┻”

“这肯定就是个骗子!”

可又参加了几个“培训班”后,刘建不得不承认。起码在16世纪初,自由和特权确实是同义词。

他甚至想起那高呼自由而死的某部电影。尼玛太滑稽了。

还真是时间改变一切啊。

不过马修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少年刘建学的是这样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长大以后刘建才知道,这根本不是原文。

宋代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问题在于,即便知道自己被骗了,刘建依然认为改版的更好。

然后又有问题来了,这些有意无意的篡改修改,到底对不对?

马修不知道。不过,他更加理解某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什么意思了。

酒厂听上去很高大上,但换成作坊你就觉得一般了。玩弄文字的人,有很多方法让你产生新鲜感和倾向性。描述西方时,他们会换很多词汇。比“农民”换成“农夫”。村庄庄子,换成庄园农庄。

不过大粪换成不可描述之物也没用,于是不写。这样,一派充满异国风情还高大上的田园风光就跃然纸上。

不过我不写不行。因为酒坊不在城内。原因就是城里各种来源的不可描述之物太多。

刘建是这么想的~酿酒起码得找个干净的水源吧?

在这个时代,卫生问题无疑是他最重要的决策考量之一。

这个时代瘟疫实在太多太频繁。前几年还有个汗热病,汗如雨下而死,死亡率超过30%。刘建怀疑,亨利八世他哥就是这么挂的。

视察了一番后,程辉去仓库看了看存货,发现已经快要空空如也了。管事立刻解释道:“一大早杰克船长就提走了一百四十桶……货款一分不少,手续齐全……听说他又买了一条船。”

所谓杰克船长,就是丹尼的好朋友威廉他老子。跑海上贸易的那个。安德鲁的好伙伴,霍金斯家族的另一个山头。

马修点点头,随口问道:“这次他们去哪?尼德兰?”

管事:“我问了,但他没说。”

马修面无表情,心里却有不满,嘴上问道:“现在产能明显不足,你有什么建议?”

管事立刻道:“继续扩大生产,再多雇几个人,我们的酒一向供不应求。”

马修:“你看着办吧。不过先去打听打听,看看谁家的酒卖不出去,只要状况还行,就低价买下来。”

管事立刻反对:“少爷……他们生产过程…额…混乱,很不讲究,酒就算没问题口感也不好……会砸了我们招牌的。”

马修:“这是有了对比,放在其他地方,肯定都是能卖掉的。别用霍金斯家的名义就行。这一步完成,我们的酒提价10%。然后把买进的酒以正常价格卖出去。”

管事瞪着大眼,努力去理解马修话里的意思。

马修:“如果我亲爱的杰克叔叔再来,以新价格给他折扣。”

管事顿时目瞪口呆。

马修戴上自己的帽子,出了仓库就准备走人。到了门口,有些老雇工向他行礼,马修立刻叫出他们的名字,还停下闲聊了两句。

管事也加了进来,他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很快有个人说了新消息:“少爷,我听说苏格兰有种很烈的酒,就像那些修道院卖的,但不是葡萄酒。”

有人插嘴道:“生命之水么?”

“不不不,不是那些骗子用的那种……”

所谓生命之水,就是高度酒精,后来指高度酒。

这时的英伦三岛还是天主教的地盘,修道院遍布各地。数量……仅英格兰就高达600多个。

不过如果你把他们看成单纯的宗教设施就错了。这是一种经济体,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还垄断了葡萄酒,高度酒,以及酒精的生产,还能征税。

有很多年酒精被当做神药,虽然不是声称包治百病,但也差不多了。

后来有个叫做阿尔诺什么的江湖游医。治疗时,用酒精洒遍病人全身,还用纺织品裹了起来。不出意外的,最后意外着火了。

于是这位病人的惨叫名垂青史,酒精也变得声名狼藉。

马修:“你们知道是如何酿造的么?”

众人知道,这位少爷喜欢听各种闲闻趣事,就算没头没尾也问题。

这种聊天,也是马修收集信息的方式之一。

马修不是没想过酿造烈酒和酒精,但这个时代,天主教的修道院垄断了葡萄酒高度酒和酒精的生产,一旦得罪他们,说不定会有根火刑柱等着你。

何必呢?

不过,弄出一些自用应该没问题吧?马修不由得打量着这些老员工,回想他们之中谁的嘴巴最严。

不过,这得有人提出蒸馏这种设想才行。只要他认为有自己的一份功劳,那就投资呗,然后再给他一些分成。这样就能收获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头。

刚想到这里,有人就说道:“我听说是用火烧普通的酒,然后收集酒气,就能得到更烈的酒。”

登时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的之类。刘建眼睛一亮,就他了。

若非不得已,马修连城都不想进,可铁匠铺在港口附近。

这其实是种失误,因为铁匠铺原本设想的顾客是那些水手,但没想到农具才是流量大头。因为集市也在附近。

本地人要出海,武器早就准备好了,说不定还是祖传的。外来的人入港,武器也早就买好了,除非它不小心掉进了海里。

用手帕捂着鼻子骑马招摇过市。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公子形象顿时深入人心。

随从走在前面牵马,马修却警惕的看向两边,这里有些房子是两层的。通常来说,有人乱倒各种污水,甚至不可描述之物才是正常的。

不过看来今天运气不错。

港口区域反而干净不少。因为外来水手们在陌生地方会谨慎一些。而作为对瘟疫的恐惧,本地人如非必要也很少来这里。

在铁匠铺可以清楚的看见港口的船只,所谓港口就是一些木头钉在水里,上面铺上木板可以走人而已。相当简陋。

不过,马修最喜欢观察这些小船。比如那边的汉萨同盟的柯克船,估计有一百八十吨。这种船历史悠久,以前是汉萨同盟的主力商船。很多欧洲国家都制造过。

不过那边葡萄牙卡拉维尔三角帆船才是最值得一看的。这种120吨上下的帆船是新船型,以易操控速度快闻名。

其他地方,都是些七八十吨,甚至50吨以下的小小船。

没办法,十六世纪头几年,欧洲最大的船型也不过400吨。

但是马修最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关注的是这些船只的寿命。

据他这么多年的了解,这些小船多数使用寿命不过四五年,就算船主舍得金钱去维护加上建造时够仔细,最多也就十年八年。当然,也有极少数辛运儿能用更长时间。

这是什么?这是天然的强制报废啊。

马修叹了口气,这样的大钱不挣,未免太可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