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金蝉脱窍回重庆(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事儿的。”莺花强作洒脱地一笑,说道:“老天饿不死瞎家雀,有手有脚,还养活不了自己?”

当时的女人,针织女红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洗洗涮涮,更是家常便饭,但却没有几个男人会做这些。

女子笑着点头,说道:“姐姐识文断字,又看得开,怎么会养不活自己?再说,告示上不是说了,不论男女,官府都会给安置吗?”

“不知道是怎样的安置?”莺花笑了笑,无奈地说道:“且等等再说吧!”

两个女人熟络起来,聊着说着,不时发出掩嘴的轻笑。

就在这时,重庆知府郑国元带着两個下属大步走了过来,众人赶忙施礼拜见。

郑国元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起身,朗声道:“官府有意招聘识文断字者为政务官员,男女不限,待遇优厚,日后视能力还有升迁……”

咦?哈!

莺花的眼睛亮了起来,女人能当官儿吗?且不说是不是官儿,总是找到了营生,能够养活自己了吧?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惊愕,眨巴着眼睛思索消化。

“官府还会安排房屋住处,就在重庆周边。”郑国元说完,便伸手指了指地,说道:“有意者,请上前一步。”

莺花犹豫了一下,终于迈开小脚,站了出来。

“好。”郑国元见有带头儿的,心中欢喜,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秦良玉以功封侯。为了光复大明,女人也要贡献才力,不输男儿才是。”

那个与莺花说话聊天的女子神情异动,不靠家人的拉扯,也勇敢地站到了莺花的身旁。

两个女子相视一笑,尽管心中还有忐忑,但却象互相有了依靠似的。更重要的是,自己掌握了命运,并且有了崇高的目标。

至于以后会怎样,她们没想太多。反正,这将是一种她们想都没想过的新鲜体验,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

远处,一群或戴帽子、或光头的男人被押了过来,一看就知道是被俘的清廷官吏。

十几张桌子摆上,郑国元简单地交代了工作,发放了笔墨表格,马上便开始了工作。

工作人员的增加,使得移民的登记工作快了起来,排队的百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先用着,以后再看如何安排。”郑国元捋着胡须,欣慰之余,却也有几分担忧,“殿下在海外游历久了,对中土的传统和礼仪,有些生疏和不惯啦!”

………………

黄立的书信早已发出,此时又乘坐重庆舰队的船只,率领两营人马,押着三千俘虏,逆流而上,返回川东。

在路上,便遇到了赶来增援的阳城侯马腾云,并与其作了简短的交谈。

攻掠了洞庭湖周边的城镇,收获是极其丰厚的,光招兵就扩编了四个营,俘虏的清兵和地方官吏,也达到了数千之多。

马腾云兴奋地向黄立作着汇报,只是粗略的统计,缴获的粮草物资,就已经是令人瞠目的数量。

“苦于鞑子征夫苛政的百姓,迁往川东者有十数万。嗯,殿下歼灭禁旅八旗的消息传开,可能还会增加很多,只可惜我军要返回川东。”

马腾云露出惋惜之色,可脸上因兴奋而浮起的涨红还没有消退。

黄立笑了笑,说道:“我已经给水师下令,在湖广江面巡航一段时间,尽量多地接走百姓。”

尽管陆军会基本返回川东,一下子扩充太速,需要训练整合,才能使战斗力不致下降。

但长江上已经没有能够形成威胁的清军水师,明军两支作战舰队,再加部分运输船只,完全能够巡航湖广江面。

这是一种示威,也是向老百姓展示实力,增强他们迁徙川东的信心。

“那太好了。”马腾云激动地直拍大腿,说道:“殿下仁慈,多少百姓会因此而脱离苦海。”

黄立摆了摆手,心中也甚为得意,说道:“阳城侯尽快赶去九江,与宜都侯并力东进,攻取安庆。”

马腾云连连点头,笑道:“殿下不去南京,甚为可惜。哪怕是去孝陵拜一拜,对天下抗清志士的意义也非同一般。”

去南京,拜孝陵?黄立还真没想过。

不过,这不着急,早晚会去的。而且,去了的话,恐怕就不走了。

“殿下,您的座舰和王旗呢?”马腾云此时才想到这个问题,有些疑惑地问道。

黄立微笑着说道:“留在九江了。虚张旗鼓,让清廷以为我还在长江上,还有所图。或许,也能迷惑吴三桂。”

三十六计中“金蝉脱壳”的核心是:“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换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傻瓜,你以为我还在,其实早走得没影了

马腾云恍然,用力点头,赞道:“此计高明。安庆若下,南京的清军该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啦!”

黄立颌首,正是这个意思。

让清军摸不清明军的作战意图,收缩兵力,全力保南京,更有利于在湖广搬运人口和物资。

马腾云知道黄立归心似箭,也不多耽误时间,起身告退,回到了自己的船上,张帆沿江而下。

黄立送到甲板,望着马腾云所部顺流而下,才回到了舱室之中,耳旁却听到了袁东宝等侍卫的低声议论。

“可惜没打到南京,殿下说过,南京好吃的可多啦!”

“盐水鸭、鸭血粉丝汤、龙袍蟹黄包、牛肉锅贴、南京干丝……”

“还有美人肝,什锦豆腐捞……”

黄立摇了摇头,走进舱室。

那些美食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么久的历史,等真打到南京,这些家伙可能会失望了。

舰队过了武昌,便发现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数量大增,一派忙碌的场面。

出击湖广的作战打到现在,长江、洞庭、鄱阳的船只,不管是商船,还是民船,几乎被搜罗一空,足有数千艘之多。

虽然很多小船只适合在近江行驶,可百吨以上的大船也有不少。

无疑,陆军的扩充令人振奋,水师要增船添人,也是水到渠成,很快就能完成的工作。

“清廷要以陆制海,我就反其道而行之,以水制陆。历史已经证明,内陆国无法战胜海权国。”

黄立站在甲板上,吹着江风,坚信自己的信念。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至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此次出击湖广,战果如此巨大,全赖水师之利。这是清廷所万万没有想到,或者说是严重低估的。

明军水师在武器装备上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却并没有几次实战来警醒清廷。

纵横嘉陵江,几乎没有打水战;只有巫山一战,才是初显身手。

所以,面对突然全力出击,露出森森獠牙的明军水师,长江制江权迅速易手,导致了湖广,连带两江地区,虚弱尽被明军所趁。

“船只还不够大,要造数百吨的军舰,要搞它几百艘,装载数千门火炮,才可能干翻清军的闽浙和两广水师,甚至于比郑家也不弱。”

黄立不是很清楚当时的海上战舰到底有多大,在他印象中,千吨应该能算得上是主力军舰。千吨以下的嘛,还差那么点意思。

可在长江里造船,肯定是大不了。也就几百吨,要上千吨的话,得在中下游择地建造。关键是没有造大船的技师和工匠,这是黄立头痛的事情。

其实,黄立还真是高估了郑家水师的实力。

在郑家舰队中,主力战舰的排水量也就三四百吨,而且很少。

这样的主力战舰,通常在船头配有一两门重炮,侧舷能够装载五百至千斤火炮二十余门。

除了这些不多的主力战舰外,郑家舰队多是一两百吨的赶缯船,以及几十吨的艍船,也就装上几门火炮而已。

也就是说,在舰船的大小和装炮数量上,郑家的水师已经落后于西夷。能够获胜的依仗不过是船只的数量多,并且是在家门口作战。

在收复台湾时,郑军所围攻击沉的荷兰人的赫克托号,其实排水量也就六百多吨,装载有九门铜炮和二十七门铁炮。

但在郑军船队面前,已经是如同巨无霸般的存在。

而在当时,风帆战列舰已经在西方开始盛行。排水量千吨以上,载炮几十门,甚至更多的军舰,已经是越来越多。

“殿下,是殿下千岁。”躲避舰队、让出大半航道的运输船上,突然响起了喧嚣的声音。

黄立收起思绪,转头去看,发现船上的人们正在向他跪倒叩头。犹豫了一下,他伸开了手臂,向着人们轻轻挥动。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民叩见殿下千岁。”

“殿下,是殿下,在挥手呢!”

江上的声音越来越响,在相距不远的船只间传送。船上的水手船夫,装载的百姓,都发出激动的呼声。

黄立保持着脸上的微笑,保持着轻挥手臂的姿势,向着他的臣民们致意,接受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朴素的热情和拥戴。

他眼角的余光突然发现,不知何时,船上张挂起了青天日月旗,那正是他以前旗舰的标志。

而袁东宝、王世德等忠心的侍卫,在身后站立,挺胸?肚,一副与有荣焉的得意神情。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