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八章 讲故事,听我给你们编哈(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滇省大部已归顺皇明,只剩镇守大理、鹤庆等地的总兵官阎镇,还要负隅顽抗,死忠满清。”

夏国相禀告道:“末将已命所部官兵擒拿问罪,其周边官将也在调兵,准备出兵剿灭。”

黄立微微颌首,说道:“不过两千多兵,竟和赵良栋一样,要为鞑子效死,真是不可救药。”

胡国柱说道:“数典忘祖,死不足惜。”

黄立深以为然,缓缓说道:“此辈毕竟不多,人心思汉,恢复宗国,还是大多数汉人的希望。你们二位,平时不也以此相磨砺吗?”

“末将等久有反清复明之志,以备有朝一日起兵。”夏国相顺竿就爬,微微躬身道:“所幸明祚不绝,殿下横空出世,力挽危局。”

你这话哄鬼吧!永历不是你们杀的,你们亲手绝了明祚才是。

但此时翻后账已无意义,只要吴部官将以后竭忠报效,黄立也愿意让他们有个善终。

黄立腹诽了一句,嘴上却说得漂亮,“以前种种,已是过眼烟云。从今往后,不管是何出身,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明军。也只有一個目标,那就是兴复大明。”

夏国相和胡国柱赶忙躬身道:“末将敢不竭死报效,助殿下匡扶社稷。”

正在这时,前方疾速奔来数骑,赶至近前,袁东宝跳下战马,满脸兴奋地小跑几步,在黄立马前单膝而跪,禀报道:“殿下,找到了,藏银找到了。”

黄立强压激动,沉声道:“哪里的,老君殿,还是玉皇阁?”

“都找到了。”袁东宝脸上还沾着泥土和灰尘,却也顾不得擦,语速很快地说道:“老君殿的最多,王世德说玉皇阁的也有数十万。”

黄立轻轻吁出一口长气,说道:“都运去玉皇阁吧,孤进城后,便直去那里。”

袁东宝躬身领命,带着几骑又绝尘而去。

夏国相和胡国柱面面相觑,都现出疑惑和愕然之色,不知道所谓的藏银是怎么回事,听起来好象很多的样子。

黄立心中笃定,却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说道:“平西伯果是诚心归明,倒是孤多疑了。可惜,可惜啊!”

对这没头没脑的话,夏国相和胡国柱更是迷惑不解。但殿下已不再多说,向前纵马,稍微加快了速度。

……………

昆明城内,万众期盼中,终于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等待的煎熬和沉闷。

“来了,应该是太子殿下到了。”

街道两侧的市民纷纷跪倒,点燃手中的香烛。负责安全工作的明军士兵也如临大敌,目光四下扫视,警惕非常。

“殿下有令旨,孤至昆明,无分军民老幼,皆可仰首观觇,低语谈论。”

几名骑兵冲过城门后,有意地放慢了速度,马蹄踩在石板路上,踢跶作响,口中高喊着一路驰过。

骚动和喧哗声,在人群中响了起来。对这道奇怪的令旨,百姓们都甚是惊讶。但片刻后,百姓们又都伸长了脖子,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城门。

一队手持旗帜的骑兵率先穿过城门没事,映入众人的视线。随后,是并排而行、高举清道旗的骑士。

这些临时组成的仪伏队,也经过了精挑细选,个个身材高大,身上盔明甲亮,透出英武之气。

没有了再多的仪仗,黄立也不想费事弄什么引幡、戟氅、金瓜、节钺等器物作为引导。

在亲卫的保护下,黄立一身威武闪亮的盔甲,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众人的眼中,身后跟随的则是一众将领。

百姓们大睁着眼睛,望着太子殿下面带微笑,越走越近,甚至还挥手向百姓们示意。

“殿下真是年轻英武啊,还在招手……”

“殿下真是相貌堂堂,英武不凡。”

“殿下在冲我笑呢!”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声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热烈。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人群中终于爆发出一声激动到颤抖的喊叫。

打破了沉寂的喊声,也打破了固有的等级观念所造成的隔阂和恐惧,这一声狂热的呼喊,有如开始的信号,迅速在人群中激起了连锁的反应。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祝殿下身体安康,早日兴复大明。”

“上天保佑殿下,驱除鞑虏……”

在如潮般的善祈善祷和发自内心的真诚祝福中,黄立还在挥着手,眼中升起了雾气。

自己并没有给这些百姓什么好处,也没来得及为他们做些什么。可只是一个名号,一个希望,就能让他们给予最真挚的热爱和敬仰。

“我知道你们需要什么,知道你们要我去做什么。恢复汉家衣冠和传统,这只是刚刚开始的报答。将来,我还把千千万万的汉人,从鞑虏的暴虐和残苛中解救出来,给你们安乐富足的生活……”

黄立思绪万千,翻腾不已。在感受到民众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敬仰的同时,他也感觉到了肩上陡然加重的压力。

已经下马走入了宫殿,那如潮的欢呼声似乎还在黄立耳边萦绕,使他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同样难以平静的,还有跟在他后边的将领军官。他们感受到了民心所向,感受到了人心思汉,也意识到了太子殿下拥有着令人震撼的号召力。

“人心思汉,果然是这样。之前不过是被强行压抑在心里,如今终于是爆发出来。”

“这就是老百姓的心里所想,成就着殿下无与伦比的号召力。振臂一呼,蜂起而应,兴复大明,大有希望啊!”

夏国相和胡国柱等人,跟在黄立身后,共同享受着百姓们的欢呼,不禁也是心潮起伏。

在侍卫的引领下,黄立带着一众官将到达五华宫,又直奔玉皇阁。

玉皇阁外,是一车车、一箱箱的金银,数量之多,令本来就一头雾水的吴部官将表现出了极度的震惊。

史载:吴三桂在昆明修玉皇阁时,意外地获窖金五十余万两;老君殿倒塌,他捐资重建。搬移神座时,又获窖金百余万两。

后来,在其它地方因土木之建,又多次发现十万两左右的藏金。

这些金银财富,应该孙可望、李定国、黔国公沐天波所藏。在仓惶撤离昆明时,未及带走。

而现在,吴三桂还在构衅土司,要把云贵变成完全控制在手的自家封地。

离释疑清廷而行韬晦之计,大兴土木、营造园亭,多买歌童舞女、日夜欢娱,还有那么几年时间。

黄立不仅喜爱户外运动,还有一个不劳而获的发财梦,对于各类宝藏的传说甚感兴趣。

这其中就有大西王沉银,吴三桂宝藏,古滇国宝藏,古楼兰宝藏等等。

后世的信息传播太过发达,度娘一搜,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而这段史载,便是黄立无意中获知。

“没想到真的有啊!”黄立走在银海之间,眼睛都有些发花,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慨和奢望。

“大西王江口沉银咱也知道,虽然没有后世的潜水和挖掘设备。但在枯水期围堰排水,也应该是可行之法吧?”

方光琛勉强收起震惊的心情,上前躬身禀奏道:“启奏殿下,微臣方光琛粗略清点过,约有一百五六十万两银子。”

黄立收起飘飞的思绪,压抑着激动的心情,颌首微笑道:“方先生辛苦。大才之名,孤早有耳闻。”

“殿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方光琛被夸得心中喜悦,却也知机,躬身退下。

黄立转头看着依然目瞪口呆,处于惊愕状态的众将,挥了挥手,说道:“诸位请坐,孤有重要事情要说。”

玉皇阁外除了甬路,便是青绿的草地,并没有椅子。

胡国柱嘿嘿一笑,就在草地上盘腿一坐。众人也学其样子,纷纷席地而坐。

黄立扫视着众人,又伸手指了指银车银箱,沉声说道:“这些金银,皆是平西伯临终时所献,用来驱除鞑虏,兴复大明的军资。”

“果然,王爷已经不在了。”

“太子殿下终于揭开盖子,不用再虚言相骗了。”

“王爷偷藏巨量金银,显是隐忍待机,另有异志。”

众将脸色各异,却也不觉得如何意外,静静地听着黄立在编故事。

黄立重重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孤虽然晓谕将士,不可伤及平西伯。但意外难免,平西伯战败后,还是身被数箭,受伤极重……”

分属敌我阵营,战阵厮杀没有留手的道理。殿下能够晓谕将士,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黄立娓娓讲来的故事,是这样编的:吴三桂受伤后,他立即延医救治,虽然暂时保住性命,却也危在旦夕、时日无多。

而吴三桂早就有推翻满清,恢复汉家江山之志,暗藏金银,便是要伺机起兵。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心也善。

眼见伤重难医,吴三桂折服于殿下的谋略武勇和胸襟气度,又想为手下人谋划一条前途光明的道路,便把希望寄托在殿下身上,把藏宝尽数相告,以为反清复明的军资。

随后,吴三桂带伤随行,在贵阳城下招降了李本深。终于是伤势加重,含笑九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