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九章 感动不,战略方向(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东宝抓耳挠腮,听得如醉如痴。心中大悟:吴三桂肯定是托梦给殿下,才知道这些藏银之处。

王世德抹了下鼻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如何把吴三桂死的事情说得众人能够接受,可殿下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编一个故事就给解决啦!

李来亨挠了挠头发,这个动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了。

他对殿下的钦佩和敬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

唉!黄立重重地叹了口气,既惋惜又遗憾地连连摇头,“上天不公,平西伯壮志未酬,不能与孤王共兴大业,扫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结束了,吴三桂的临终托付,殿下的关怀抚慰,君臣二人冰释前嫌的促膝长谈。

那泪眼婆娑,四手相握,掏心掏肺,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情景,一一浮现在众人的脑海之中。

然后,进行阅读理解,就能够得出以下几個重点。

其一,反清是吴三桂的本心,要恢复汉家江山,却不一定是扶保朱家宗室,他应该是想要自己当皇帝;

其二,吴三桂的遗愿是让众将竭忠报效,在三太子殿下那里挣个好前程,能享荣华富贵,也完成他未竟的反清大志;

其三,之前那些劝降书信都是吴三桂的本意,最后一封更可称之为遗书,并无欺骗;

其四,如果不信,有秘藏金银为证。还不信,请通灵与地下的吴三桂一叙。

完美,十分地完美。感动不,肯定很感动,我自己都有那么一点点啦!

黄立忍不住要使劲地夸自己几句,咋就那么聪明呢,这故事太好啦!

而且,从自己嘴里讲出,有人证有物证,那就是官方正版;凡是与正版不符的,那就是谣言。大家要不信谣,不传谣。

最重要的是,下面的吴部官将已经没有了退路,有这么一个值得相信的故事,又有了值得效忠的主公,谁还想当柯南,寻找那唯一的真相?

“殿下仁义卓著,末将,末将定遵从王爷遗愿,尽忠报效,兴复大明,让王爷能含笑九泉。”夏国相涕泪横流,跪伏于草地,连连叩首。

这家伙,袖子里是不是藏了啥刺激性的东西,这眼泪说来就来。黄立觉得自己的演技还有待于精益求精。

胡国柱以袖掩面,抽泣哽咽,头伏于地,表态效忠。只是,演技还不够,象是在吃草。

吴部官将都大放悲声,但真能挤出眼泪的,却没有几个。

他们心中早就有猜想,如今证实了,反倒有解脱的感觉。

既然殿下完美地解释了王爷身死的经过,反清复明,效忠殿下,还是王爷的遗愿,是为他们谋前程,那还有什么心理障碍?

更不怕别人的唾沫星子,背后戳脊梁骨了。咱们没有反叛,一直是在效忠,不管是王爷,还是殿下,已经是一样一样的了。

报仇?报的哪门子仇?要听王爷的话,那才是对九泉之下的王爷最忠心的告慰。

尴尬的是吴子圣、祁三升等原大西军的将领,哭吧,跟吴三桂还真没那么深的感情;不哭吧,好象不合时宜。

面面相觑之下,这几个人只好跪伏于地作吃草状,不哭也不让人看见。肩膀后背在耸动,偷着笑也没准。

黄立把目光转向五华宫的亭台楼部阁,心里在琢磨着继续寻宝挖宝。还有,史载是还有,不管多少,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在三鬼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挖出金银财宝就乐开了花。

有了这百五十万两的银子,就能安抚归降的兵将。马上在滇省发行纸钞是不现实的,至少也要在全部稳定后。

收起思绪,黄立上前一一慰抚,待众人收住悲声,才又开口说道:“应吴卿临终所请,孤王已恢复了他在明朝的官爵平西伯。如吴应熊归来,由其承袭。”

“殿下仁义。”

“殿下隆恩厚义。”

黄立向下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说道:“孤王遵从平西伯的遗愿,将其暂时安葬于贵阳城外一山清水秀之地。待到兴复大明,再迁墓于辽东。”

行,反正人也死了,你咋说咋是,吴三桂还能从棺材里蹦出来跟你对质不成?

李来亨垂下眼帘,看着自己的靴尖。一个小蚂蚁爬了上来,他老大的人,竟然看入了神。

好嘛,把坟都弄到贵州了,也不给人家棺材运回来安葬。说得还那么冠冕堂皇,一切都是死者为大,遵从遗愿,让人屁都放不出来。

吴部官将又是感恩戴德,不少人心中倒是一松,用不着繁文琐节的安葬,倒也挺好。

反正人都死了,能入土为安,倒也很不错了。征战沙场,难道没有埋骨他乡的觉悟?

黄立抬了下手,洪元其心领神会,上前宣读令旨,众将赶忙跪接。

“……兹封夏国相为定西伯,胡国柱为定昌伯,张国柱为西昌伯……”

没有了吴国贵,吴部官将以此三人为首。献云南有功,俱封伯爵;王屏藩、马宝、塔新策、卫朴、吴之茂、王辅臣、吴子圣等人晋为将军。

众人领旨谢恩,被黄立的一番神操作,搞得有些迷糊。又是藏银,又是王爷已死,又是封官晋爵的。

黄立觉得今天就到此为止,演得怪累的,且让吴部官将消化消化。为了安抚人心,他询问之后,立刻给吴军官兵发下饷银。

现在昆明城外有不到三万的反正吴军,士兵每人五两,军官次第上涨,将近三十万两就这么花没了。

不在于多少,主要是个心意,能稳定军心。吴部官将纷纷告退,让劳累了半天的殿下好好休息。

真特么的累,是心累,是嘴累。

黄立送走吴部官将,确定明天再议军务,转身回来,对着侍卫们没好气地斥道:“也不知道端杯水,嗓子眼都快冒烟了。”

侍卫们赶忙奉上茶水,心说:那不是条件不允许嘛,你也不进屋,呆在玉皇阁外讲故事,连个桌子都没有。

嗯,半键是听得入了神,生怕打扰到殿下说书的兴致和思路。

好家伙,真费嘴呀!黄立喝了几口茶水,缓了缓,又斥道:“还有庆阳殿下呢,真没眼力架儿!”

李来亨赶忙躬身谢过,在黄立的示意下,坐了下来。

“孤想把云南兵将编为十营人马,共三万人。”

黄立命侍卫铺开地图,指点着说道:“除去永昌(保山)、建昌(西昌)、大理、楚雄、建水、普洱、曲靖等地的驻防军外,还应剩下六七营的人马。”

明军光复云南,暂时就不用考虑土司叛乱的问题,驻防军也就不用太多。六七营两万左右的人马,便能成为机动部队,展开对外作战。

再加上明军和土兵的联军,差不多有六七万的兵力。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光复广西也很有把握。

李来亨看着地图,整理了思绪,开口说道:“贵州还需要援军,至少要三营万余人马。即便如此,我军也有攻打广西的实力。”

黄立点了点头,说道:“已经进入雨季,且将至高峰期。我想暂停攻势,以防御为主,也将部队整合训练,加强装备。两三个月之后,再大举出兵。”

李来亨沉吟了半晌,说道:“末将对云南的气候不甚了了,殿下既说雨季难以作战,两三个月后,兵强马壮,大举出兵也不为晚。”

云南的雨季很厉害,他看过远征军的节目,印象深刻。但对于昆明这座春城,他还是甚为喜欢。

两三个月的时间,并不只是要整合部队,还有武器装备的提升。这也是黄立的一个执念。

是把火绳枪改造成燧发枪,还是直接跳到火帽枪,黄立还没有最后决定。但他要开始实验,就在昆明,尝试跳跃式的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基础科学的进步,火枪的发展到燧发枪似乎就封顶了。

而对黄立来说,大学的化学专业不是白学的。硫酸、硝酸、乙醇,再到雷汞,虽然麻烦,但也不是不能制造出来。

按照当时的世界科技水平,要知道制取过程,西夷也是能搞出来的。但要瞎子般的摸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火帽能搞出来,可要达到装备火枪的数量,肯定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但不迈出第一步,永远也到达不了目标。

其实,黄立最想研制成功的,还是触发式引信,使炮弹和火箭弹变得威力更大,实战性更强。

为此,在出击湖广时,除了搜集石墨,还有其它的原料。光复云南之后,原料就更加充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具备生产制造的条件。

“如果有了触发引信的弹药,先装备水师,使水师在火力上具备碾压的优势,再出长江,击败以闽浙水师为主力的清军水师。”

“重新掌握制江权,便能再入洞庭,占领岳阳,前后夹击,把湖南的清军一举全歼。”

“取胜之后,就不会再退回三峡,而是占据湖南,以岳阳为前哨,与清军隔江对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