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2章 李世民的悲伤(1 / 1)安心的石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2章 李世民的悲伤

房玄龄嘴角微抽,心中甚是无语,皇太后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合着板子没落在自己身上,此举又影响不到儿子,那和自己即无血缘关系,又嫔妃众多喜幸厌旧的夫君,就这么被牺牲了。

不过,说服了皇太后,李世民那里的思想工作,就可以让这个枕边人去做了。

于是房玄龄把刚刚面完圣,太上皇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声不发,隐入沉默中的事情说了出来。

待到这时,长孙无垢已经反应过来了,原来房玄龄来此,是让自己去劝解一下李世民,接受这些条件,化干戈为玉帛。

想了想,长孙无垢问道:“玄龄,你是左仆射,以前的事情,你比本宫更了解,对现在的形势又极为清楚。你认为,若是撕破脸,我们有几成胜算?”

“两成,甚至不到两成。”

房玄龄解释道:“我们兵力虽足,却都是些步卒,打不了野战,只能依靠坚城据守。而右贤王用兵多年,也是经验丰富,只要围而不攻,专打援军,并在附近坚壁清野。”

“要不了三个月,长安粮尽,就会不战自溃。”

“敌人有八十万,又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无论是汉中、河东还是洛阳都没有能抵抗这么大规模敌军的援兵。时间一长,必然生变,那些地方很有可能坐壁上观,等待天下大乱。”

“所以能不打,就最好不要打,打不赢的.”

听到房玄龄对局势的判断,长孙无垢定下了主意,一脸的决然,起身道:“即然这样,本宫知道该怎么做了。时辰不早了,本宫这就让人带着令牌,送你出宫。”

“这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你出面,交给本宫了。”

“多谢太后。”房玄龄心里一松,连忙表示感谢。

“不过,还有一事,需要你去做。”

长孙无垢端庄大气的秀眸看向房玄龄:“这罪己诏,二郎肯定是写不了的,又不方便托于他人,这事还要落到你身上。玄龄,你满腹经伦,又老成谋国,是本宫最信任的臣子。”

“你回去拟一封出来,要尽量的顾全二郎的面子,又要让右贤王满意,还能让全天下的百姓接受,最后还要不影响到承乾以后的统治和朝庭的威信,知道吗?”

“是,老臣领命!”房玄龄一脸的苦涩,他就知道,这倒霉的差事,肯定会落到自己头上的。

只是皇太后这即要又要还要,全都要的态度,实在是让他为难啊!

待房玄龄离去后,长孙无垢没有马上行动,而是一个人坐在原地,默默的整理了一下思路,揣测了一番李世民现在的心情和状态,斟酌了一下等会劝解的说辞。

而后带着随身侍女太监还有一队侍卫,离开了自己的寝殿,往李世民所在的方向而去。

两处宫殿比邻而居,中间只隔着一片园。

夕阳已经落下,天气渐暗,长孙无垢一行人,顺着中间的廊道迤逦穿行,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就赶到了紫辰殿。

一进入殿内,就看到李世民身边的太监宫女伫立在外,人人都是脸色严肃,神情紧张,不敢随意走动。

长孙无垢招来景明,询问后得知,书房内静谧一片,这段时间没有半点动静。她就知道,李世民还沉浸在纠结之中,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后,自己一个人推开书房的门走了进来。

绕过屏风,果然看到李世民正躺在御案后的靠椅上,仰着头,闭目沉思。

长孙无垢莲步轻移,走上前去,搬来一把锦墩,在李世民的身边静静的坐了下来。

待离得近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李世民不是没有动静,而是双手紧紧的抓着扶手,布满皱纹的老脸上十分冷峻,眼皮紧紧闭合着,混身还有些微微发颤,整个人仿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长孙无垢微微一叹,伸出手,温柔的盖在李世民的大手上,正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忽然看到李世民紧闭的老眼中淌下一串泪水。

“二郎!”

长孙无垢混身一震,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心痛,之前想好的那些劝说之辞倏然间不翼而飞。

李世民从小就要强,一生征战,杀人无数,打败了无数的敌人。流血流汗,什么时候流过泪,就算是在玄武门之后的那几个月里,整夜的睡不着觉,也只是痛苦烦燥,没有哭过。

可现在,临老临老了,竟然被人逼得落下泪水。少年夫妻老来伴,虽然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宠幸妃嫔无数,将她们青梅竹马的糟糠之情抛诸脑后,让她伤心痛苦,有时想想长孙无垢心中也有怨气和不满。

不管怎么样,终归是自己的男人,是她的依靠,是她孩子的父亲,更是大唐的顶梁柱。

在看到堂堂的大唐太上皇,曾经威压海内的天可汗,竟然露出如此虚弱的一面时,长孙无垢瞬间将过去的种种不满都抛诸脑后,心疼的拿出手帕,将那片水迹摸去。

“二郎,右贤王的事情,玄龄都和我说了。”

长孙无垢轻缓的伸出手在李世民充满白发的鬓角抚过,像是母亲的手在轻抚自己的孩子。眼前须发皆白,皱纹纵生,才不到五十,看着却像七十老头儿的李世民,长孙无垢幽幽一叹。

她现在还记得,当年那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李家二郎。这才过去了多久,玉树临风、俊逸不凡翩翩少年郎就已不复存在。岁月夺走了他的一切,只留下如风中败絮的残躯。

这万几重担,熬人啊!

有过一年肩负重任的长孙无垢,对此心知肚明,心中一阵难受,声音温柔的说道:“此人实在是欺人太甚,提出这么过份的条件,如此和谈,不提也罢。”

“凭着我们大唐三十栽的根基和民心,还有长安城上百万的兵马。他们想打败我们,也没有那么容易?”

“观音婢,朕不是在为那罪己诏而难过。”

李世民默默的睁开眼,没有坐起,反而把身子往这边靠来,倒在了老妻的怀里,似乎妻子的怀中能让他感到一些温暖。长孙无垢也是顺势调整了一下身子,将丈夫的肩膀紧紧搂着。

一时间,夫妻两人像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心贴的更近了。

“他是大哥的孩子,朕当初夺了大哥的储位,还将他们一家全都杀了。如此血海深仇,可谓不共戴天。他身为人子,做什么都不为过,朕还不至于为此而生气。”

“若是朕处在那样的位置上,不但要毁了大唐江山,还要将仇家满门诛杀,否则决不收兵。他手中握着足以左右天下的力量,却没有将事做绝,已经是仁致义尽了。”

“他只是想让朕低头认错,从这一点儿上来看,他也并非是穷凶极恶之徒。”

长孙无垢微怔,李世民在盛怒之中,能想到这一层,不愧是开创大唐盛世的人。不过她没有说话,她知道,李世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对象,她只要听就好了。

果然,李世民没等长孙无垢发问,就继续说道:“不瞒你说,从玄武门那天,亲手松开射向大哥的箭,看到大哥临死前眼中流露出的不可置信之色开始,朕就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

“哪个人能亲手杀掉一母胞,从小对自己照顾爱护的亲哥哥呢?”

“可是,朕又是一个活生生和人,这二十年来,朕没有一天不为亲手射出去的那一箭感到痛苦。所以朕不停的做事情,不停的对外扩张,就是为了不让心能静下来。”

“一旦静下来,就情不自禁的去想大哥临死前的眼神。”

“朕知道,他虽然步步紧逼,对朕有忌惮,有不满,有憎恨,但却从来没想过杀了朕,不然他的机会远比朕要多。从他临死前的眼神中,尽是不可思忆的表情。”

“朕就知道,他没想过会死在自己亲弟弟手中。”

李世民悲声道:“你知道吗,观音婢,若是他最后的神情,都是没有先下手为强的不甘和和对朕的怨毒,朕还能心安一些,至少朕杀了一个想杀朕的人。”

“可是没有,这说明,他从来没想过对自己弟弟下死手。”

说到这里,李世民惨然一笑:“就像前几天在朝堂中,哪怕李佑要谋反,威胁到承乾的皇位。承乾还是替他求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跪下求朕,保了他一条命。”

“或许这天下做哥哥的,都比做弟弟的要宽容,哪怕弟弟做的再不对,都会留下最起码的慈悲。可是做弟弟的,都更加无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会做绝。”

听到这话,长孙无垢心里暗松,这段时间李世民的复生,让她感到好像回到了以前没有安全感的时侯,生怕夫君会威胁到儿子的皇位。毕竟才短短一年,大唐就乱成这样。

夫君真要较真,李承乾还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现在听到李世民这么说,她也安心了不少,儿子的皇帝做的还是让大多数人满意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