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接受条件
“当初的玄武门那一箭,终结了一个时代。”
李世民泪眼朦胧,没有焦距,仿佛想到了那个让人挥之不去的惨烈场景:“大哥和四弟死了,朕却生不如死。他们一闭眼,一了白了。朕虽然活着,却要承受无穷无尽的折磨。”
“朕练丹药,很多人都以为朕是想长生不老。”
“实际上朕又不是秦始皇那样的人,又怎么不知道,哪有仙丹能让人生死不老?”
“朕不是贪生,只是怕死而已,因为朕知道,只要一死,就会见到大哥和四弟。朕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还有母亲那痛断肝肠的眼神,三个儿子自相残杀,最伤心的,应该是她了吧?”
“观音婢,你知道吗?”
李世民忽然睁大了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吓得脸色惨白,混身哆嗦,颤颤巍巍的说道:“去年的这个时候,朕真的感到快要死了。”
“不,是已经死了。”
“朕看到父皇、母后、还有头上插着一只箭,脑袋被抱在怀中的大哥,还有身首分离,混身鲜血流淌的四弟,和那些被朕杀掉的那些侄子们,都来了。”
“他们围拢着朕,李建成在质问朕为什么那么残忍,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杀。而李元吉张着血盆大口,二话不说,就往朕的脖子上咬来,那些侄子们,也是一涌而上。”
“抱着朕的大腿和胳膊,不断的啃噬着,鲜血直流,痛彻心扉。父皇和母后就站在一边,冷冷的看着这一幕,无动于衷。”
长孙无垢脸色一变,她很怀疑这些都是夫君的想像,于是安慰道:“不会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定是你在昏迷之时胡思乱想。你刚当上太子的那几个月里,不也是天天做噩梦。”
“后来还是叔宝和尉迟一块儿来守卫,你才安心的。”
“不,不一样的。”
李世民摇了摇头:“朕能感觉到,之前的是噩梦,那次是真的,人死了,真的会变成鬼魂的。”
“那后来怎么样了?”虽然还是有些不相信的,但在此时,长孙无垢也没有争辨,而是耐心的询问道。
“就在朕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忽然一道亮光从天而降,撒下来照射在朕的身上。李元吉他们仿佛被太阳烧灼伤的,惨叫一声,全都退开了,而朕也被这道光重新拉回了人间。”
“然后就陷入了一种迷失的混沌之中,仿佛被关在了某处。”
“半梦半醒之间,有时候朕也能感觉到你们的存在,有时候你们说话的声音,朕也能听到,却就像是在梦魇之中,无法彻底清醒过来,不断的穿行在各种种样的梦境中,直到半月前醒过来。”
长孙无垢听的心里一咯噔,脸色微变,眼神也是一阵飘忽,其实她隐隐感觉到,夫君长期昏厥的状态和儿子有关。有过亲身经历的她知道,儿子是有一些与旁人不同的。
仿佛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李世民会醒不过来一样,这次的事情,虽然是孙思邈唤醒了李世民。
但长孙无垢知道,一定和儿子是分不开的,哪有那么巧,正好需要的时候,李世民就醒过来了?
李世民躺在长孙无垢的怀中,没有注意到长孙无垢的微妙表情,而是继续喃喃自语的说道:“有时候,朕真是宁愿死在玄武门的是朕,让李建成受一辈子的折磨。”
“死过一次后,朕什么都想开了,也都放下了。”
“真到死的时候,人世间的一切都带不走,什么江山,什么皇位,尘世间的一切名利富贵,不过都是一场空。只有你经历过的,刻在你意识里的记忆和痛苦,永远追随着你。”
长孙无垢听到这里,也是深深的一叹,若是去年就薨逝的话,夫君还不到五十岁。和李渊、李靖、房玄龄这些七老八十的比起来,绝对是英年早逝了。
尽管是遭了世族的算计,可李世民早早的衰老,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一样憔悴,却不是世族造成的。恐怕就是和他操劳政务,承受良心上的煎熬有关了。
长达二十年,心里搁着那么大的心病,谁能受得了啊!
“也好,朕其实早就想面对这件事了,就是没有勇气。”
李世民挣扎着从长孙无垢的怀中坐起,语气沉重的说道:“以前承乾要去祭祀,每次提到李建成和元吉,朕都表现的十分愤慨。表面上的原因是要顾忌秦王府的旧将,实际上是朕在逃避。”
“这下好了,右贤王的兵临城下,给了朕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许全天下的百姓们,也都在等着朕对这件事情有个交待吧!”
“朕答应了,右贤王的三条要求,朕全都答应,就算是朕欠大哥的,还在全都还给他。”
说完,李世民伸手从御案上抽过来一份空白折子,颤颤巍巍的拿起朱笔,蘸满了墨,在上面写下罪己诏三个字。
仅仅是三个字,就让李世民手腕哆嗦,笔迹混乱,几乎都让人认不出来。
长孙无垢一看,摇了摇头,让李世民亲自书写,就会让他再次陷入玄武门时的痛苦之中。那段情景,光想想就让人脑海翻腾,思绪混乱,又怎么能凝神静气的书写呢?
“二郎,此事让玄龄来做吧!”长孙无垢劝道:“那右贤王要的是诏告天下,为他父亲翻案,并没有要求一定要让你来书写。玄龄老成持重,又最了解那段时期的兄弟相争,还知道这右贤王的为人品性。”
“让他来写,必能兼顾各方的体面。”
“唉,罢了!”
李世民看到久久不能落笔的奏书,心中实在无法镇定,最后将笔一掷:“好吧,就让玄龄来拟,到时候以朕的名义向天下宣布。”
“对了,二郎,还有那封爵、太庙、右贤王一系入宗室之事,也都同意吗?”
“这最难的罪己诏都下了,还在意那些事情吗?”
李世民摇了摇头:“他本就是大哥一脉,这些要求也并不过份,本来就是他该得的。”
“那此举会不会威胁到乾儿的皇位?”这是长孙无垢最担心的事情,毕竟,承认了对方的长房身份,就等于让对方拥有了继承大唐帝位的合法权,这个权利还在他们二房之上。
“短期不会,难的就是子孙后代了。”
李世民从之前的情绪中缓过来后,又恢复了曾经天可汗的睿智和精明:“对方此举,于中原百姓,于大唐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唯一可虑者,就是对我们这一脉的威胁。”
“这右贤王朕也打过交道,能力、人品、心性都没得说,是个胸怀大局的人。玄龄说的没错,他的根基都在草原上,强行融合,必然会导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只要此人主掌草原一天,大唐就是安全的。”
李世民和房玄龄,都对右贤王的为人做了背书,长孙无垢也安心了不少,不过想到未来,还是忍不住的问道:“那以后他的子孙长大后,掌握了权力,不知道会不会南下争夺皇位?”
“管不了那么多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脸色冷峻的说道:“中原的环境、人口、资源,样样都远胜草原。若是占据这样的优势,后世君王还丢了江山,那就是他们无能。”
“摊上无能的君主,早晚也是保不住皇位的。”
“与其被外人所夺,还不如落在自家人手中,真的让右贤王一脉取得了江山,李氏一脉还能保存;若是落到外人手中,李氏全族,将一个也留不下来。”
说完,看到长孙无垢脸上的忧色,李世民眼中又是一道充满杀气的凌利光芒闪过:“不过你放心,朕若是还能活上一二十年,会用尽全力将右贤王一脉灭掉,永除后患。”
“当然,若是没有机会,那也没办法。没有十足的把握,大唐不宜与突厥人彻底翻脸。”
出手了,却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搞成烂摊子,还不如暂时不出手,长孙无垢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想到以后要永远紧绷着一根弦,睁着一只眼睛睡觉。
时时刻刻警惕着大漠深处的威胁,永远不敢懈怠,就觉得一阵心累。
翌日一早,李世民将李承乾还有房玄龄两人招到御书房,将与突厥谈判事宜和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
李承乾仿佛第一次听说,惊诧不已。
昨日房玄龄回城的时侯天色已晚,又忙着第一时间通知李世民,出宫后已进入宵禁,还要连夜赶皇太后布置下来的罪已诏,是以也没有来得及去拜见李承乾。
“父皇,这右贤王实在是欺人太甚!”
李承乾装作义愤填膺的怒道:“他真以为率着八十万胡虏就能为所欲为了,我们大唐有几千万百姓,资源无数。就这固若金汤的长安城,就足以让他碰得头破血流。”
“父皇,这罪己诏有损父皇天威,万不能发布”
“乾儿,不可义气用事。”
见到儿子对自己的一力维护,李世民心中一暖,神色凝重道:“我们兵员虽然不缺,却大多都是步卒,无法离开城池野战。而对方都是骑兵,来去如风,不可力敌。”
“况且对方要是围而不攻,坚避清野,无论城内有多少粮食,最后也会被耗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