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 1)陈氏刀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俞季良坐在杂货店的柜台后,目光聚集在柜面上那张昨日的报纸上,加粗的标题在报纸上格外显眼。

【震惊,汉奸居然日行一善——实业家背后的故事】

这种颇为吸引眼球的报纸也不知是哪个人才想出来的,俞季良昨日看完这份报纸后,先是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内心又不安起来——主要是良心不安。

昨天看见报纸,俞季良就知道冯家肯定已经完蛋了,被陈世襄那种恶狗盯上,难道还能落下个什么好下场吗?!

我也不想的,都是那条恶狗逼我的……俞季良在心中悄悄安慰自己。

冯家对俞家不错,俞家生活能过得滋润,很大因素是因为有有冯家,俞季良和儿子俞甲两人的工作,都是跟冯家相关联的。

“爹,你说冯先生真的是汉奸吗?”儿子不知何时走到旁边,看着柜台上那张报纸,闷声问道。

冯家出事,昌盛贸易公司暂时也被查封,俞甲目前失去了工作,俞家两大支柱都没了进项,只能依靠杂货店。

昌盛贸易公司最大的股东是冯家,虽然冯家出事后,还有其他股东可以站出来维持公司的运转,但如今但凡跟昌盛贸易公司沾上关系的人,都在忙着撇清关系,哪还会来接手这個烂摊子。

俞季良叹了一口气,默默摇头,这个问题他问答不了,虽然那个陈世襄信誓旦旦地说冯绍昌是汉奸,但这种事怎么能轻易相信那种恶狗的一面之词呢?

恶狗咬人,可不会区分人的好坏。

“不知道,冯先生出事了,我的工作和你的工作都没了,这几年上海滩越来越乱,说不定日本人什么时候又要打过来。我们也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俞季良叹声说道。

陈世襄自从前些日离开后就一直没回来,家里人问起时,都让俞季良给搪塞过去,俞季良不知道对方还会不会来找自己。

如果陈世襄就这样把他们给忘了,那他们还要不要搬走回重庆呢?

俞季良拿不定主意,在上海生活多年,他认识的人都在上海,离开的决定并不好下。

就在俞家父子在这边哀声叹气,为将来发愁之时,一辆黄包车停在了俞家杂货铺门外,穿着一身笔挺西装,将自己拾捣得干净精神的陈世襄走了下来。

见柜台后愁眉苦脸的俞季良朝自己看来,陈世襄露出阳光的笑容,挥了挥手,叫了一声二叔。

茶馆内,陈世襄和俞季良面前各自摆上一杯红茶还有一些简单的茶点。

“冯先生真的是汉奸吗?”俞季良鼓着勇气,问出这话。

陈世襄吹了吹漂浮在茶杯里的茶叶,抿了一口香气浓郁的茶水,对俞季良笑了笑,这一笑并不是伪装,而是真的轻松的笑。

“俞先生觉得呢?”

陈世襄并不鄙视俞季良,俞季良在冯家之事上的选择,虽然与“义”字相冲,但当枪口顶到脑袋上的时候,能有几个人记得住这个字呢。

豫让程婴之辈,终究是活在史书上的。

俞季良谈不上好坏,就是乱世里一求生存之人而已。

“冯绍昌若是没有问题,我又何必要费那么大的功夫,进入冯家呢?”陈世襄笑着反问一句。

谁又知道呢?俞季良看着陈世襄嘴角的笑容,心里嘀咕一句。

好在俞季良并没有忘记陈世襄当初在侦察大队表现出的那副善变的嘴脸,面前这人是疯狗,不能因为他没龇牙,就认为他不会咬人。

“冯家的事对你来说已经结束了,冯绍昌到底是好是坏,跟你也没什么关系。还是聊聊俞家接下来的事情吧。”陈世襄道。

果然还是要离开上海吗?

陈世襄瞧出俞季良似有些不愿,但他不以为意,留在上海干嘛呢?等到明年战争爆发,很多人想走都走不了。

重庆虽然也不安全,但总比留在上海好。

俞家在老城厢,可不是在租界,将来谁知道这里会不会成为战场之一。

陈世襄对将来的淞沪会战并不了解具体,他只晓得除了两个租界,上海全境都会陷落。

“俞先生,不要以为我是在为难你,你我无冤无仇,我犯不着为难你。

“让你们离开,也是为了你们好,筱筱喊了我那么多声堂哥,总不能让她白喊。如今的形势你应该是明白的,留在上海,可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

陈世襄说完不再催促,安静地品尝起茶水,冯家之事了结,他也该享受享受了。

安静一阵,俞季良出声,“我需要一些时间变卖家里的东西。”

俞季良就像当初从重庆来上海一样,再一次果断地做出决定。

陈世襄举起茶杯,“将来你会知道,今天这个选择是你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俞季良离开了,陈世襄依旧坐在位置上,他续了两杯水,将茶叶喝得彻底寡淡后,才选择了离开。

——再也不在夏天喝热茶了,脑子有病才会做这样的事,陈世襄顶着汗水,又一次获得了新的生活经验。

两天后……

陈世襄手里拿着一纸公文,站在关押室门前。

已经调查清楚,冯太太张氏跟冯绍昌的汉奸行为并没有牵扯,区部决定放人,张家已经派车在区部大门外等着。

这事本来是黎兆民来的,不过陈世襄知道后,决定自己前来。

他本来也没做错什么,一味的回避,反倒像是他心虚了。

“把门打开。”陈世襄对旁边之人道。

“吱嘎”一声,大铁门被推开,室内三人下意识抬头看来。

张氏和两个小娃这几日待在这关押室,有陈世襄的照顾,虽然比不上之前的生活,但也谈不上受苦,最多也就是认识的蚊子多了些。

陈世襄看了三人一眼,念完手中的公文,最后道:

“冯绍昌暗中投敌卖国,罪不可恕,你们没有牵扯其中,可以离开了。

“冯太太,走吧,你娘家的人已经在外面来接你们了。”

陈世襄沉声说道,一大两小三人谁都没有说话,两小孩一左一右牵着张氏的手,默默走出了黑暗的关押室。

陈世襄走在前面,敏锐的感知时刻提醒着他,有一道目光一直在盯着他看。

应该是冯明志吧……陈世襄心中摇头,他能做的不多,也不是个擅长安慰别人的人。

“姨娘,我妈妈呢?”后面突然传来一个弱弱的声音,陈世襄顿住脚步。

他想了想,转身看了看三人,让旁边的人把两个小孩先带出去。

等到走廊上安静后,陈世襄才对表情有些麻木,不复当初光彩的张氏说道:

“冯太太,那天你家里发生了些什么,你应该多少也知道一些。

“冯绍昌卖国,王方是同伙,这是证据确凿的事。我之所以去冯家,就是为了获取证据。至于刘芸,她本就是日本间谍,专门潜伏在冯绍昌身边的,冯绍昌也知道她的身份。

“冯绍昌有今天,本就是他应得的,但两个孩子无罪。冯明志和冯思理都是聪明的孩子,希望今后你能好好教导他们,不要让他们受父亲的影响。

“如今列强环伺,日本磨刀霍霍盯着我中华大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军人,对自己在冯家这件事里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心。

“但这件事或许会对冯明志的是非观念造成影响,希望你能对他多加疏导,另外冯思理,她母亲虽然是日本人,但——”

“这些事不用你说,我自己会做好!思理就是我女儿。”张氏生硬地打断陈世襄的话,双眼毫不客气地盯着陈世襄。

毫无疑问,她对陈世襄有满肚子的怨气,之前她对陈世襄这个帅气小伙当家教,居然还挺满意,真是瞎了一双狗眼。

她气陈世襄,气冯绍昌,更气自己。

陈世襄看着她,见她毫无惧色地看着自己,轻轻点头,看来这个女人并不像其表面那样,只是一个依附别人的人,她也有其强硬的一面。

“这就好。”陈世襄淡淡说了一句,转身离开走廊,带着张氏汇合了忐忑不安的冯明志和冯思理,将三人带到区部大门外。

大门外,一辆雪铁龙轿车已经在那里等着,张家的人就站在车门旁。

张家并没有牵扯到冯家的事情里,相反,张家本是宁波小商人,当初北伐之时,出过钱粮资助北伐大军,后来因此将生意做大,跟上面也多少有些关系,张氏能这么快出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众人上车之前,陈世襄叫住冯明志,面对冯明志的目光,他沉声道:

“曾经有一个老师问自己的学生,为了什么而读书,其中一个13岁的学生说,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当过你几天老师,虽然不称职,但也希望你能记住这句话,中国人,就要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陈世襄的话掷地有声,引来不少周围之人的视线,冯明志没有说话,跟着母亲上了车,离开了区部。

陈世襄看着汽车消失,转身往区部回去,表哥站在区部门口。

两人往红砖小楼回去。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13岁的学生竟然能说出这种话,他未来肯定会有一番成就。这话是谁说的?”沈玉先先是赞赏,然后好奇,他很肯定,表弟十三岁时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直接排除。

陈世襄看了看周围,见没人在自己身边,才神秘兮兮道:

“我也不知道,当初在学校听别人说的,听说是周~~说的。

“表哥,我引用他的话,不会有问题吧?”

陈世襄脸上飘出一抹担忧。

沈玉先看着表弟,心里不知在想什么,过了一阵才摇头。

“没问题,他当过黄埔的教导主任,党内不少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况且连委员长都很欣赏他。”

这时代若是有偶像的说法,他绝对是顶流之一。

“这就好,这就好……”陈世襄高兴道。

“这话真是他说的?”两人走着走着,沈玉先突然又问道。

“这我哪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讲了才知道的。”陈世襄发誓,他是真不知道。

沈玉先沉默,心里感慨,如此之人,居然跟着红党走……若家里真有人是红党,倒也不错……

回到办公室,沈玉先继续忙碌,冯家之事有很多手尾工作需要操持。

陈世襄回到座位上,旁边是吊着一只胳膊的申贵祥。余山寿见陈世襄回来,暗戳戳地走了过来。

陈世襄疑惑地看向他——干啥?

只见余山寿将手伸进裤兜子里,掏出一枚大洋,陈世襄脸色一黑,这两日老是有人传一块大洋的事,这已经脱离他的初衷。

“我那天看田畑凉子胳膊上嵌着一枚铜钱,你怎么弄的?教教我呗?”余山寿觍着脸卖着笑,他从冯绍昌嘴里得知了那天陈世襄在书屋内惊鸿一现的飞镖绝技。

陈世襄把他的枪法给掏空了,如今枪法进步神速,但他没想到陈世襄居然还藏着这么一手暗器绝技,这玩意他得学啊!

陈世襄心情稍稍平复,他看了看余山寿,又看了看那枚大洋,拈起余山寿手中的大洋,从兜里掏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来。

“大洋不合适,拿铜钱去练吧。”他把铜钱放到余山寿手里,将大洋收回自己兜里。

申贵祥在一旁瞪大了眼睛。

余山寿此刻倒是没管那枚大洋,就当是学费了。

“你给莪演示演示。”他道。

陈世襄没有吝啬,互通有无嘛,只是他不觉得余山寿那大肌肉膀子能学会这个。

他将余山寿和申贵祥这两个狐朋狗友叫到没人的地方,飞镖是压箱底的底牌,不能闹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以后就不算是底牌。

陈世襄将大洋递给余山寿,让他站远些,举在手里。

“算了,我不学了。”余山寿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你左手打枪都打不准,扔飞镖……开什么玩笑……

“……”

最终大洋被摆在地面,陈世襄站在十米外,给两个兴致勃勃的人教导了一番手法,然后面对大洋,他手腕轻轻一抖,清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大洋和铜钱都不见了。

三人趴在地上,撅着屁股,跟公鸡找虫子似的,慢慢找了起来。

有言在先,大洋谁找着就是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