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四十七 向前进(1 / 1)江湖无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军行进,官民退避~”

看前方有十余骑当道而立,刘大志轻轻一踢马腹,往前奔去时,叫道:“退到路边,莫要耽误大军行进。”

见十余骑不动弹,刘大志喝道:“戒备,谨防冲击军伍。”

随从十余骑各自取出刀枪。

刘大志减速到了后面,取出一把弩,手脚并用上了弦。

“万岁爷,是万岁爷~”

刘大志仔细一看,可不是皇帝。

连忙收起武器,勒马减速下了地,小步疾走到近前,拜道:“臣不知陛下在此,无礼,死罪。”

“无妨,起来说话。”朱由检跳下马,拍了拍刘大志的左胳膊,道:“刚刚看你单手上弦,很不错。”

“臣,嘿嘿。”刘大志挠了挠头,说道:“都是陛下仁慈,不然哪有臣的今天。”

“那也得你自己争气。”朱由检夸了一句,又问道:“怎么样,平时生活还习惯吧?”

“习惯。”刘大志猛点头。

“就是晚上的时候,婆娘总嫌弃他压着头发了。”旁边的伍立峰一句话,众人都笑。

“实在不行就在下面嘛。”朱由检顿了下,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道:“大老爷们在外劳累一天,晚上躺着不想动,不是很正常的?”

“臣遵旨!”大家吭哧吭哧地笑。

“怎么样,此行可还顺利?”皇帝问道。

“顺利。”刘大志回道:“一人五两安家费,没有丝毫短缺。”

“可有新兵陈述冤情?”皇帝又问。

刘大志回道:“御史巡查,有些积年的案子都解决了,今年没有,最起码军中无人陈述。”

“嗯。”皇帝点点头道:“每次招募新兵,都是体察民情的好机会,莫要疏忽了。”

“陛下放心,臣记得呢。”刘大志点头。

地方官可能收买御史,却很难把堵住京营募兵官的嘴。

这帮骄兵悍将忠心耿耿,可不是些许阿堵物能动摇的。

这时,汪乔年打马奔来,行礼。

“卿辛苦了。”朱由检扶起他,温言道。

“为陛下效劳,人臣本分,不辛苦。”汪乔年回了一句,又问道:“敢问陛下如何到了此处?”

朱由检说道:“本来是要去直沽港等候辽南战报的,听说卿等回京,便来看一看。”

汪乔年拜道:“谢陛下关心,臣请宣谕全军,鼓舞士气。”

“可。”朱由检翻身上马到了路边,道:“朕就站在这里,看全军将士过去。”

“谢陛下恩典。”

汪乔年翻身上马,疾奔回去,叫道:“兄弟们,陛下亲自来看我们,打起精神来。”

诸新兵精神一振,四处观望。

“皇上来了?”

“哪呢?”

“万岁爷居然亲自接我们,祖坟冒青烟啊。”

“皇爷仗义,这条命卖得值。”

前锋到了皇帝近前,有人喊了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喝次第响起,连绵不绝。

朱由检抬手致意,诸新兵越发振奋。

行进的速度更快了一截。

只是苦了皇帝,漫天飞舞的尘土,弄的灰头土脸。

不一刻,大军全部经过,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天子爱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敌寇兮,觅个封侯。”

高起潜说道:“汪提学忠心耿耿,没辜负陛下信重。”

“尽会整些花里胡哨的。”皇帝哂笑一声,又道:“汪乔年募兵有功,赐百户,予世券。”

有过必罚,有功则赏,皇帝一直记得很清楚。

“是。”高起潜记下。

粮草都是随船走,新兵们都是青壮,无需担负重物,一天能走百多里。

陕西移民可没这個速度。

破家值万贯,什么锅碗瓢盆被褥衣服,恨不得房门都给背上,速度自然快不了。

加上身体羸弱,一天也就二十里。

饶是如此,不时有人倒地。

孙小大看着奄奄一息的老娘,手足无措。

饥荒熬了过去,却不想在途中倒下了。

“让让。”呼喝中,郎中跑过来,把脉后摇头道:“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娘~”孙小大一声惨嚎,一家人哭作一团。

“好…好…的……”老娘嗫嚅着吐出几个字,闭上了眼睛。

“行了,生死有命,埋了吧。”孙五叹了口气。

已经有军兵奔过来。

提着锄头铁锹。

“无需各位军爷辛苦,小人自己来。”孙小大说道。

“以后都是同袍,无需客气。”诸兵帮忙把人抬到路边,开始挖坑。

已经竖了十多个坟头,只有两座坟前插着木牌,余者一无所有。

没有黄纸,更不会有祭品。

无需三五年,这些坟头就会被磨平,再无半点痕迹。

不要说棺材,甚至草席都没有,但是坑深六尺有余。

若非军兵帮忙,孙家人真挖不了这么深。

没办法,怕有人盗尸取肉,只能深埋。

孙小大领着婆娘与兄弟姐妹磕了头,起身要走。

孙五犹豫片刻,从怀里掏出几粒麦,埋在了坟前,轻声说道:“娃他娘,下辈子投个好地方,不要来这了。”

一家人抹着眼泪继续赶路。

二十里是定死的,赶不上就吃不着饭。

大概家里刚没了人,孙小大忽然发现路边的新坟头很多。

三五步就能看到一座。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家里呢。”孙二大忿忿地说道。

“留家里等死吗?那片草甸子已经吃完了,你去吃土?”孙五呵斥道。

他们一家运气好,发现了一片盐碱地,里面种不得庄稼,却有野草根。

虽说苦的要命,终究是能活命,但是这么长时间,草根挖完了,天又不下雨,不走就只能等朝廷赈济。

朝廷没有余粮。

官府说的很明白,参与修河的才有钱粮。

但是天不下雨,任凭延水挖成了延井,也只能浇灌左近半里,连河滩都出不去。

其他的小河流都干涸了,只能打井汲水,一口井浇亩把地而已。

大多数地方,连井都没水。

熬不住了。

死在路上,是命不好,继续走下去,终归会有活路。

中午时分,一大家子到了临时休息点。

闻到香味,一家人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同时掏出了碗。

朝廷统一配发的碗,约莫人脸大小。

端着碗到了队伍后面,肚子咕咕叫,却不敢插队。

看多了插队被撵出去的,都很自觉。

到了自己,孙小大弯腰说道:“多谢公公赏饭。”

“陛下圣德。”汤西文纠正道。

“陛下圣德。”孙小大跟着改口。

四百余个点,都有宫里的太监驻扎,为的就是保证粮食确实进了移民肚子里,而不是落到了某些人的腰包里。

公公们不一定靠得住,还有御史、户部、地方官府、京营交叉监督。

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花了百八十两买通各方关系,正准备伸手时,咦,人呢?

换了。

五天轮换,就看你能收买多少吧。

当今可不是个好脾气,说杀全家绝不会留下一条狗。

这些事,移民不知道,也不关心,还是碗里的粥香。

米麦杂粮熬制,插筷不倒,加油盐,里面的绿叶是番薯叶,用于补充维生素。

滋味一言难尽,一人一碗,勉强维持体力。

顷刻间,孙小大把碗舔的干干净净。

“相公,我吃不完,给你分一点。”媳妇于二娘说道。

为了能迁移而临时结婚,不要说婚礼,甚至还没来的及同房,但是于二娘已经进入了状态。

孙小大把碗塞进怀里,说道:“饱了,你们快点吃,我去灌水。”

一人一竹筒水,半斤的样子,足够路上饮用。

继续赶路。

路很远,总能走到头的,安顿下来就有新生活。

安位对新生活毫无期待。

距离京师越近越绝望。

不管皇帝给什么官,哪怕是藩王,都不会比土司舒坦。

世袭罔替,军政自治,生杀予夺,完全就是土皇帝。

忽然,连绵不绝地“万岁万岁万万岁”响起,安位掀开窗帘一看,秦良玉正向一年轻人行礼。

朱由检扶起秦良玉,道:“夫人远来辛苦,起来说话。”

“谢陛下。”秦良玉没有觉得皇帝孟浪。

年轻的时候是石柱宣慰司一朵花,如今五十有六,老妇人一个,完全不担心风言风语。

“卿等上马,边走边说。”朱由检又对马祥麟、张凤仪说道。

“谢陛下。”×2。

朱由检可以去扶秦良玉,却不可以去扶张凤仪,年龄不一样,礼节就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别看皇帝大大咧咧的,这些小事上还是挺讲究的。

上马后,朱由检说道:“朕本来是要去直沽港等候辽南战报的,听说夫人领兵到了静海,便来看一看。

百闻不如一见,从军容上就能看出白杆兵果真是劲旅。”

“陛下过誉,只怕将士们听了,越发骄横。”秦良玉回道。

“能打的,就应该骄横,只要不重蹈覆辙。”朱由检喟叹。

浑河之战,若是戚家军与白杆兵精诚配合,恐怕努尔哈赤得输掉裤衩子,奈何两支骄兵谁也不服谁,各打各的,最终被各个击破。

不能不说,太遗憾了。

但是,这不应该怪戚家军和白杆兵,而是统帅无能,换袁可立,不,哪怕是袁崇焕,大概率也能让两者合作,袁应泰军略确实不行。

所以说到底,还是朝廷用人不当。

朝廷犯的错太多了。

就比如说秦良玉吧,其夫马千乘先征朝鲜,后征播州,战功卓著,却被个太监诬陷入狱病死。

假如秦良玉家教差一点,跟奢安同流,恐怕西南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皇帝必须感谢秦良玉父亲秦葵,教出来的子女都是人中龙凤。

长子秦邦屏次子秦邦翰领白杆兵,寡不敌众,于浑河殉国,四子秦民屏随王三善征奢安之乱,于大方战殁殉国。

值得一提的是,大方原为安氏老营,当时官军奋勇多路进攻,先后攻破五大寨,火烧二百里。

安位偕母走火灼堡,迫不得已遣使请降,王三善令其缚献奢崇明、安邦彦自赎。

因为朝廷议论改土归流,奢安不应。

王三善部久屯大方,食尽援绝,遂决定退师,途中遇伏大败,秦民屏战死,王三善自刎未遂,遭执杀。

秦良玉就不用说了,忠心可靠,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若是国朝有万八千个秦葵,皇帝恐怕已经远征泰西了,那用得着小心翼翼地图谋朝鲜呢。

往事不堪回首,向前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