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差,有失远迎,恕罪则个……”张维贤带着一干小弟以及诸多琉球文武接住陈于鼎。
陈于鼎扫了一眼人群,问道:“刘参军何在?为何群臣披麻戴孝?”
“刘参军回朝了,尚丰病逝,其长子尚文本就体弱多病,惊闻噩耗,一命呜呼。”
“不可能!”卢顺惊叫道:“吾王身强体健,如何会暴毙?定然是尔等谋杀。”
张维贤权当没听到,伸手邀请,道:“钦差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下官已经准备了房间,请钦差休息。”
“多谢国公。”陈于鼎拱手致谢。
“天使,吾王冤枉啊,请天使做主明察!”卢顺叫道。
陈于鼎没搭理他,把着张维贤的胳膊,笑嘻嘻地往前走去。
稳了!
就这一个动作,说明陈于鼎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自己人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张维贤立刻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陛下公正严明,要求严查,本使启行之前,寻思着要把这案子办成铁案,不能有反复,才好对得起陛下信重。
本使就任户部,本来也不擅长这事,请国公多操操心,找些人证,若是有万民书之类的就更好了。”陈于鼎说道。
皇帝确实是公正严明,但是这种公正是对大明臣民的,等琉球变作琉球府,肯定能体会到皇帝的公正与慈爱。
嗯,这是他哥哥陈于泰说的。
兄友弟恭,况且陈于泰是跟着皇帝身边的,能更好的体察圣意,所以陈于鼎刻意地表现出跟张维贤很亲近。
先把基调定下来。
万一事情办砸了,那也是臣子们能力不行,理解上出了问题,跟皇帝没什么关系的。
“钦差放心,人证齐全,必无差错。”张维贤说道。
物证就算了,总不能把尚丰拉回去。
不尊重死者,是要天打雷劈的,皇帝也不会同意。
“对了,国公可知,朝廷正在修订爵位法,不日将行推恩令。”陈于鼎说道。
“什么?”张维贤一惊,连忙朝西北拱手,道:“陛下圣明,我作为朝廷命官,自当守法。”
“建虏南侵,倭国动乱,琉球必受连累,为稳定琉球局势,陛下已发诏书,调武玉梁将军领水陆五千军进驻琉球。”
张维贤笑道:“陛下坐庙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琉球无忧矣。”
脸上笑嘻嘻,心里麻卖批。
这小子还是没把我当自己人啊!
要是刚才但凡犹豫一下,是不是就不说这個消息,等大军抵达直接捉拿回京了?
刘廷元已经回京。
皇帝第一时间召见。
行礼过后,皇帝问道:“卿如何回来了?”
刘廷元说道:“启奏陛下,琉球王尚丰忽然病逝,其长子尚文体弱多病,惊闻噩耗,暴毙,其妻情深,自缢求殉。
臣请陛下降诏,册封尚贤为琉球王,然其年幼不知事,并效前朝鲜故例,设摄政大臣,主持琉球军政。”
皇帝秒懂。
前朝鲜的故例是摄政大臣/总督吗?
不是的,是改成了北隅省!
“卿等镇琉球,政绩斐然,上下莫不称赞,便由卿摄理琉球政务。
因为筹备对倭国用兵,军事便由武玉梁主持,张维贤五臣,各领琉球一地,以为封地。
朝廷即将颁发爵位法,他几个不能例外,若想爵位延长,抓住讨伐倭国的机会,多立功吧。”皇帝说道。
“多谢陛下,臣定肝脑涂地,不负信重。”刘廷元拜下。
皇帝的态度,出乎了他的意料。
原以为会重新派个人去的。
这就把皇帝的格局想低了。
谁立功谁上位,并不全看亲疏。
皇帝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给刘廷元,道:“好好做,朕希望你能总结出成功经验,为国朝后续提供参考。
环境、风俗、文化、脾性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有诸多东西都是共同的,你也可以看看北隅交趾的做法。”
“臣谨遵圣谕。”刘廷元恭敬接过,瞄了一眼封面。
《北隅交趾二省归化经验总结》。
这是可以推广的经验。
北隅省是建虏肆虐时王师踩着七彩祥云降临救民于水火之中,加上在原贵族统治下生活艰难,所以百姓愿意投入大明的怀抱。
而交趾是大军征讨,武力镇压的,零星的反抗非常多。
杀!
就留两种人,顺服的人和死人,最终安定下来。
而琉球是政变,与北隅交趾都不同,属于第三条路线。
第四种就是展示大明的富庶与安定,让对方主动投入大明怀抱。
基本上,就这四条路线。
刘廷元能把第三条路的经验总结好,就是大功一件。
刘廷元告退回去读书,曹化淳冲了进来,叫道:“万岁爷,襄城县急报,有莎鸡自西北来,群集以十万计。”
皇帝一愣,道:“好事啊,慌里慌张做什么?发动百姓捕捉,但凡逮两只,过年不就有肉吃了?”
“万岁爷。”徐应元鼓起勇气,说道:“莎鸡乃是雅称,俗称蝈蝈。”
“荒唐!”皇帝拍案而起,道:“如此虫灾,何用生僻称呼?若是上官不察,岂非误事?
降旨诘责地方,令组织百姓扑杀蝈蝈以戴罪立功,若是苛逼百姓、蔓延成灾,严惩不贷。
再问河南以及开封府,蝈蝈集群,必有征兆,何以不报,何以不灭?
令吏部严加考核,农部派人指导监督,都察院巡查!”
“奴婢遵旨。”曹化淳急急而去。
皇帝很生气。
蝈蝈就是蝈蝈,说什么莎鸡?
一群傻鸡!
“传旨各部衙司以及各地方政府衙门,即日起,但凡公文布告,禁用生僻称谓、雅名、生僻字,遣词用句尽可能通俗易懂,若是不识字之百姓听不懂、有歧义,便为不合格。
若因此产生纠纷、争论,皆以利于百姓进行解释,其后果由起草核发者承担。”皇帝依旧生气。
“陛下何故怒气冲冲。”徐光启夹着一卷书溜达了进来。
小太监们低头搬凳子桌子倒茶水,免得笑出来。
真敢笑出来,死的很难看是不可能的,难看是一定的。
皇帝把奏折递过去,抱怨道:“左辅看看,办的什么事。”
徐光启看了,劝道:“玩忽职守,依律严办便是,陛下无需大动肝火。”
皇帝摆摆手,坐回椅子上,道:“左辅此来,所为何事?”
“臣主持修新历,今日完成,请陛下御览。”徐光启递上胳膊下的书。
“左辅主持,定然无误,只是区区小事,何必左辅跑一趟。”说着,皇帝拿过了新历。
徐光启笑笑,道:“臣今日无事。”
封面无字。
这是留给皇帝提名的。
打开第一页。
崇祯六年正月初一,黄历4350年正月初一,中国农历癸酉年,鸡,宜婚、亲,忌……
历书编撰耗时久,是因为其内容不只包括了日期,还包括了二十四节气、吉凶宜忌、冲煞、合害、纳音、干支、十二神、值日、胎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而徐光启主持的这本,还包括了太阳月亮位置推算、恒星位置数据、日月食推算、五大行星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变化。
“甚好。”皇帝夸了一句,道:“朕欲简化一番,令经厂刊发,售卖于天下,左辅以为如何?”
“仁慈莫过于陛下,臣愿鼎力协助。”徐光启说道。
“已经编出来了,左辅就不要劳神,总要给年轻人表现的机会。”
皇帝提笔,在封面上写下“中华通用黄帝历”,递给了身旁的徐应元。
其实黄帝的出身年并不好考证,但是做为公认的始祖,其出生年作为初始年没什么毛病,如此统一,历朝历代的时间都能连在一起,有助于普及。
不然大部分人都搞不懂万历四十七年、泰昌元年、天启元年是连在一起的。
再往小了说,有助于每个人记得自己的生日。
国朝太祖的生日是他自己说的,其实皇帝不认为这个日期是准确的。
因为大部分平民是不知道具体日子的,而且生活条件决定了他们不在乎孩子出身的日子。
能活着就不错了。
但是作为开国之君,不能没有诞辰,所以就自己选一天,反正距离重阳节不远,大差不差了。
这种操作,跟新历确定黄帝的生年异曲同工。
徐光启说道:“臣奉命督领修正历法,参与者众多,尤以御史金声博、医部评事王应遴表现出色。”
原来是推人的。
皇帝笑道:“能入左辅法眼,必定才干卓绝,朕记住了。”
说了几句闲话,徐光启告辞而去。
皇帝忽然反应过来,左辅状态有些不对。
“召吴甡来。”皇帝下令。
吴甡到来。
“最近诸阁老身体如何?”皇帝问道。
“自李阁老病逝,太医院每日检查,皆好。”吴甡回道。
“那便好。”皇帝放下心来,道:“诸辅臣皆镇国重臣,不可懈怠。”
“臣谨遵圣谕。”吴甡应下。
如今的太医院已经成了天下医疗中心,你没在太医院待过,绝不敢说自己是名医的。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皇帝刚起床,听到了噩耗——左辅薨。
全无征兆。
皇帝如遭雷击,半晌才反应过来。
“罢朝三日,百官吊唁,朕将亲自主持其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