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曹操代汉,刘备开启北伐路:请我儿扫北!(1 / 1)剑阁少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二十一年,正旦,未时。

正午在邺城祭祀过后。

按律,曹操老家谯郡的祖墓也是需要留人专门守陵墓,侍奉香火的。

可是,今日正午,从谯郡传来了一则噩耗。

一位守陵人在冬月扫墓时发现,在曹家祖宗的陵砖之上,居然有人敢刻字骂曹家?

天崩地裂的大新闻!

汉代重孝,视死如生。

对于已经称公,即将称王的曹操来说,此乃奇耻大辱!

曹操怒火中烧,一把将碗里的饭扣在食案上,便当众令人开堂审理。

“汝是何人!”

“曹阿瞒,好健忘啊,我乃豫州别驾王左!”

跪在堂下的小吏名为王左。

建安年间,因得罪了曹操,被曹操罚去给曹嵩修墓。

此人做工隐蔽,鼓动受到剥削的百姓在砖石上刻下骂名,好让后来的盗墓者也来唾弃曹家。

若非曹嵩的坟墓年代已久,不少石砖碎裂崩塌。

守陵人,还真的难以发觉这些人在偷偷加料儿。

曹操眼中盛怒,没想到在汉川,一群贱奴不追随大魏王师,反过来帮助刘备将魏军驱逐。

就连他自己的地盘,这些贱奴也不听话???

这不识趣的谯郡小吏,还把搜集来的证据,一筐筐的抬到曹操面前。

生怕曹操看不见。

曹操只是令人从箩筐里拿出几块,看到石砖上的刻字的一瞬间,便气得脸色铁青,心口胀痛。

“牛头也曹君!”

咳咳咳……

那谯郡小吏,见曹操动怒,以为自己搜集了证据,抓捕了犯人,必定能够获得重用,还暗暗欣喜。

“这些刻字砖石都是王左和当地贱民侮辱魏公的证据。”

“请魏公裁决!”

曹操瞪了一眼那小吏,突然起身咆哮道。

“你还以为,你再给孤道喜呢?”

“来人,来人,来人!”

“将此贼拖下去,五马分尸!!!”

那小吏心头惶恐,左顾右盼,可谁敢在此关头求情。

“魏公……魏公饶我!”

“臣在谯郡守墓已有二十一年啊!”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魏公。”

曹操怒气未消,倚在胡床上手捂胸口,脸色发黑。

“汝既然这么忠心,那就赐你去见孤的祖辈!”

“滚!”

五马分尸,下场惨烈。

曹操回过神来,放眼望下台去,这王左早已被谯郡小吏们打的劈开肉债,浑身没有一块好肉。

至于其余谯郡老家的百姓们,也是被虎卫军个个拴着绳子,排成长队,如同一群牛马一般,绑在宫外。

他们目光冰冷,满眼憎恨。

曹操拿起石砖,十分不理解。

“这些黎庶,皆是孤乡人也!”

“孤,何薄于汝,汝等造此石砖,骂孤祖宗!”

满脸是伤的王左闻言大笑。

“这些砖文,非我等所造,而是你自己造的!”

曹操心头惶恐,不解其意。

“孤何曾造过?”

王左走向竹筐,幽幽道。

“曹阿瞒,这石砖上写下的哪一個字,是假的?”

“当年高祖归乡,沛县老小皆受赏赐,天下咸服。”

“可与你为邻,实乃谯县百姓此生之大不幸也!”

曹操刚要反驳,却见那王左眼中已无生意,他慷慨赴死,也要咒骂曹操。

“住口,曹阿瞒,你这厮,祖宗三代,皆不是人!”

“当年为曹腾修墓,你父曹嵩强虐乡里,拐骗乡人,那时,谯郡百姓虽然疲惫,尚可活命。”

“可你呢!强征谯郡男女,不分昼夜为曹嵩修墓!”

“冬日严寒,大雪三尺,谯郡父老饱受冻馁之苦,虽手脚腐烂,身生冻疮,且不能停!稍有抱怨,便是被棒打锤敲,置于死地。被掳来的妇人,为你家仆淫玩,至死不能归家!”

“看看这些砖文,不是你所造的,难道还是别人所造的不成?”

“曹操,你的骂名洗不去,你终将遗臭千古!你的一切伪装都会被撕破,我说的!”

曹操被这一声吼得心头发麻。

良久后,仍是目光震动。

这王左骂人的威力,丝毫不下于当日定军山下刘云之言。

更有谯郡父老乡亲助力,曹操无颜面对,只得摇头道。

“虎侯,拖下去,杀了他!”

很快,许褚便带着虎卫军将肆意咆哮的王左拉了下去。

“魏公,王左和门外的贱民,皆已被枭首示众。”

曹操回过神来,望向空空荡荡的大殿,又恢复了那般阴冷的目光。

“仲康啊,他们都是孤的乡人。”

“绝不能让他们的阴魂回到谯县惊扰先祖。”

“传令,将他们尸首分离,尸体丢在大河之中。”

“首级埋到仇池山去。”

汉代下葬,有完整的躯体才足礼数。

尸首分离,意味着他们只能为鬼,无目无头,无法再找曹家麻烦。

武都郡的仇池山据传埋着刑天的首级,连神都压得住,别说是鬼了。

待许褚退下后。

曹操又从箩筐里拾起几块石砖,一一在面前排开。

这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在死前留下的作品,有赖于我国考古工作者的研究,上世纪,在安徽亳州曹家墓葬中发现了这批珍贵文物。

不过,曹操很显然是不愿意看的。

“拿下去,全部销毁。”

“传令,孤的墓葬,今后要修七十二座疑冢,绝不可让贼人盗走。”

众人皆曰:“唯!”

……

邺城的正旦过得一塌糊涂。

曹操的不悦,早已传到曹丕耳中。

魏宫中,穿着新衣的宫娥们正驱步来到曹丕府中陈说宫内之事。

听闻曹操大发雷霆,曹丕心下已有一计。

不多时,魏宫之内,便传出一则消息。

前来拜谒曹操的司马懿拱手道贺。

“魏公,喜报,天降祥瑞!护我大魏啊。”

曹操本来正心烦着,可是一听祥瑞之兆,心下方才舒缓了不少。

“是,何等祥瑞?”

司马懿笑道。

“今日正午,甄夫人在宫庭中见一大青蛇,此蛇口中吐出赤珠!作人言曰:献宝魏公!”

“此蛇不伤甄夫人,等到甲士来此,此蛇早不见矣。”

“唯留有赤珠在场。”

经典的祥瑞故事。

没错,在冬天!

魏宫里,出现了一条大蛇!

汉魏谶言故事不需要符合逻辑。

只要统治者听了满意就行。

“哦,速速传唤我家新妇,并子桓一同到来。”

不多时,曹丕、甄宓便来到殿上,陈说青蛇之事。

“父亲,青蛇吐珠,当为吉兆,可取精通占卜相术之人,前来一阅。”

曹操点头道。

“可有何人堪用?”

刘晔拱手道。

“在邺城有一郎官,名曰朱建平,此人精通相面之术,所料无不应允。”

“琅琊占卜大师王旦也在此间。”

朱建平、王旦在汉末知名于世,曹操早有所闻。

“善。”

“请魏宫诸臣一并觐见。”

借用图谶祥瑞来试探人心,这是魏晋诸侯篡位之前的惯用手段,刘晔深知曹操禀性,连忙行礼道:“唯。”

俄顷。

魏官云集。

曹丕、曹植分列两座。

不过,如今的曹丕却是风光满面,相比之下。

曹植的境遇就惨的多了,曹操一回邺城,便打杀了其妻崔氏。

这一计下马威,直接把曹植打入十八层地狱。

如今即便曹植身在高位,依旧是侃侃不安。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植的失宠已是时间问题了。

在曹植身侧的杨修见此场景,亦是心中了然。

那一日,他与刘云相谈甚欢,言及邺城诸事。

刘云直接断言,曹操回到邺城后,便会打压曹植。

如今看来,果然尽如刘云所料,分毫不差。

“刘升之所言是也,早先我还以为子建有机会,故而忠汉之士云集临淄侯府。”

“如今看来,这都是曹家人耍的把戏啊。”

曹植啊,曹植,你怎么跟曹丕斗。

当你立下忠汉人设的那一刻起,你注定就是曹操的弃子了。

文章写得再好,长得再帅,有什么用。

看看人家曹丕,好钢可都用在刀刃上了。

在曹丕的示意下。

占卜大师王旦,环顾赤珠,率先开口了。

“魏公,在下以为,青蛇吐珠,乃是大吉之象!”

“往昔,建宁二年,青蛇见于御坐轩前,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天子诏使百僚各言灾应。时人以为,汉徳将移!”

“汉者,火德也。青蛇吐赤珠于魏宫,此乃天意将汉祚移位大魏也!”

荒谬!

台下,原先的汉朝老臣们,心中暗骂不断。

可自从曹操建立魏公国以后,直接把许昌班底全部抽干,他们现在身为魏官,自然也不好当面反驳,只是私下抨击亲近曹操之人。

侍曹之人与过去的侍董之人一样,将会被士族圈子排挤,这在汉末士族之中,算是政治正确了。

曹操看向百官,众人虽有怨不敢发,含怒而不敢动。

“崔公,乃河北名士也,可有何解?”

崔琰之族女刚刚被杀,已然心知曹操想拿清河崔氏立威。

如此危急关头,说错任何一句话,都得人头落地。

“崔公,为何迟疑不言?”

在曹操几度威逼下。

崔琰身后的男子方才上前。

此人名为杨训,崔琰担任东曹掾时,举荐此人入府。

按照汉末君臣观,崔琰是他的举主,有恩情在身。

杨训上前拱手道。

“回魏公,崔公年迈,口齿不清,当由某代为回答。”

“在下以为,青蛇吐珠,乃天祚大魏。”

“大汉孝武皇帝时天下有谶言,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之厄,乃四十二也,代汉者,当涂高!”

“如今汉室将崩,自高祖践祚至光武复兴,到今日已有四百零一年。”

“只余下十九年,汉祚将崩。”

“魏公扫平天下,大魏承接汉祚,当为十九年后!”

好解释。

利用汉朝谶言,将曹魏天命盖棺落定。

杨训想以此讨好曹操,保住崔琰的性命。

同时,以谶学之言,想将曹操代汉的进度往后拖延。

却不料,无论是朝中的亲曹派,还是保皇派都不会满意这个回答。

“十九年!”

曹操眼神冷冽。

六七之厄,的确是四百二十年。

可他曹操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十九年?

“太久了!”

占卜师王旦反驳道。

“当涂高者,必然是魏也,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更何况,古者官职不言曹字,然而,自汉已来,官位尽曰某曹,诸曹并列,此乃天意也!”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

“臣王旦,请魏公进魏王!再加冠冕,顺应天意!”

群臣高贺,伏地长拜。

崔琰等人鹤立鸡群。

饶是杨训百般拽着崔琰的袖子,此人依旧是风高亮节,不肯低头。

“崔公,在下求你了。”

“公,当为族人考虑啊。”

崔琰闭目抬头,良久后,方才哀叹一声,缓缓伏地。

曹操见此,满意的抚须大笑。

“官卿欲加黄袍于孤之身。”

“然,孤,岂是这般用心?”

“孤,一生只想做汉臣!别无他念耳。”

“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矣。”

旋即,曹操眼神威逼,又看向杨训。

“当真天命更替,还有十九年?”

杨训见状冷汗涔涔,连忙改口道。

“回魏公,在下又想了一下,汉天子曾失国于王莽,新朝立国十五载。”

“算于其中,汉祚应只余下四年。”

“盖,建安二十五年,天下将易代。”

四年时间,曹操自认为还等得起。

孤高不可一世的魏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最终放过了崔琰。

随后,整个邺城的江湖术士又开始给曹家妇人和诸子看相,一瞬间,谣言风起。

中庭上,曹植被冷落一边无人问。

反倒是曹丕父子风光尽出。

“卞夫人自幼有黄气缠身,贵不可言啊。”

“尔等不知,甄夫人幼时每晚歇息的时候,其族人都看到有人把玉衣盖在夫人身上,以此显贵啊。”

更有那条青蛇只见甄夫人,余者不见的怪话传出。

诸如此类谶言越发夸大,一开始,还只是暗示卞夫人和甄夫人最终将为王后。

可最终还是波及到曹丕父子身上。

又有人云:“五官将出生之时,天上出现青色云彩,状如车盖,此非人臣之命。”

在魏,或有人见曹丕身上黄龙出现,或有人言,曹操之孙曹叡有青龙缠身。

历史上在建立魏帝国后,曹丕和曹叡便是以黄龙、青龙为年号,意在彻底于精神层面,来抹除卯金刀的赤帝火德。

从今日开始,曹丕、曹叡正式进入天下的舆论界。

而曹植……一败涂地。

这位年轻的公子,还不知道。

从曹操进位魏公后,曹操就为两个儿子定好了各自的剧本。

立下忠汉人设的曹植可没有大魏纯臣司马孚的本事,他这辈子都将生存在灰暗的角落之中了。

就这样。

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正旦。

六七之厄的汉代谶言,在邺城得到了最终的解释权!

两汉共405年,加上王莽新朝15年,正好是420年!

如今是建安二十一年。

四年后,建安二十五年,春,便是汉代的灭亡之日!

和历史上曹丕篡汉的时间线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为了给这一天造势,整个魏国境内发了疯似的,谣传着汉祚将亡的谣言。

汉末龙蛇之孽,六七之厄,彻底成为了曹操代汉的舆论之柱。

曹操大为欢喜,又叫朱建平为他算命。

朱建平是个机灵鬼,言:“子桓公子能活八十。”

“魏公年过杖朝。”

一杖朝就是八十年。

这也就是说,曹操父子都能活八十岁。

等到建安二十五年当然不成问题。

曹操欣喜之余,重赏了朱建平和王旦。

可是,曹操没有料到,相面大师朱建平的下半句没敢说完。

离开魏宫后,王旦琢磨着曹操身体多病,不像能活那么久的人,可是朱建平的预言从来没错过,他是中国历史上能与许相平齐的人物,怎么会胡说。

“朱君,莫非你畏惧魏公,而在堂上胡言?”

朱建平苦笑道:“子桓公子的确能活八十,但是后半句我没说,他四十岁时将有大难……”

“魏公也能活到一杖朝,但是若走了王莽的老路,得要减去六七之厄时,从新朝借来的十五年的寿数……”

诚如朱建平所料。

曹丕四十而亡。

而建安二十五年,春一月……六十五岁的曹操,寿命也将走到头了。

从魏公到魏王,曹操眼巴巴的看着就要登基称帝,可老天偏偏不愿给他时间。

……

蜀郡,成都内。

刘备等人宴饮已过,杯盘狼藉。

下人们收拾好后。

刘备便与一众孩子,在院中烧火取暖。

火炭上,放着青绿色的竹子。

被火焰灼烧后,竹子淋出清水,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这便是驱赶年兽的礼节了。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已经开始走亲访友。

刘云与阿斗出来时。

街道上,到处表演着驱除鬼怪的“傩戏”。

所谓傩戏,便是汉魏时期的民间驱鬼仪式。

自元旦至元宵,丐户戴着面具,穿着红衣,连群结队,通宵达旦,遍索酒食。

上千名表演人员,装扮成各种神盠和神兽,一边驱鬼逐疫,一边酬神纳吉。

鼓声震天,金锣不断,一片祥和之气。

路过府门之时。

刘云也象征性地给了路过的神盠两壶酒。

汉代的仪式嘛,参与参与就行。

不过,那带着面具的神盠接过酒水过后,略显忧伤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刘云,看了好久才罢休。

过后,这一缕忧愁,又变换为明媚的喜悦。

那面具后的女子祈福道。

“神盠将会庇佑升之祛除凶灾,百病不侵!”

她知道我的表字?

刘云愣了半天才辨认出她的声音来。

“是马姑娘……你怎么会在这?”

马云禄悄悄解开面具,寒风拂面,女子一头青丝洒落如瀑。

她向来不喜欢束发。

“升之,千万别告诉兄长。”

“我是偷偷溜出来的。”

“对了,听说,今日早晨,你拉了兄长一把,请他与天师同坐。若不是你,兄长一定无处立足了。”

刘云摇头道:“举手之劳,马姑娘在犍为一路助我,理当如此。”

马云禄眼中满是感激。

入蜀已经一年多,和她关系最好的,当属张莺莺。

其次和西凉马家搭得上话的,也就只有刘云了。

刘云今日看似简单的小举动,实际上挽救了西凉马家的颜面,马云禄心里一股暖流穿过,更是欢喜起来。

“我身上没带什么别的东西,就把这随身的玉翁仲交给你,算是感谢升之的大恩了。”

玉翁仲,乃是汉代驱邪祛魔的玉制佩饰,算是比较珍贵的玩意了。

刘云刚想推辞,却见那马云禄已经将脖子间的玉翁仲解下来,套在了刘云的手腕上。

这西凉的姑娘啊……性子是真活泼。

大概要比张莺莺好动好几倍。

也就师妹比得上了。

若不是西凉马家出了事儿,她大概会过得很快乐吧。

“那么,我先走了,回见。”

马云禄重新戴上面具,继续扮作神盠游街。

刘云望着姑娘远去,胸中顿时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汉代的姑娘家,在正旦和上元节前后都喜欢出来游玩。

但是过节其间,各家各户都有亲友拜访,不可能参与傩戏这种长时间的活动。

马云禄虽然嘴上不说,可是那眼神里明显藏着一丝忧伤。

哪家姑娘,会愿意大过年的跑出来装神弄鬼啊。

除非,她们家压根就没人上门……

“兄长……你在看什么?”

阿斗还沉迷在热闹的傩戏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刘云的心境已经发生变化了。

不多时,刘备便已令人前来寻找刘禅了。

“阿斗,主公唤你回去。”

“讨魏中郎将也是。”

刘云点了点头,很快回到府中。

刘备已经醒了酒,说话之际,也没有先前那般的少年气了。

“阿斗,你先下去。”

“备,有要事与升之商议。”

听到这般严肃的语气,刘云已是察觉到刘备可能收到什么消息了。

待阿斗离开后。

刘备便示意刘云落座。

“升之,这是前几日法孝直从武都送来的消息。”

刘云接过封检查看。

顿时眼神一惊。

“郭淮治兵陇右。”

“张郃治兵关中。”

“看来上一次汉川大败,曹贼还是不服啊。”

刘备点头道。

“何止不服,他的禁军在沔南渡被升之断道,主力未损。”

“若非雍州失事,急于称王,曹操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汉川。”

“唉,来年,只怕天子又要遭受曹贼威逼了。”

刘云深以为然。

在赤壁之战之后,朝野议论涛涛,天下皆说曹操有夺取帝位之野心,曹操作文《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自己对汉室忠心耿耿,这才压制了舆论。

不过,进爵魏公,受加九锡之后,曹操的真面目就再也藏不住了。

曹操实际上,也不打算隐藏了。

刘备看向刘云,问道。

“建安十九年,正月,为了让逆魏代汉,曹贼甚至不惜将三个女儿同时嫁给天子为妃。”

“升之可知,此乃何意?”

刘云自然知晓。

外界看来,这是大魏丞相爱护天子的表现。

实际上,这也是曹操利用古代的迷信细想,来宣传大汉亡国论。

刘云道:“周代有言:女三为粲!同时娶宗人三女者,必将灭国。”

汉代谶学迷信,凡此种种不可计数。

女三为粲,讲述的是周恭王和密康公的故事,其意是:君王不能挑选三个同族的女子为妃嫔,否则得到的东西太多,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密康公不听劝诫,为周所灭。

“曹操最喜欢自比周公,而天子便是被灭的密康公。这对许都朝廷而言,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刘备面色忧虑道。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曹操还有别的心思。他只送去了两个成年的女儿,曹宪和曹节,还有一个年龄太小的曹华,被留在魏国待成年再完婚。”

“曹操不是没有别的成年女子,可是算计到这一步,就涉及另一层意思了。”

“古时,行禅让之举。

尧嫁两女于舜,经过考察后,三年后把帝位传给了舜。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先嫁两个女儿,如王莽那般成为外戚,三年后,再逼迫天子禅让。

不合作,曹操就会把第三个女儿送过去,对于大汉而言,那就意味着强行灭国。”

许都朝廷当然知晓曹操的野心,刘协也会反抗。

不过,他的反抗是无力的。

同年,十一月。

曹操以皇后谋反为罪名。

将伏皇后及其所生的两位皇子鸩杀,兄弟及宗族一百多人被处死,并将曹家女扶持为皇后。

刘协一步一步被逼到绝境,一步一步被曹操施压。

到最后,要么反抗,要么灭亡,无路可走。

曹操给的底线很清楚,六七之厄,建安二十五年,刘协必须退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在建安二十四年前后,除了已经和曹操结为姻亲的孙权之外,近乎整个天下都在反曹的原因。

西北鲜卑乌桓在前一年作乱。

西南刘备争锋汉中。

中原关羽威震荆州。

南阳、河南百姓反曹。

许都、邺城。

所有政治中心全部都在反叛曹操。

就连天意都在反曹……

中原天降大疫,襄樊暴雨涨水。

真可谓天怒人怨。

刘协在曹操要下手的最后一年,用尽了汉室的资本。

曹操不是不想称帝……实在是当年被逼到极限了。

而且,上天在建安二十五年的开春就把他收走了,他还称什么帝啊……

占卜师和相面师们今日在邺城只说了曹丕和曹叡身上有黄龙、青龙之气,说过卞夫人和甄宓将会荣登富贵,可从来没人说过曹操身上有帝王气……

刘云想到这里,已经明白刘备的意思了。

伏皇后被杀后,天下唯有刘备为皇后发丧。

自此,大汉与曹贼,已经成为不共戴天的血仇。

“备,定要杀至邺城,为皇后报仇。”

“为死去的皇子报仇,为天下百姓报仇,为大汉被曹操发掘陵墓的先帝们报仇!”

“此仇不报,备,誓不为人!”

刘云感受到刘备切齿之痛,亦是深深地被这一股气势吸引。

“曹贼僭越之心,昭然若揭。”

“主公的意思是,要云筹谋来日北伐之计?”

刘备颔首道。

“时局动荡,大汉倾覆在即。”

“升之,有何计策?”

刘云摊开舆图,指向凉州。

“魏军骁勇,利在骑兵。”

“来日中原会战,少不得骑兵驰逐。”

“凉州,用武之地也,当年夏侯渊屡次在此屠杀百姓,凉州羌胡和当地百姓深以为恨。”

“云以为,可令马孟起先行前去招揽羌胡百姓为己所用。”

“不日,我军精简锐卒,直驱凉州,断绝陇右。”

“夺得战马后,再与逆魏决战关中,此乃破敌之计。”

刘备闻声道好,只是心下仍有疑虑:“马超心性凉薄,一旦回到西凉,未必会为大汉尽忠。”

念及此事,刘云又道是。

“眼下,马孟起在蜀中被蜀人轻视,郁郁不得。”

“主公,在下有一计。”

“可令其归心,将来西凉马氏也必将为大汉效死。”

刘备困惑道:“何计?”

刘云笑道。

“用心计!”

“主公素来以诚待人,故而人不负君。”

“在下以为,唯有真诚,才是必杀技。”

“主公愿意诚心接纳,马超必会感念主公恩情。”

刘备点头称是。

“善,升之之言,是也。”

“刘封,备上厚礼。”

“备,改日,要亲自去拜访平西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