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七章 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死!让汉旗再度飘扬!(1 / 1)剑阁少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支国人,支谦,奉命使吴。”

“这字体……”

刘云狐疑的看了一眼黑瘦的僧人,虽然字迹歪歪扭扭,可眼尖的刘云注意到他分明是用左手写的……

句扶困惑道:“护军,这月氏人好像不会说司隶的洛语。”

“要不要换个蜀语问问。”

刘云摇了摇头。

换个方言没有意义。

洛语是汉代的通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

连官方语言都听不懂,说個西南方言他就更听不懂了。

马云禄又用凉州方言试探道:“楞棒?(呆货)”

“梆子头?(扁脑袋)”

“勺松?(傻子)”

……

Emmmm……

马云禄忍着笑意,摊了摊手。

“都骂到这个份上了,还是一脸慈眉善目的表情。”

“升之,看来他是真听不懂。”

刘云被马云禄逗得哭笑不得。

“或许他的确听不懂凉州话。”

“但是司隶的洛语,他不可能一个字都听不懂。”

刘云从老僧人手中取过木牍。

在木牍上书写的那几个文字的笔法,就不是凉州中流行的汉代草书。

而是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八分书’。

“支公,不用装了。”

“你不是哑巴,也听得懂洛语。”

二人双目相对,老僧人静如止水的眼神中,微微荡起一丝涟漪。

眉目和善的支谦双手合拢,默默行礼。

“阿弥浮屠!”

浮屠,是梵文的音译,在后世改为佛陀,即是佛。

三国时期,百姓流离,佛教不断向南方传教。

北方重镇以洛阳为主,南方则为建业。

魏明帝年间曾大兴佛寺,临淄侯曹植也喜读佛经。

孙吴国内,支谦、康僧会这些西域名僧先后从月氏、康居入吴,也备受孙权推崇。

唯有在交通相对闭塞的蜀汉,佛教到不是很兴盛。

老僧人看着刘升之洞察秋毫的双眼,不禁困惑道。

“小友如何知晓,老夫能听懂洛语?”

刘云深思道:“尽管支公用左手写字,可我却看得出,你写的是八分书,光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八分书又名“分书”或“分隶”,指的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新体隶书。

汉代最喜欢书法的皇帝——汉灵帝于熹平四年,令大儒蔡邕简化字体,使得八分书成为了东汉晚期的标准书体。

一般意义上而言,在中原地区,八分书基本是官方文书的流行字体。

可,自从汉安帝年间西域大乱后,朝廷再也没有能力管控各国,西域大部地区至今都丢了快一百年了,就是东部靠近敦煌的汉军据点,在汉末大乱后,也已崩溃。

自汉末,河西军阀割据断道快三十年了。

他一个游弋在丝路北线的大月氏胡僧,若连大汉的通语都不会讲,如何能写得八分书?

凉州和中原可不一样。

在陇右,也有善写八分书的大书法家梁鹄留名于世。

但在更远的河西,流行的却是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

原因很简单,因地制宜耳。

古人云,草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简单的来说,一笔写完,不费周折,不拘形式,很适合作为凉州这样常年戎旅之地的通行文书。

张芝便是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后人,在凉州这样的苦寒边塞之地修来的禀性,加之又常年遭受关东士族排挤的郁闷冷落,使得在凉州人的手中诞生出了敦煌张氏这样冠绝全汉的精妙草书。

大汉最后一任凉州刺史韦康的弟弟,魏晋著名书法家韦诞也是以草书见长的。

刘升之这一路北上,见识了不少凉州风土人情。

这里的人等级观念没那么高。

“凉州人,日常沟通曰:喏,很少说:唯。”

“多数写的也是草书。”

“支公,你说你是从大月氏远道而来传授佛经,看来还是没有调查清楚凉州的习性啊。”

支谦苦笑道:“多谢将军提醒,那老僧就实话实说了,方才不知将军身份,为防招致杀身之祸,故而装聋作哑耳。”

“老僧从大父开始,三代人移居洛阳,早已熟悉汉文。”

“家师支谶,乃是洛阳名僧,常为灵帝翻译经文。”

“故而,老僧也学得一些八分书。”

“董卓入京后,燔烧城池,天下动荡不宁。”

“是以,老僧只得渡过大河,留在西域鄯善国避难。”

“三个月多前,老僧听闻有一名曰曹操的诸侯统一了中原,于是跋山涉水,打算越过河右打算前往吴地,完成家师传经于南方的遗愿。”

刘云困惑道:“既是去江左,何不走蜀道南下?”

老僧摇头道:“蜀道艰险,君自知也。”

“更何况,走河西入长安,一直是我佛传道的主路,大汉元寿元年(前2年),汉朝博士弟子景卢,曾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自此后,去东土大汉的先贤们每次回国,便给月氏留有舆图,我等从此东渡,便不会迷失方向。”

刘云颔首称是。

闲话已罢,就该问正题了。

“城内战火已经平息,我等也不是匪类,不会对支公下手。”

“只是在下还有一问,还望支公为我详解。”

见刘云对僧人们没有恶意,支谦端正行礼过后,便缓缓走入了媪围城中。

“将军,请!”

“支公,请!”

众人快步入城。

此地的这些僧人,皆是红发长须,深眼、高鼻,一身白肤。

“这些也都是大月氏人?”

胡僧们是真的语言不通,刘云也问不明白。

看样子唯一能够沟通的也就只有支谦了。

“云禄,你听得懂他们的语言吗?”

马云禄摇了摇头。

“我虽然精通凉州方面的胡语,可是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凉州人……”

“听他们的声音,应该是来自西域塞外。”

刘云恍然大悟,西域地区的胡人,被汉代史官称为凉州塞外胡。

先前苏则在金城郡收集到的情报说,不仅是河西三郡的豪强叛军起了兵。

河西三姓卢水胡王,伊健妓妾、治元多、封赏等人也和休屠胡王——梁元碧合兵。

南山羌豪邻戴和丁令胡也在东进。

以上大部分凉州羌胡都已经和北伐军交过手了。

接下来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便是这个凉州塞外胡王阿毕师。

历史上,此人常年活动在西域,与魏国争夺西域各国控制权。

而他们东进的消息还是三个多月以前从敦煌郡发来的预警……

彼时,阿毕师人在何方,现在又在何地无人可知啊。

敦煌不仅是整个河西四郡中最边缘的郡,也是守卫着汉帝国边塞最重要的部分。

著名的阳关、玉门关都在此地。

在黄华等人杀死太守,占据河西三郡的那么多年中,敦煌成为了各方游侠义士的聚集地。

庞淯、杨阿若,这些在当年为徐揖报仇的勇士,在杀死了黄昂后,最终向西逃到了敦煌避难。

有这些大汉朝的健儿守护在帝国的边陲,刘云并不担心胡人能攻破敦煌。

或许他们连玉门关都过不来……

但是,河西动乱的小月氏人又是怎么回事……

刘云万分不解,河右像是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如果不能拨云见雾,北伐军还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敌人。

念及此事,刘云缓缓拿出一张绢布,上面画着的是在龙夷城发现的那个神秘木箱上的图腾。

这上面的佉卢文他也看不懂,只能问问这个领头的老僧人。

“这些字,支公你能看得懂吗?”

院落中,屋舍间。

老僧人捧着油灯,眼神一眯,细细看向绢布。

“将军……”

“我已确定,这上面的文字确实是佉卢文了。”

“而且不是龟兹、鄯善这些国家所用的杂类形体。”

刘云困惑道:“支公如何确定。”

支谦笑道:“佉卢文,发源于天竺犍陀罗国。”

“是大月氏的官方文书。”

“老僧从大月氏西来,正如将军看得出老僧写的是八分书,而不是凉州草书一样,老僧自然知晓这其中差别。”

刘云谨慎的问道:“这上面的文字和图腾又是什么意思?”

支谦反复念了几遍,翻译道:“伟大的月氏勇士,向东,向东,回到你们出生之地。”

……

刘云心中大震。

他即刻站起身来,满心不安的屋内走了好几圈。

大月氏原本是生存在河西走廊的游牧种群,后来被匈奴、乌孙击败,西迁到了中亚,统治了部分中亚和北印度。

留在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没能迁移走的小月氏人,正是大月氏的后代。

尽管大月氏西迁已经过了四百年,但是这可不代表他们不想回来,尤其是在中亚遇到了外部势力倾轧的情况下,想回家是人之常情。

与东汉王朝在西域产生的那场战争,不仅仅是因为月氏王求娶汉公主,被班超拒绝后,冒然发动的战争,这反而更像是一种军事试探。

看到汉军还有能力掌控西域,大月氏人便重新遣使交好了。

之后,看到汉帝国在西域的势力不断缩水,月氏人便重新占据西域。

西域各国不断的佛教化,语言文字都和月氏人日渐相似就是扩张的铁证。

从后世出土的考古遗迹来看。

月氏人的兵团,已经深入塔里木盆地,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刘云忽然想起龟兹豪帅白丘在令居塞给他说过。

小月氏女胡王伊健妓妾和西域的胡人阿毕师早有联络。

平时,经过她的部落中,总听到这女人说着什么‘无涧神’,‘东归东归’,之类的怪话。

今日听到支谦给他解释这些佉卢文的意思,刘云总算能将这一切穿起来了。

“支公,无涧神这三个字用梵语该怎么读。”

听到这个词,支谦的脸上露出一抹欣喜之色。

“无涧,当读为‘阿鼻’。”

“将军若非要阪依我佛?”

“这可真是功德无量,善莫大焉。”云云……

刘云没理会这老僧人,脸上阴晴不定。

所谓的‘无涧神’,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本为“无间神”,又称地狱神,是梵文的意译。

音译应当则为阿鼻!

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无间地狱,阿鼻地狱。

正史中,曹洪的乳母,与临汾公主的侍者,曾暗中祭祀无涧神,被司马芝带到洛阳狱杖毙。

理由是,当朝典籍法令之外的祭祀,均为淫祀。

实际上,举行正规的祭祀,分门别类,是维护王朝长治久安的策略之一。

此案,一度惊动朝野,甚至连卞太后也曾出面干涉。

可见在三国前中期,无涧神就已经传到洛阳这样的核心城市了。

刘云陷入深思。

如果他想的没错,史书中记载的塞外胡王阿毕师,这个名字通过音译,阿毕也可以写作‘阿鼻’。

也就是说,所谓的阿毕师,正是崇拜无涧神的胡王,他的名字应该写作阿鼻师。

大月氏人在汉末不断控制西域,眼下更是要觊觎河西了吗?

时局混乱啊,刘云没时间继续详谈,他对着支谦拱手长拜后,旋即快步出门。

“句扶,找几个信得过的将士,保护好这些支郎。”

“另外,让蒋琬、费祎,派小吏接管鹯阴、媪围两县。”

句扶领命而去。

刘云很快离开县城,望向逐渐泛白的天际线,幽幽道。

“难怪治元多、封赏和伊健妓妾不和,三家迟迟不肯合力发兵南下。”

“我当初还以为治元多真就是个优柔寡断的蠢材,现在一想,这三家尔虞我诈,可能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地盘。”

“伊健妓妾还有更大的野心,只不过治元多一直防范着她,所以在令居一战,治元多一直不肯派自己的主力来增援。”

马云禄困惑道:“那个女胡王不都被我打入河中淹死了吗?再有野心还能咋样?”

“不一定……”

刘云冷静道:“只要没找到她的尸体,就不能断定她死了。”

“更何况,你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吗?”

“卢水胡二十万人南下。”

“除去被我军歼灭、淹死的五万人。”

“其余五万被裹挟的汉民、五万杂胡奴隶,都已经归附。”

“那么,剩下五万人去哪了?”

马云禄心下大惊。

“升之,你的意思是伊健妓妾没死?”

“不仅没死……”刘云回顾全局:“而且我认为,她是故意要引诱三部卢水胡南下令居塞和我军死斗。”

“最好拼的两败俱伤,拼杀的只剩下小月氏人。”

“孤独部、盖楼部……一个小月氏别种,一个鲜卑别种,这两家组成了她进攻的主力。”

“伊健妓妾在令居塞带得全是别部杂兵,她的小月氏亲兵,估计还留在武威境内等着呢!”

“大月氏、小月氏……中间只隔着一个河西。”

“你猜猜看,如果阿毕师真的是大月氏人,他们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防的机会吗?”

汉朝衰弱,西域断绝。

河右诸侯混乱……

历史上,如果不是曹真以雷霆之势扫平卢水胡,重新让魏国掌控部分西域。

此间局势犹未可知也。

念及此事,马云禄心下震动。

“那还等什么?”

“搞清楚了伊健妓妾的目的,就直接去逮她!”

“武威控扼交通要道,月氏人若要夺回河西走廊,就绝不可能放弃武威!”

“我也不允许我的家乡被月氏人占据。”

刘云振奋道:“说得好。”

“既然孝武皇帝已经将凉州的土地打下来。”

“我们这些后辈人,就绝没有将土地拱手让人之理!”

言谈之际,凉州风起。

一队骑兵快马来报。

“将军,司马和参军一路追杀溃逃的丁零人,长驱直入。”

“丁零人逃入了大漠之中,司马派我前来询问,是否继续追击。”

刘云闻言紧握佩剑,迅速上马。

“呵呵,当然要追击,这是丁零单于故意在和我们玩手段呢。”

“哼,白狼山之战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他还以为自己面对的汉军是没打过游牧骑兵的步兵大队?”

“传令、蛾遮塞、治无戴等部,补充好水源,粮秣,快速起兵!全军向西追击!”

“等杀灭了丁零胡,我军还要顺路去收拾月氏人。”

“凉州是大汉的凉州,我管你什么地狱神,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死!”

“驾!”

千骑奔腾,一路出了媪围县,卷入滚滚风沙。

满地枯藤老树下。

时隔三百年。

赤红色的汉旗又度飘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