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六九、新作《短歌行》(1 / 1)因顾惜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语出周易。

从今天开始,李承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被称之为“继之”了,而不用和之前那样,大家只能称之为“李君”“李郎君”“李司马”这种听上去颇为客套并且不怎么亲热的称呼了。

诸葛亮的期许何等远大也?继承吾等之远志,李承今日先是被场面所喜,又得益于得了如此高的爵位,志得意满之余,不免有高居于上的盛气凌人之感,可听到诸葛亮如此期许,那得意不免减少了三分。

诸葛亮从未见过自己,而仅仅从自己所行所为之中,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或许还要加上赵襄的大力举荐,诸葛亮才会给了自己如此重要的一个字号,饶是如此,诸葛亮也的确是太懂自己了。

继之。

李承再次朝着糜芳郑重大礼参拜,在场的任何人都明白,这个礼不是给南郡太守,而是给千里之外的军师将军行的。

“继之,谨受教!”

初夏的天气十分晴热,许久没有下雨,今日难得天上有大朵大朵的云彩,灰白色又很厚重,有白云遮蔽着阳光,还有徐徐凉风,倒也不是很热。

糜信端了一個玄色的小冠出来,让崔夫人亲自给自己的儿子戴了上去,李承又换了衣裳出来,到后头新楼处和众人相见,大家见到李承头戴小冠,身上穿着一身青色长袍,身材修长,面目如玉,顾盼之间,神采飞扬,不由得连连喝彩。

天气就在这时候突然变了脸,风越吹越大,风中带了许多的水汽,柳树枝叶狂乱飞舞,白云渐渐变成了乌云,天气一下子就凉爽了下来。

观礼结束,招待大家伙用餐的宴席开始了,潘濬在此,也没人说要上酒,于是大家伙又要找一些乐子。

蔡菁心下虽然对着李承已经很服气了,但现在看到李承今日冠礼如此显赫,他又忍不住要刁难一二,“继之兄!今日大会,先是庆祝丰收,后头又有了爵位,再有卧龙先生青眼有加,亲自擢取字,可谓之三喜也,样样都是好事,如此佳时佳事,继之兄难道并无只言片语可言吗?”

“若是论起来只言片语,吾只有一字。”

“何字?”众人都好奇。

“乐也!”李承摇头晃脑,“育丰收而慰民苦,得爵位而报销玄德公,承佳字而遇知己也,正如蔡兄所言,这三件事,都是极为快乐之事,吾今日除了乐之外,还有什么可描述的?!”

“不成,不成!”蔡菁摇摇头,“继之兄自从入荆州军后,佳作许久没有再见了,凡为诗歌者,皆是有感而发,今日如此大喜,继之兄心绪如此欢乐,自然有感了,若是今日不做,还要等到何日?”

“难不成,还要等到封侯的时候?”蔡菁这话说出来觉得颇有挑衅之意,于是又连忙加了一句,“吾等望眼欲穿,只求一阅继之兄之大作也!”

黄玟也点头说道,“今日又是飞鸟佳集之会,继之兄该作歌以记之。”

大家伙目光炯炯,特别是那些荆楚青年士人都盯着李承,眼中露出了期待之色,如今荆楚大地上到处都传闻着李承的文名,在糜芳和糜信等人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之下,李承的名声在他这个年纪里以一种不正常的病毒传播速度传播了出来。

李承和众人一起作诗写文的飞鸟集几次送出去,都叫人一抢而空,甚至江东蜀中也有商队前来的时候,也会特意要抄录飞鸟集回去,今日许多人是来过飞鸟庄的,也有许多人,是从未来过的,是被江陵四友或者赵襄的请帖请来的。

大家伙都纷纷出声怂恿,大部分是真的期待,也有一部分人只是煽风点火而已,想着要看看这位被庞德公认定为新“凤雏”的人,文采到底是如何?

舞姬们已经在候场了,环佩叮当,香风阵阵,可这些人倒是没有多看这些美人反而就盯着李承,李承微微一笑,“今日确实得意,吾心中也有所得,只是若做出来,未免落了年少轻狂的名声,反而是让治中、太守、骑都尉等以为吾不成器也。”

“无需担心,”潘濬捻须笑道,“少年得意,张狂一些,又有何妨?吾等荆楚士人,乃是天下第一俊秀人物,就算是张狂些,那也是本分之事,吾又怎么会怪罪呢?”

糜芳也是如此说,李承点点头,“既如此,吾现做《短歌行》一首,做出来了让歌姬唱起来,以纪今日之会。”

“短歌行?”黄玟眼前一亮,“可是北边曹操之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不一样,吾想了想,要合乎吾之心思,又要应今日之会,非用《短歌行》,不能纪念。”他朝着糜信点了点头,让歌舞先开场。

边上早就准备了纸笔等,李承走过去,其余的人都耐心等着,倒是蔡菁忍不住,就跟着李承一起过去。

舞姬们献上了丰收之歌《大田》,出自于《诗经小雅》:“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因为是庆祝丰收,所以今日舞姬们都穿着是淡黄色的衣裳,手上还拿着一根绣着谷穗的绸带,顺风摆动,十分好看。

李承叉着手想了想,见到蔡菁在一侧,出言问道,“大汉士人,蔡家士族,所求何事?若是在天地之间,只求自身之得,合适否?”

“先成家再立业,后治国。”蔡菁反应很快,一下子就回答了,“无家自然无国。”

“若是家、国之间,个人前途和家族命运之间,蔡兄会如何选择?”

蔡菁笑道,“吾以为,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些岂有冲突之意?”

李承摇摇头,“世事难料,说不定到什么时候,这些追求就会起冲突。”

“继之兄是不是不愿意做诗?”蔡菁奇道,“为何要如此东扯西扯?”

“吾只是在想,蔡兄要担任太守府的什么职务,才能对得起蔡兄,不如和吾入军中当差,如何?吾在,军功唾手可得也!”

“若是吾出仕当差,也一定不会从军,倒是蒯度成,他善于弓马,倒是可以跟着继之兄。”蔡菁上次已经答应了李承会出仕,但是对于出仕的理解,和李承的想法不一样。

李承边和蔡菁说话,边写下了一首长诗,蔡菁看清楚了李承所作的字句,脸色巨变,旁人不知道,他是最清楚,今日之会,要李承作诗,绝非是事前准备的,这样短时间内拿出这样的绝妙之诗,的确是李承真才实学,才高绝伦,非自己可抗也,蔡菁从这一刻起,对李承心悦诚服,再无挑衅之心,“继之兄大才,吾拜服也!”

李承交给了张图,让他速速拿下去让乐师准备好,等会就交给歌姬唱起来,“蔡兄,天地之大,若是只为一门户私计,而营营计较,太可惜了,真的枉费来这人世间一遭啊!”

李承回到了众人面前,坐下来,又殷勤劝大家用餐,今日无酒,到底是无趣了些,大家在闲谈说话,天气热,也并无其他娱乐活动可以做,只能是先看歌舞,潘濬问:“继之可得佳作了?”

“请容小子卖一下关子,等会就谱成歌来唱,那时候大家一看便知。”

潘濬点点头,又对着边上的虞翻笑道,“虞公远道而来,今日既逢继之的嘉事,吾厚颜,要为继之讨要一些贺礼才好。”

虞翻脸色微微一沉,“吾今日前来,却不知李司马之大事也,身边并无带厚礼。”

李承忙说贵客来此蓬荜生辉,已经是很庆幸了,怎么又敢厚颜索要礼物,潘濬解释道:“继之不知也,虞公精通《易经》,算卦极为精准,可让虞公为李君之前途卜卦,以彰显前途之意。”

这倒是还真的说到了虞翻的专业里面了,虞翻精通易经,孙策经常轻骑出游猎,虞翻算出来卦象后,对着他劝谏说:“您汇集乌合之众,统领分散的人们,最后都使得他们对您效尽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容易出府,微服出行,侍卫来不足戒严门路,官兵们通常为这事烦恼。做君主假使不庄重就无法展请愿风,因而说龙形成鱼的样子,被叫豫且的渔夫捉住,白蛇专断出游,被刘邦杀了,期盼您稍微注意。”

孙策说:“你说的对,但是偶然思考问题,闲坐着内心很不宁静,有碍于想出有新意的计谋,因而要出行。”他没有改变这个单独出游的习惯,但是对着虞翻的劝谏是很认可的。当然最后也很准,孙策独自出行,死在了刺客之手,应验了虞翻的卦象。

虞翻点点头,“潘治中所言甚是,今日合该如此。”他对着李承解释,“卦象并不能指明未来,但是可以稍作提醒,若是想着用周易来推断未来如何,吾不能也。”

李承谢过,他原本对着这些事情不太相信,但虞翻既然是专注于此,又精通此道,或许可以听一听其中的意思,这个事情不能在这样吵闹的场合里做,于是要稍微延后一些,等安静一点后再算卦。

这时候新的歌舞马上就上来了,正是李承新做的《短歌行》。舞姬歌姬们翩翩起舞,动作较之之前的庆祝丰收,又多了许多洒脱快意之感。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开篇第一句就是十分震撼,气势磅礴,天地生吾,吾傲然挺立,不管你是有意无意,吾总是挺立于这天地之间。

或者有的人是练成仙体升天,要不就是在帝都之中的权力场游戏,

怎么还没得到富贵就还不离去,白白当一个昂扬志气的大丈夫呢?

大丈夫啊大丈夫,生生世世追求的精神才是你的人生目标啊。

请君等看看这百多年来的历史大事,只有像范蠡那样功成名就退隐五湖,才是我等士人们最高的理想境界啊!

蔡菁刚才就被李承的霸气所震慑地半句说不出话来,这时候就连黄玟等都忍不住目瞪口呆,“天地、人仙,权柄和志向,功成名就,功成身退,吾辈士人还有什么可说的?这都被李君给说完了!”

一曲唱完,众人纷纷议论,潘濬抚掌赞许道,“如此胸襟,真不愧是吾辈荆州士人之后起新秀也!”他起身,朝着李承拱手,以表自己对于李承的看重,“如此一歌,足够和北边的曹操抗衡了!”

众人纷纷行礼,潘濬又问:“如此盛景佳会,又有如此大作,不可不饮酒助兴!”他看向糜芳,“太守在此,不至于要吾等就不敢喝酒吧?”

显然潘濬是知道这些人怕自己在面前故此不饮酒,糜芳微微一笑,示意糜信让人把预备下来的酒带上来,潘濬朝着李承遥遥一敬,“继之请饮胜!”

舞姬们唱完《短歌行》,又唱起了《天晚欲来雪》《酬赠江陵四友》《明日歌》《送关平》这些李承所做的诗歌,虞翻听到都是李承所作,越听越觉得心惊。他又见到蒯越起身,拿起宝剑演了一套剑法,习珍毫不示弱,也不以自己校尉的身份如何,下场和蒯越对练了一番,如此一来又是人人叫好。

荆楚人才何其多也,今日得见,若是论起后起之秀,只怕江东,无人可比这位李继之,更不说如此人才济济,

蔡菁举起酒杯,高声喊道,“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继之兄,吾等一定要以君为榜样,成就这千生气志!”

糜信马上接话,“正是如此,李君堪称吾辈之楷模也!”

“文武双全,自然为吾辈楷模。”

“论起来,咱们都是江陵中人,都为乡党,日后更要彼此呼应,同荣共辱啊。”有人在暗暗地推波助澜了,“继之兄眼下已经出仕,又是身居要位,若是要咱们想着有什么法子的,还是要靠着继之兄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