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 减轻的律令,崭露的仁治(1 / 1)独坐渔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阳,相邦府内。

“你是说,你在函谷关等了两月,也未等到典客?”

吕思静连忙蹙眉回道:

“正是,先生,函谷关前前后后我全派了人手,但无一人发现典客和御史的身影。”

“不仅是函谷关,就连阴晋我也加派了人手,但全都没有任何发现,两人离开宜阳,就好像消失了一般,各地都是查无踪迹,就连栎阳都没有两人留宿的记录。”

吕思静说完,吕不韦没有再次开口,而是双手背后,在厅中来回踱步,几次过后,驻足停下,沉默片刻,突然轻笑一声,喃喃说道:

“哼,他还是那么了解我。”

“行了,将路上的人全部撤回来吧,不需要再等。”

听到这,吕思静疑声问道:“先生,那就不怕他在紧要关头之际赶回来?先生现在可是风光无俩,若是他回来,先生……”

说到这,吕思静没有继续说下去。

有赵姬的支持,现在吕不韦可谓是一手遮天,在咸阳说一不二。

若是那人真的回来,吕不韦可就有了对手,到那时,吕不韦的思想又怎能顺利的完成?

听到吕思静的提醒,吕不韦缓缓摇头,深吸一口气,说道:

“你现在拦也拦不住,他离开宜阳便是消失踪迹,肯定是猜到我的心思,他要么绕过函谷北上,从蒲阳一带进入咸阳,要么就是南下,从武关一带进入咸阳。”

“这两个地方大都地广人稀,群山环绕,你就算派再多的人手,两人往山林子一钻,你上哪找?”

说到这,吕不韦顿了片刻,嘴唇微抿,稍叹一声:

“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不过的终究躲不过,与其躲避拖延,不如做好自己的事,况且,眼下大势已定,他仅凭一人又能改变什么?就算加上一位典客,在大势面前亦是无妨。”

“……喏。”吕不韦这样讲,吕思静也只能应下。

两人沉默半晌,吕不韦又是说道:

“减轻刑罚,各地的反响如何?”

“先生,各地反响皆是不错,其中大部分的民众大都支持更改刑罚,对于一些严重的律令,他们也早就痛恨已久,先生削弱刑罚,拉拢众多民众用来凝势,这步计划实在是高。”

“呵。”吕不韦笑了笑:“这只是第一步,剩下的才是最重要的,准备马车,前往王宫。”

“喏。”

……

咸阳宫。

嬴政不在学宫,他也没有心思再去学宫。

面对一个虚假的先生,面对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假货,他能说什么?

没将此人杀死,已经是看在仲平的面子上。

况且,该学的他都学了,不该学的他也亲身体会到了。

读万卷书也不如亲身体验,现在,他也是终于体会到他曾祖父嬴稷的感受。

明明秦国的君王是自己,明明大义也站在自己的这边。

但自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发生各种事情,颁布各种政策,自己却又无可奈何。

这种心情,这种被架空的滋味,嬴政也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

不过,嬴政认为,秦昭襄王与自己对比还算好点,毕竟,他还有一位明大势通大理的宣太后,可自己……

想到这,嬴政就不由一阵头疼。

手扶额头,盘腿坐在亭子中,心中哀愁不已。

当年的赵姬多好啊,知人情明事理,但现在,怎么就变成这般固执的模样?

自王翦与冯去疾入狱,嬴政也是与赵姬仔细地谈过多次,想提及以往的事情,让赵姬回心转意。

但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不是嬴政甩袖走人,就是赵姬怒而摔杯。

反正谈了这么多次,没一次成功的。

倒是让嬴政心中的恼怒更加严重。

嬴政想不明白,他始终想不明白。

摸不到看不着的爱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甚至比一个国家的安危还重要?

宁可抛弃自己的儿子,也要追寻自己的爱情,这让嬴政怎么能理解?

他不理解,他也更看不懂赵姬的所作所为。

在他看来,赵姬已经是陷入了疯魔当中,更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些日子吕不韦的动作很急,刚将王翦与冯去疾抓起来没几日,减轻刑罚的政策就立马颁布了出去,传到秦国各地,尤其是邯郸雁门,都是紧急传递。

不仅如此,甚至军功进爵制的改编也在缓步进行。

而带头改编的人,自然就是身为尚书的司马空。

不得不说,身为纵横家的司马空还是有些能耐,虽然大方向有时会看不准,但将军功进爵制推翻,他还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也正是因为没有任何问题,才让嬴政心中更加焦急。

军功进爵制,这可是秦国的根基。

蒙武、蒙恬、王龁、王翦等人全都是因为军功进爵制出来的,不说这些现任,就是白起与蒙骜也是因为军功进爵制而崛起。

若是没有了军功进爵,秦国拿什么来系住众多士卒的心?又该拿什么来让贪生怕死的士卒奋勇杀敌?

难道就凭一句爱国口号?

人不是傻子,倘若仅凭一句话就能让士卒勇猛,面对秦国的攻势,列国又怎么会节节败退?

嬴政都能想象的到,军功进爵制一旦被取缔,迎接秦国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驻扎边境的将军会被惊动,各地的守军也会因此而恼怒!

他们参军,他们为秦国付出,难道只是为了一颗报国之心?

若是这样,那么秦孝公之前的秦国为什么会那么弱小?

以往秦人难道没有爱国之心?

以往秦人面对魏武卒难道就没有奋勇杀敌?

但军功进爵没有出现之前,秦国就是打不过魏国。

心思很杂,嬴政双目紧闭,什么想法都是在脑海中浮现。

他不知道现在自己该做什么,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的手里,他除了坐在这想这想那,他也做不了什么。

吕不韦一家做大,三名御史消失两个,唯一一个还是没有脑子一般的支持吕不韦,咸阳的士卒失去王翦,便全部归纳于咸阳守将樊於期。

蒙恬还不够格,他还没有资格率领这么多的士卒,蒙恬虽然职位小,但他与王贲一样,都是被吕不韦找了理由闲置在家。

而樊於期在嬴政看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武将,脾气暴躁,打仗勇猛,他只知道站队,他看不明白廷上的勾心斗角,他只能看谁有虎符就听谁的,更只能听从赵姬的命令行事。

眼下吕不韦要兵有兵,要权有权,更有赵姬的支持,变法可谓是没有任何的坎坷。

现在,他也只能坐等着奇迹出现。

而那个奇迹,现在到底走到了哪里?怎么还不出现?

想着想着,杏儿便从远处走来,走到嬴政身后,欠身礼道:

“王上,太后有请。”

“何事?”头也不回,嬴政直接回问。

谈论这么多次,他已经与赵姬彻底闹翻,他也没心思假惺惺地装模作样。

杏儿喉咙蠕动一下,小心回道:

“王上,太后并未说是什么事,只是,只是吕相前来拜见。”

“他说了什么事?”

“吕相,吕相说了一些更改制度的事。”

眉头一皱,嬴政不耐地继续问道:“具体何事?”

“王上,吕相上奏太后,言,当删除《靳令》、《弱民》、《算地》、《壹言》、《错法》、《修权》、《去强》诸篇……”

还没听完,嬴政的拳头就已经握紧,手背上的青筋浮现,脸上更是阴云密布。

这些要被删除的篇章,全都与《吕氏春秋》包含的仁治相悖,更与吕不韦的思想相悖。

吕不韦的思想是包容百家,但秦国的制度却是一法独大。

若不将这些内容删除,吕不韦怎么施行自己的思想?

但这些内容在嬴政看来,全都不能更改!

《靳令》,主要阐述对于官吏的看法和要求,是用来限制官吏,让官吏依照秦制依法办事。

《弱民》不用多说,听名字就是限制百姓的。

《算地》,主要用来解决土地划分以及分配的问题,依据爵位划分,权贵不得擅自收购良田。

《壹言》,主张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个国家,应当只有一个思想,一个声音,如此,一国的力量才能用到一处,集中全国之力共同发展。

《错法》,针对因为军功进爵制而升上来的新贵新民制定的严厉看管制度,何种爵位可以世袭,哪种爵位可世袭几次,削除奴隶的身份该如何做,成为新民又该如何做,在上面都有介绍。

《修权》,与《壹言》类似,主要阐述权利的产生与集权的重要性,主要是加强君王的管理以及兵权的归属。

《去强》,专门针对权贵的篇章,新贵旧贵一起针对,通篇都是对所有权贵的限制条令,税收、人口、子孙官爵都有说明,其中,仕于国而任重寄者,不得与商贾之事,不得擅募士卒,亦不得私立学府,都在这篇当中。

如果吕不韦真的要删除这些,在嬴政看来,秦国与齐楚将没有什么不同。

权贵没有限制,百姓看似也是没有限制。

但没权没钱没学识只有一条烂命的百姓,又如何能斗得过没有任何限制的权贵?

仁治,说到底就是权贵治!

就算删除这些,眼下秦国还能保持法治的延续,但一代两代过后,谁又能保证那些权贵的野心不被放大?

仁治的初衷是好的,可人性向来都是如此,自小也没人教过稚童要自私自利,但长大之后,人性不还是拥有这等特性?

况且,周朝楚国两个极为明显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君王的权利被架空,国家的领土被分割成块,国不国,王不王,各地的事宜全都由权贵来掌控,税收、人口、士卒全都由贵族来治理,这君王可不就是个摆设?

黄歇都因为权贵太过分散而想方设法地收回权利,如此明显的道理,但吕不韦却像是疯了一样,依旧对仁治崇拜无比。

开历史倒车,人老了难道都会这么固执?

嬴政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愤怒用力压下。

过了良久,这才冷声说道:

“寡人身体有恙,你可以回去了。”

“喏。”

低声应答完,杏儿也是转身离去。

……

主殿内,赵姬听完杏儿的禀报,神情没有任何变化。

这些日子她已经习惯了这样,此次通知嬴政过来,也不过就是走个形式,反正,最后事宜也轮不到他来决定。

心中将此事随意撇开,赵姬对阶下站着的三人说道:

“吕相言之有理,但此事也不能如此草率,不知吕相删除这些篇章有何理由?”

阶下站着的,分别是吕不韦、嫪毐,以及樊於期。

嫪毐与樊於期不是特意前来拜见的,而是在路上碰到吕不韦,被吕不韦强行拉来的。

两人的面色醺红,一看就是喝了大量的酒。

听到赵姬询问,吕不韦上前一步,缓声解释道:

“太后,若《商君书》去其《靳令》、《弱民》、《算地》、《壹言》、《错法》、《修权》、《去强》等诸篇,则益善矣,其利在于:”

“一者,政令简明,官吏不苛民以死板,使百姓易知易从,安居乐业,国得长治亦久安。”

“二者,民力得养,不弱民以峻法酷刑,则民不畏死,勇于为善,国之本固,富强可期。”

“三者,地尽其利,而无需算地以苛取,则民得安耕,仓廪充实,国之根本益固。”

“四者,言归于一,非壹言无以统一民心,然过犹不及,去其偏狭,则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国之大幸。”

“五者,法贵得中,错法甚严,必须合乎道理,去其过严,则法度适中,民不怨而事易成。”

“六者,权不可滥,修权以正君纪,然去其独权之弊,则权归有德有贤,国运昌隆。”

“七者,强非暴强,去强非去自强之志,而去恃强凌弱之弊,则人与人交,以和为贵,天下大同可期。”

“太后,此为七利,还请太后决断。”

吕不韦说完,赵姬略微颔首。

她也不知道吕不韦说的对不对,吕不韦啰里啰嗦说了这么一大堆,她也没有听进去多少。

让吕不韦解释,也不过是为了下达诏令的时候好写理由。

点完头,赵姬直接对站在下面的司马空说道:

“尚书,拟诏。”

“喏。”司马空连忙拿起纸笔,等着赵姬下诏。

赵姬缓缓说道:

“治国有常,然法治非恒,昔商君之策,行于秦世,虽强一时,然其法严苛,有悖仁人之道……”

“报——!!!”

赵姬话还没说完,便被突如其来的紧急传报打断!

赵姬眉头促然皱起,看着快速跑进来的士卒。

士卒步伐迅速地跑到位置,迎头礼拜,急声说道:

“太后!咸阳城外二十里,侦得大军之迹,来势汹汹,疾行而至,其数不明,势甚危急!!!”

“什么?!”赵姬瞬间惊起,脸上错愕。

大军?

哪里来的大军?

为何四方边境没有任何动静?!

难不成边境沦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