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曾国藩大彻大悟(1 / 1)江边的三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湘乡县,曾家。

此刻的曾家依然是一片缟素,曾国藩领头,曾家几兄弟身着孝服,在曾母的灵前跪孝。

湘乡八家乡绅全都赶到曾家吊唁,这帮家伙心里很清楚,曾母为什么会死。

根本原因是曾国藩兄弟被抓,直接原因是他们传出去的消息。

这群士绅们心里有鬼,所以恭恭敬敬来到曾家祭奠一番。

曾家一片哀声,而这时候一个不速之客上门了。

朱元鸿带着冯子材、周宽世、陈亚贵三将,并五百亲兵,赶到了曾家。

曾家的下人在看到这群兵之后,连忙跑进去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知道朱元鸿上门了,而且还是带着兵来的,眉头紧锁,脸色冰冷。

曾老九的脸涨的通红,如果不是因为在母亲的灵前,他早就翻脸了。

踏马的,我娘就是被你害死的,你如今还有脸过来吊唁。

真当他们曾家好欺负呢?

嘿嘿,朱元鸿就是在明摆着欺负曾家,你曾国藩可不是日后那位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湘军统帅曾中堂。

这个时候就算踩在你头上,你能说什么,你敢说什么?

朱元鸿来到曾家门前,随即翻身下马,带着冯、周、陈三将和数十亲兵,进了曾家。

至于剩下的亲兵,全都留在外面,看似懂礼数,实则最为跋扈。

朱元鸿带着兵将进入曾家,这一点是谁都没想到的。

曾老九看到这一幕,完全忍不住,直接从地上爬起来,对着朱元鸿怒目而视。

就连罗泽南和朱孙贻,都有点看不下去了,杀人也不过头点地,这样做实在是有些过了。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朱元鸿取了三根香,拜了三拜,然后将香插进香炉之中。

随即又来到曾家兄弟面前,鞠躬行礼。

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朱元鸿做完这一切,三将紧随其后,就连跟着进入曾家的士卒每人都拜了三拜。

“曾大人节哀,老夫人去世本帅也深表哀痛,曾大人若有什么需要本帅援手的,请尽管提。”

在场的这些人,不少都是人精,一听朱元鸿这话,他们心里就明白了。

这位朱军门是借机会一推二五六啊!

全程在说自己心中深表哀恸,却丝毫不提要不是他曾母怎么会死?

像罗泽南和朱孙贻这种聪明人,甚至隐约猜到,朱元鸿此番来吊唁,也是不想自己在士林中口碑扫地。

这是在打补丁呢!

曾国藩抬起头看着朱元鸿,脸上没有丝毫表情,淡淡地回道。

“朱军门的心意,本官心领了,多谢军门此番前来吊唁,本官感激不尽。”

曾国藩能压住心中的怒火,就已经算他养气功夫不错了,还想让他对朱元鸿有什么好表情?那是想瞎了心。

“曾大人言重了,你我同朝为官,你家中出此变故,元鸿岂能视若无睹?不管怎么说,有用的着元鸿的,曾大人尽管说。”

“那就多谢军门了。”

“军中还有要务,不便久留,告辞。”

“军门慢走,恕国藩不便相送。”

朱元鸿和曾国藩四目相对,彼此之间没有再说一句话。

朱大帅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去,曾国藩紧紧盯着朱元鸿的背影,眼中闪烁不定。

从和这位朱军门第一次见面之后,再到被他囚禁起来,这些天曾国藩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这个朱元鸿实在是太奇怪了。

说他是大清的忠臣,估计没一个人会相信,因为他的每一句话,虽然都占着理,却完全禁不起推敲。

作为湖南提督,不去围剿太平军,却因为湘乡的事情,率领三万大军把自己给抓了?

哪个大清忠臣能干出这种事来?

曾国藩虽然不了解具体的实情,但是他熟读史书,像朱元鸿这种类似的情况,历史之上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曾国藩随便一想,就能想出好几个人。

袁绍、公孙瓒、朱温、李克用、左良玉,甚至还有吴三桂、尚可喜。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军阀。

如今长毛乱起,大清陷入乱世,此举与明末何其相似,朱元鸿手握重兵,难怪他会有这些奇怪的行为。

曾国藩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已经很接近于真相。

当曾母死的时候,曾国藩就已经很清楚曾家和朱元鸿之间,已经是血海深仇,这个仇恨是很难化解的。

所以说朱元鸿对曾家来说,威胁甚至超过了太平军。

曾家必须要掌握一支兵,而且这支兵的实力要越来越强,因为他曾国藩不仅要对付长毛,还要防备朱元鸿。

曾国藩经过他母亲的死,反而有些大彻大悟,他想清楚了现在的时势,这是一个手里无兵,你说话就是放屁的时代。

曾剃头自己是一个明面上的“大清忠臣”,但是他没有忠到那个地步。

他的私心不小,如果他真是一个大清的铁杆忠臣,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刺马案?

湘军就是他在这个时代建功立业、成就一切的工具。

时间缓缓过去,当曾母下葬之后,曾国藩立刻写了一封奏折送去北京,希望咸丰能批准他丁忧。

其实曾国藩自己心里清楚,咸丰这时候大概率是不会放手的,可是曾国藩这样的影帝,他怎么可能不把戏演足了?

曾国藩在家里等着咸丰的旨意,而朱元鸿这边,也收到了湘乡士绅们捐献的粮饷。

湘乡士绅们其实也担心如果不履行承诺,万一朱元鸿发飙,搞不好能把他这些人全宰了。

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可不敢把性命交给一个武夫。

当朱元鸿收到这些粮饷后,湘乡对他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他立即让周宽世,把曾国藩先前募集的两千多流民收拢起来,一锅端走。

可怜曾大人辛辛苦苦攒来的人,此时全都化为了泡影。

九峰山上的土匪和流民,被冯子材整顿了一番,全都塞进了流民之中。

等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朱元鸿开始拔寨起营,朝长沙而去。

至于陈天霸和那位孙掌柜,他们远远跟在朱元鸿大军后面,随着他一起返回长沙。

......

北京,紫禁城。

咸丰这一次没有在乾清宫里召见大臣,而是将地点选择在了养心殿。

养心殿之内,此刻除了咸丰帝之外,只有一个人在,那就是肃顺。

自从上一次乾清宫议事之后,对于肃顺这位心腹大臣,咸丰是越来越倚重了。

此时咸丰靠在龙椅上,眉头紧蹙,他看着肃顺说道。

“朱元鸿和曾国藩的折子,你都看了吧!”

“皇上,奴才已经看过了。”

“你怎么说?”

“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今长毛大乱,相忍为国才是最为紧要的。”

“哼,这个朱元鸿作为湖南提督,不去剿贼,反而去弄什么流民,还有那个林则徐,也是吃饱了撑的,他们分不清孰轻孰重吗?”

“皇上,流民问题不是小事,林宫保和朱元鸿的折子里都提过,湖南有百万流民,一旦生事,那我大清可就真的危险了。”

“理儿是这个理儿,但是这林则徐必须下旨申斥,措辞要严厉。”

肃顺叹了一口气,没有再劝谏,林则徐哪怕有一百种理由,但是都脱不开一件事。

他在湘阴,长毛贼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打破武昌的。

你林则徐可是做过湖广总督的,在湖广威望那么高。

武昌被打破,从上到下有一个算一个,都逃不了。

“至于那个朱元鸿,肃顺朕来问你,你觉得此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这...

肃顺从来都没见过朱元鸿,他对朱元鸿的认知都是从奏折上获取的,所以这让肃顺如何回答?

“朕总觉得,此人在长毛之乱中,颇有些养寇自重的嫌疑,肃顺你说呢?”

朱元鸿这些日子的做法,让肃顺也觉得很是怪异,无论是叶名琛、赛尚阿,还是郑祖琛、曾国藩。

他们呈上的折子,都让肃顺觉得,朱元鸿在围剿太平军方面,态度很是暧昧。

咸丰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

“皇上圣明,奴才心中也觉得有些怪异。”

“曾国藩现在又要请辞,说是丁忧,朕觉得这个大清朝四处漏风啊!”

“皇上,朱元鸿如今态度不明,曾国藩的作用就更显紧要了,此番怕是要夺情了。”

咸丰点了点头,在他心里比起大清的江山,你曾国藩死了一个亲妈,又算得了什么?

打定主意不能让曾国藩丁忧,咸丰转而又问道。

“朕如今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朱元鸿身上,依朕看来,此人未必可靠,还是要多做准备,好好应对长毛。”

“皇上,以为如何?”

“让僧王即刻南下,总督豫、鄂、湘、皖四省军务,令河南河北镇、湖北宜昌镇、湖南永州镇、安徽皖南镇,四镇兵马齐发,绝不能再让长毛贼出湖北了。”

“皇上,僧王此时不适合当钦差,奴才认为应当另选一旗员。”

“为何僧王不适合当钦差?”

“奴才恐僧王与地方上不合。”

养心殿里,只有君臣两人,肃顺的话说的更加直白。

僧王是什么性格,咸丰也是多有耳闻,这时他听到肃顺的话,不免又有些担心起来。

僧王这个人最看不起汉人,要是作为钦差,搞不好会让整个局势更加败坏。

“那你认为,可以派何人前去?”

“这个...奴才一时之间,也无合适之人。”肃顺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你觉得奕经怎么样?”

“谁?”肃顺一脸疑惑的看着咸丰。

“奕经。”

嘶~肃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奕经他可太熟悉了,鸦片战争干了不少荒唐事,被道光革职。

虽然如今起复了,但是用这个草包,真的行吗?

“皇上,奕经他?”

“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前几天他上了个折子,言称长毛乱起,想为国效力,让朕给他一个机会。”

肃顺不说话了,咸丰这番话不好回,奕经和咸丰都是高宗一脉,实打实的自家人。

他肃顺是济尔哈朗之后,离得更远了。

“一切但凭皇上圣裁。”

咸丰一脸深意的看了看肃顺,不过他没有和肃顺计较,思索片刻,旋即说道。

“拟旨,命奕经钦差总督湖广军务,剿灭长毛乱贼。

咸丰说完这句话,又将目光转向了肃顺,问道。

“曾国藩做这个湖南团练大臣,兵恐怕不会太好招啊!”

“新任湘抚张亮基估计还需一些时日,才能到湖南,骆秉章虽然已被革职,不过目前还是在署理湘抚,不如让他去协助曾国藩招兵?”

“骆秉章如今在哪里?”

“长沙、岳州相继沦陷,骆秉章如今正在常德。”

“那就给他下道圣旨,让他去协助曾国藩招兵。”

咸丰这时心里却有些后悔了,他把骆秉章撸的太早了。

如果骆秉章现在还是湘抚,那湘乡之事,恐怕未必会发生,有骆秉章在,对朱元鸿多少也是牵扯。

只是咸丰不会知道,哪怕骆秉章还是湘抚,可在朱元鸿数万大军面前,他也得老老实实的。

咸丰和肃顺这对君臣,对眼下的局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圣旨很快被拟好,分别朝着僧格林沁处,以及豫、皖、鄂、湘四省送去。

......

湘乡曾家。

这些日子曾国藩一直在等着圣旨,直到这一天传旨的钦差终于到了曾家。

圣旨之中,咸丰对曾国藩进行了一番勉励,又给曾母封了诰命,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

夺情。

这个时候,曾国藩其实也不想丁忧,如今咸丰不允许,他的心里忽然松了一口气。

自己的人设又保住了。

想到这里,曾国藩顿时嚎啕大哭,来到他父亲面前,双膝跪地,不停地叩拜道。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今长毛大乱未平,皇上殷殷期盼,孩儿岂能为一己之私,舍大家而顾小家?为国家计,孩儿只能不孝,望父亲大人成全。”

曾麟书抚摸着曾国藩的脑袋,哽咽道。

“我儿尽忠报国,即使你母亲在九泉之下知道了,想必也能含笑九泉,忠孝难两全,儿啊!为了皇上,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父不怪你。”

在场的其他人,像朱孙贻和罗泽南都在感慨,曾国藩大人实在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忠臣。

老母病逝,却依旧担起国家大事,这样的臣子,不是大清的楷模,那还有谁能是?

这两人打定主意,要把曾国藩的事迹好好宣传一遍,让世人都知道,曾大人是何等的忠心为国?

那朱元鸿即使手握数万大军,又能如何?

无非又是一个不知忠孝廉耻的武夫罢了,只有士大夫们才是这大清朝真正的支柱。

曾国藩没想到,他这一出戏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他在收到圣旨以后,很快又将精力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公务之中。

朱元鸿这次在湘乡收拢了一万两千流民,这给了曾国藩巨大的打击。

原本这一万两千流民,他最起码能从中选出四五千青壮,再辅以其他人,那他这第一支兵,就算搭起来了。

可是现如今,什么都没有了。

曾国藩只能想着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他已经确定了,这支兵的正式名称就叫做“湘军”。

以营为基干,每营五百战兵外加一百八十辅兵。

初期先招募五个营,组成一个大营,而且这个大营的主将人选,曾国藩也想好了。

就是他的九弟曾国荃。

如此一来兵额为三千四百人,而接下来所需的粮草、军饷、营盘、兵器,这些都将成为一个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兵从哪里来?

曾国藩已经考虑清楚了,他这一次招募的兵,都要选择农民出身,曾剃头觉得农民出身的兵,最是吃苦耐劳,而且也最听话。

或许一开始不行,但是只要打过几仗,他们很快就能成为合格的兵勇。

只不过想招募农民,那就免不了要和八家乡绅打交道。

他们每家的佃户数量都不少,而且日后湘军的粮饷也离不开他们。

曾国藩将自己的思路理清之后,立刻找上了朱孙贻。

他开门见山,希望朱孙贻能够协助自己办好团练。

对于这一点朱孙贻自然不会拒绝,可是当曾国藩提出和八家乡绅会面,聊聊兵源、粮饷的问题时。

朱孙贻愣住了。

“曾大人,不是下官不帮你,只是前番八家乡绅被朱军门掏了不少钱,如今再想让他们掏钱,恐怕难上加难啊!”

曾国藩长叹一声,随即说道。

“本官又何尝不知,只是此番我已有全盘的把握,只要朱大人能将各家乡绅召齐,剩下的自有本官解决。”

“曾大人既然这么说,那下官再推辞就有些不合适了。”

朱孙贻其实也想和曾国藩绑在一起,不管怎么说,曾国藩那也是一品大员,和他一比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既然曾国藩有信心解决,那他也乐的做一个顺水人情。

当即朱孙贻出了县衙,亲自跑了一趟八家乡绅,等他将八家乡绅召齐后,已到了晚上。

县衙后厅中,摆了一桌颇为丰盛的宴席,朱孙贻和八家乡绅看到这一桌,颇有些好奇。

而这时曾国藩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前番多亏各位相助,国藩这才逃出生天,这次借朱大人的宝地,宴请诸位,以表谢意,朱大人你不会怪本官喧宾夺主吧?”

“曾部堂言重了,曾部堂能用得上县衙,是看得起下官,下官岂有怪罪之理?”

“国藩为官不贪不贿,这宴席就委屈诸位了。”

八家乡绅看着宴席,又听了曾国藩的话,显得有些咋舌。

就这宴席,放在整个湘乡,恐怕也没几个人吃得起。

曾大人为官“清廉”,这次竟然如此盛情,还真是令人感动呢!

不过八家乡绅清楚,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等众人坐下后,曾国藩亲自为八大乡绅倒酒,这个操作更是让大家提心吊胆,心里都绷着一根弦。

邓员外最先忍不住了,他看着曾国藩说道。

“曾...曾大人,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

“哈哈哈,今日只谈风月,不谈其他,诸位请。”

这个酒喝的,有些不对味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