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人少而陷国争:我大汉要推进器械使用制造改革!(1 / 1)地铁爆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葛亮出神地看着水轮在水渠的水流冲击下快速旋转起来,心中却又联想到了之前他心中一直萦绕的一个想法。

自从入蜀之后,尤其是丢失荆州、夷陵之战之后,诸葛亮已经深刻认识到益州一州之地人口单薄这一致命问题,大汉要想实现匡扶汉室大业,必须要有法子弥补人力之缺失。

之前他就一直在思索弥补人力之法,比如益州运粮实在艰难,人背马载运粮难度很大,若是能集合能工巧匠打造诸如木牛木马等器械来节约人力,必定是一个可行的法子。

而前几天队友宋白在光幕之中提到,虽然借助水力之机械足以节约人力,但对人口众多的魏国来讲,设计、建造、维护这一精巧的新式水排,还不若驱使部曲黔首来的省事。

这几天诸葛亮又回想了一下之前隐居南阳之事的场景,似乎确实如此。

南阳当地使用水排等机械时间很久,正如巨达所讲,应该是有百多年之历史了。

但当地不管是农耕还是冶炼,并没有把诸如水排这样的器物推开使用。

诸葛亮原先并没有思考其中的原因,但经过前几日队友宋白的提醒,他回味回味,发现南阳地区并未推行水排,似乎确实与当地人口繁盛、黔首之民难以维护水排之类的器械有关系。

这时候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我年轻时在南阳隐居,南阳当地的豪族大户所控制荫庇的户口动辄以几百上千家计,这些人口足以耕种豪族所拥有的庄园。而且豪族大户不会想到要给这些元元之民提供读书识字的机会,所以豪强控制的民众既没有需求也没有能力去借助水排等器械提升耕种、冶炼的成效。”

向朗、杨仪等人点点头,蒲元也施礼说道:“诚如丞相所言,如今大汉人口单薄,若是要与魏国相争,必须要借助天时地利,譬如这新式水排,架设这一水排,单论其力道,可比得上二十余名壮丁,十多头牛马,但壮丁和牛马还需要休息吃饭,也需要晚上歇息,可这水排是不需要的,如此来看,一架水排顶得上上百人。”

诸葛亮点了点头,如果按照队友宋白在光幕之中所言,这大汉人丁稀少反而会成为一种优势。

虽然他和相府众人都明白这水排、高炉省时省力,但治民之道犹如治水,治水之法在于引导,在于让水自己流动,而不能用人力去推着水流动。

在魏国使用推广这种水排,就有些像以人力来使水排流动,而在大汉,情况正好相反。

大汉人少而面临国争,对相府以及汉军来讲,有最直接的外部压力促进使用机械。

而益州之地的豪强,其庄园中的民众数量也相对较少,若是督促他们来使用水排,想来其动力依然也是有的。

这时候,蒲元又施礼说道:“丞相,诸公,若想推行这不需要人力、畜力的器具还有一个问题。”

“正一,你讲吧。”诸葛亮知道蒲元平时就关注冶铁、织造器具之事,虽然担任西曹掾任务繁忙,但也一直抽出时间与工匠交流,其实这也是自己把他留在相府的一个原因,前些年思考改进军弩、试制可以载运木牛木马,诸葛亮经常与蒲元交流。

蒲元施礼说道:“我以为,这制造省力器具的关键在于得人,之前丞相曾与众人讨论我大汉人才选拔之法,务求得人以襄助我大汉,我身居西曹掾之位,对如何选人也有一些思考。”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明君举大事,则群臣享其功,这个功无外乎爵禄、官职、财货、奴仆,如今选拔治国理政、领军作战的人才国家已经有了完善的爵禄等奖励标准,未来大汉若是要推行这器械之法节省人力,也得有懂得器械之法的人才才行,若要求得人才,我以为同样也得有相应的训练激励之法。”

蒲元讲完,众人都一时间没有做声。

过了一会向朗摇摇头说道:“正一,治国理政、领军作战是君主最关心的事情,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制造器械都是一些微末之业,如何能与治国、出征之事相提并论呢?”

杨仪也赞同向朗的意见:“天子代天牧民,牧民之事为天子之本业,《礼记》讲九州之长、天子之国曰牧,君主设立爵禄、官职、财货和奴仆,是为了奖赏替君主牧民,承担天子之主业的公卿的。如果制造器械也可以获取爵禄,这实在是有些不合道理。”

蒲元听了眉头一皱,也沉默了。

他本身以才学入仕,确实是一个传统又主流的官员,和向朗、杨仪等人无异,所以他很理解、很明白制造器械在士人眼中的地位。

但幼时起他就醉心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那些水车耕犁,待到读书时也很喜欢那些阴阳五行、墨家之法乃至相马经、铜马法、四时月令等杂书,也很喜欢与陶工铁匠交流,不过这仅限于一个私人的爱好。

入仕相府后,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受到丞相召见,共同交流了改进弓弩之事,这让蒲元好像看到了施展他真正的抱负的机会,也让蒲元明白,如果世间还有一人能懂他,只有是丞相。

“正一,说说你的想法吧。”诸葛亮看了一眼蒲元说道。

“领命!”蒲元迎上了诸葛亮的目光,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随即他施礼说道:“求得懂得器械之法的人,其实和寻求治国理政、领军作战之人才无异,在于一训一用一奖。训就是训练更多懂得器械制造维护之法的人,民间陶工铁匠之传承,多是父死子继,其方法一方面不外传,另一方面也很多时候都不甚合理,所以这训最好参照国学、州学之制,由朝廷设立学堂,组织教学。”

“用则是这些工匠培训之后要尽快用到作坊之中,让他们尽快为耕战尽力,最后的奖则是要对其中有所功劳者施加奖赏,这奖赏可以不用爵禄、官职,甚至可以不用奴仆,奖以财货即可。”

诸葛亮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蒲元最后又指着正在旋转的水排感叹说道:“之前丞相曾言,得人之法之关键就在于标准,治国理政、领军作战之人是否得堪大任,非得让他们在官职上历练之后方才得知。”

“这选拔或是奖赏懂得器械之人同样如此,他能把这水排建出来了,他能让我大汉民众节省人力了,他能让我大汉军队兵甲锐利坚固了,那他就可以照此得到奖赏。如此,我大汉定能有源源不断心思敏捷之人投身器械制造之法的钻研!”

汉水旁的这条不知名水渠边,新式水排在水流冲击下不断旋转,而蒲元的话也同样和水流一样,冲击着向朗、杨仪等人的心。

他们一方面感觉到蒲元说的简直是胡言乱语,但另一方面又隐隐约约觉得他的话中也是有些道理的。

是啊,如今大汉人少而又陷入国争,若是有人能让汉军所有兵卒尽数铁甲、尽数钢枪,那他对大汉的功劳封爵也无不可。

但让灰头土脸的工匠与他们布列朝廷,向朗等人又觉得难以想象、难以接受。

诸葛亮此时心中其实已经鼓起了一阵大风,当他第一次看到立在汉水边的这架水排时,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队友宋白在光幕之中曾经提到的生产力的含义。

虎狼之秦以耕战立国,产粮造甲之力,也是这世间另一种力量,足以掀翻数万精兵,队友宋白提到发展生产力,要富国强兵,恐怕就是如此含义。

诸葛亮缓步走到了水渠边,伸手试图去拉那水轮,却顿时感受到了一股巨大力量,像是要拉着自己离开地面。

“丞相!”众人一惊,立刻冲到了前面护在了诸葛亮身边。

“这力道果真很大。”诸葛亮笑说道,“华琼,你也试试看能否掰的动这水排的水轮。”

阎芝听了点点头,撸起袖子气沉丹田,瞅准时机双手扳住水轮叶片,这水渠的水流湍急,阎芝刚搭上手感到自己好像拉上了一头壮牛,这水轮直接就拖着他朝前走了几步,阎芝费尽全力才勉强让水轮减缓了速度。

“这水轮力气大的很。”阎芝松开了手,脸涨的通红。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秦以耕战立国,养成虎狼之师,吞灭六国,秦法严苛,但其制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如今我大汉身处一州之地,敌强而我弱是基本之实情,如此若要匡扶汉室,非要有一番变革才可行。”

“耕战当然是我们要用心的,不过刚才大家也已经看到了,这水轮就是华琼也难以撼动,未来我们大汉若是要抗衡魏国,必须也要借助这器械之力才行。”

讲到这里,诸葛亮又转头对着蒲元说道:“不过正如正一你刚才所讲,这器械好不好、要不要施行你所讲的训用奖之法,还是需要看成效,如今水排已经建好,蒲元你再带人照着图样把炼铁高炉一同造好,为我大汉铸造大刀三千口,到时比较用这器械打造的大刀和工匠打造大刀之品质,以此决定下一步是否要逐步施行大造器械、培养奖赏工匠的法子!”

“领命!”蒲元心中一喜,朗声施礼领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