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准军事化,高级需求(求订阅!)(1 / 1)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现在,俺们孩子都还没要上呢!”

健壮黝黑的铁路工说起妻子,话明显多了不少。

“俺家那口子,喜欢孩子倒是喜爱得紧,每月休息时俺们在一起,要是路上看到小孩子,她眼珠子都要黏上去了。”

“俺在铁路上做工,挣的钱要是养活她娘俩,其实也够花。”

铁路工絮絮叨叨倒苦水:

“可是俺们每月的假期太少哩!一个月就一天时间,想要怀上娃娃,太难太难哩!”

铁路建设,属于重体力劳作。

工人群体,除却少数做饭洗衣的妇女外,百分之百的都是青壮年。

这么多青壮聚集在一起,不采用严苛的管理办法,很容易发生各种乱象。

因此,铁路工们采用的是准军事化管理。

每个人都被编入各个类似于秦王军的营队之中。

建设西安-潼关铁路的十几万人,一共编设了十五个营。

每个营,都是按照秦王军正规军的编制安排人员。

可以说,铁路工们除了缺少诸多专业军事技能外,和一支军队,没有任何差别。

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一支专业的工兵部队。

也正因为军事化管理,才能够让铁路修建的效率如此之高。

比朱樉预计的还提前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完成。

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两面性。

军事化管理固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极大地压抑了人性。

肉体上的劳苦,可以通过大吃大喝、满足肠胃来消解。

但是精神上的苦闷,却是无处消解的。

有家室的人还好些,还能够盼望着休息日和妻子、儿女相聚,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这种人在铁路工中只占据不太大的一部分,约有三成比例。

剩下一大半的人,都是十几、二十多岁,正值青春,荷尔蒙最为旺盛的时期。

他们的精神需求,很大程度反应在性需求上。

而军事化管理的工地之中,却没有让他们放松的余地。

因此,他们只能每到休息的日子,三五成群进城钻进一个个挂着暗红色灯笼的小胡同里。

后来,甚至不少商人看到了这之中的商机。

每到休息日的时候,就会雇佣数辆大篷车,载着一个个姑娘,开到铁路工们的营地外,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

更有甚者不满足只有休息日做生意,直接在营地外建起一栋栋小房子。

让铁路工们晚上下工之后,也能够短暂出来满足自身需求。

后来,也有人建起更多的房屋,开办起饭馆、酒馆,卖些在工地上吃不到的精致美食和高度酒。

毕竟,铁路工们还只是准军事化管理,而非和军队一样平日轻易不能出营地。

只要第二天早上能够按时点卯开工,管理者们大多不会管他们前天晚上下工后去干了什么。

铁路工们每月挣得银子都不算少,上满29天工全勤情况下,不计算各种奖金,每月也能有五两银子。

朱樉对账目审查颇为严格,鲜少有人能够在账目上做手脚来克扣工人工资。

每个月都能够及时发放工资。

而在营地中,吃喝住宿都不用工人们花钱。

有家有室的铁路工们,大多想着将钱存下,留给他们的妻子、父母、儿女。

单身的青年们,除了一小部分寄给家中的老父母后,大部分还是花在自己身上。

因此,每到傍晚放工和休息日的时候,营地周边往往喧嚣无比,堪比热闹的市镇。

显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当然,繁华之下也暗藏着混乱和暴力。

缺少官府管辖,坑蒙拐骗之事更是层出不穷。

只不过很少会有人直接当场骗到铁路工们的头上。

毕竟在被揭穿之后,工人们随时都能从四处召集起成百上千的工友,把他们痛打一顿,乃至于打残。

“兴汉,你觉得此事可以怎么解决?”

朱樉转过身问道:

“男女人伦大事,我等也不可忽视啊!”

铁路工们也一脸期待看向郭兴汉。

在他们看来,这是跟随在秦王身边的大人物,想来一定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

郭兴汉却是面露难色。

这件事解决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在朱樉和铁路工们的注视下,他也不得不开口。

“若说根本解决此事,最好是要放开工地中的男女大防。”

“只是这样又会引来诸多麻烦,现阶段根本不现实。”

“那依我之见,就只能增多假期,让大家能够有更多时间行房事,从而生儿育女。”

铁路工们本就没想过能够将妻子们接到工地上来,得到多几天的休息日,已经是意外之喜。

“多谢大人!”

黝黑汉子立马乐呵呵地谢道。

朱樉也点点头:“如今铁路上休息日子确实少了些,增添一些也不为过。”

“你们先回去吧。”

铁路工们也就连连告退,重新回到庆贺的人群之中。

为了庆贺这条横贯关中的铁路生命线建成,朱樉让人准备了上千桌的流水席,足够让大家吃上三天三夜的时间。

各种美味佳肴、珍馐玉酿,摆满了一张张桌子。

“兴汉,你明白我之前所说的了吗?”

朱樉看着眼前高兴吃喝的人群,却问着另一边的郭兴汉。

郭兴汉思索着刚刚铁路工们所说的情况,自然而然地吐出一句话:

“暖饱思淫欲!”

朱樉有些诧异看他一眼,这句话说的可不怎么贴切。

不过也有那么半分道理。

“人的需求,是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进一步提高的。”

朱樉指了指远处欢歌笑语众人说道:“他们中不少人,都是我们在洪武四年饥荒中收拢起来的灾民。”

“那时候他们所求的只是一口吃食,只要给口饭吃,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哪怕是杀人劫道。”

“但是放到现在,你再给他们一口饭,还能够让他们做那样的事情吗?”

“现在他们所求的,不再仅仅是充饥保暖,而是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

“对美味的食物、酒水的需求,对华丽服饰的需求。”

“以及对性生活的需求。”

朱樉所说的内容,基本都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粗浅道理。

但是对从小接触“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教育,长大后又接触朱樉那一套科学教育,整体偏向于禁欲的郭兴汉来说。

却是生出三观受到冲击的感觉。

让他头一次从人本身的欲望和需求两方面,来思考问题。

“其实这些也还属于低级需求的范畴。”

眼看自己的理论,引发了郭兴汉的思考,朱樉也不介意趁机多说一些。

“尚且还未曾脱离生存所必须的要求。”

“在满足了这些基本需求后,还会生发出更高级的需求。”

“尤其是在感情、尊严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会急速上升!”

朱樉亲身经历过物质发展丰盛的时期。

在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之后,人们会自发起来寻找精神需求。

有些人会通过感情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例如爱情、亲情。

但是资本时代的爱情、亲情,掺杂了太多的杂质,尝起来苦涩多过甜蜜。

并且极度消耗金钱、时间和精力。

于是一部分人放弃感情,而是转而投入影视、游戏、运动等等娱乐项目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得益于高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这些精神食品的价格都不算高昂,和花销甚大并且掺杂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感情相比,愈发得到诸多人的喜爱。

“尤其是在像铁路工地这样身体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地方,工人的精神需求往往被无限忽视。”

朱樉继续道:“也许你也曾经以为,他们每日里那么累,不会有心思去想太多的事情。”

“其实不然。”

“正是因为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才会让他们精神紧绷,从而诞生精神上的极大需求。”

郭兴汉脸上露出茫然的表情。

“这......”

“做事累了,为何会精神紧绷?”

“我每每忙碌累到极点,只会觉得满心欢喜?”

“我们之间,难道是有什么不同吗?”

几乎不曾干过重复性体力工作的郭兴汉,很难想象机械重复劳动,对人的精神的严重损伤。

“因为你一直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汉。”

朱樉一针见血道:“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发,对你来说都是能够让内心得到满足的事情。”

“即使是累到极点,你也不会因此而烦躁,而是会觉得自我价值正在实现。”

“兴汉,其实你的需求等级,几乎已经到达了最高一层。”

“也就是做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情!实现自身价值!”

“而能够像你这般的人,别说是整个关中,就算是整个九州,整个天下,又能够有几人?”

“就连我都会时常为一些其他事情而烦恼,而你却不会如此。”

作为关陇、河西走廊、岭北等地的统治者,朱樉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政务和军务。

能够拿来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时间,其实非常少。

占不到工作时长的三分之一。

“哈?”

郭兴汉更加疑惑难懂:“何为自我价值?”

“殿下难道不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在这个人文主义还没有兴起的时代,探讨人的需求层次,对郭兴汉来说,确实是有些超纲。

他能够理解朱樉每天都会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烦恼。

也能够理解工人们在暖饱之后,想要性事的需求。

但是实在无法理解什么是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朱樉摇摇头,现阶段讨论太深果然还是行不通。

“此事再说吧,先把眼前工人们的问题,缓解几分再说。”

“增添假期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根本解决此事,还是要放松之前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

铁路上的情况,从一开始就和矿山、农场中不同。

虽然矿山也一样是重体力劳动,而且危险性还要比铁路更大。

甚至于煤矿上,还专门有百万吨煤死亡人数,这样一个衡量矿场安全的指标。

目前关中煤矿,百万吨煤死亡人数在8人左右。

也就是说,每开采一百万吨煤炭,就要付出八条生命!

但是煤矿上的情况却要好许多,不少效益比较好的煤矿,甚至会修建自己的房屋,让矿工们将自己的家眷接过来。

还会开办属于自己的托儿所,学校,医馆等等。

去岁关中考试第一名的张二奎,就是从煤矿子弟的学校中考出来。

而铁路工们,修建道路并没有固定的驻扎场地。

完成一段铁路的修建工作后,就要移动驻地,前往下一个修路地点。

因此无法建起房屋,将自己的家眷们接过来。

因为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完全依赖于秦王府的拨款。

也没办法修建起属于自己的诸多福利设施。

十几万青壮处在这种漂泊不定的流动状态,稍稍放松一些管理,都会让他们之中怀有心思的人冒出来,填充基层统治秩序。

这种秩序,往往就是伴随暴力诞生的黑势力。

这种情况,是朱樉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才采用了和军队类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来进行人员管理。

虽然压抑了人性,但是好歹维持住了秩序。

“该如何放松?彻底放开吗?”

郭兴汉:“那会制造出很大的混乱吧?”

“现在他们是在关中本地还说一些,即使是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也不会惹出多大乱子。”

“日后他们还要到中原、西北等地修建铁路,放松管制,惹出乱子怎么解决?”

郭兴汉对需求理论并不能理解太多,但是他好歹实际管理过一地,拥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一眼就看出这里面的问题。

如今修建铁路的这十几万人,都是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青壮。

在关中,他们还能够因为乡土情节的缘故,不为非作歹。

但是日后到了中原呢?

马上就要开始修建的潼关-开封铁路,行经的地区可都不是关中。

对这些人而言,都是异域他乡。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犯法管辖的问题。

如果这些人在当地犯了事情,是由当地官府来处理,还是由秦王府来进行审理?

在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放松军事化管制,在郭兴汉看来只是一句空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