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过后,空荡荡只剩下短粗麦茬的田野,零零散散还有些老人,在拾取麦田里掉下的麦穗。
这些都是秦王府下属的大型机械化农场。
农场在用马拉收割机,收割完麦子之后,会在地上掉落不少的麦穗,农场人手少,不会费心费力去捡地上的麦穗。
也就任由周边的人们,到这片刚刚收割完的田里拾麦穗。
“二弟,缘何这些田地里,只看得到老人?青壮和孩童都去了哪里?”
朱标扶着钢铁栏杆,望着四周的田野发问道。
蒸汽升腾,轰鸣声伴随着钢铁车轮的转动滚滚向前,犹如狂龙似的机车飞驰在渭河之南。
蒸汽机车运行起来,远比马车平稳。
一般的马车连减震弹簧都没有,路上一旦有颠簸,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车架上,坐上一段时间就能把人身子骨颠散架。
关中的马车工厂,虽然也生产带有减震板簧的大马车,但是依然能够明显感受到颠簸,只是没有那么剧烈。
即使是坐起来舒适度最高的轿子,也会因为轿夫力道的起伏,晃悠得厉害。
运行在平滑铁轨上的蒸汽机车,因为起伏较为平缓,带给朱标前所未有的平稳体验。
再加上几人乘坐的这辆车,其实是用运输货物的平板车改造而来,只是在地板上用螺栓固定了几把椅子,车厢连个顶棚都还没有。
大家甚至还能感受列车带起的阵阵大风吹拂而过。
朱樉不怎么在乎自己的形象,趴在栏杆上解释道:
“那些都是闲着无事到我田里拾麦穗的老人家。”
“左右不过是些许麦穗,让他们拾了去,也好过烂在地里或者被鸟雀给吃了。”
“周边村落的青壮部分是在这些农场上工作,剩下大多数都是在附近的工坊、矿山上劳作。”
“这个时节,看到的会少一些。”
“若是前段时间农忙的时候,大哥就能在田野之间见到许多青壮。”
朱标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这种现象和他在之前在京城所见所闻,差别不小。
应天府作为大明统治的核心区域,在户籍管理上也是最为严苛。
朱元璋制定的严苛户籍制度,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出现民众大规模聚众生事的可能。
但是也更大程度上的压制了民众的劳作激情。
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无论再怎么精耕细作,在没有高产良种和海量化肥的前提下,很容易达到上限。
而这个时代又没有可以普及的避孕措施,甚至大家都还没有避孕的意识,普遍认为多子多福。
结果就是,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无法供养如此多的人口。
伴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一个王朝也将要走到它生命的末期。
应天府的农户们,普遍不像关中如此自由,他们几乎只能够在土地上劳作,想要走出村镇,出一趟远门,都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那孩童呢?”
这是朱标疑惑的另一个点,在应天府的乡下,他曾经不止一次见到光着屁股在田间地头撒欢的孩子们。
每每看到那些孩童纯真的笑容,朱标的心情都会好上许多。
朱樉有些奇怪的看了朱标一眼:“孩童当然是上学了,不然还能够干嘛?”
“他们年纪那么小,就是当童工都过不去工坊、矿山的体力考核。”
“过去几年时间,我在关中花了不少人力财力,才终于建成了五百多座小学。”
说起这件事,朱樉也颇为自豪,不由感慨:
“如今关中四十县,五百四十个村镇最少都有了一所教书识字的小学!”
“虽说大多数教书先生水平,只能教孩子们识字,但日后也能让我关中多出数以十万计的学子!”
朱标闻言第一次露出惊讶的表情。
就连之前他带兵被朱樉打败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惊讶。
毕竟他对自己的带兵指挥能力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虽说有着数倍的兵力优势,但是指挥方式颇为死板,还比不上长平之战中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而无论是朱棡,还是朱樉都有着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尤其是朱樉夜袭的作战能力,远远超过这时代的许多人。
因此,朱标对自己会打败仗这件事早有心理准备,不会感到特别惊讶。
但是朱樉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在关中创办起几百所学校,却让他感觉到无比震惊。
“二弟如何来的这么多人力物力?!”
朱标惊讶问道:
“父皇费尽心力,也不过在江南办了三百多所蒙学堂。”
“你竟能在关中,创办出如此之多的学堂?”
就连一旁原本吹着风发愣的朱棡,都对这件事起了兴趣。
这可是连爹都没做成的事情,竟然让二哥给做成了。
“此事说来没有那么复杂。”
朱樉回想起自己曾经用过的手段,淡定说道:
“创办学校,所需无非两样。”
“一曰人,二曰财。”
“教书先生除了部分是我亲自教出的学生外,多是关中豪强们所出。”
“钱财方面同样如此,秦王府不过拨银十五万余两,建成其中三百余座学校。”
“其余学校或是各个工坊、矿山自己出钱创办,供内部子弟们上学读书,或是由世家们出钱创办。”
朱樉说得风轻云淡,朱标却能够敏锐察觉到其中的关键所在。
世家如何会那么轻易将自己的肉割出来?
要是真的像朱樉说得那么简单,朱元璋早就能够在江南大面积铺开启蒙学堂了。
毕竟江南的世家豪强们,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要比关中强上许多。
他察觉出,朱樉一定是对世家们做了什么,才导致世家如此听话。
朱棡则是琢磨起朱樉曾经和他说过的那番话,世家豪强都是纸老虎。
暗暗觉得,二哥的做法果然是对的,只有将这些世家豪强全部清除掉,才能够建设出一个全新的大明。
跟着这帮虫豸,是治理不好大明的。
“原来如此,看来二弟在关中做的不错,教化有方。”
朱标微微一笑,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想:
“父皇知道了,一定会倍感欣慰。”
父皇恐怕早就知道了,朱樉在心里默默吐槽。
朱元璋的眼线,光是朱樉察觉出来的就有数百人之多。
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探子,恐怕数量还要再翻上好几倍。
机车前端的汽笛,呜咽几声,喷吐出高高的白色烟雾。
提醒铁路前方的人和牲畜,赶紧离开。
西安-潼关铁路,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才修建而成,但是在铁道两边并没有铁丝网阻拦。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物力。
三百里的铁路,全部用铁丝网拦起来,又要消耗成千上万吨的钢铁。
即使关中钢铁厂的产量再大,也经不起这样的浪费。
不过朱樉还是在铁路沿线,布置了巡逻的士卒,每隔一段时间就骑马沿线检查一番。
倒不是担心有人会将成吨重的钢轨偷走。
毕竟在这个蒸汽机械没普及的时代,不会有人有这个力气能将铁轨偷走。
巡查更多是查看铁路上是否有树木、石块等障碍物。
及时清理障碍物,保障铁路的畅通。
从潼关出发,蒸汽机车除了在渭南附近停车加注了一次水箱,补充煤炭之外。
就没有怎么停留,一路向着西安城的方向驶去。
“二哥,古人曾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朱棡拍着车厢的钢铁栏杆,感慨道:“如今有了这蒸汽机车,只要是铁轨能到的地方。”
“只怕春风得意之时,一日就能看尽关中美景!”
距离西安城越近,各种各样的工坊、矿山就越来越多。
铁路旁边的大道上,也就越来越能够看到装满煤炭、钢铁、货物的大马车。
乃至于推着独轮车或是挑着担子,在乡间售卖货物的货郎。
一片盛世繁华景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二哥的关中,好生繁华,比我的太原城可真是好上太多了。”
朱棡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说道:“民众的精气神,看上去也和太原的民众完全不同。”
朱标只是默默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他看得更加细致一些。
路上的行人,身上的衣服几乎都看不到补丁,脚上穿的大多数是布鞋,很少见到穿草鞋的。
虽然现在天气已经转冷,但是在应天府周边,还是有不少民众因为买不起鞋子,而穿着草鞋。
窥一斑而知全豹。
关中民众的富庶,不仅仅是超过了他们之前看的洛阳、开封两座城市。
还要超过应天府!
蒸汽机车的运行速度并不是很快。
如果胆子大,步伐矫健的,甚至跑两步就能爬到火车上。
因此朱标能够清晰地看到来往行人的脸色。
很少有菜色,泰半的行人脸上,甚至隐隐能够看到油光。
显然他们近期都能吃上几顿肉食。
“曾听徐达大将军说起过,当年他们进军陕西之时,因为张思道在当地搜刮颇为狠毒的缘故,陕西民生颇为艰难。”
朱标不停扫视旁边大路上走过的行人:
“我本以为,即使二弟这些年在关中治理不错,想要重现汉唐之治,少说也要二三十年时间。”
“却不曾想,仅仅是过去六年光阴,关中就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路上,最让朱标和朱棡惊讶的,就是路上行人大多体态丰硕,面带油光,穿着不带补丁的衣服。
显然关中民众大多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想来,二弟为此也花费了许多的心思和金钱。”
朱标拍了拍朱樉的肩膀,还像小时候那样道:
“二弟,这些年你辛苦了!”
朱标单纯的兄弟感情,无疑让朱樉颇为感动。
也再次发觉,若是历史上真的让朱标登上皇位,说不定大明的历史会走向另一条路。
“二哥,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呢?”
朱棡在一旁大呼小叫起来,吸引了两人的目光。
只见到一群人,在一片湖泊用各种奇怪工具捞着什么。
“他们是在捕鱼吗?”
也难怪朱棡感觉奇怪,毕竟他们手上的工具,怎么看都不像是用来捞鱼的。
朱樉看了两眼就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开口说道:
“他们是在捞碱。”
“捞碱?”
无论是朱棡还是朱标,都感到有些奇怪。
碱还能够从水里捞出来?
“是的。”
朱标点点头扶着栏杆道:
“这是一片盐湖。”
“当地的居民,夏天的时候会晒盐制取粗盐。”
“天气转冷的时候,则是会开始从湖水中捞碱。”
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很大,在温度高的时候,能够达到38克每升,温度低的时候只有7克每升。
因此当气温转冷的时候,大量的碱就会从湖水中析出,凝结出晶体。
可以用各种工具,将他们从水中捞出来。
朱樉的目光微微深沉,沉默地看向远处正在捞碱的人群。
因为关中蓬勃发展的各类工业,碱在关中的用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价格甚至一度上涨了一倍。
因此不少民众自发地带着工具,到关中各地的盐湖中捞碱。
但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
碱只有在温度低的时候才会析出。
捞碱工们,不得不终日站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劳作。
缺少各种防寒保暖措施的情况下,每年因为捞碱而得风寒死去的捞碱工也有不少。
但是大家还是蜂拥而至,只为了能够挣到钱。
朱标和朱棡只是了解了一下捞碱这个行当后,就没有更多的兴趣。
朱标的目光更多的放在来来往往的行人身上,朱棡更多是看着铁路四周的各种有意思的地貌。
只有朱樉一直盯着那群在冰冷刺骨湖水中捞碱的工人,看了许久。
关中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无比的繁华。
在朱标等人眼中,似乎已经直逼汉唐盛世。
但是朱樉很清楚,所谓的盛世,到底有着多大的水分。
盛世之中的民众,大多数过着怎样的痛苦生活。
在关中,诸如捞碱工这样不得不出卖自己身体健康来换取金钱的人,不在少数。
即使朱樉现如今贵为秦王,掌握着众多的资源。
也很难让关中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全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好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